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古代当策划(穿越重生)——满座江南

时间:2024-08-04 14:56:52  作者:满座江南
  韩致弹了弹鲜艳的官印,从他手里抽出文书来,只看了一眼,展平放在桌上:“这是皇兄给的考语。”
  “陛下?”陆久安怔住。
  事实是,在陆久安不知道的晋南京师,吏部侍郎刚考了地方上送来的所有帖子,还没来及得给出去,在天子身边素来得宠的掌印太监就奉旨前来,命人搬走了所有述职报告和考课文书,说是陛下心血来潮,想要亲自考评这一年官吏的政绩。
  整个吏部衙门噤若寒蝉,以为是考评里出了什么徇私舞弊,利用职权排除异己的事,传入了圣上的耳朵里。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属于欺君罔上掉脑袋的大罪啊。
  这种猜测也不是空穴来风,最近几年朋党之争愈演愈烈,每当众人以为天子发怒要血洗朝堂时,他偏生又轻拿轻放,没翻起半点浪花。
  难不成陛下终于要下手拿谁开刀了不成。
  不过他们终究是多虑了,掌印太监当天下午就将考课文书送回了吏部案桌之上,多余的话一字未提,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礼部侍郎翻阅文书,发现圣上重新修改了几份考语,其中就有陆久安的那份。
  仿佛当真只是心血来潮考课官吏政绩。
  然而真的只是这样吗?
  韩致看着陆久安迷茫的双眼,叹了口气:“久安,皇兄这是在保护你。”
 
 
第127章 
  “你是皇兄看中的社稷人才, 当初你深陷焚琴之案,无法脱身,为了将你安全无虞地摘出来, , 只能出此下策,先将你调离京师, 远离漩涡中心。”
  “久安, 不要埋怨皇兄。”
  韩致的话还印在脑海里, 陆久安却越想越糊涂了。
  他一个未到弱冠之年的少年, 凭什么就得了当朝天子的青睐,成了他看中的社稷人才。不惜拨乱布局已久的棋盘,只为了保住他这个初出茅庐的愣头小子。
  这其中,又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
  然而这些蜘蛛网一样的谜团并不没有得到解答,因为韩致要离开应平了。
  文书递到县衙不久, 兵部尚书冯熹济的回信也随后到达。
  就烈士抚恤一事, 冯熹济一开始并不认可。
  驻守边境的除了韩致麾下亲率的五万大军, 还有另外三个大将统领的军队, 分别驻守在大周不同的方向,只不过有大规模战事发生的仅此云落一个城池而已。
  然而就算这样,每年拨往前线的军饷源源不断,四万石的粮食运到云落, 一个月就吃完了, 这还是在承平之时,若是打起仗来,粮草只多不少, 户部那群老贼变着花样给圣上哭穷,还想给伤亡士兵抚恤?简直是异想天开。
  要是这事递上去, 冯熹济都能料想到户部尚书如何在朝堂之上涕泗横流声泪俱下了。
  “如今国库虽然充盈,但是陛下宽厚仁慈,想要藏富于民,几度减轻赋税,再加上用钱的地方也不少,比如去年打造战船,国库就消耗了不少。士兵战死是很正常的事.......”
  这些话都是户部老生常谈的。
  不过冯熹济还是被自己假想的场景气得一股火蹭蹭往头上冒。
  他分管各地驻军的粮草,军队的调动,没少受这老贼的气,现在还要攻讦他士兵生死,这和打他脸没什么两样。
  冯熹济气愤难当将一叠文书摔在桌上,猛锤了一下结实的桌子,兵部侍郎吓了一跳,连忙宽慰他:“大人消消气。既然将军主动提及此事,到时候定然与你同仇敌忾。”
  冯熹济怒气来得莫名其妙,去得也很快,兵部侍郎把韩将军写的文书重新递给他。
  冯熹济再看韩将军写的信,越看越觉得中肯。
  “设置抚恤金,战士免了后顾之忧,战场上方能义无反顾冲锋陷阵.....”
  “烈士是用血肉之躯,铸就民族之魂.....”
  “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为和平开路者,不可使其困顿于荆棘......”
  好!写得真是太好了!
  面面俱到,发人深省,感人肺腑。
  连他这个一把年纪的大老爷们看了都觉喉咙坚硬,眼眶湿润。
  只是这遣词造句和将军一贯的风格不太相似,总觉得是出自另一人之手。
  冯熹济当即热气上涌,第二天上朝,当着天子和四周肃穆而立的众官的面上奏了此事,果不其然引得朝堂一片哗然。
  反驳的不仅有户部那群穷抠搜,还有都察院,其余人则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好整以暇坐看几队人马你来我往唾沫横飞的滑稽场面。
  而结果自然是兵部尚书寡不敌众,摆下阵来。
  皇帝陛下自始至终态度不甚明朗,冯熹济摸不准当今天子高深莫测的心思,但是一想到韩将军的性格,再加上他与天子的关系,立马百里加急写了回信到应平搬救兵。
  “镇远将军,老夫一个人实在搞不定,还望你速速回京相助。”
  隔着一页信纸,冯熹济被逼到穷途末路气急败坏着急摇人的形象跃然而出。
  陆久安看得哈哈大笑。
  “这位兵部尚书怎么就笃信你回去一定能成事?”
  韩致正喝着水,听到问话,被呛得连连咳嗽,他一只手握着水杯,面色古怪。
  陆久安顿时被勾起了兴致,用手臂撞了撞他:“哟,看来咱们韩将军不仅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连朝堂之上也是叱咤风云,是我小瞧你了。”
  “没有。”韩致干巴巴地回答。
  “没有什么?”陆久安不怀好意问,“当初发生过什么,说一说呗。”
  “都过去了,不足为提。”
  陆久安故作诧异:“避而不谈,莫非是什么难以启齿的事?让我来猜猜,难道是户部想把他家中女眷说亲于你,因此对你厚爱有加?”
  韩致额角狠狠抽了抽,握紧拳头,忍住了去堵住他嘴的冲动。
  “看你反应那就不是了。”陆久安摇摇头,摸着下巴越发口无遮拦,“莫非是户部之中有人喜欢你这款的,你两有过一段,所以不方便告诉我。但是只要你开口,那人就是有求必应?”
  “也不是?那……”
  韩致被陆久安逼得节节败退,深吸一口气,抓住陆久安发身按在墙壁上,无奈道:“就这么想听?”
  “好奇嘛,我想多听听你以前的事。”
  韩致眼神暗下来,右手摩挲着他后脖颈,居高临下俯视着他,眼里意味不明:“那久安得付出点什么代价了”
  陆久安快速往他嘴上吧唧一口,被韩致按着后脑勺反客为主,吻着吻着,两人稀里糊涂又滚到了床上。
  半响过后,韩致背对着陆久安坐到床沿边上,慢条斯理穿上衣服,凶悍的肌肉随着一举一动微微鼓胀,陆久安则躺在床上,一脸汗津津地匀着气。
  韩致系好革带回过头,见陆久安一张脸被春.情染地白里透红,把他凌乱的发丝拨到一边,忍不住又捧着他的脸啄。
  陆久安拨开他的手:“户部不同意粮草支援,然后呢?”
  韩致一顿,漫不经心道:“然后,我让人把他绑了。”
  陆久安气息稍滞,接着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大笑声,他笑得毫无风雅所言,握着拳头把床板锤地哐哐作响。
  当初刚刚升为副总兵的韩致想要增加军饷,户部不同意,用一贯的国库空虚来哭穷搪塞。
  军队没有粮草支援,便无法继续战斗。
  蛮横暴躁的韩致能耐着性子听他废话吗?那当然不可能,他非但不听,还要把户部尚书请到府上,于是当着众人的面,半点情面不给他留,几个手下的军痞子五花大绑将人捆了回去。
  韩小将军居高临下坐在首位,拿尚书大人房中之事威胁他,要是不给粮草,就把他出入哪家娘子闺房的艳史抖落出来,要来个鱼死网破。
  天还蒙蒙亮,小将军正在喝酒,他的副将在外守着,户部尚书府上着命来找韩致要人,耗了整整两个时辰才把尚书大人接回去,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隔天,一直不松口的户部尚书通过了韩致请军粮的折子。
  当初谁敢这么明目张胆地做出这等混账事?也就韩致自持身份年少轻狂,当朝天子大发雷霆,冷着脸色扬言要给自己的臣子一个交代。
  于是把韩致关了整整十天的禁闭……
  可谓是雷声大雨点小。
  经此一遭,朝廷上下都知道了,咱们这位小将军可真不是一般的能惹事,在朝中那叫一个人见人怕鬼见鬼愁的存在。这么多年了,韩致先后接管了老将军的兵权,还训练出了雪拥十二骑,现如今可以说是兵力雄厚,人也变得成熟稳重,然而此事的余威犹在,户部尚书见了他必定绕道就走。
  陆久安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断断续续道:“韩朝日,你可真莽啊。”
  韩致按了按额头:“年少不懂事,才会做出这样的浑事。”
  “那时候当今陛下才刚刚继位吧,他居然只把你关禁闭,要不是户部尚书自己不追究,我看你不死也得脱层皮。”
  韩致没有说话,他也同意陆久安的说法。
  陆久安贴上来:“那此次上京你准备怎么做呢?不同意的话,还是把人绑回去?”
  “那就真要鱼死网破了。”韩致眼皮也不抬一下,嘴角带着说不出的轻蔑,“同样的招数不会成功第二次,户部尚书能做到如今这个位置,岂能容人轻易拿捏,我准备借刀杀人。”
  “哦?看来我与你不谋而合。”陆久安也不问他怎么个借刀杀人,懒洋洋坐起来,轻轻踹了他一脚:“往右边看第二个柜子里,有我给你准备的东西。”
  韩致趿拉着木屐走过去,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小“记事本”,记事本上记录的是水泥配方。
  韩致微微一笑。
  “当初说要给你,正好现在可以用上。”陆久安侧着头,露出一个无比狡黠的神色,“你把此物送给工部尚书,来个祸水东引。”
  水泥这种罕见的东西,陆久安就不信管营造建设的工部不心动。到时候户部需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兵部,还有拿着水泥配方跃跃欲试的工部尚书。
  韩致把水泥配方收入囊中:“你就那么确定,户部会把钱用在烈士抚恤金上?万一让工部捡了便宜,岂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得不偿失。”
  “不会的。”陆久安笃定,“工部尚书又不傻,拿到水泥配方,这是得了天大的好处,只会跟你们站一块儿同仇敌忾,又岂会做出过河拆桥的事。”
  “实在不行。”陆久安又不怀好意地调侃他,“韩将军再来把阴的,正所谓兵行诡道嘛。”
  韩致很快收拾好行囊,此去晋南,他准备骑马到江州,再从水路出发。
  “本来计划的是等院试过后,带着鸿途学院的学生去春游,顺道叫上你一起去踏青。”陆久安道,“现在看来你实在没那个福气。”
  “之前向道镇来时,不是以已经去过了吗?”
  “那不一样,这次是带着孩子们野炊,做游戏。”陆久安抬头看了看钟楼,催促他,“时候不早了,快点启程吧,等着你的好消息。”
 
 
第128章 
  四月中旬, 前去江州府院试的应平童生出了成绩,这群人不负众望,在向道镇的主考下, 过关斩将取得了生员的身份, 这其中,颜谷一直比较看好的高楚还一举拿了个案首的名头回来。
  向道镇知道颜谷在县学教授之后, 对这个结果丝毫不觉意外。
  然而江州民众不知道, 江州知府也不知道, 应平一下出了那么多秀才, 还把案首名号给摘走了,可谓是一石惊起千层浪。
  这其中又以博阴县反应最为激烈。
  原因无他,高楚高宿两兄弟原本是博阴人士,后来闹饥荒才落户到了应平县,博阴县令一时之间悔不当初, 懊恼自己没有慧眼识珠, 才让好好的人才另投他处。
  然而为时已晚, 博阴县令唯一能做的, 就是厚着脸皮向外人说高楚案首祖籍在博阴,还大张旗鼓地做了个牌匾,送到了高家兄弟曾经住过的鱼追村,赐名案首村。
  高楚高宿相依为命, 早就没了双亲, 在世上唯一有点关系的就是那群叔伯姑姨,牌匾一送到鱼追村,叔伯姑姨都震惊了。
  两兄弟出走后, 他们没当一回事,后来久而久之, 便以为他们在饥荒中已经死去了,也逐渐遗忘了两人的存在。
  现在发现他们不仅没死,还考取了院试的第一名。
  “好好好,当初我就说这两兄弟前途不可限量,你看,果然没错吧,考了案首,说不定以后还能考状元,光宗耀祖啊。”
  一群叔伯在鱼追村逢人就说,可谓是春风得意。
  鱼追村的七邻八舍却不以为意,平日里这群自以为是的亲戚里没少做欺凌两兄弟的事,甚至早就把高楚高宿从族谱中除去了,这是人尽皆知的事,现在听高楚考了第一名,又私自将两人名字加上去,真够没脸没皮的。
  “夺了别人的家宅,还非打即骂,要我说,当初要不是这群叔伯滋扰,人家高宿也能拿个案首。”
  “拿案首?没打死都算好的了,幸好趁着饥荒逃走了。”
  左邻右舍七嘴八舌的,都在为高家兄弟愤愤抱不平。
  又有人道:“听说他们逃到应平后,吃喝不愁,这是真事吗?”
  另一人煞有介事道:“确实是真的,我认识隔壁村一家子,差点饿死了,也是举家迁至应平,听说人家现在混得风生水起呢。”
  众人不说话了,无言的气氛在老槐树下蔓延。
  良久,一道声音打破沉寂:“什么时候,咱们博阴也能像应平一样?要是那应平县令是我们的父母官该多好啊。”
  博阴的这一套操作,经观星舍驻地记者传入陆久安的耳朵,陆久安听罢只是一笑置之。
  “咱们公子培养出来的人,博阴什么都没干,就想把功劳占为己有。”陆起不爽快。
  陆起既是观星新闻社的主编,也是社长,他本是自幼长的陆久安身边,耳濡目染下,一举一动都带有陆久安的影子。
  如今独自一人挑大梁运行偌大的新闻社,这几年下来,陆起变的愈加成熟稳重,脸上的稚气消失不见,随着能力的提升,眼里闪着自信的光芒,整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着刚毅和坚定。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