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皇帝成长计划(穿越重生)——裴微

时间:2024-08-07 08:51:17  作者:裴微
  而接下来的科举制度制定后,我们可以看到,史官记录中,许多大臣都十分不满,全靠裴钰以皇帝的威望一意孤行的推行,但完全可以想象,臣属不能归心,真正实施此项制度时,必定会有不少人钻空子,漏洞百出,最后肆意玩弄科举制度,将其想办法改造成下一个九品中正制度。
  毕竟皇帝只是一个人,怎么能够窥探到所有百官的所作所为呢?
  制度的实施与确立,总要经过与既得利益者的艰苦博弈,然后进行系列交换,或者以无上威望强行推动。
  而以裴钰的性情来看,他也不是那种会耐烦于和臣子不断交换的主君。
  对于他专制的声音一直都有,从未停止过。
  但这些本该对幼帝造成麻烦的阻碍,在第二场洛京保卫战打响后,就彻底消失无踪了。
  也正是这场记录,让魏国史书饱受诟病,直到现在还有不少人不断抨击,认为史官为了神话君主无所不用其极,竟然在正史说什么,皇帝召唤了陨石,还有什么紫光加身的异象。
  这种评论,放在如今的网络文学中,都会有人感觉,开挂太大,主角行为不合常理,毕竟当时的游牧民族还处于比较原始的掠夺阶段,他们没有非常正式的史官存在,而是由所谓的“萨满”来作为巫医、超度祭祀者的角色。
  这些古代的医生和祭司,掌握了原始部落中的大权,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字记录,但遗憾的是,因为后续的一些波折,这些记录并未妥善完好的保存下来,所以我们也只能从魏国的野史、正史、各种随笔记录、县志等等文字材料,加以佐证。
  魏国经受游牧民族的入侵,这本来也不是什么极为稀奇的记录,这些入侵者,因为逐水草而居,所以没有定居于平原。
  根据记载,草原上时常有白灾降落,这应该指的是冬季的大雪,这些能够掩埋草原上的草木,冻死牛羊牲畜,所以被草原人视之为恐怖白灾。
  而萨满们,应该就是能够认识天文、草药的一些地位崇高的“巫祭”,出于恐怖的天象和生存危机,人类显然需要一定的精神寄托,才能够获得慰藉。
  而萨满们,就承担了这样一个角色,他们既是医生,又是神甫。
  至于萨满会豢养鬼物之类的传闻,这是后人的牵强附会,根据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那时候为了止痛,萨满们会燃烧具有致幻效果的烟雾,而在烟雾中,通过言语诱导,自然能够给人一种,萨满真的具有法力的错觉。
  事实上,第一次洛京保卫战中,耶律承启的身边就有萨满出战,但从他死的轻描淡写来看,我们也能够得知,所谓的萨满,不过是掌握了医术和草药的普通人类,并不具备超凡力量。
  所以,如果再有人声称,可以通过萨满的术法召灵,豢养鬼神,请大家不要上当受骗,及时拨打报,警,电话。
  而刚才的叙述只是开胃小菜,经过我多年的潜心研究魏史、帝王起居注、各种对于裴钰的赞美诗歌、文学作品描述等等,不能说是裴学专家,但也有一些心得体会可以向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接着讨论,第二次洛京保卫战,也就是争议最多的历史记录,学界对此争议不断,认为可信度不高。
  多方验证后,经过史料对比交叉,可以看到,城中先是传出了裴钰会扔陨石的预言,然后才有了皇帝携带朝臣们站在城墙上,开始是“上有紫光萦绕,几不类凡人”,这种叙述,接下来的就是皇帝手指敌营,口中叙述。
  看起来逻辑还挺通顺的是不是,问题就出在这,谁扔陨石还会预测的,用凑巧碰到都无法说得通,所以会被认为记录是补记的也不奇怪。
  好了,大家别笑了,我知道现在这段口令已经成了裴钰的典型特色,哪怕是一时半会儿没猜出来这是谁的事迹,可只要提一句“星坠于野”,立刻就能有人条件反射的接上一句“流血沃土”,进而想起来那场离奇的陨石雨。
  就连每次改编裴钰的传记电影,以及各种电视剧时,都少不了这段演绎,不论信与不信是否真的有陨石雨,这件事最起码噱头够大,改编剧也不是正经历史纪录片,参考的野史都不在少数,自然少不了这段经典片段。
  在青少年群体中,裴钰更是获得了他们极大的青睐,在众人中,他的拥簇远超历代帝王将相,因为这位皇帝身上的传奇色彩实在是浓厚,而且他的发言时常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就比如说是今天的这段口令,听起来用比较不那么书面化的语言来形容,就是有点中二,但台词还是帅的。这点很重要,逼格和时髦度显然会影响一个历史人物,在后世普罗大众眼中的定位和形象。
  而恰巧,裴钰极为擅长营造他的个人形象,能够不断的口出名言金句,使得他整个人的画风,都是如此与众不同,时髦度遥遥领先,也怪不得会成为老少皆知的传奇帝王。
  而本次战争中,先是事前预言会有陨石,接下来的口令、紫光等等,也都是重重佐证,也让现在一些人坚持认为,裴钰会魔法,还是古代的大法师。
  因为这用巧合来形容,很难解释得过去。
  如果真要是碰巧,那怎么会被提前考虑到,而且洛京城内,居然一块陨石都没有落下,全都砸到敌营了,那些逃出来的人,哪怕只是站在营地外面一步之遥,居然都没有被陨石伤害,就好像有人圈定了范围,陨石只会在这个圈内坠落一样。
  更重要的是,洛京城外的遗址上,仍然有一些巨型石头伫立在原地,我们很难想象出来,古人在没有大型工业器具的前提下,依靠人力、畜力是怎么把这些巨型石头,一步步拉到首都门口,还放在这里不管了。
  这真的很奇怪不是吗,所以相信真有陨石雨的人也不少,毕竟实物就在那里放着,尺寸还都一模一样,简直像是用现代激光切割出来的似的,谁都能够看到。
  这两派争议不休,各有各的道理所在,就我本人来说,自然是支持陨石论的,因为还有很多事情,包括大臣们的前后态度转变,都可以作为佐证。
  假如真的有陨石雨,我们不妨想一想,连今天都有人会感到震惊,更别提当时的人,这样的奇诡之事,自然会使得古人统统跪服,臣服于皇帝的威德之下,不敢再有异心操弄权术。
  整个魏国朝堂,可以说是再难见到众臣争论的场面出现,只要是皇帝一声令下,百官们即使再不情愿,也不敢与之对抗。
  就这样,这些原本将会引发轩然大波的制度,居然就这么平稳落地,贯彻执行。这种执行力度,甚至还超过了,历史记载中,一些开国帝王对朝臣的掌控力度。
  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理解,在古代无魔的历史背景模式下,一个能够在众人眼中招来陨石的君主,不说是神仙下凡,也该是天神转世差不多。怎么样,这样子是不是很有道理,所以也不怪陨石论有支持者,接下来我的叙述,都将以此为真来进行假定推论。
  在当时的平民生活困苦,由于终日的奔波求生,还要面对各种盘剥劳役,辛苦挣来的银钱,来让家人饱腹都难以做到。
  而对此真正进行剥削的那些小吏、村镇级别的统治末梢,往往是打着天子的旗号,使得乡野平民们对于皇室缺乏相应的敏感度,甚至不乏存在恶意的。
  那时候的地方,甚至曾经有着小规模的起义出现,只是后来碰到了外敌入侵,这种矛盾压过了本国的种种波澜。
  其实,我们根据当时的文献记录,能够察觉到,魏国的阶级矛盾尖锐,阶层固化问题严重,就像是一个臻待爆炸的火药桶,只差一个火星子,就能彻底引燃这个危险品。
  而当时的胡人入侵事件,可以看出来,如果魏国首都被攻破,那么后续建立起来的流亡政权,未必能够成功复国,因为这个国家的政权十分扭曲畸形,并不健康,而且内部矛盾重重。
  也许魏国就会从此灭亡,继续新的王朝历史周期率轮回,耶律一族也会成为新的皇室,这些也是一种有趣的猜测。
  可这一切的危险和将会面临的危机,在裴钰登基后,就被轻易解决了。
  他的大刀阔斧变法,本来应该失败流产才是,但这君王有自己的想法,在第二次洛京保卫战之后,目睹天降陨石,有一些敌人直接被吓疯了,根本缓不过来神。
  敌军如此,本国的百官也不例外。
  此后的记录中,不乏“令出于上,无所不畅”这种描述,可以窥探到这位皇帝的权势,在当时是如何煊赫到不可一世。
  至于现在还保留下来,已经成为传统文化节日的落石节,就是当时的文化残留。
  每年的年初,就是魏史记载陨石下落的那一天,人们会共同走出家门,一起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从歌舞表演到舞台戏剧,还会有各种改编的《天子战》、《神迹现》等等杂剧演出,由佩戴面谱的群演饰演入侵者,而少年演员饰演天子,这些杂剧里的陨石,往往都是塑料泡沫涂色,然后经过舞美设计,从上坠落。
  每当上演此类杂剧表演,台下的观众们,就会将那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口令再说一遍。
  就像是现在大家,已经开始情不自禁念诵起来,镜头后边的摄像师也没忍住,可见这一幕的深入人心程度,此刻我们现在还在直播呢,说不定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朋友们,也有开口重复的。
  (台下传来一阵笑声)
  大家见谅,有时候说起来我很容易就一个点发散出去,不过我们本次也不是正式的访谈,而是偏向于轻松闲谈的交流互动环节。
  不是命题作文,那我就容易把控了。主办方给的时间还有,来,我们接着说。
  也正是在陨石下落之后,对于裴钰的个人崇拜开始泛滥起来,他的人物形象,从一个活生生的人,正在逐渐向一位在世神明转变,这个日期是神人之分的一个关键节点。
  此时期内,洛京城里建筑起了裴钰的庙宇,供奉这位活着的人君,这显然并不常见。这种立生祠的传统,是从裴钰开始兴起的,在此之前,能够进入庙宇,被作为偶像崇拜的,基本上都是逝者。
  裴钰是第一位以活人之身,亲眼目睹自己的神庙建筑成功,他的塑像被搬进主殿供奉的帝王。
  此后,能够建立生祠的,无不是取得巨大成就,达成举世罕见奇迹的奇才。但无论后来者如何拾人牙慧,他们的成就,始终都赶不上开创者的程度。
  毕竟,整个历史数千年记载以来,也就这么一位皇帝,能够招来陨石下落对敌。其他人就算再拼命追赶,又怎么能够有这个事迹来的震撼人心呢?
  时至今日,每到裴钰的诞辰、逝世之时,神庙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香火袅袅,青烟直冲云霄。
  这位人君的神职可是文运、奇迹、好运、胜利等因素,这些每一条都让人很感兴趣,更别提都叠加到同一位神明身上了。
  尤其是每年大考前,神庙根本挤都挤不进去,全是各地求好运不挂科的学子,这时候的信仰如果能够量化,相信能够虔诚到感动上苍。
  裴钰经过人神之分这个节点后,他的形象和定位,就不再是一位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帝王,而是成为民俗的一部分。
  他已经融入了民族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一位公认的祭拜偶像,关于他的祭祀自魏朝时兴起,经过历朝历代的不断追加册封,现在他的官方神名已经越叠越长,就连我都很难一口气说完。
  相信各位观众朋友们,如果有兴趣,不妨去查询相关百科词条,大家就会明白,这些神名分别代表什么含义了。而能够冠以这么多神职的神,又会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什么地位。
  没错,除了史学家、考古学者外,民俗学者也会对裴钰有所研究。
  裴学大会里,就有民俗学界的专家学者在场。
  裴钰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堪称史上一绝,他横跨诸多领域,博学多识的程度让人吃惊。
  拿出来的那些制度,看起来不仅完备,而且还具有可操作性,就好像他早已在心中预演过无数次,这些制度实施的效果会如何,从而做到了然于心,在开始就堵塞漏洞。
  这显然并不合乎常理,因为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什么万年不变的真理。
  可裴钰却偏偏打破了这个共识,他的眼光是远超诸人,已经投射到了遥远的后来,每次拿出的都是完备成熟的体系,不需要多加打磨,就可以投入使用,这种决断力和考量,让今人看到,也会惊诧不已。
  尤其是,当我们从历史的只言片语中知道,这些制度都是裴钰独自思考得出的结果后,就更叫人惊讶了。
  没有经过和臣子商议,一个久居深宫不出的小皇帝,是怎么能有这种想法呢?
  也不外乎如此,现在还有人在编写以裴钰为蓝本的小说时,直接安插一个神仙下凡的设定,实在是因为他身上的疑团迷雾太多,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完美分析解释。
  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大考季节,相信洛京城内,保存完好的魏国神庙,依旧会是人山人海。
  说来有趣,魏国覆灭后,后世取代它的国度,尽管对洛京造成了一定破坏,可却没有损伤裴钰的神庙分毫,反倒是那位开国皇帝于庙前下马行礼,以示尊重,继续保留了民间对裴钰的崇拜,而非取缔了对这位皇帝的信仰。不得不说,这实在是一件奇闻。
  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治理,往往会不吝于打压前朝的皇室,以对方的卑鄙、懦弱、残暴、酷烈等等不好的方面,来显示自己的承天所在,顺应民心。
  这期间少不了抹黑前朝王室成员,裴钰的却不在此列,他的帝王本纪记录完备,前后没有发生大量冲突矛盾,和一些史料也能吻合,从中可以看到,后世王朝居然没有削弱这位帝王的光环,将他打落凡尘,实在是一件怪事。
  当然,以上都只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毕竟,不信陨石论,坚持认为这是古代的一场,举全国之力进行规模浩大的‘造神’运动的说法也有不少市场,古代的平民没有什么见识,他们还是很容易被忽悠的。
  而只要让那些朝臣们默许,国力足够的情况下,通过研发机械,总能够把巨石运过来。至于切割,也许是用了水力等方式来控制规格。这种论调的市场也不在少数,毕竟陨石听起来还是过于玄幻了。
  不知情的平民知道所谓天子降罪后,相信了陨石论,然后产生了民俗。至于神庙,是臣子为了讨好君主所建造的,这些也都能够解释。
  我本心上,始终觉得裴钰身上的神秘色彩有点太浓厚了,他就像是走错了片场,用网络文学的流行说法,满级大佬历劫归来,还是从修仙世界进修过,眼界大为开阔后的皇帝,进入了传统的历史争霸赛道。所以这种奇妙的格格不入感,自然显得他万分不同。
  也正是如此,才会始终有人行走在探究这位传奇帝王的道路之上,今天与诸君共勉,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解析,对裴钰有更深入的了解,也欢迎和我进行交流。
  ——摘自裴学大会访谈环节,受访者魏明钰。】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