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出于对李月娥的愧疚,曾允诺过会照顾母子俩。
倘若只是照顾,倒也没有什么,只是李月娥胃口越来越大,更是想让她把霖儿当成自己的孩子,想要西塞。
她没办法做到,也没法给到那孩子什么,故而每次见他都觉得心里难受。
那孩子似乎也能感受到她的情绪,每次来见她,都是一副惧怕的样子。
二人几乎都不愿意看到对方,却又不得不见,这样的内疚和抗拒相互折磨着,以至于这些年她就越发不喜欢孩子了。
如今见到这么一张天真可爱的小脸,不禁心念一动。
这才是小孩子该有的活泼和可爱啊。
她招了招手。
那小团子屁颠屁颠跑了进来,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盯着棋盘,道:“你们在下棋呀。”
长公主笑笑:“你会吗?”
“我不会,娘会。”芙宝小胸脯一挺,骄傲极了。
长公主见她人长得白净,衣裳也是不俗,猜想着可能是哪个世家的千金小姐,问道:“你家人呢,你一个人跑到后面来,她们发现你不见了,一定会很担心的。”
“我娘在前头烧香,祭拜外祖父母呢。”芙宝回答道,“娘不担心,因为梨花会找到我的。”
听到“梨花”两个字时,长公主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不知想到了什么,她突然眼皮一跳。
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芙宝。”小女孩回答得清脆响亮。
长公主看着眼前这双与宇文慧那神似的大眼睛,强忍着声音的颤抖,道:“叫芙宝啊……真是个可爱的名字。”
“嘻嘻,大家都这么说。”芙宝害羞地缩了缩脖子。
被夸赞的时候,她总会这样。
长公主情不自禁地抬起手,想摸一摸她,又强忍着放了下去。
一旁的主持笑眯眯道:“施主可是遇见故人了?”
长公主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波澜,道:“是。”
“缘分啊,真是妙不可言。”
芙宝听不懂她们的话,见到长公主举起的手,就觉得她想摸自己,但等半天没等到那只好看的手摸到自己的头上,抬头望着她道:“姨姨是不是想摸芙宝?”
长公主一滴泪悄然滑落,伸出手去,轻轻抚过那白白嫩嫩的小脸蛋。
芙宝又笑嘻嘻地缩了缩脖子。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脚步声。
一个身材高挑秀美的年轻女子走了过来,在门外鞠了一礼,拱手道:“打扰了,家里孩儿顽皮,到处乱跑,扰了两位清静,实在对不住,我这就把她带走。”
芙宝听到熟悉的声音,兴奋极了,口中喊了一声“梨花”,转身朝门外跑去。
长公主目光远远锁住门口那位叫做梨花的女子,十八九岁的模样,身材相貌出挑。
梨花一把抱住朝自己身上扑来的芙宝,走进门来,将她押到二人面前,道:“扰人清静,不可一走了之。”
长公主这才得以近距离地打量她。
只见她前额饱满,眉毛不似一般女孩那般细致,但又不至于太浓,远看有些怔怔,细看其实清澈而质朴,怪不得传言说她是个木讷的女郎。
再向下,手腕和露出来的一小截手臂,看上去紧致结实,一双手比普通的女子略微要粗大一些,也显得有些粗糙。手指关节曲起的时候,手背上隐隐约约显露出一道道青筋。
果真与众不同!
芙宝很会察言观色,察觉到前头的这两位并无责怪的意思,尤其那位美妇人,似乎还挺喜欢自己,于是毫无负担地,按照娘亲之前教导自己的那样,端端正正地行了个礼道:“芙宝不小心打搅了大师父和姨姨下棋,请两位责罚。”
主持笑道:“你这小滑头,快去吧,别让你娘亲等急了。”
长公主听了这话,却是有些着急了。
明月就在前头,她这次来西塞,必定是来找自己!
以她的脾气,还有对自己的怨恨,却能迈出这一步,这说明她已经不再是过去的明月了,自己当然要见她。
然而刚要出声,门口却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手下侍卫匆匆前来,附耳一句。
长公主脸色骤变,站起身来,冲着主持道:“大师,家中有急事,先行离去。”
主持起身摆了摆手:“去罢。”
她转过头来,看着梨花和芙宝,欲言又止,但最终只是点了点头,便匆匆离去。
梨花无意窥探别人的隐私,抱着芙宝和老方丈告辞后,带着小家伙离开了小院,去前头找董芸。
董芸已经烧完香等了好一会儿,才见她们回来,嗔道:“去哪儿这么久?”
芙宝抢着回答:“我们去看大和尚和一个超级漂亮的姨姨下棋啦!”
董芸愣了一下。
梨花道:“老友对弈,这孩子说话真是会让人误会,不过后边禅院,女子也能进,倒是比我们那边的开明许多。”
董芸哼了一声,“佛说众生平等,若是还有女人去不了的地方,这样的寺庙推倒算了。”
梨花一听,就知道是她能说出来的话,笑笑道:“要在山上吃斋饭吗?”
董芸摇了摇头:“这几日行路辛苦,你又无肉不欢,下去吃吧。”
……
长公主匆匆赶回巴郡,是因为有人拿着她的兵符,前往西关调兵。
作为封地的王爷,按理说是不能豢养私兵。
朝廷更是为了防止边境地方政变,派了军队进行驻守,朝廷的驻扎西塞的大军就在阴平大营,由镇西将军李昊统领。
但在这种权力的游戏中,哪个封地的藩王会真心实意地顺从朝廷驻军的管制,不豢养私兵的?
甚至有些狡猾的藩王还会与朝廷的驻军暗通款曲,只待皇权衰微,便伺机而动,将那些本应忠诚于朝廷的驻军转化为自己封地上的私兵。
这也是这么多年来,长公主和李家一直保持着一种微妙而暧昧的关系。
对于李月娥的这次投奔,她有防备,但同样也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希望这次对方的这次举动不会是一场阴谋,如此一来,她们也能相安无事下去。
然而刚收到的这个消息告诉她,她的希望落空了。
李月娥已经彻底站到了她的对立面,成为她的敌人。
长公主赶到西关的时候,两万士兵已经被调走,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大营。
她的脸色很不好,一阵风吹来,连咳了好几声。
一旁护卫担忧地望着她。
她调转马头道:“走,去徊口。”
……
次日,董芸一行人驱车赶到巴郡时,却发现街上行人稀少,各家商铺正忙碌地用木板封起门户。客栈也纷纷关门大吉,都不愿意做生意了。
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依然开门迎客的客栈,但房钱却比平日贵了好几倍。
仔细一问,才知道,这里要打仗了。
“昨天才听说,原来封地的长公主其实并非真正的皇室血脉,而是出身沱东钱家。只因钱家对皇室有恩,她才被先太后收养。”店家低声说道,“再加上长公主长期不听从朝廷调令,皇帝大为恼火,已下旨废掉西塞王的封号。”
“圣旨已下达,但王府那边却拒不接旨,双方现在正僵持不下。”
“听说镇西将军已从银平调兵前往巴郡,朝廷更是派遣破虏将军率领两万兵马火速赶往西塞支援。眼看这两天就要打仗了,你们说谁还敢开店做生意啊?”
董芸听到这些消息,震惊不已,尤其是关于长公主身世的秘闻。
她急忙问道:“长公主身世这件事,如何能确定真假?不能排除是皇帝为了收回西塞而捏造的流言。”
店家摇头道:“这个消息是长公主身边的李娘子传出来的。据说她们年少时就相识,一直视彼此为知己。长公主亲口把这个秘密告诉了李娘子,应是做不得假。”
董芸心跳加速,又追问道:“传言长公主自己豢养了私兵,她未必会轻易束手就擒。”
店家叹了口气道:“诸位可能不知道,就在昨天,李娘子已经拿到了长公主的兵符,将长公主长一直以来养在关口的两万大军全都调走。如此一来,长公主手中仅剩的,就只有先前前来投靠的曹国舅那不到两万的残兵了。”
梨花忙问道:“那李昊的驻军有多少人?”
店家回道:“据说也有两万左右的兵马。但现在加上长公主原本的两万大军,还有破虏将军带来的两万人,总共就是六万大军。这样一来,长公主以两万残兵对六万,哪还有什么胜算?”
“好了诸位,我知道的就这么多了。本店只经营到明天早上,你们今晚住完,明天一早就得离开了,免得遭受无妄之灾。”
董芸抿着唇,两只秀眉紧蹙,转头冲着梨花道:“走,现在就去王府。”
店家闻言急忙道:“哎,客官,如果你们自己不想住了,这房钱我们可是不退的啊——”
董芸没有理会他,抱着芙宝又上了马车。
梨花赶紧上车,迅速调转车头,“驾!”的一声,马车就朝外奔去。
第176章 姑侄相见
窃取兵符, 散播身世信息,这些原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发生的事,终于还是发生了。
一时间, 整个西塞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中。
董芸一行的马车到达王府的时候,王府大门紧闭, 外面有京都使团大约十几人,围在大门外,冲着府里头叫嚣。
见到有马车到达, 领头太监瞥了一眼从车上下来的三人,道:“皇家传旨办事, 闲杂人等速速回避。”
董芸视若无睹, 径直朝门口走去。
几名校尉交换了一个眼神, 狞笑着围了上来。
梨花抱着芙宝,沉声喝道:“退下!”
校尉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笑话,哄然大笑。
“她竟然敢叫我们退下,哈哈哈哈哈!”
“西塞这边当真是什么妖魔鬼怪都有,宇文瑛已经穷途末路了,哪里来的腿毛还敢来这里叫嚣——”
话音未落, 梨花冲着芙宝道:“闭上眼睛。”
说着,腰间弯刀贴着右手臂往前一晃, 随着一道残影划过,一个头颅就这么掉在地上,滚了几圈后停下。
传旨的太监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尖叫连连, 等回过神来,顿时暴怒不已, 挥着手冲着剩下的一众校尉道:“连皇上的人都敢杀,简直是胆大包天!全都给我上, 捉活的!我要亲手将她们的皮一点一点地给剥了!”
芙宝被交到董芸怀里,小手还紧紧捂着双眼。
梨花浑身冒着冷气,二话不说,直接上前开杀。
这是她体魄属性达到巅峰后的首次出手,几乎是手起刀落,就会伴随着一个人头落地。
转眼之间,十几个校尉就已经横七竖八地躺在了地上。
就只剩一个太监孤零零地站在那里,两腿不停地打颤,尿液已经打湿了他的裤/裆,地上湿淋淋一大片。
而此时,王府的大门缓缓开启,两排王府侍卫整齐地走出,行至董芸面前,恭谨下跪道:“奉长公主之命,恭迎小主子回府。”
董芸微怔。
她知道自己来?
有些疑惑地看了梨花一眼,随即把芙宝放下,牵着她往大门里走去。
梨花则反手一用力,随着刀光一闪,传旨太监跟着倒在血泊里。
她收刀入鞘,头也不回地跟上了母女二人。
分列两旁的侍卫早已将她刚刚的这场小战斗都看在眼里,又见她临了的这一手,个个脸上虽面无表情,但心中却是震颤不已。
皇家侍卫,好歹也有几分真功夫在身上,就这么砍瓜切菜一般解决了,她当真如传言中的那么厉害!
刚进大门,立即就有人迎了上来,指引三人往里边走。
穿过长长的走道,又越过几间不知名的宫殿,终于到了目的地。
董芸一眼看到那个背对着门口的高瘦身影。
那人听到脚步声,转过身来。
董芸轻轻眨了一下眼,看着眼前那张陌生的脸庞。
容颜如玉,气质华贵,看不出年岁。
长公主出宫去往封地的时候,她那时才五岁,根本就还不记事,更不记得这位大姑姑长的是什么模样。
亲人重逢,理应欢喜。
但回想过往的种种,喉咙里像是塞了棉花似的,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倒一旁的芙宝见了女人,咦了一声,叫道:“漂亮姨姨,原来这是你家呀。”
233/272 首页 上一页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