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人在古代,顺的不行(穿越重生)——叶悠悠

时间:2024-06-08 06:45:45  作者:叶悠悠
  褚忠的双手浮肿还没好全,这会儿手臂还是肿胀青紫的痕迹。他稍微用衣服遮掩了下,才哽咽道:“大儿没了,怎么跟我家里人说呢。”
  见孙亚也过来了,褚忠知道对方是大官,又下意识伏低了身影。
  孙亚长叹了一声扶了下褚忠,“乱世能苟全性命已经是万般不易,你也不必再自责了。再说你生了个好女儿,我倒是没想到褚二妹的父亲竟然是你。
  这次咱们兵行险着,她小小年纪就敢签生死状,真是有勇有谋!可惜了,在进许县之前我让耿尚带一些人马护送她们先行离开,不然就能叫你们父女见一面。
  不过现在也不晚,等回了家,你们父女好好说说话。过些时日,我还要举荐她去主公的四方书院读书。要我说,你家以后说不得出个女官呢,以后就也是官宦人家了。”
  “使不得使不得,她一个女娃子……”
  孙亚又笑,“你不用害怕,咱们主公与众不同,你以后就知道了。你这女儿确实不错,好好培养,你家以后的门楣说不得都指望她了。”
  褚忠听孙亚说得真切,原本有些酸楚的心情渐渐散去。褚大死了纵然伤心,可他家世代低着头地里刨食啊…要是出个正儿八经的官…褚忠不知道怎么心一下就热络了起来。
  “归家!”曲行看褚忠神情几转,心里就知道他重新燃起了未来的希望。
  当天,已经先行回了洛京的燕筝跟卫儒一起出城,开始妥善安置这三四万人。这么多人呢,不是一股脑放进去就好的。
  洛京附近的各县、乡、村,燕筝早让三老或县令都来了,这会儿只等一个个登记上户,确认家中亲眷在何处,再归到对应县令、三老身侧,到时统一领回去。
  若有谁是孤家寡人,则看看是否有亲友投靠,户籍就顺带落在亲友所在地。若是无有去处,燕筝也另设了安置处。
  除这些外,这么多人中,总有伤者、患者。一应药物也得嘱咐其家眷收好,以免回头不知道怎么照顾了。
  这么些人,一天时间也处理不好。
  洛京之外,很快就搭起了一口口大锅,里面还是熬煮浓厚的米粥。只要不浪费,饿了就可以去舀一碗来喝。
  有吃的,有一丛丛的篝火点着取暖,城门口那儿更搭建了一个个棚子,大大小小的文书官员忙忙碌碌的登记,曲行还没看到洛京城内的光景就已经觉察出了几分与以往的不同来。
  洛京两度焚烧,要说这李氏短短一年时间重新将它建造的富丽堂皇,那不可能。
  肉眼可见,洛京看上去还有些战后的余韵与破败。
  可这些破败与战后余韵中,原本应该有的绝望跟凄苦他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希望!
  对,是希望。
  曲行在那些洛京的小官、文书、士卒身上,看到了一众蓬勃向上的希望。
  李巍跃未烧之前的洛京,曲行曾经觉得它是繁华、奢靡,是大厦将倾之下的最后一片醉生梦死的乐土。张並未烧之前的洛京,齐国的国公、侯爷、大将军们占满了整个洛京,它似乎恢复了以前的繁华。可洛京之外的所有田地几乎都属于齐国,而乡民们只是如同牲畜一般的耕种工具。
  他们节衣缩食一年,只维持着最基本的温饱然后交出九成的粮食,以此填充满了洛京四周设置的粮仓。
  百姓是多么地安分,不争不闹。齐国是多么的伟大,因为他让洛京附近的乡民都有一口吃的,而且看看齐国的粮仓,填充的多么满,这是大好的光景啊。
  那时的洛京,努力在呈现一片虚假的繁荣。
  是的是的,自古以来哪个朝代不是这样呢,乱世之中齐国做到如此,其实也算是不错了。
  曲行一度也是这样认为。
  可李氏治下的洛京,却又跟梁国与齐国治下的都不同。
  “这个地方……李公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曲行喃喃道。
  正如孙亚所说,别人说得都是无用的,一切都要靠自己去体会与思考。
  “以后你会有机会见到主公的。”孙亚见曲行神思不属,笑着拍了拍他肩膀。那真是一个很独特的少年,也是一个让人心悦诚服的君主。
  洛京有条不紊地处理后续事务,天气也一日日暖了起来。冬季褪去,李昀身体好,早早就脱下了厚实的衣物换上了辛娘给他准备的春衫。
  “昀哥儿,马上要春种了吧?”大清早,李翊一骨碌就跑进李昀住所找他玩耍。
  去年他跟随吴期还有邓羌在外打仗,这一打心都野了,家里待不住。
  可布氏担心得厉害,大过年肯定让他回来给拘束在了家里。而且这几天李复还有布氏在给李翊议亲了,李翊就更不自在了。
  他自然也年少慕艾,只是有点不好意思。
  李昀的意思是最好不要盲婚哑嫁,省的结婚后要么李翊不满意自己妻子,要么那位妻子不满意李翊,这怨侣过一辈子就是造孽。
  相亲可以,但让他们见见。
  反正他现在让女子读书为官,男女大防上早就弱化了很多。现在满大街女子逛街的不少,也唯有一些高门大户的女眷出门会稍稍戴个帷帽遮挡几分,其余早已自在了许多。
  李昀跟李复说了这事,他开口一般李复也不反驳,点头答应了下来。
  李翊别提多高兴了,他也想自己喜欢也喜欢自己的。不过这么一来,这亲事没敲定之前,李复跟布氏是不会让他外出了。
  现在都开春了,李翊还被拘在家中,那可不无聊么。
  李昀笑道:“自然,我可是专门给我们李氏下满十八与上达五十以下者,一人留了三分地,每年咱们都得把这三分地去种了,谁都不能偷懒。”
  “忆苦思甜,我知道。”李翊笑道。
  就昀哥儿奇奇怪怪的词汇多,不过…嘿…你别说,他这弟弟总结的词汇还是挺精辟的,怪不得老师老夸他。
  这次过年雪天,昀哥儿还连作诗十首,可把孟老头给激动的。现在看到他,还要朝他摇头叹息。说昀哥儿是耽误了啊,不然绝对是一代伟大诗人。再看看他,都是同出一父,怎么相差这么多。
  要不是要尊师重道,李翊都想给孟老头一拳。
  那他能跟昀哥儿比么,从小就不在一个赛道好吧。天天在他面前嘚嘚,还不是昀哥儿忙,顾不得理会他的破诗词。
  不过没关系,昀哥儿可是他弟弟啊。
  他还是厉害的,投胎不仅会找爹娘,连弟弟都这么会找,简直躺赢。
  “你笑什么?”
  李翊赶紧回神,摩拳擦掌了下道:“咱们今天去除草?我农具都准备好了。”
  李昀也打算松松筋骨,索性就点头应了下来。
  等李昀这三分地种上的时候,骞珪与范旭带着湛卢以及原并州牧公孙铎也快到凉州了。这也预示着并州事宜告一段落,如今已经彻彻底底归于李氏治下,再无悬念。
  随着这消息的传来,凉、司、雍几州的乡民爆发出了极大的热情。这种热情不仅表现在单纯的喜悦上,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迫不急地希望李氏子嗣快些登基当皇帝了。
  尤其是豫州许县大胜的消息也开始传开,那对于李公登基这件事几乎到了沸反盈天的程度。
  “外甥,你打算什么时候?”宪嚠抽了空去李府吃饭,吃完了在书房直接问,“你是不知道,好多人来探我口风。”
  李昀笑道:“舅舅怎么说的?”
  “我说我不知道啊,一个劲儿问我就双眼一瞪,他们怕了就跑了。”宪嚠乐呵道,他又不傻,这事儿他外甥自有主张,肯定不会乱说,不过也不妨碍私下问问。
  李昀沉下心沉默了许久,“舅舅,骞公等人马上回来了。等我见过公孙铎之后,此事再做计较。”
  宪嚠猛得瞪大双眼,李昀没有像以前一样笑而不答或者直接拒绝,只说见过公孙铎之后再说。
  这说明什么,说明此事是真的放在案桌上要处理了!
  那个位置…那个位置啊……
  他宪家是何德何能,出了一个要当皇帝的外甥!
  之前也知道他这个外甥是人中龙凤,可事到临头还是让宪嚠一下激动的热血沸腾,他是真想去他家祖坟看看,那是冒青烟了吧。
  宪嚠得了一点消息,满脸兴奋地离开李府。
  不过他太高兴了,虽然嘴巴闭得很牢,什么话都没跟别人乱说。可有心人看他如此兴奋地出李府,不少人就有了猜测。
  三月初,在李昀登基言论的喧嚣中,骞珪带着人终于到了凉州武威郡。
 
 
第231章 昭告天下于九月二十九开国
  “小民见过李大人!”
  见到李昀的时候,公孙铎稍稍有些诧异对方的年轻,下一刻却立马在城门口推金山倒玉柱般跪了下去,直接行了个大礼。
  骞珪都没想到公孙铎会这么做。
  他毕竟是正儿八经的降将,投了之后态度十分良好。大约是王氏等人毫不犹豫的背叛跟出卖彻底激怒了公孙铎,这导致并州事宜上他出力颇多。
  这公孙铎既立下了功劳,因而未见李昀之前虽然限制了他的自由,可寻常时也并没有拿他当阶下囚,反而是当贵客照顾。
  谁知道他在城门口武威郡诸多百姓跟凉州臣子的面,结结实实来了个跪拜,这说明这公孙铎要么是个胆小如鼠的人,唯恐李昀害了他性命。要么他是个聪明人,能屈能伸。
  韩信受胯下之辱都不如何,何况此时?
  “不必如此,公孙大人弃暗投明,这些时日的所作所为我也有所知,还请快快请起。”李昀话音一落,自然有人去扶他。
  公孙铎愣是跪在地上道:“我是个粗人,别的话不会讲。原本在并州时,我也以为我是个人中豪杰呢,谁知道李公的神兵天将一到,我就兵败如山倒了。
  原先心中也有点不忿,现在见到了李公方才知道我败的不冤枉。要是我早点见过李公,怕是早早来投李公了!实在恼恨我运气差,不能早早得遇明主。今日终见,还请李公收留。”
  李昀一乐。
  这公孙铎的马屁话真是一绝,绝对是个人才。
  这小子心里的野心不小,今天故意来这一出可不是为了保命,他是不想以后跟司州牧吕范一样退出政治舞台在家养老,他还想搏一搏呢。只要还有机会,只要活得够久,一切皆有可能。
  “来来,快些起来。既来相投,我李氏哪里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呢。”李昀上前了几步,虚虚扶了下公孙铎。
  这时候,公孙铎才心神一松,慢慢站了起来。
  李昀看着虽然人高马大却满脸谦虚低调的公孙铎,只一笑就带着骞珪等人往府衙走去。
  还是那句话,他容得下公孙铎的野心。
  正如当初他叫郭傕投降,李昀真容得下他,也会用他。天下一统之后,他是肯定要发展航海事业的。大不了到时候让他们全出海,一个个都弄到外面去建国,多大点事。
  替骞珪几人接风洗尘之后,李昀就给他们放了两天假。
  驴拉磨都得喘口气啊,骞珪几个人连轴转的李昀都不忍心了。
  不过骞珪休息也休息不好,因为回家的当天,一封封的拜帖就送到了骞珪府中。武威郡当值的官,大大小小不少都派了家仆每天都在骞府门外悄悄观察或者徘徊。倒不是别的,就是蹲守看看能觉察出什么消息。
  骞珪自然一律不见,不过到了晚上骞珉下值回来,还是忍不住也去了书房。
  “父亲……”
  骞珉一开口,骞珪就搁下了手中笔道:“此事不是你能插手的,不要多做额外的事。”
  “我晓得,只是父亲,如今时机也到了,主公可有言明?”骞珉年岁也不小了,加上多年官场历练,寻常时候也足够经验老到了。
  可这事不同啊。
  主公若一朝…他们骞氏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之前家中长辈虽然都有在梁朝陆续为官,也是豫州望族,可哪里比的上从龙之功呢。
  况且他父亲是主公最为信任的左膀右臂,明眼人也看得出来,主公本性仁厚,并不是狡兔死走狗烹之人。若当真开国,骞氏怕要一跃成为国之大姓了,这才是真正的光耀门楣啊。
  跟随主公也有十几年了,一步步走到如今,骞珪心中也是十分宽慰。只是面上他面上不显,还沉了脸说了骞珉几句,随后才让他离去。
  两日后。
  李昀也收到了骞珪的一封公文,里面用了写文章还有列数据等方式向李昀阐述了一件事,那就是确实可以考虑开国了。
  如今豫州武有孙亚跟吴期,文有燕筝,相信再过不久就能彻底控制下来。这样一来,李昀足足占据了天下五州。
  这五州,凉州、雍州是上好的兵源地,而羌族、氐族早被李昀的迁徙融合政策搞得四分五裂,原本的草原也成了李昀的养马场,现在更有豫州的产粮大州在手,可以说文武兼备了。
  这种情况下,民间让李氏登基的呼喊声太过庞大。有时候物极必反,堵不如疏,不能再像以往一样稍稍引导不再理会了。再来,占据五州之地还不开国,也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了。
  李昀看着骞珪送来的文件,没有跟几年前呈上的那封一样留下不发。而是其上没有批复一言,只是让人原原本本将文件送了回去。
  李昀不批复就是最好的回复。
  第三日,骞珪正式在州府朝会上提出恳求李昀顺应天时,登基为帝的请求,其他人都被骞珪打了个措手不及。
  可骞珪是谁,他是主公的左膀右臂。他既然堂而皇之地提了出来,这必然说明主公跟骞珪早就商量好了啊!
  那天朝会,整个李氏造反集团的官员跟打了鸡血一样,全跟在骞珪屁股后面恳求。
  李昀依旧不答,但也没拒绝。
  第四日开始,各地的劝登基公文就跟雪花一样,一本又一本地涌上李昀的案桌。甚至还有各县、乡送上来的一份份万民书,全是请求登基的言语。
  这样一直到四月份,四月十四日这天,李昀终于在李氏造反集团的诸公的集体恳请之下点了下头。
  同日,骞珪起了诏书昭告天下。
  其上大意写梁国运终,如今天下纷乱豪杰互争而致万民困苦。李氏起于微末,本只想救顾一县之地,谁知得天命眷顾,祖宗护佑,又得治下百姓爱戴。时至今日,侥幸据天下五州。古人云达者兼济天下,民意浩荡亦不可违,所以打算今日九月迁府于洛京,并在同月二十九正式登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