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的前车之鉴,韩王信还能奢望汉皇对于他这样便宜外甥会有什么多大的反应?
太看得起他了。
韩王信为什么偏要来掳他呢?
樊伉百思不得其解。
不久,砀邑又来了使者,总算替他解了惑。
这回来的人名唤奚蓟,乃是一名裨将,奉了虞将军之命特地来安抚他顺便向他解释事情的原委。
“韩王信勾结匈奴共谋攻汉,为陛下所破,韩王信败逃匈奴。然他有许多旧部依然潜于代地,随后逃窜至上党河东及至颖川诸郡。有人偶获郎君所制玻璃,见玻璃美丽剔透,比美玉更华贵,价值连城,动了私心,妄图掳掠兴平侯,烧制玻璃,积聚天下财富以谋大业。老范他们所遇不过是一支探哨,后面尚有千人精锐。不过兴平侯放心,那千人精锐已被虞将军派人悉数击毙,樊家庄再无人敢觊觎窥探。”
“……”樊伉一脸日了自家大黑的表情。
原来搞了半天还是他烧玻璃惹出来的祸事。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一块玻璃引发的血案么?
“这回多亏了虞将军和你们了。”樊伉抱一抱拳,发自内心地感谢,“若非有你们在,只怕我这个庄子上上下下几百人一个都不能留。奚将军回营后,代我多谢虞将军救命之恩。”
奚蓟连连摆手:“吕将军出征前吩咐过我们,这本就是份内之事,兴平侯切莫如此客气。”
樊伉再三向奚蓟表达了内心的感谢,想到前线不知是何情况,不免又面带忧色。
“我等身处关中,消息闭塞,不知阿翁和舅舅他们在前线战事如何?可是吃紧心中甚是担忧。”
“兴平侯放心,前日有战报传来,右丞相涿侯郦商攻定上谷郡,临武侯与太尉周勃大破雁门郡,掳获代丞相程纵、守相郭同及代将军以下者六百多人,将敌军驱逐出关外,相信不日就能还归营。”
樊伉听了这才放下心来。
汉朝道路不通,通信不发达,既然连身处砀邑的奚蓟他们都得到消息,想必此战很快就能结束。
然而这也不过是一时之计,在汉室反击匈奴的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匈奴始终是笼罩在中原大地头上的一层阴影。
匈奴狼子野心,必不会停止进犯中原,劫掠汉室百姓的举动,等到冒顿休整完,下一次再进犯雁门关的时候,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匈奴南下一次不过相当于他们一次远足郊游,而要将他们驱逐出关外,哪一次汉室王朝不是劳民伤财死伤无事?
长此以往,这让本就一贫如洗的大汉朝又如何休养生息,发展繁荣?
奚蓟解释清楚事情原委,确定樊伉不会因为这事怪罪于他们,便告罪离开去看望受伤的老范一行。
大汉军卒的生命力真是旺盛,几个伤得略轻些的已能下地行走,看见奚蓟和樊伉过来还有心情与他们嘻笑打闹。
“都说兴平侯这儿伙食好,果然不假。受了那么重的伤,不过半月不见,我瞅着你们几个好似都胖了不少,这膘养得不错啊!”奚蓟瞅着那几个伤患笑着打趣。
“嘿,那可不,兴平侯这儿每日不是肉就是蛋,面条蒸饼管够,能不胖么?”
“就是!还有蜂蜜水喝,这等好东西你一辈子喝过几回。”
奚蓟一听乐了:“呵!怎么听着你们在这儿不像是养伤,倒像是在享福了。”
“就是老范运气背了点儿,那老儿岁数是大了点儿,可抡起刀来一点儿不比年轻汉子差,可惜了!”
“滚蛋!老汉就算只剩一条胳膊,揍你小子一顿还不费事儿!”隔壁传来老范气哼哼的磨牙声,虽然语气听着略虚弱了些,但依然还是活蹦乱跳的。
樊伉拢着袖子笑眯眯地看着他们互相打趣,心中无比庆幸那日他们去了襄城县,正好遇上了前来给他通风报信的扶六子,然后才得以救回老范他们一命,继而也算是救了自己一命。
可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
奚蓟又跟他们嘻嘻哈哈了几句,说:“你们且歇着,我去看看老范。”
老范的气色比他们差许多,脸色发白,但精神还算好,可见樊伉指派照顾他的妇人照料得很精心。
樊伉他们进去的时候,那妇人正端着碗喂他食糜粥,然而老范很是不配合,嚷着要吃肉,要吃臊子面,不肯喝粥。
樊家庄的妇人也是见过世面的,无论老范怎么臭着脸,那妇人也只是一脸微笑好脾气地看着他,但手中塞粥的动作却丝毫不缓。
那粥也是加了盐鸡蛋和少许碎肉的肉糜,放在以前也是难得的珍贵好食。
动作不那么温柔地喂完一整碗粥,妇人才从容离去。
奚蓟瞅了一眼,道:“咋地了?老爷们受个伤还娇贵起来,连肉粥都嫌弃不肯吃了?也就兴平侯人大方又好脾性不与你计较,要不然换了别人能有张磕牙的糜子饼给你吃就不错了!敢挑这挑那准扇你一个大嘴巴子。”
老范呵呵一笑,道:“兴平侯这儿什么都好,吃的喝的用的伤药都是老汉这辈子都未曾用的,哪儿敢嫌弃。再说你又不是没看见,任我说什么,那妇人可曾听进耳半句,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也不知兴平侯怎么□□的,一个妇人竟也有如此胆识。”
他还道自己伤口可怕,担心那妇人见着了会晕过去,哪知道那妇人每日给他清洗伤口,换药跟没事人似的,眼都不眨一下,总让他觉得自己在她眼里不像个活人,而是截木头。
委实有些气不顺!所以总爱挑人家刺儿,刺激她一下。
樊伉也笑呵呵地看着他:“那你是没见着阿沅,伤员们的伤口都是她拿着针一针一针缝上去的。”
老范:“……”
奚蓟也听得面皮直抽。
来之前他就听说了,兴平侯这儿有个妇人甚是可怕,惯爱缝人皮肉,很是心狠手辣。
提到阿沅,便是老油条老范也不敢作声了。
如今阿沅凶名远扬,令人闻之色变,已隐隐有赶超无名兄的趋势。
樊伉看得十分无语,就是一个伤口缝合而已,偏偏被人越传越邪乎,直接将阿沅传成妖孽一般了。
明明他家阿沅那么温柔可亲美艳动人。
“你们可别小瞧了妇人了。我们吃的粮穿的衣裳哪一样不是妇人种出来的?”樊伉道,“便是这些日子你们在这养伤,也是那些妇人们照料的。别人家我不管,在我的庄子里,妇人那可都是能顶半边天的。”
老范嘶了一声,心想兴平侯家的妇人谁敢小瞧,也不怕被人拿针在肉皮上绣花!
当然,樊伉还是很欣赏老范的,虽然人油滑了一点,但智谋胆识武力值都非常人能及,就算如今断了一臂,只要养好了身体,也不会比常人差。
“就你这伤势,即便是复原了,只怕也不好抡刀了,上次你自己也说了,今年就五十六了,我估摸着等我大舅他们回来,你就该退役了。退役以后可有什么打算?”
老范是个人精,一听樊伉的话就明白他口中的招揽之意,笑道:“兴平侯此言莫非当真是想许老汉一个前程?”
“前程不敢说,但混个温饱还是不成问题的。”樊伉就喜欢这样说话敞亮的人,“实不相瞒,今年我就要回长安,庄子这边缺人手,若是老范愿意,留下来做个护卫,总有你一口饭吃。”
老范想了一下,问:“给郎君做护卫,能让我讨麻水做婆娘么?”
麻水就是方才照顾他的妇人。
樊伉:“……”
第108章
果然不出奚蓟所料,没过多久,便传来前线樊哙周勃大军大破韩王信旧部,韩王信再次败逃匈奴的消息。至于那位在匈奴与韩王信联军大举南下侵扰之时弃国南逃的代王刘仲,按律法该处以斩首之刑,不过刘邦念及手足之情,免除刘仲死罪,降为合阳侯,改立戚姬幼子刘如意为代王。
不过彼时刘如意不过是个小儿,想是戚姬不舍幼子离京就藩,刘邦乃封阳夏侯陈豨为代国相国,代替刘如意出镇北方,将原镇守代国的临武侯樊哙调回关中。
与此同时京中催促樊伉回京的书信一封接一封如雪花般飘到舞阳,樊伉自知回京之事迫在眉睫,再也拖延不得,便亲往砀邑一趟。征得吕泽同意之后,从退役的老兵当中挑选了百数名秉性淳厚身世清白信得过的军卒,留守樊家庄。
这些军卒大多是吕泽亲信,因为年迈体衰或身负残疾无法在军中效力,有些更是举家皆亡之辈。闻得兴平侯庄中不缺钱粮,田地屋子也是现成的,去了之后便能即刻安顿下来,不少人都决定去樊家庄生活。
虽然农忙时也要帮着种地做些力所能及的活计,闲时护卫庄子安全,倒是个养老的好去处。尤其是那些身带残疾功勋又不足以封爵的老军卒们来说,即使返回家乡做不了重活,退役之后那微薄的抚恤金不足以维持他们后半辈子的生活,与其在家中清贫凄苦地过完人生最后的时光,倒不如跟去庄子里,好歹还有许多同僚在一起,不至于孤苦无依。
挑完人手,樊伉便去朝吕泽道别。
吕泽见到他选了些什么人之后,脸上的表情简直一言难尽。
“你既缺人手,我为你物色一二身手好又忠厚老实的人选也不打紧,何苦如此!”
年纪略大些的也就罢了,很多缺胳膊少腿的一看就不能做重活,选到庄子里去做什么?吃闲饭吗?
“舅舅别担心,我选人自我的道理。”樊伉笑着道,“他们之中虽有些人身负伤残,做不得重活,但本性皆是忠义良善之辈,这才是我最看重的。再者我庄子里也不全都是重活,有很多不需要太费力气的活计也是需要人做的。若真如舅舅所言,庄子里凭白多了这许多身体健全的壮丁,只怕有人又要东想西想,担心得睡不着觉了。”
吕泽瞪了他一眼,笑骂道:“就你想得多!也罢,就照你说的做罢!有什么事着人给舅舅捎个信就行。我知你返程在即,事务繁多,便不多留你了,早点回去准备也好早日启程。正巧乐都有事要回京一趟,走的时候让他与你们一道同行,也好彼此有个照应。”
“如此便多谢舅舅了。”樊伉知他这是担心自己安危,便没有推拒。
上次在紫云山差点被人掳走的经历让他也多了几分危机意识,让他意识这里真的不再是那个到处都是电子眼,拿着一张身份证就能走遍全国只要自己不作死基本就很安全的现代社会,而是劫匪丛生的两千多年前的大汉朝。
此回长安路途遥远,谁也不知道路上会遭遇什么样的情况,若能与乐都他们同行,安全性上面无疑要高很多。
禹肇正好进来与吕泽商议要事,见到樊伉不由笑了出来:“原来兴平侯也在。”
“见过禹将军。”樊伉朝他拱了拱手,知道他这是有事要与吕泽相商,便借机告退,“舅舅,那我先走了。”
“去罢,自己一路注意安全。”吕泽摆了摆手,示意他自便。
禹肇诧异道:“兴平侯这就要走了?”
“是啊,马上就要长安了,庄子里还有很多事要安排,禹将军,后会有期。”樊伉朝禹肇拱了拱手,正要转身离去,忽听吕泽在身后道:“等等。”
樊伉转身,正要问吕泽何事,却见吕泽指着墙角那株长得娇翠欲滴一派欣欣向荣姿态的梦叶草一脸嫌弃地道:“养了一年多了,把你的草也带回去罢。”
樊伉:“……”
从砀邑回来,樊伉便开始着手准备启程回长安的事。
这一趟回去之后,想要再来舞阳就不容易,樊伉有心想让这个庄子即便是在他不在的情况下也能够一直正常维持下去,准备工作可不少。
还有回长安给吕雉她们的礼物也要一并准备妥当,要不然来了外地两年,两手空空地回去多不好。
玻璃作坊的人他要全部带走,在回长安之前,樊伉吩咐平安他们多打些玻璃首饰,玻璃水钻也多做一些,到时他好带去长安当做礼物。
没有什么比成品便宜可是售价要昂贵的玻璃制更适合做礼物的了。
纸坊和铁匠铺盐井他没打算动,最多就挑几个用得顺手的人带回去,阿沅不用说也是要跟着他一起回长安的,蚕室现在已经交由另外几个妇人负责。
今年樊家庄的蚕室产了将近两万束丝,好好养着,以后产量只会越来越多。
剩下的便是庄子里一些物资的处理。
粮食不易运输,樊伉只带了足够路上吃的,其他的便全都留在庄子里,若是以后需要再着人拉回来。
鸡鸭猪牛这些活物樊伉打算到时候多带些肉干回去,剩下的留在庄子里让人继续养着,不管是他们留着自己吃也好卖也好,总归也是个一笔不小的财富。
绢帛之类的倒是带了大半,这些跟粮食一样都是硬通货,却比带着满车的粮食轻便许多。
决定好什么带走什么留下,慢慢清理打包完毕,已经大半个月过去,家里的伤患早已养好了伤归营,只有老范一人顶着空荡荡的左袖追着麻水满庄子跑。
在满地的麦子抽穗的时候,樊伉终于决定启程回长安。
出发前的那天晚上,樊伉几乎一晚没睡,躺在炕上翻来覆去地怎么也睡不着,无名被他吵得也一晚没合眼。
等到天快亮的时候,樊伉终于有了点睡意,朦朦胧胧的刚睡过去,外面就传来动静,马嘶犬吠的,间或夹杂着“慢点,轻点,别磕坏了”的声音,却是下仆们在往外一件件地搬运行李。
樊伉被吵得睡不安稳,睡梦中依然皱着眉头,十分不高兴的模样。无名掀被起来,赤足开门出去,对着来往的下仆训道:“郎君将将入睡,你们手脚轻点,莫要吵醒了他。”
众人噤声,越发小心翼翼,不发出半点声响。
无名目光扫了一圈,这才回转。
经过这么一折腾,屋子里的樊伉已经睁开了眼睛,醒过来了。
“什么时辰了?”樊伉揉了揉眼睛,含混不清地问道。
“将将卯时,郎君可以再睡一会儿。”
樊伉翻了个身,仰面在炕上躺了好一会儿,才道:“不睡了。早点起来免得耽误大家起程的时间。”
无名听了便不再相劝,起身点燃了桌上的油灯,樊伉也跟着爬起来,边打呵欠边慢吞吞地穿衣裳,下炕的时候一脚踩空,差点栽下来。
87/133 首页 上一页 85 86 87 88 89 9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