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芸见她如此,忆起往事,也不禁满目通红,别开眼去。
直到芙宝气喘吁吁地跑来,扑到她怀里,叫了一声娘。
董芸这才恢复情绪,轻轻吸了一下鼻子笑道:“跑累了吧,看满脑门子都是汗。”
梨花早就进屋拿了张汗巾出来,将芙宝拉了过去道:“来,擦擦,免得明天得着凉了。”
芙宝在梨花怀里滚了一圈,任由她给自己擦汗,擦完了又抱着梨花的脖子,口中叫唤:“好累呀~”
董芸忍不住轻打了一下她屁股道:“满院子就数你最能跑,谁都跑不过你,你还好叫累。”
芙宝咯咯笑了,依偎着梨花撒着娇。
梨花搂着她,眼睛却看着董芸的方向,只觉得她眼底的晶莹反光,虽然笑着,鼻尖却是红的。
心疼得不行,趁着天色渐暗,夏夫子又坐在另外一边,她忍不住伸出手去,轻轻抓住董芸的左手的指尖。
董芸感受到她无声的安抚,鼻子更酸,愈加觉得只有眼前少女的怀抱才是避风的港湾,她的温软、体贴和偶尔的羞涩,都是港湾里柔软的羽毛。要是这世界要是只剩她们两多好,她会马上扑到她怀里,痛痛快快哭上一场,指使她背着自己抱着自己逗自己开心逗自己笑,这个傻姑娘啊,她也一定会做到。
但眼下,不说夏寻雁在旁边,灶房那边也传来了上菜的声音,她用力地把眼泪憋回去,慢慢把手缩回去,又恢复了平日淡笑的样子。
“我今天好饿,我要吃两碗米饭。”她说。
梨花笑了:“我也很饿,我要吃三碗。”
芙宝转头看了看母亲,又看了看梨花,张开短短的几个手指头数了数,道:“那我要吃四碗。”
几人顿时笑出声来,梨花探出头去看董芸身侧的夏寻雁道:“夫子,你要吃几碗?”
夏寻雁也笑了,微微舒展着双手,道:“我今天最清闲,没怎么动,我吃一碗。”
第65章 吃饭饭
因相处了些时日, 夏寻雁和这一家子也熟络了许多,加上有董芸和芙宝在,于是便不再扭捏, 便都一起上了桌。大根父子三人坐在一头,剩下五个女人一个小孩坐另一边。
芙宝看着坐在杏花和二牛中间的梨花道:“要和梨花一起坐。”
梨花只得跟杏花换过来, 坐到她身边,再过去是董芸和夏寻雁,然后就是熊氏夫妇和大牛, 如此就绕了一圈。
大根作为一家之主,就开头的时候说了两句客气话, 之后便和两个儿子闷头闷脑吃饭。
熊氏笑着招呼桌上两名贵女, 芙宝插嘴道:“熊奶, 我今晚要吃四碗米饭。”
熊氏一听,要笑得眼泪出来,道:“小祖宗,你能把你眼前那一碗吃完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大根也忍不住打趣:“芙宝尽管吃,咱家有米,不够爷给你做去。”
孩子童言童语奶声奶气, 加上美味佳肴饭香四溢,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每个人也变得眉眼弯弯起来。
熊氏这两天刚入账两千两银子,整个人舒坦得不行,加上今天女儿又做了这么件大事, 现在村里的乡亲见她哪个不是笑脸相迎,手拉着手亲热得不行, 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
昨晚拿了钱本来就想煮顿好的,可谁知女儿晚上没回来吃饭, 她这满肚子的高兴没地儿释放,今晚孩子回来了,又叫了董芸,热热闹闹的,做饭的时候也是铆足了劲多做了几个菜,把一张桌子挤得满满当当。
杀了一只鸡,炖了小蘑菇,先前秦大娘送来的腊肉还剩一小块,也全都放米饭上蒸,凉拌的蕨菜淋了点酱汁就十分美味了,又拿冬笋炒了五花肉,再弄个青菜和韭菜炒鸡蛋。
野韭菜炒鸡蛋离这一头有些远,梨花见状,起身把菜调了个位置,将那盘鸡蛋给放到夏寻雁跟前,免得她不好意思伸手夹。
夏寻雁见状,心中一暖,眼睫抬了抬,正好撞到董芸投过来的目光,两人目光一触,又迅速分开。
芙宝道:“梨花,我也想吃蛋蛋。”
夏寻雁忙道:“放芙宝跟前去。”
董芸把芙宝的小碗拿了过来,伸手舀了两勺鸡蛋堆在米饭上,“不用理她,她那么小个肚子能吃多少?”
熊氏笑道:“刚刚可是有人说了要吃四碗呢。”
芙宝扭捏转身,倚到梨花怀里。
董芸道:“坐好吃饭,梨花也要吃饭。”
小姑娘见这么多人盯着,也不敢再闹,梨花帮她把小凳子往前挪了挪挨到桌边,让她拿着小勺子自己吃。
鸡肉炖得烂糊,熊氏又起身拿了个小碗装了鸡腿递梨花,梨花当然知道鸡腿不是给她的,放到了芙宝的跟前。
芙宝仰着头嘻嘻笑了,开心不已。
董芸有些不好意思了,来别人家里吃饭,自己女儿倒是被伺候得跟个小祖宗似的,赶忙出声:“婶儿,别在纵着她了,她吃不了多少,鸡腿给二牛和杏花吃。”
往日在家里,鸡腿都是二牛和杏花包圆,如今来一个更小的了,两小只哪好意思吃,听到董芸这么说,赶忙摇头说不吃。
熊氏道:“家里的老黄鸡可能生了,院子里三四十几只小鸡,一窝接着一窝,再过几个月就能吃了,梨花三天两头上山打野鸡,他们有吃鸡腿的时候。”
说着拿着勺子捞了另外一个,眼睛转了一圈不知道给谁,最后往夏寻雁碗里盛去。
“你看书写字一整天,最费脑,小身板瘦得,得多补补才行。”
夏寻雁没想到这鸡腿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忙道:“婶儿不用给我夹,我就喜欢吃鸡蛋,您给梨花吧,她一天进进出出跑上跑下怪累的。”
熊氏还想坚持,但见夏寻雁捂着碗,只得冲着董芸道:“芙宝娘,不然你吃吧。”
董芸笑道:“别,芙宝这一个都啃不完,剩一半得落我头上了,你们吃吧。”
梨花也笑了,“娘吃吧,一天操心上上下下的,最辛苦就数您了,我在外头也能吃得好的,再说了都是鸡肉,别的部位也好吃。”
熊氏一把年纪哪里好吃鸡腿,只能夹给小儿子和小女儿,谁知这两个都不要,大根道:“孩子们孝顺,你就吃罢。”
熊氏瞥了他一眼,“不然给你?”
大根道:“我一个大老爷们吃什么鸡腿,鸡爪子给我下酒还差不多。”
“酒酒酒,就知道酒,张老五的酒瘾倒是跑到你这儿来了。”
鸡腿绕了一圈没人吃,熊氏只好放自己碗里,梨花给两个小的弟弟妹妹每人夹了一块鸡翅道:“你们两吃翅膀,将来飞得高。”
董芸听了这话看着她,想起前些日子她说起的凤凰和鹰隼的事,不禁眼波流转。
梨花刚好转过头来,见她那双润亮的眸子盯着自己,又看了看她碗里,轻声道:“一会儿吃完了碗给我,我去给你舀第二碗。”
看来还是念念不忘着刚刚争着的要吃几碗饭。
若是放在以前,那么多的琼浆玉液美味佳肴端到嘴边,董芸都兴趣缺缺,可如今在外头东躲西藏那么多年,家里家务要干,地里的农活也要干,还要带个孩子,身体消耗大,哪里还能跟以前一样讲究,吃不饱饭就没力气,没力气怎么干活。
不过去别人家要舀第二碗饭,确实不太好意思,梨花可不管她那么多,见她碗空了就直接拿了过来,起身去舀饭,等端回来一看,碗上边堆得尖尖的,可把董芸给吓了一跳。
红着脸轻声道:“你怎么给我舀那么多,这回是真的吃不完。”
梨花道:“你先吃,吃不完剩了给我。”
董芸简直将拧她一把,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哪好跟她计较这些,只得低着头努力扒自己这第二碗饭。
梨花转头问大根:“爹,学堂建得怎么样了?”
大根回道:“瓦片已经盖好了,就剩伐木打造桌椅,不出十来天就完工了,就不知道到时候请不请得到先生。”
董芸听到这话,转头去看夏寻雁,要说这世上谁是最聪慧最有才华的那一批人,眼前这女子必定是其中之一,否则当初也不会选她来给自己当伴读,可惜这天下如今是男人的天下,女人上不了台面,就连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才女摆在眼前,也未必能被迎入书庐教书育人。
夏寻雁眼观鼻鼻观心地夹着她的那一盘韭菜鸡蛋,似乎没听到他们说什么。
梨花也是扫了一眼夏寻雁,但这是村里的事情,夏寻雁又被山匪追寻,也不方便露面,于是也没吭声。
熊氏道:“收尾了赶紧回来翻地,这几天秦家正翻他们的地,等学堂的事弄完了,到时候刚好能借他们家的牛。”
大根应了下来。
梨花道:“娘,今年秋收老借人家的牛,怪不好意思了,不然咱自己买一头?”
熊氏没好气道:“买什么买,刚分了十两银子你就怕用不完,再说了,咱的小牛犊明年就能下地,不买。”
钱当然不是问题,梨花这马儿虽然对外说是镖局的,可进进出出的,免不了招人眼红,那两千两更不能对外说,总之这一段时间熊氏是打算低调一些,免得被人惦记。
如今家里都是母亲在做主,梨花不好反驳,只好随她去了。
熊氏突然想到下晌去村正家时女人们在聊的事,道:“上头说要提前征缴明年的税,都说了一个月了,你啥时候运去城里交了,到时候等人下来收,又得多出一笔。”
梨花闻言,想到几日前在晋阳城遇见的那五人,就是因为找人帮忙代缴,被中间的揽纳户给吞了税粮的事,于是问道:“别家的都是谁去缴粮?”
以前在向家,母子几个都是埋头干活,交税的事也轮不到他们管,梨花对这些也没关注。
熊氏道:“村里大多是让刘家代缴,他们家是大户,在城里熟门熟路,跟征粮的小吏熟,乡亲们大字不识一个,去了不认得地方,叫签字连笔都不会握,又怕交粮的时候那些胥吏踹斛,踹多了补的就多,就宁愿多出点粮让他们帮交。不过以前向老三在城里念书,向家人不愿让刘家人挣这个粮,自己扛着去交了。”
一旁的董芸突然问道:“刘家数百亩地,尽数纳粮,岂不要交近千石粮?”
熊氏呵了一声道:“倘若真是这样,我们这些小老百姓倒也不会怨气这么大,他们刘家那么多田地可是一笔税钱都不用交!”
几个孩子齐刷刷看着她,倒是董芸和夏寻雁听她这么一说就知道答案,没有太大反应。
熊氏道:“你当这些人家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学读书,还不是为了考取功名,一旦中了秀才往上,就能免税,一个秀才能免五十亩至八十亩的地税,在别个村子里,很多人都争着把田地寄在秀才名下,想给秀才当佃农。”
杏花不解:“可刘启明已经不是刘家的孩子,又被夺了功名,再说了一个秀才最多免八十亩,他们家可是有几百亩地呢。”
董芸这才道:“士绅免税,读书人和当官的都不用纳粮,想来刘家人是把自家的田地寄在那个当官亲戚的名下了吧。”
熊氏道:“芙宝娘猜对了,刘家四兄弟还有个大姐,嫁在城里,他大姐的公公之前就是在州里当大官,如今致仕在家,不但可以继续享受朝廷俸禄,还依然能减免税赋,刘家的田地就是寄在那位大人的名下。”
杏花听了,愤愤不平,“凭啥他们家田地最多最富却最不用交税,倒是我们这些穷人家,越穷越要交税,再这么下去,等老百姓都饿死了,当官的和读书人又都不交粮,上面就一分钱都收不到,还不相当于自掘坟墓!”
董芸闻言,若有所思。
熊氏道:“傻孩子,这天下哪有什么平事,天下都是皇帝家的,这些当官的读书的都是帮皇帝管着咱们小老百姓的,哪轮得到他们交税。这话在家里头说得了,别往外传,被人听到了抓你去坐牢!”
说着又冲着大根道:“今年咱们刚分出来,口赋和算赋还不用交,等明年开年就得张罗了。家里六口人,你不当兵了,算赋也得交,加起来得四百多文钱。”
大根听到这,叹了口气,道:“不然我把咱们这八亩地挂到刘家那边去,以后就不用纳粮了?”
熊氏母子几人皆摇头,明显就不愿跟那边搭上关系。
79/272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