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越靠后,越好啊!
某些并不在历史视频放映时空里的人:并不全是如此!你们来感受一下就知道了!
在各个历史时空里。
秦始皇、汉武帝、齐桓公、晋文公、管仲、范蠡等等无数人,思考起了轨道的作用。
在道路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坐起来比较舒适还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可以双倍搭载?
楚庄王:有没有可能……
如果我们的道路状况很好,路很平的情况下,蒸汽火车可以不用轨道啊!!
吴王夫差:我觉得这样容易撞。
:)
【1804年,英国一位名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的工程师,在研究过瓦特蒸汽机之后,设计制造出一台实用性轮轨蒸汽火车。】
【这种火车的车身,重达五吨,还必须要搭载上很多的水、煤。因此,在载重量与速度上,它还不如马拉的轨道车辆。】
【但是,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在铁轨上行驶的机车,也是以后铁轨火车的雏形。】
秦始皇听见世界第一,微微凝眉。
天幕之前就说,蒸汽火车是世界上第一代的火车,还有开启工业革命的珍妮纺纱机。
曾几何时,英国开始崛起了?
各个时空里,听惯了中国世界第一的历史人物们,潜意识里也觉得有点怪怪的。
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不舒服。
还有一些更加注重技术研究的,比如墨子、鲁班等人,他们注意到——
起初的第一台在铁轨上行驶的机车,载重量与运行速度,还不如马拉火车。
但并没有一个人瞧不起它。
他们见识过后世的蒸汽火车,便对技术感到更加地谦虚与敬畏,不过也仅仅是技术本身。
人类的智慧,是值得敬佩的。
一个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是循序渐进的、从幼年形态逐步成长起来,最终变得耀眼的。
墨子:学习它!拥有它!
还有一项重要的——
那就是,超越他们!!!
【1814年,英国另一位工程师史蒂芬森,吸取前人的经验,钻研试验,终于制造出了名为“半统靴号”的蒸汽火车。】
【“半统靴号”能够拉八节煤车,载重三十吨,速度可达6.4公里每小时。它是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火车。】
【“半统靴号”,增加了载重量,还解决了机车容易脱轨的问题。不过它的行驶速度较慢,烟筒冒火、声音大、震动也厉害。】
世界上第一台X3
秦始皇:“……”
春秋时期,秦国。
伯乐也在看天幕,他听见那一句“行驶速度较慢”与“6.4公里每小时”之后——
问百里奚:6.4公里是多少?
得到了百里奚的回答后,伯乐有些沉默。
伯乐:这还没马跑得快。
九方皋:我以为是后世之人谦虚,或者是相对较慢,但比我们还是要快很多。
伯乐:没想到,是真的慢啊!!
他们看着光幕之上用后世的AI技术还原出的史蒂芬森的“半统靴号”模型。
这台蒸汽火车拉着八节煤车。
行驶速度,确实是有点慢。烟筒也在冒火,天际之间,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半统靴号”在行驶的过程中,还不断震动,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正在颤抖着前行。
随后,天际出现另外一台“旅行号”。
“旅行号”的外观,看起来比“半统靴号”好看许多,它不再往外冒火,震动也没那么厉害了。
“旅行号”行进的途中,天音不疾不徐介绍——
【十年后,史蒂芬森又制造出了“旅行号”,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客货两用的蒸汽火车。】
【“旅行号”用蒸汽鼓风法,将废气引导向上通过烟囱喷出,以此也带动了后面的空气,加强了通风。它还采用了弹簧的装置,减少震动。】
【如此一来,“旅行号”增大了火力、提高了功率与速度,同时,还避免了蒸汽被挤出之时发出的尖锐声音。】
秦始皇:“……”世界上第一台X4
李斯:陛下,您脸色不太好。
春秋末期。
墨子听见“蒸汽鼓风法”之后,赶紧聚精会神,默记下来。
不错不错。
他就喜欢在听故事、听历史里,学习到技术相关的内容!
这可比之前轻松多了!
鲁班:不,可能只是还没有讲到难的地方!
墨子:QAQ
【1825年,英国在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铺设的铁路通车。这条铁路全长25英里,是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铁路。在这条铁路上,开行了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
【史蒂芬森制造的“运动1号”蒸汽火车,正是这条铁路通车之时的牵引列车。】
秦始皇:???
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铁路、世界上第一列旅客列车。
再加上前面的,不知道有多少个了。秦始皇连听几个世界第一,整个人都不好了。
“世界第一”这几个字,仿佛在他的面前打转。
虽然都是在同一领域范围内,但听多了就是有些不适感。
秦始皇:0.0
为什么世界第一变成英国的了?后世的人你们在干什么。
楚庄王、吴王夫差、齐桓公、晋文公,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以及汉武帝等等。
他们仿佛也逐渐意识到了什么。
后世,发生什么事了啊???
这不应该吧!!!
一定是巧合而已吧!一定是碰巧!英国只是碰巧在这方面做到了世界第一吧!
呵!我们有那么多世界第一,让给你们一个又何妨!
然而,不知为何。
很多人都隐约有些不好的预感……
总觉得,事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火车加入了运输,但在钢轨上面,马车与火车,还是同时存在、交叉运行的。】
【1829年,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铁路建成之后,要通过一场比赛,来决定火车与马车的胜负,来决定,将要使用马拉火车还是蒸汽火车。】
墨子:我的脑子里只有技术、技术!
居然通过比赛,来选择马拉火车还是蒸汽火车吗?有点意思!!
墨子:还是看故事轻松(bushi)
【在这场马拉火车与蒸汽火车的较量当中,史蒂芬森与儿子改进出的“火箭号”,以每小时五十六公里的速度,获取了胜利。】
天幕之上,是AI技术还原出的“火箭号”模型。
起初是它与马拉火车的比赛,两者之间相互较量,奔行在铁轨之上。最终,蒸汽火车取得了胜利。
伴随着周围的欢呼声,“火箭号”从场景里缓缓抽离、放大。周围,显示着各项数据——
长6.4米,重7.5吨,烟囱4.5米。
墨子:妈耶,烟囱好高!!
烟囱之所以这么高,肯定也有它的道理!
墨子:奋笔疾书.jpg
【最终,这条曼彻斯特与利物浦之间的铁路,采用蒸汽火车牵引,而不使用马拉火车。】
【1830年,这条铁路正式通车,在这条铁路线上,第一次使用火车非正式地运送邮件。】
【此后,蒸汽火车终于取代了马拉火车。】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铁路,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条完全依靠蒸汽火车运输的铁路线。】
【这标志着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
【后来,蒸汽火车因为构造简单、快速实用、安全可靠、造价低廉等,迅速地在英国、欧洲、北美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蒸汽火车,开始了它持续一百多年的、独霸铁路牵引动力垄断地位的黄金时代。】
世界上,第一条。
完全,依靠,蒸汽火车,运输的,铁路线。
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
持续,一百多年,独霸,垄断,黄金时代。
秦始皇:心梗.jpg
秦始皇:吐血.jpg
这也包括我们这片土地吗???
但是英国、欧洲、北美,好像都不是我们这里!我们这里是叫做中国吗!
蒸汽火车,怎么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难道是因为,我们有更强、更厉害的交通工具吗?
天空飘过的弹幕里,已经出现了无数的猜测与论断。诸子百家之中,形成热议。
从工业革命出发,再到珍妮机、蒸汽机,再联系到天幕所说的一些细节处……
不会吧,我们不可能会输的吧?
我们强大了这么多年啊。
经常领先欧洲一千多年不在话下啊!
作者有话说:
本章参考文献:喜来. 从马拉火车到蒸汽火车[J]. 交通与运输,2015,31(1):44-45.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流沙 1瓶
第74章 工业革命:蒸汽机5
蒸汽火车从远处行驶而来, 又冒着灰白色的烟气离开,逐渐消失在一片白雾之中。
蒸汽喷播而出的声音也徐徐远去。
待蒸汽火车消失过后,苍穹上再度出现那一艘巨大的钢铁楼船, 楼船底下海浪翻涌。
这一庞然大物,在光幕之中从左至右, 破开水面而来,缓缓从空际之间行驶而过。
身如铁, 坚不可摧。
楼船前端的两根高高的长柱,依然如同烟囱一般, 乌拉拉地往外冒着深灰色的气。
天音不疾不徐, 回荡在天地之间。
【18世纪初,有人提出一种设想, 可以使用蒸汽机, 作为船舶推进的动力。】
【18世纪后期, 瓦特取得了蒸汽机的专利,蒸汽机进入实用阶段。直到这时候,用蒸汽机推进船只的试验, 才拉开了序幕。】
墨子:好耶!蒸汽机推进船只!
墨子已经不止一次, 看见天幕这艘如同“浑身皆为钢铁打造”的巨船了。
他非常好奇, 这船的材质——
到底, 是不是钢铁?
鲁班与墨子同时看着天幕, 他们俩都有许多木工的经验,对船只的了解也颇多。
古人观落叶因以为舟、见木浮而知为舟。
先祖们从落叶与树干在水中漂浮的现象, 得到了启发,由此造出了木船。
起初的造船方法, 是剖开圆木, 掏挖成凹形, 这便是至为古老的船:独木舟。
孔子携诸弟子一同观看天幕。
昔日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本为楫,上古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制造独木舟。
当时造船术的发明,使得人们渔捞活动的范围扩大,这是祖先征服了水!
从独木舟开始……
谁能想到,后世的船竟能发展成那样!船身那么大!还不需要楫,以蒸汽机为动力!
【在远古时期,人类就学会了利用舟船,来实现水上交通运输。人类开始使用风帆,大约是在五千年前。船只,凭借着大自然的风能而前进。】
【17世纪,帆船进入鼎盛时期,广泛应用于各领域。不过,帆船在没有风的时候寸步难行,暴风雨的时候,又容易出现船毁人亡的情况。】
【因此,人们也一直期望着,能够有一种力量可以来代替风帆、人力。】
春秋末期,鲁班来了兴趣。
鲁班曾经看见鱼儿在水中挥尾前进,于是削木为橹,用来推动船只的前进。
用橹来推进船只,进化为蒸汽机推动船只。
鲁班:可以有!!!
某一时空里,墨子也在鲁班的旁边,两人一起看天幕,学习后世的工业革命。
墨子弱弱提醒:“我们还没有蒸汽机。”
鲁班拍拍墨子的肩膀,安慰道:“没关系,我们现在连珍妮纺纱机都没有。”
墨子:扎心了!!
墨子看了眼鲁班,欲言又止,最终决定还是先仔细地,把天幕的视频看完再说。
他看鲁班的神情,猜测鲁班估计是从天幕联想到了曾经发明过的“橹”。
墨子知道这个“橹”,是一项相当不错的发明。
橹的外形,有点像桨,不过橹比较大。它支在船尾或者船侧的橹檐上,其中一端系在船上,另一端入水。入水的一端,剖面呈现出弓形。
用手摇动橹檐绳,就能让伸入水中的橹板左右摆动。橹摆动的时候,船只就会被推动着前进,就如同鱼儿摆尾前进一般。
结合后世的一些说法……
墨子大致地推测,鲁班发明的这种橹的推动船只前进的原理,大概是因为橹的摆动,让船与水接触的前后部分产生压力差,从而形成一股推力。
船只的前行,便是由于这种推力。
一橹三桨,橹的效率很高,大概可以达到桨的三倍。推其根本,应该是因为它从桨的间接划水,改进成为了连续划水。
墨子还知道。
鲁班发明的橹,不但可以连续划水、是一种连续性的推进工具,它还可以操纵船舶回转。
不过,他们两人都不知道的是,橹的发明可谓是中国对世界造船技术的重大贡献之一。
英国人麦格雷戈表示——
螺旋桨的发明,与欧洲人看到中国人使用橹后受到的启发不无关系。
还有西方人认为——
橹是“中国发明中最科学的一个”。
除此之外,现代广为应用的螺旋桨推进器,
它不间歇地进行旋转运动的叶片,与在水中滑动的橹板也十分相似。
春秋战国时期,他们的造船技术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可以进行近海航行了。
比之上古时代的筏、独木舟。
已然进步了非常之多。
非惟如此,除了近海航行之外,他们春秋战国内河的航运,也逐渐兴盛起来。
71/88 首页 上一页 69 70 71 72 73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