古文学派:那你知道什么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吗!孔子确实没有否定“天”的存在,但他更主张尽力于人事!就你说的尧让位给舜是天命,但同时,亦让舜告诫禹,治理好国家要秉执其中正之道,否则天命就会终止。尽人事为主!听天命为辅!你懂不懂!
今文学派: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古文学派:巴拉巴拉巴拉巴拉……
他们争《春秋》争《周礼》争《礼记》争《尚书》争《谷梁》争《公羊》争《左氏》……
事关道统之争,没有任何一方愿意让步。
光是争《周礼》是周公所作还是孔子所作,就已经撕的昏天暗地,日月无光了。
许烟杪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辩经,虽然听得吃力生涩,但幸好有某好心的兵部司务在旁边解读,让他能快乐吃瓜。
【撕!撕得再响一些!】
【哎呀,怎么感觉《周礼》说是周公作的也对,说是孔子作的也对啊?】
【诶!等等!有人夹带私货!芜湖!居然有人在暗戳戳说《周礼》……不对,包括《周礼》在内的“三礼”,全都是后人伪作的!】
今文学派:“!!!”
异端!
他们立刻就揪出来是谁在浑水摸鱼,一通狠喷。
权应璋发现此事后,也暂时放下和今文学派的对战。
今文、古文齐心协力,把那个说《周礼》是伪作的异端按下去。按完之后,双方继续互喷。
许烟杪咔嚓咔嚓啃瓜。
【哎哎!怎么还有地域黑啊!】
【那个大理寺丞!别以为我没注意!你说《周礼》就周礼,说什么权老爷子和福州人一样狡诈啊,福州人吃你大米啦!】
朝堂上的福州人:“……”
:)
呵呵。
【我看看你哪里的,诶,江苏的啊!哦哦,不对,应该统称江东人!江东子弟多才俊!】
福州人——刑部郎中吕钰当即调转枪口:“江东人又骄纵又脆弱,当日打天下时幸好没用你们江东子弟,不然陛下能不能得天下还两说。”
大理寺丞王公达正要反唇相讥,监察御史商原连忙拦住人:“冷静冷静,都是南人,何必互相争吵呢。”
【这倒是,毕竟有的北方人一直看不起南方人来着。】
【比如那谁谁……兵部尚书好像自夸过,北人就是质朴忠直,阴谋诡计比不过奸诈的南蛮子。】
兵部尚书:“……”
啊这。
尚书里四个北人,两个南人,现在兵部尚书感觉自己要被两个南人同僚的视线烧穿了。
兵部司务:“许郎……”
【哎哎,那个工部右侍郎是不是傻的啊,就算再着急旁边的人喷不过权老爷子,也不能直接地图炮,说四川人不知礼法,他说的话不算数啊!】
兵部司务:“许郎……许郎……”
【不过苏州人真的骄奢好侈吗?前两天我还看到有哪个御史这么说来着,但看这工部右侍郎的穿着也不像啊,我记错了,他不是苏州的?】
许烟杪沉浸在系统中。
丝毫没看到旁边兵部司务喊他喊到又快哭了。
你别拱火了!再说就要打起来了!
【啊!我想起来了!!!】
什么?想起来哪个王八蛋御史说苏州人坏话了吗!
朝堂上的苏州人有一个算一个,捏紧了拳头。
【现在流传的《古文尚书》好像是伪书来着……】
今文学派:“?!”
这么重要的事情!你怎么现在才说!
【可恶,我想不起来是哪里伪了,当时谁写了本书论证这个来着?】
【好像说什么……与古籍不合,与史例不合,与古史不合,与古代典礼不合,与古代历法不合,与古代地理不合,与训诂不合,与义理不合。】
【可惜我一点都不记得了,不然还可以丢出来,肯定很好玩!场面肯定更炸!】
今文学派的人笑了。
许烟杪对经文生疏,不代表他们生疏。
科举考的就是即时回忆书本内容,他们最擅长这个,现在给出“八不合”的方向,还怕不能当场想出来打古文学派的脸?
权公,虽然你听不到许烟杪的心声,我们有些胜之不武,但学术正统之争更重要,所以!对不住了!
这些人正在兴奋中,没有注意到朝堂上有些人脸色变了,皱着眉,准备站出来。
权应璋没有官印,听不到许烟杪的心声太吃亏了。
但!他们能听到啊!
他们是古文学派的人,为了当官,伪装成今文学派而已。
现在,是时候站出来了!
忍辱负重多年,现在!我们要把失去的一切都拿回来!
为了古文的荣耀!!!
今文就是异端!!!
作者有话说:
地域黑参考自历史人物的话,作者本人不是地域黑【严肃】
*
心术似福州:
裕陵尝问温公:外议说陈升之如何?温公曰:二相皆闽人,二执政皆楚人,风俗如何得近厚?又问:王安石如何?温公曰:天资僻执,好胜不晓事,其拗强似德州,其心术似福州。
——《道山清话》
吴儿娇脆:
百年骄豢吴儿脆,一味清谈晋士休
——《春日》
*
与古籍不合,与史例不合,与古史不合,与古代典礼不合,与古代历法不合,与古代地理不合,与训诂不合,与义理不合
——《尚书古文疏证》
*
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
*
第19章 惹!竟对八旬老人做出这种事!
隐藏在朝堂上的古文学派磨刀霍霍,直接跳了出来。
宛如小鸡仔们终于找到了鸡妈妈。
“权公!!!”他们眼泪汪汪:“你终于愿意出仕了!”
权应璋一愣,都没想起来要先反驳“我没有想出仕”,下意识:“你们是……”
“我们是古文学派的啊!!!”
我——们——是——古——文——学——派——的——啊!
余音不绝,绕梁三日。
就连老皇帝都震惊地瞪大双眼,神色古怪起来——
【你们古文学派居然还活着呢?!】
嘴替再次出场,心声中充满了震撼。
其他人用力点头:是啊是啊!
这真是……谁能想到呢?!
平时一起喝着小酒办着公,偶尔谈论谈论今文经典的同僚,转身就投敌了!
好几个人直接当场崩溃。
“吾友!你!”
“老师!我和你学了半辈子今文,现在你跟我说你是古文的?!”
“知己!你!我!你是古文的,那我们平时辩经论道论的到底是什么!知音难觅,为此我在官场上一路往上爬的时候,拉拔了你好几次,就怕你被迁出中央,到地方上我们就不能一起曲水流觞,品茶讲经了!结果你是古文学派的人?!什么高山流水!什么伯牙子期!终究是我错付了!你这让我的老师!我的同年!我的亲朋好友怎么看我!怎么看我们俩的关系!”
“其实吧……”知己期期艾艾地说:“平时我们论的内容,都是我找来的一些偏僻的古文经典……”
他的好友如遭雷击,后退三步。
知己冲上去握住他的手:“知己!你在古文经学的理解上面十分有天赋,信我!来学古文吧!你一定会一飞冲天的!”
“啊?这……不是……我……”
好友一脸犹豫地被拉走,完全没办法做出反应。等人站到古文学派阵营时,他脸上的犹豫逐渐变成坚定:“好!知己!让我们继续做知己!”
竟是当场跳反了。
气得今文学派的人怒骂他叛徒,是古文学派门下走狗!
权应璋脑中一阵隆隆,待回过神后,畅快大笑:“好!好!老夫还以为古文于朝堂上无人了!原来尔等是在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啊!”
许烟杪:【打起来打起来!】
他把拐杖一杵,傲然看向自动分去对面的今文学派:“吾道不孤!尔等还有什么谬论!都拿出来吧!”
许烟杪:【打起来打起来!】
古文学派的那群人站在权应璋身后,同样傲然地望着对面。
今文学派的人冷笑一声:“蚍蜉撼树尔!”
许烟杪:【打起来打起来!】
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的人突然都异口同声:“你闭嘴!!!”
许烟杪眼睛一亮。
【哇!打起来了!】
兵部司务眼角微微抽搐。
这场辩经真是少你一句都不行!但凡少你一句,他们都打不起来。
*
老皇帝也看热闹不嫌事大,让锦衣卫搬来十来套案几和软垫,提供双方坐而论道。
——主要是权应璋年纪大了,一般论道没几个时辰拿不下来,真让人家这把老骨头站这里那么久,今天就得当场出殡。
今文学派首先发难:“《古文尚书》初次问世时就明言比先前的《今文尚书》多出十六篇,四百年来数量无有变化,四百年后遭逢战乱,再到太平,怎么就变成多出二十五篇了?篇数不合,方知伪也!”
古文学派的人面色凝重起来。
就连权应璋这个文坛盟主也是眉头一皱。
他们是正经辩经,不是街头争斗,倘若是后者,他们当然可以扯着嗓子说“官方文书上没有变化不代表它在民间不存在,民间那么大,书籍四处散落,四百年后才找到不是很正常吗”。
但辩经不能这么辩。
辩经,你得从经史典籍里找出相应的内容来反驳对方。
哪怕全天下都知道孔子是个男的,你在辩经的时候,如果需要说明这一点,那你就得从典籍内容里找出某某话来证明他——比如,孔子和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共处一室后,就连他的徒弟都疑心孔子是不是不清白了,由此可论证孔子是个男人。
你如果无法辩明,那等对面掌握了官方话语权后,孔子的传奇人生里估计就得加一项“孔女子一生不弱于人”了。
如果这个官方话语权再掌握得久一些,科举考题是你这个学派出,答案要按照你这个学派对经典的释意来,一代两代大家还心里腹诽这个学派胆大包天,强行给孔子改头换面,他们知道孔子是男人但为了科举/为了打出自己的名声,对外只能声称自己支持这个观点。
但五代之后,孔子女扮男装这个观点必定会成为主流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学派一定要争正统,争到正统,那就相当于直接垄断了某段时间的话语权,你想给天下士子灌输什么观点就能灌输什么观点,再离谱的观点都行。
古文学派的人几乎是迫不及待想要辩倒对方了。
所以孔子……啊不对,所以《古文尚书》的数量为什么会突然变多呢?
那对知己对视一眼,其中一人扬声:“《德明·叙录》有载,宣帝年间,河内女子有坏老屋得古文《泰誓》三篇。此为十六篇之外《古文尚书》,是以,尔言‘四百年来数量无有变化’乃谬言!除此之外,还有……”
他们又提了其他书籍大概三四处类似的内容。
现在轮到今文学派皱眉了。
这些书他们有些看过,有些只隐约听过书名,没想到对面居然有人涉猎如此广泛。
但没关系,他们还有别的证据!
又一个人站出来:“《荀子》言:人心之危,道心之微。此八字引自道经。而《古文尚书》亦有相似句子: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倘若《古文尚书》在前,为何《荀子》不言引自《尚书》?《古文尚书》!伪书尔!《荀子》成书前不见,是以无法引用。”
古文学派的人:“……”
你还真好意思说,人家引注什么是人家自由啊!《荀子》就是想引道经不想引尚书不行吗!
但是……
古文学派的人抹了一把脸。
辩吧!
辩经就是这样,再离谱的问题你也得引经据典回答。
*
这个问题特别刁钻。
古文学派的人或是手抠着桌案沿角或凹陷,或是眼角皱出纹路,迟迟没能做出反击。
许烟杪灵机一动,戳戳兵部司务:“我能不能想办法证明《荀子》没有引用《古文尚书》是因为荀子没有听说过这本书啊?”
兵部司务想了想:“那我可以去证明《古文尚书》知名度高,荀子没听过就是荀子孤陋寡闻,再然后,通过这个打你的学说,说你的学说里,核心观点是荀子孤陋寡闻。”
许烟杪瞪大眼睛。
兵部司务兴致上来了:“如果你被套上这个观点,那往后你就没办法在辩经上使用荀子的一切观点。”
他孤陋寡闻,那以他的观点做出的论据,肯定有能被反驳的地方,虽然我还没找到,但我不用找了,因为,你亲口承认了荀子孤陋寡闻啊!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许·辩经小白·烟杪眼睛瞪得更加圆溜了。
【这不就是杠精吗!】
他恍然大悟。
【原来辩经就是杠精中门对狙啊!】
——然后又在心声里逼逼叨叨一大片,反正整个朝堂都知道“杠精”是什么意思了。
16/204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