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靠古法药香养夫郎(古代架空)——谢青城

时间:2024-06-01 08:02:14  作者:谢青城
  这客栈很小,只有区区两层,二楼只有几间客房。
  到了夜半又安静的要命,此时此刻,就连前堂本该看店的店小二都回去睡觉了。
  顾笙在大堂乖顺地寻了一张桌子旁坐下。
  晏辞转头去了后院,推了推后厨的门,竟然没锁,于是便进去取了两碟看着不错的点心。
  顾笙在晏辞面前没有太多顾虑,一口一个吃得很香,不多时便吃完一小碟。
  这点心的样式倒不像是这镇上会有的,也不知店家从哪里学来的,卖相味道都不错。
  顾笙本来还信誓旦旦说自己睡了一天一点儿也不累,可是吃完没一会儿便半闭着眼睛,头一点一点的。
  他完全不想自己走上楼,于是有点撒娇意味地看向晏辞。
  晏辞心想:我就知道。
  他走上前抱起他,顾笙便头一歪心安理得地靠在了晏辞怀里。
  “困...”
  “嗯,我抱你回去。”
  晏辞抱着他站起身,顺便留了一盏油灯在桌上,这才朝着楼梯口走去。
  他刚走到一楼楼梯口,耳朵敏锐地捕捉到二楼某间房传来“吱呀”一声轻响,接着一阵轻盈的脚步落地声传来。
  晏辞微微诧异,似乎没想到除了他们,竟然还真的有人住。
  如今已是子时三刻,寻常的客人都已经睡下,毕竟连掌柜和小二都没了影子,这夜半三更的,不知是谁这个时候还要出门。
  晏辞在楼梯口停住脚步,他抬头一看,发现二楼楼梯口不知何时站着一个人。
  由于烛光太暗,那人又是背光而立,所以看不清样子。
  只能看见身形颀长,是个瘦高的男人的影子。
  晏辞抬头看他的时候,感觉到有两束目光落在自己脸上。
  他眯着眼看过去,发现自己看不清那人的脸,但自己的脸却能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晏辞不喜欢这种感觉。
  这楼梯很窄,只能容纳一人通行,由于怀里抱着顾笙,晏辞于是便侧了侧身,礼貌地想要让对方先过。
  可没想到那人在上面也侧了身,做了和他同样的动作。
  晏辞愣了一下,接着便听到一声轻笑从上方传来。
  “小友先请吧。”
  那声音不大,在这安静的客栈里更是清晰非常,男人的音色便像是清晨雨后的竹林,闻声令人神清气爽,倦意全无。
  可其人语气中又带着一种说不出的慵懒。
  听到这人的声音,晏辞也不知怎么了,下意识便听了他的话,于是紧了紧顾笙的身子,抬腿快步往上走去。
  那人又十分贴心地往后退了半步。
  而就在晏辞途径他身边时,鼻尖缺敏锐地捕捉到一种细微的香味。
  这香味来得颇为突然,晏辞正想仔细闻时便消散不见。
  他的脚步一顿,回过头朝正在下楼的人望去。
  降真香。
  那人身上熏染了降真香。
  乍一闻令人忘俗,再一闻却又消失无踪,仿佛那香气有了灵性,不愿被凡世之人所感。
  晏辞一向对香味颇为敏感,此时虽然身体疲惫,可还是微微愕然,忍不住顿住脚回过头。
  那人落脚轻盈,没几步便到了楼梯口。
  等到他出了阴影,走到烛火照的到的地方,晏辞才发现这人身上穿着一身天青色的道袍,行走之间衣袂无风自动。
  他头上用一根木簪挽着发髻,不像寻常道士那般束的严严实实,挽得也并不仔细,甚至还落下几缕碎发垂在额角,给人感觉便是正经之中带着几分散漫。
  晏辞扬了下眉毛。
  果然是个道士。
  此人步伐轻巧,下了楼梯,然后便像只猫一样,一溜烟钻进了后厨。
  晏辞:“...”
  ...难不成跟自己一样,也是半夜偷吃的同好?
  -------------------------------------
  隔日早上起来的时候,客栈里就不像晚上那般清净,反而沸声一片。
  晏辞站在门口朝下看去,吃了一惊。
  只见堂下都是背着行囊的外来人打扮,此时叽叽喳喳挤坐一堂。
  那客栈的小二似乎许久没这么忙碌过,一时之间不太适应,在桌椅之间满头大汗不断穿梭。
  晏辞转头看了看旁边的屋子,发现已经进了新的住客,正在拎着行囊准备进去,而昨晚偶遇的那个道士早已经不知所踪。
  那些外地人中有一些一看便是香客打扮的,另一些就是穿着道袍打扮的人,虽然做道士打扮,但看着有些不伦不类。
  听他们说话的口音似乎来自不同的地方,晏辞勉强认真听了半晌方能听懂些:
  “...道友今年又来啦?”
  “可不,贫道又修炼一年,自觉已稍稍窥得长生之术...”
  “啊...恭喜道友,说不定时机一到,也能被天子看中...”
  “嘘...这事可说不得哈哈...哈哈...”
  晏辞终于忍不住问一边的阿三:
  “昨日这客栈还冷清得很,怎么今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
  阿三已经在吃第六个馍馍,放下碗回答他的话:
  “灵台观开观,这些人都是来凑热闹的。”
  “可我记得灵台观不许没有官阶的人去参拜。”
  阿三又灌了一碗粥,指着那边桌旁坐着的几个穿着发旧又有点脏兮兮道袍的道士:
  “不知道,每年都有道士聚堆来灵台镇。”
  “这又是为何?”
  阿三答不上来。
  一旁桌的旅人听到他们说话,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道:“都等着被‘贵人’看中呗,全都想着能进宫。”
  晏辞看向他,那人见他感兴趣,又好心提示道:“不过小兄弟我跟你啊,离那些人远一些。”
  “别看那些人都披着道士皮,其实不一定是干什么的,真正干啥的谁知道...乞丐,小贼...说不定还有官府通缉犯,一套上道袍就可以假装自己是道士...”
  晏辞若有所思。
  他倒是听说过圣人一心问道,所以当朝道士地位颇高,天下道观香火鼎盛,京中有些名望的道观甚至可以有自己的耕田,其中道士皆有俸禄。
  民间不少穷苦人家养不起孩子,就将孩子送去道观。
  更有甚者,即使身犯律条,但一旦隐世埋名皈依道门,从此不管有多少罪孽都可一笔勾销。
  寻常道士地位待遇都高到此,常人根本无法想象宫里那天师的地位崇盛几何。
 
 
第80章 
  早膳后,阿三出门去张知县那里帮忙准备上山的事宜。
  晏辞等顾笙用完饭,便带着他去镇上逛逛。
  只见这镇上虽然没落许久,如今镇上剩余的百姓好不容易熬到灵台观再次开观,纷纷当街摆摊做起了外地人的生意。
  他们两个走了没一会儿,路上便遇到至少三个拿着上书“问卜算卦”的平津幡的道士,非说顾笙面相好,要给他看相。
  “这位施主你信贫道,贫道卜卦数十载从无出错,不准不要钱...”
  顾笙看着他们围过来,直往晏辞身后躲。
  晏辞站在他身前,面上虽温和,言辞间十分坚定地拒绝了几人。
  八成是这些不知真假的道士都是好不容易等到灵台观开观,都从各地过来,想要靠卜卦挣点儿钱。
  几个道士被他拒绝了,很不开心。
  其中一个眯着眼睛捻着胡子,一副高深莫测地看着晏辞:
  “贫道看这位施主印堂发黑,还需谨慎行事,恐怕不日便有血光之灾啊...”
  一旁立刻有人凑过来有不同意见:
  “依贫道看这明明是破财之相,说不定屋宅走水...”
  众人七嘴八舌,说的话都是些电视剧里听得耳朵磨出茧子的词。
  没过一会儿,几人争执不下,便因为意见不合当街吵了起来,周围路过的人都站在一旁围观指指点点。
  晏辞倒没有多生气,他不信这个,自然不会放在心上。
  可是一旁的顾笙却越听越心惊,到最后脸都有点发白,若是再听下去说不定真的要上前“破财消灾”了。
  晏辞赶紧拉着他离开。
  走出了十几步,顾笙依旧一脸担忧,抓着晏辞的袖子:
  “夫君,他们说的不会是真的吧?”
  晏辞扣住他的手:“市井之言不必挂记在心。”
  他又说:“何况如果他们算的这么准,就不会在街上抓人算卦,早就北上进京了。”
  顾笙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
  晏辞温言安慰许久,他的脸色这才一点点缓和过来。
  ...
  用过早膳后,一行人便往灵台镇郊外的灵台山出发。
  阿三和其他人在山脚守候,晏辞和顾笙跟在整个队伍的最后面。
  张知县的衣装面色格外庄重,身边只跟了夫人和几个侍从侍卫,晏辞看着他的脸色,暗自心想,张知县此行大概是有要事,不像是单纯上山进香那么简单。
  “这山上的道观不比别处,本官指一个侍从跟你,避免唐突观里的真人。”
  晏辞谢过以后,便有一个小侍从上前,那侍从知道张知县重视这位晏公子,态度颇为恭敬。
  晚间下了一场雨,山林中空气清爽。
  除了山路湿滑,两边草木上的雨水把下摆弄了个湿透外,倒也没什么不妥。
  灵台观居于灵台山山顶,按乾南坤北的方位坐北朝南。
  侍从解释说,本来灵台观只有一条上山的小路,圣人到观中祭拜后,才命人修了一条从山脚一直通向山门前的,供车马通行的路。
  山门殿前,原来的木质牌楼都被人换成的整块白玉雕砌的,之后的灵官殿与钟鼓二楼,更是以金粉涂饰屋顶。
  远远看去金碧辉煌,煌煌如同天帝圣宇。
  晏辞抬头看着面前几丈高的白玉山门啧啧称奇:“这位天师大人还真是圣眷如荼。”
  侍从低声道:“因为这是天师入世前的道场,圣人圣旨,要极尽礼制。”
  过了山门以后渡了桥,最前方的大殿重檐飞阁,彤壁朱扉,金色琉璃顶在日光下映得周围幽林空谷皆是一片灿色。
  铜铸匾额上书“灵官殿”三字。
  晏辞抬头看着眼前的建筑早已惊讶地说不出话。
  “那琉璃顶全部以金粉粉饰。”一旁侍从解释道,“当年圣人本来想将后面的玉皇殿,邱祖殿殿顶全部换成金顶,不过却被观里的真人拒绝了。”
  ...
  殿门前两个守门的道童前来接引一行人进了道观。
  随着队伍过了灵官殿,再往前便是玉皇殿,殿前广场中间立着一只紫铜雕铸的两人之高的炉鼎,炉鼎之中青烟袅袅。
  晏辞正看着香炉里升起的烟气,目光透过烟气,落在鼎后的大殿前。
  那殿门口站着一个身着紫色道袍的人,手里抱着一只拂尘。
  “那位就是灵台观如今的主持,方延清方真人。”侍卫小声道,“自从老主持羽化之后,这位真人便是观里的主持了。”
  他们这边离那大殿还有一段不远的距离,晏辞虽然看不大清那道士的样子,但是那人安静立在哪里,通身气质脱俗,绝非寻常人可比,乍一看宛如画中走出来的仙人,着实让人感叹。
  张知县与那道士行礼过后便进殿就事。
  侍从见晏辞还站在原地,小声问道:“公子可要随夫人去其他殿拜神进香?”
  晏辞点了点头,心想着在这等着也无用,干脆携顾笙离开前面的广场,朝着后面的殿宇走去。
  道观上空弥漫着降真香的味道,晏辞特意避开了那香味走了一会儿,等到停脚的时候,意外发现自己走偏了,还走到了一个有些偏僻的地方。
  隔着一道围墙,远处峰峦起伏,大概是灵台观的后山。
  而在那围墙上竟然修了一个小门。
  这小门门板斑驳,其上的朱漆已经脱落大半,看起来就像是人为在这里开凿了一个洞,然后安上了个门板,与这金碧辉煌的观宇十分不搭。
  晏辞上前拉了拉,发现竟然没有锁。
  他推开门往外看了看,只见一墙之隔的外面便是灵台山上的那个十分有名,镜面一样的湖泊。
  远处青山叠翠,近前碧波千里,一丝涟漪也无。
  美景袭人,晏辞微微睁大眼睛,忽然听到外面传来声音。
  他探出头,就看见围墙外不远处一棵梧桐树下站着一个小道童,穿着一身裁剪得体的道袍,此时正揣着小手,抬头看着树梢。
  听到有人过来,小道童才转过头。
  只见他约摸七八岁的样子,生得玉雪可爱,小脸圆嘟嘟的,一双眼睛黑亮至极。
  眉间还有一点红痣,也不知是点上去的还是娘胎里带的。
  小道童看到突然出现的人,也不怕生,迈着小短腿跑了过来。
  到了晏辞跟前便停下脚步,两只小手拱手作揖,有模有样地说了一句:
  “福生无量天尊。”
  然后不等晏辞回话,就歪着头,用小手指着梧桐树梢上的风筝,一双眼睛扑闪着:
  “施主大哥哥,可以帮归鹤把风筝取下来吗?”
  晏辞自然不会拒绝,于是被小家伙拉着一路来到梧桐树下。
  他站在那颗颇为茂盛的树下抬起头,正看到树梢上一只燕子形状的风筝,风筝线还缠绕在树枝上,风筝在风里摇摇晃晃。
  晏辞转头看了看周围,见没有趁手的东西,于是对归鹤道:
  “你在下面等着,我上去把风筝取下来。”
  说罢便脱了鞋子,手脚并用几下就爬上了树。
  归鹤用双手捂住嘴,看起来十分紧张,目不转睛地看着晏辞:
  “大哥哥你要小心啊!”
  晏辞动作敏捷地爬上树,伸手将缠在枝丫间的风筝线解开,取下风筝。
  他低下头,对着下面一脸担忧的归鹤道:
  “接好了!”
  归鹤见状急忙伸出小手,将晏辞抛下来的风筝稳稳接住,抱在怀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