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开局在春秋战国直播历史(历史同人)——北山小石

时间:2024-05-13 10:01:16  作者:北山小石
  【直到1761年,约翰·斯米顿发明了带有汽筒的鼓风机,大幅度提高了炼铁的效率与产量,再加上人们对生铁的需求量的增长,焦炭冶铁法的传播速度也随之加快了。】
  【在鼓风机改进以前,高炉每星期只能生产十吨至十二吨的生铁。鼓风机改进以后,高炉生铁的产量,则增长到了每星期四十几吨。】
  欧冶子:陷入沉思.jpg
  从十吨、十二吨,到猛涨至四十几吨!光是改进一个鼓风机,居然能起到这么大效果吗!
  干将:鼓风机也能这么神奇的吗!
  他们一边打算着尝试使用焦炭,但又被焦炭冶铁的成本唬住。两千多年后,成本还高。
  那他们春秋战国,岂不是更高!
  他们沉思片刻:但是这生铁的产量也超级高啊!
  【1775年,约翰·威尔金森在炼铁厂中,第一次引进了瓦特蒸汽机。如此一来,炼铁厂的选址就不再受到森林、水力资源的限制。它可以选在煤矿与铁矿资源丰富之处。】
  【由此,当时的冶铁业,便开始获得了现代工业的规模化效益。】
  【在蒸汽鼓风机之后,人们又发明了一种搅拌法。这两者共同发挥出了焦炭冶铁法的优势。而后英国的焦炭炉数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对木炭炉的使用则越来越少,被焦炭炉所超越。】
  【焦炭冶铁法,也成为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墨子:搅拌法??
  我记得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里也有类似的搅拌法,不过好像不是同一种。
  然而,也已经是将“生铁”炒成“熟铁”的方式了。
  【冶铁业的技术革新,自然也促进了生铁产量的增长,比如172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是2.5万吨左右,1788年增长到了68300吨,1796年又增长到125080吨,1806年则是243851吨……】
  墨子:眼珠子差点给我惊掉。
  2.5万吨、68300吨、125080吨、243851吨
  但是,天幕你这是换了单位吧!
  不带这样欺负人的!!!!
  与墨子相同的是,各时空里的无数人都被天幕吓了一大跳。然后又后知后觉反应过来。
  嗐!!!
  不过这种生铁的产量增长速度、这种增幅。
  也已经是足够惊人了!!
  【从18世纪80年代以后,在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生铁的产量几乎翻了两番。】
  【生铁冶炼的技术变革,还推动了熟铁、炼钢技术的革新。】
  【大约是在1750年,林肯郡的一位名为本杰明·亨茨曼的钟表制造商,发明出熔炉精炼优质钢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炼钢的过程里,将少量的木炭与碎玻璃屑,放在密封的耐火泥坩埚里,使用极高的热度来熔化它们。】
  欧冶子:问题来了,什么是碎玻璃屑?
  只见天幕之上,一个名为本杰明·亨茨曼的卡通人物,将“碎玻璃屑”与木炭放入了密封的坩埚。
  欧冶子看着玻璃,觉得有点意思。
  【这种熔炉精炼优质钢的方法,最终得到的钢称为坩埚钢,其中的少量木炭与碎玻璃屑,则是起到一个提供反应的作用。】
  墨子:提供反应?
  懂!!!!
  墨子马上举一反三:这就类似于污潮泥晒干、舂成粉,均匀地撒在铁水上那样吧!
  这是先前的历史视频里,播放的明末清初宋应星《天工开物》里的冶铁方法。
  在将泥粉撒到铁水上之后,就是搅拌的环节了。
  还挺像!!!!
  【1784年,亨利·科特又发明了一种新的炼钢法。在生铁熔化成半流体状态的时候,进行搅拌,从而炼出熟铁,再用碾压机把熟铁碾压成钢。其中搅拌的目的,是要将生铁里面的碳元素去除。】
  欧冶子:还能这样操作???
  碾压机又是啥。
  欧冶子看着天幕上的碾压机陷入了沉思。
  等等,碳元素……
  他回想起冶铁、炼钢之中的种种方法。
  难道冶铁、炼钢的最终目的。
  都是要将生铁里的碳元素尽可能地去除??
  欧冶子:震惊.jpg
  【亨利·科特的这一发明,大幅度增加了钢的纯度、提高了炼钢的效率。渐渐地,英国也从钢铁的进口国,发展转变成为出口国。】
  【他们的生铁进口量逐年增加,满足了本国工业生产需要的同时,又将这些生铁加工成为熟铁或是钢,然后再大量出口。直到18世纪末,英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钢铁出口国。】
  进口、出口?
  春秋战国各时期的诸侯国,忽然好像明白了什么。
  作者有话说:
  《英国通史》钱乘旦、许洁明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世界影响》王志功
  《孟子》《天工开物》《中国百科大辞典》《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最爱是螃蟹清酒 3瓶;
 
 
第78章 工业革命:煤炭
  只见在辽阔的苍穹之上, 忽然出现了一座巨大的熔炉,一名卡通人物站在熔炉的旁边。
  他的身旁的方框里写着:
  亨利·科特(1740—1800)
  场景的中央靠下方的位置,闪过两秒的字样:
  费勒姆(Fareham)
  亨利·科特显然是这位主人公的名字, 而费勒姆大概是当时的某个地点的名称。
  动画里,亨利·科特将生铁与焦炭放在一起重新加热, 直到它们变成了糨糊状。
  然后,他又用铁棒进行搅拌。
  慢慢地, 大部分的碳与杂质被烧掉之后,将它们从“铁轧辊”的中间穿过。
  那些残留的浮渣, 也被铁轧辊挤压出来了。
  秦始皇、汉武帝、欧冶子、墨子等人, 看见这种新的炼钢法,不由得跃跃欲试。
  天幕讲得简单易懂, 不仅用文字直接叙述表达出来, 还用动画又演示了一次。
  新的炼钢法, 这很不错!!
  大幅度增加了钢的纯度、提高了炼钢的效率,使得英国,从钢铁的进口国发展为出口国。
  越王勾践:寡人决定, 要让我们越国, 成为春秋战国时代最主要的钢铁出口国!
  欧冶子你看着办吧!
  吴王阖闾:干将, 给寡人超过越国!超过越王允常, 还有勾践那个小兔崽子!
  【在科技史上, 亨利·科特的发现无疑是最杰出的事情之一。它使得工业的锻造分支,从分散的栖息地搬到了煤田之上。由此, 成品铁的制造,就可以在非常接近熔炉的地方, 得以继续进行。】
  【它导致了大型综合性机构的成长, 使得所有的程序, 从矿石与煤炭的开采,至铁棒的切割,都由一个单一群体的业主所控制。于是,工业开始集中到四个主要区域,人口稠密的新型社区,发展了起来。】
  画面里,显示着一些小矿山与矿渣堆。
  只不过当它们出现在天际之时,在那缥缈的浮云之间,就变得无比巨大而震撼人心。
  惊人的画面,频频地闪动。
  先是斯塔福德郡,后是南约克郡,其后又有克莱德与威尔士南部。
  矿山与矿渣堆,很快将人口聚集了起来。
  地图上的这些地点周围,标志着“人”的符号越来越多,直到变得格外密集。
  秦始皇见此情形,不由得拊掌而笑。
  将工业的锻造分支,直接搬到煤田之上,在接近熔炉之处,直接制造成品铁。
  善!大善!这样一来,就能让诸多程序、步骤集合到一起,大大提高了效率!
  发展出人口稠密的新型社区,似乎也很不错!
  汉武帝见状,亦是打算效仿这新的炼钢法,以及这炼钢法,所延伸出来的结果。
  那么,先确定要开采哪座矿山吧!
  【它大幅提升了铁的产量,使得金属在建筑工程中开始代替木材、石头。五金工业,也拓展了其产品的范围。农业、织造、工程、造船业,可以说几乎每一种活动,都体会到了廉价的铁所带来的活力效应。】
  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等人,听见“廉价的铁”四个字。
  两眼发光!!!
  他们生活的时代较早,冶铁方面本来就比不上后世战国与秦汉之际的技术。
  这还是多亏了天幕直播《天工开物》的结果。
  但现在,他们见识过了明末清初的冶铁法、炼钢法,又学习到了工业革命的相关技术。
  春秋众:我们又可以了!!
  齐桓公、楚庄王:虽然还仍旧使用着青铜,但是有信心,超过后世的战国和秦汉!
  战国众:??
  秦始皇、汉武帝:???
  不过,他们也很期待,将来钢、铁的产量大幅度提升,在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
  还有五金工业、农业、织造、工程、造船业。
  让铁变得更为廉价吧!
  到生产生活中去!
  【除了冶铁业之外,工业革命中的煤炭业,也经历了突飞猛进的过程。】
  【煤炭作为燃料,在18世纪以前的冶金业、砖窑业、酿造业、金属加工业等领域,已经非常广泛地使用。同时也常见于家庭的应用。】
  只见在天幕之中,出现了一种黑色、褐色的固体矿物,还标示着它们的主要成分。
  ——碳、氢、氧、氮。
  西汉,汉武帝对这种名为“煤炭”的燃料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开始采煤。
  炼铁的时候,也会将煤炭作为燃料。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大多也都对“煤炭”并不陌生,他们已经发现煤炭、开采煤炭。
  他们好奇地看着天幕。
  只见几张代表性十足的图片逐一闪过,它们分别是冶金业、砖窑业、酿造业使用煤炭的情形。
  旋即,天幕说道——
  【然而,虽然在技术方面解决了排水、运送的问题,但是当时的煤炭业,还远远没有达到机械化的程度。人们依然使用人力与畜力,譬如马匹在地下就得到了较为普遍的使用。】
  伴随着天音的叙述,动画里出现了一个煤炭的采掘地,方框里写着“18世纪”的字样。
  首先是“泰恩河谷”,然后是“威尔”。
  这是18世纪煤炭的主要采掘中心。
  ——中部与北方。
  动画里,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出现了艰难的人力劳动,看起来十分吃力。
  随后又有马匹等畜力的加入。
  最后,才是少量机械。
  在短短的十几秒的时间里,近乎于完整而又简易的开采流程,呈现在各时空的观众面前。
  这些,都被他们记了下来。
  【18世纪中叶起,随着蒸汽机的使用、焦炭与冶铁技术的普及,再加上人口的快速增长,煤炭的需求量,也就大大地增加了。】
  【这自然而然,便促进了采煤业的技术革新,推动了煤炭行业的机械化革命。】
  在这时候,动画里的煤矿,已经使用上了蒸汽机,进入了一个机械化的时代。
  神奇,太神奇了。
  看着煤矿之中的巨大变化,墨子、范蠡、管仲、孙叔敖等人,不由得暗暗咋舌。
  煤矿之中,处处可见新事物。
  这些新事物一看就很牛掰,而且仿佛不需要人力一般,在煤矿里自行运转着。
  那些东西,他们几乎压根不知道那是什么,看得人眼花缭乱、目眩神迷。
  而后,天幕逐一将它们放大。
  首先是一个有点熟悉的纽科门蒸汽机。
  随后又来了一个神一般的转场特效,展示出一款博尔顿瓦特式蒸汽机。
  再然后是一个铁质气缸的特写。
  【蒸汽动力的应用,就是煤炭行业的技术革命最主要的体现。】
  【18世纪前期,纽科门蒸汽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大煤矿。1775年以后,采煤业又引入了安全可靠的博尔顿瓦特式蒸汽机,并且迅速推广。而后,威尔金森公司的铁质气缸,因为大幅度提高了蒸汽机的动力,使得矿井采煤越采越深。】
  巨大的机器在天幕之上运转着。
  蒸汽机的动力十足,如同不知疲倦的神物、神兽一般,开采煤炭、越采越深。
  现在压力来到墨子这边。
  墨子:“……”
  没有蒸汽机,这一切都是白搭!
  所以,蒸汽机必须要造出来!
  【18世纪90年代,已经有一部分大型煤矿使用了由蒸汽机带动的升降机,代替了之前的马拉提升滚筒。这种升降机的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开采煤炭的效率,由此提高了煤炭的产量。】
  这个时候,天幕的动画分割成了左右两个部分的画面,左边是蒸汽机带动的升降机。
  右边,则是以前的马拉提升滚筒。
  春秋末期,鲁班直呼牛掰。
  这些东西看起来结构精巧而复杂,又带有一种钢铁、蒸汽时代的先进感。
  鲁班:抄了!!!!
  浮云上的光幕之中,不但有AI模拟出来的运作动画,还有简化版的结构与原理动图。
  这很方便抄!啊不是,学习!
  【煤炭的产量不断增加,从1700年的三百万吨到1760年的五百万吨,再到1800年的一千一百万吨,百年之间涨势迅猛。不但满足了英国国内日益增长的工业与家庭用煤的需要,还使得英国成为了当时主要的煤炭出口国。】
  【煤炭行业的发展,在工业化时期可谓举足轻重。它解决了工业技术转变之中,至为重要的燃料问题,对这一时期几乎所有的行业,也都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工业化时期流行一种“煤炭为王”的说法。】
  秦始皇看了看天幕之上的画面。起先是一个煤炭大量增加的动画,伴随着游戏奖励般的音效。然后是一张煤炭产量增加的表格图片。
  秦始皇:咽口水.jpg
  煤炭的产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几乎对所有行业,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煤炭为王!好,开采!
  这时候,天幕中的音乐,仿佛已经进入了一个尾声,渐渐地低弱了下来。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