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带着庄园系统去古代(穿越重生)——米纸皮

时间:2024-08-05 08:12:20  作者:米纸皮
  这个刘敬早有应对之策,张口就来:“自陛下登基起,我朝便吸取前秦教训,减少了赋税,轻田租,行十五税一之法,汉六年因战事频繁,所耗甚大,才改为十一之税。我大汉现有一千五百万人口,每人只增十钱,便足以缴纳和亲之资。”
  此言一出,莫说萧何张良之辈,便是刘邦也不由得开始皱眉。
  说来说去,最后还不是要盘剥天下百姓!
  樊伉轻蔑一笑,此人和张良萧何虽同为臣子,然而为官为人却实在相距甚远,令人失望!
  “没错!陛下体恤万民,轻徭薄赋,实行十五税一之法,然则除了田租,尚有口赋徭役等等赋税不下二十种。我在舞阳生活了两年,亲眼所见一个五口之家,股役者不下二人,能耕种的土地不过五十亩,春夏秋冬不避寒暑,日夜辛劳,一年所得收获不超五十石,去掉赋税所得无几。”
  “就是这微薄的收益既要满足一家人的口粮,还要负责家中服役者的武器军备,可想而知生活有多艰难。”樊伉道,“建信侯封爵十九等,食邑两千户,自是不将这区区赋税放在眼中,可对那些衣食都难以为继的百姓来说,为和亲再征赋税对他们的生活来说不啻于雪上加霜。莫非建信侯非要逼得天下百姓无粮可食饿死家中方才肯罢休么?建信侯,你我生而为人,我劝你善良!”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皆朝刘敬投去异样的眼光,仿佛刘敬真的是樊伉口中那个不善良的人似的。
  “你你你你——”刘敬气得涨红了脸,胸口急遽起伏,显是气得不轻,手指着樊伉半天说不出话来。
  “我我我我怎么了我?”樊伉仗着年纪小脸嫩,就是态度狂傲一些别人也不会计较,步步紧逼,“依建信侯所言,两国和亲再许以大汉盈余而匈奴又缺乏之物资为公主嫁妆。试问建信侯除了粮食布帛金银玉器之外,是否还打算将大汉冶炼之术一并送与匈奴,好让匈奴掌握冶铁技术,制备精良的武器再对我大汉挥刀相向么?这让那些为了卫我大汉疆土而惨死在匈奴铁骑之下的将士们如何瞑目?就伉而言,建信侯此举与通敌卖国无异,恕我不能苟同!”
  一顶通敌卖国的大帽子扣下来,刘敬大惊失色,匍匐在地,战战兢兢地道:“陛下,臣对陛下一片忠心,绝无二心,望陛下明鉴。”
  樊伉这才觉得怼得差不多了,整整衣裳,朝着刘邦躬身道:“陛下若是主张和亲,每年再送上许多金絮彩缯米酒,名为和亲,实为纳贡,无异于公开承认匈奴强大,汉室也不得不向匈奴俯首称臣。长此以往的结果就是匈奴既娶了我汉室之女,收了贡纳,壮大了匈奴的实力,助长了匈奴的野心,让匈奴以此能够威慑西域诸国,削弱我大汉国威。”
  “以臣之见,匈奴并非大汉目前最大的隐患,而和亲实乃百害而无一利之举,其祸天下烈矣!望陛下明鉴!”
  这可不是樊伉胡说。
  当年他上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是个历史迷,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引申得太远了,从作物的原产地聊到张骞出使西域,就说到这个问题。
  张骞出使西域想要联合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西域各族对于匈奴单于奉如神明,对汉朝使节反而毫无畏惧,以至于张骞通西域之行并不顺利。
  由此可见汉初的和亲之举有多失败!
  樊伉阐述完自己的见解,便退回到群臣队伍中,眼观鼻鼻观心仿若方才明目张胆地指证建信侯通敌卖国之人不是他一样。
  刘邦高坐明堂之上,沉着脸孔目光直直地盯着樊伉,不发一言。
  樊伉察觉到刘邦的目光,抬起头与他对视,目光清澈,毫无退缩之意。
  群臣安静如鸡,便是萧何也只是张了张嘴,无话可说,默默地等着刘邦的决定。
  朝会顿时陷入了令人窒息的寂静之中,良久才听到刘邦自齿缝里迸出一句:“退朝!”
  作者有话要说:  前文说错了,刘敬应该是封为建信侯,曲逆侯是陈平。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第113章 
  皇帝散朝,群臣齐声恭送皇帝陛下,等刘邦退出宣德殿,群臣才纷纷往外走。
  樊伉跟在萧何张良身后也慢吞吞地朝外挪。
  没办法!方才在大殿之上嘲讽技能开得太足,仇恨值拉得太高,偏生跟他熟的武将们此刻不是在外驻守就是在驱逐匈奴,文臣中他就跟萧何张良熟一点,这二人地位身份也足够,多少能替他挡点伤害。
  出了宣德殿,就见一个椒房殿伺侯的那个圆脸小黄门站在门外,一脸敬佩地看着他。
  后来樊伉才知道这个圆圆的常侍乃是皇后吕雉的近侍官首领将行。
  “兴平侯,皇后召见。”
  樊伉知道方才宣德殿上发生的事情肯定早有人报予吕雉知晓,此时吕雉召见他一点儿也不意外。
  “告辞。”樊伉朝二人施了一礼,转身正要去椒房殿,又见一位常侍急匆匆地赶来,拦住了樊伉三人。
  此人看衣着不过是区区一名常侍,然而在见到萧何张良樊伉时却并不行礼,张口就道:“陛下召见兴平侯——”
  语气傲慢,十分无礼。
  这也是个牛人啊!
  面对汉朝三位英杰中的两位时居然都如此无礼!
  樊伉忍不住抬眼打量他,发现这也是个熟人。
  当初平安无意中炸毁铁匠铺时,挤开了刘盈被无名兄无意中救出来的那个叫籍儒的太监!后来还被吕雉打板子了的!
  樊伉后来好几次进宫都未曾见到他,还以为这人被遣出宫,又或是更悲惨一点,在皇宫这个权利倾轧得最厉害的地方死了烂了发霉了。
  原来他还活着啊!
  生命力挺强的!
  樊伉:“……”
  今天可有意思,这两口子像是约好了似的同时召见他!
  樊伉朝圆脸将行看了过去,将行连忙行礼道:“隶臣告退。”
  籍孺瞧都未曾瞧将行一眼,神情倨傲:“兴平侯快点吧,难不成还要让陛下等你?”
  樊伉朝萧何张良施了一礼,跟随籍儒朝大夏殿而去。
  对于这个阉人的态度樊伉其实心里有点不爽。
  并非他对于阉人有什么偏见,相反他挺同情这些人的。
  将心比心,若不是情非得已,他相信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一个男人心甘情愿成为一个阉人,总归是有这样那样的苦衷,但若是这个阉人还总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小看别人就令人有些不愉快了。
  方才萧何张良二人虽脸有不悦,却并未呵斥,想必这个籍孺在宫中还是有一定的地位的,可能特别受重用吧!
  樊伉想到上次他犯了那样堪称原则性上的错误,依吕雉的性格居然都没有将他杖毙,就很有些耐人寻味了。
  樊伉除了脾气性格好,还是个很会审时度势的人。
  现下他已经得罪了朝中以刘敬为首的部分文臣,从刘邦宣布退朝时的表情还有此刻籍孺的态度他猜测自己极有可能同时也得罪了皇帝刘邦,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一个阉人小小的无礼他也忍了。
  一个连男人都称不上的阉人,又何必与他计较呢?
  然而宣德殿到大夏殿的距离还有点远,樊伉觉得这段时间也不能白白浪费者,总得给自己多打探点消息吧。
  比如说刘邦召见他是为哪样,心情如何,是想罚他还是想奖励他之类的。
  当然,他觉得刘邦会奖励他的这个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然而吕雉樊哙吕泽都健在,刘邦杀他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大的可能应该是想责罚他吧!
  奈何籍孺摆出一副冷艳高贵脸,无论樊伉说什么皆不回应,比将行更加难应付。
  “兴平侯用不着如此着急,见着了陛下不就都知道了?”
  刚好大夏殿到了,籍孺先进去通报,得到允可之后方才宣樊伉进殿。
  殿内刘邦曲起一条腿而坐,面色黑如锅底,可见心情极度不爽。
  和亲之议提出多时,刘邦思虑再三终于下定决心连长女都舍弃出去喂狼,哦不,嫁匈奴以解汉室之危。今日在殿上本来是刘邦宣布和亲的决定,说是商议不过就是走个过场。没想到却被樊伉这么一闹,和亲之议只能作罢。
  不作罢怎么行?
  提出和议的刘敬都被樊伉辩得哑口无言,恨不得一头撞死在金殿之上以证清白,就连刘邦自己都心生动摇,认为和亲不可取了。
  自己深思熟虑数日,自觉乃是万无一失之策,然而今天有人告诉他,和亲简直就是大错特错,不管是提出和亲之人还是同意和亲都是祸国殃民的罪人,让刘邦有种脸皮被人剥下来踩个稀巴烂的感觉。
  非常痛也非常耻辱!
  他的心情会好才怪。
  樊伉早有预感会得罪刘邦,所以内心十分平静。
  “拜见陛下。”
  刘邦本想多晾他一会,让他反省自己为人臣子的态度问题,然而想到了什么,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住了怒气,尽量语气平静地朝樊伉道:“免礼。”
  樊伉便规矩地直起身,立在一旁。
  刘邦冷笑一声,忍不住讽刺道:“怎么?这个时候倒是挺懂规矩了?方才在殿上不是挺威风的吗?就连素来巧言善辩的建信侯都被你驳斥得哑口无言!朕竟是小看了你!”
  樊伉道:“臣只是实话实说,陛下召朝臣商议匈奴之事,建信侯主张和亲,臣认为不妥,若是不言则事陛下不忠,因此不敢隐瞒。”
  刘邦道:“皇后常言你年幼聪慧,聪慧没看出来,喙长三尺倒是真的。”
  樊伉低头道,“臣向来嘴拙,陛下谬赞了。”
  刘邦被他气笑了:“若你还叫嘴拙,我看这天下再无巧舌之人。”
  这叫他怎么接?
  樊伉觉得这个时候说什么都不合适,所以一言不发在一旁当一只安静的菜鸡。
  好在刘邦智商上线,明白自己叫樊伉来的目的,并未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他沉着脸孔,狠狠地瞪了樊伉一眼,道:“既然你认为和亲不妥,那我问你有何良策?”
  “打!”樊伉斩钉截铁地道:“匈奴狼子野心,侵我边境,掳掠百姓,臣以为安抚和亲皆不可为,唯有彻底战败匈奴,从此草原无王庭,方能让我中原大地免受外胡铁蹄之苦。”
  “自西周起,外胡便开始侵扰中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之后,犬戎人甚至攻陷镐京,迫使平王东迁。及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林胡、楼烦亦多次侵扰赵国。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驱逐林胡、楼烦,设置云中诸县,赵将李牧亦曾大败匈奴,使得匈奴单于引兵远遁,十数年不敢犯境。”
  “先秦时,秦将蒙恬甚至统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屯兵上郡,却匈奴七百余里,从此胡人不敢南下牧马,何等威风?陛下顺应天命,灭暴秦兴汉室,还惧区区匈奴?”
  刘邦沉默不语,良久才道:“你道朕不想击败匈奴?可你知道打仗不是靠嘴说说而已。打仗靠的是人是武器是粮草是成堆的钱。如今国民俱困,士卒疲乏,百姓尚且吃不饱穿不暖,又哪里来的粮草武器去与匈奴一战?只怕到时候匈奴未亡,我大汉先灭于胡人之手。”
  “陛下所言甚是。”刘邦从一介草莽混到龙袍加身,才干还是有的,而且因为出身贫穷的原因,所以很是体恤百姓疾苦。这是几乎所有开国皇帝都具有的美好品质,对于这一点樊伉还是给予了高度肯定。
  “然而先前殿中臣已提过,匈奴十分落后,更不会炼铁,连铁锅都不能造,武器装备更是不及我大汉,匈奴南下劫掠我朝边境,为的不就是粮草铁器么?所以匈奴虽勇猛,两军对擂却万万不是我大汉的对手。”
  “陛下雄才伟略,此等简单的道理自然比臣想得更明白。陛下所忧者不过是大量屯兵边境,太过内轻外重缺乏对各种诸侯王的威慑,而如现在这般内重外轻又无从保证对边陲的镇抚,所以两难。”
  樊伉这话说得非常客观,刘邦静静地听着,脸色渐渐舒缓开来。
  他又何尝将匈奴放在眼里。
  他所虑者不过是诸侯王势大,拥兵自重,几成国中之国,与朝堂成分庭抗礼之势。
  若他出征匈奴,又恐各诸侯王蠢蠢欲动,不将诸王侯彻底平定下来,他心难安。
  然而他把这心思藏得很好,天下大定之后他便大封王侯,连最亲近的萧何都没有察觉,今日竟叫一个少年郎说破,刘邦心中竟隐隐生出知己之感。
  这个时候刘邦下意识地遗忘了樊伉也是他亟欲打压的诸王侯中的一员。
  刘邦眼神复杂地看着面前这个十几岁的少年,缓缓开口道:“你既知晓朕心中所忧,当知和亲之策势在必行。二十年!只要和亲能换得我大汉二十年太平,予民休养生息,平定诸王侯,再无内患,区区匈奴又何足挂齿。”
  其实汉朝的九路异姓诸侯王除了韩王信,其他几人最开始并未生出反心,若非刘邦后来打压诸侯王的手段太过强烈,他们也不会为了自救最后不得不举起反叛大旗。
  相反的刘邦后来铲除异姓诸侯王,改封自己的儿子,那些刘姓诸侯王才是一个个真正的叛乱者。
  想到这里,樊伉不免为韩信彭越英布他们抱屈。
  既没有生出反心,且这些异姓王个个颇具雄才勇武非常,若能正确加以安抚,未必不能成为镇守边境抵御匈奴的强大力量。
  明明有更好的处理方法,为何要吃力不讨好地非要逼反他们,将他们推到敌人的一方呢?
  樊伉踌躇再三,为了大汉朝那些无辜又勤劳的百姓,最后咬一咬牙,决定让自己主动背一回骂名和黑锅。
  “陛下,臣有一计,兴许可为陛下排忧解难。”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章开怼刘邦了。
 
 
第114章 
  做为皇帝,刘邦的爱好其实不算多,睡美人算一个,饮酒也算一个。
  他高兴的时候喜欢饮酒,心情烦扰的时候也喜欢借酒浇愁,所以大夏殿中也摆放了酒具。
  那酒器樊伉看了一眼,居然还是他从舞阳带过来的玻璃酒杯,不由十分无语。
  他正举杯啜饮,听到樊伉主动要求献计,执钟的手一顿,扭头看了他一眼,道:“你能有什么办法?”
  樊伉有什么办法?
  他就一个小农夫,于政事还能有什么独特的见解不成?少不得借鉴后世学到的经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