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钰接过鳞片,见到这也是一件奇物。
【特殊物品:真龙逆鳞(蓝)
简介:“希望我的朋友能够一直平安无事,不被什么妖精魔怪侵扰。等等我哦,我很快就会去找你啦。”
真龙生长期脱落的逆鳞,每条龙身上鳞片无数,但是只有一片逆鳞,十分坚固,寻常法器无法破开,由真龙‘宝音’赠送给朋友‘裴钰’,希望能够以此鳞片,纪念它们的友谊,同时也作为牵引的凭证。】
这功效,裴钰没忍住询问:“宝音,把这片鳞片融进这件甲胄是否可行?我想着,都是你送给我的东西,自然要珍重无比,贴身存放,都害怕弄丢了。
如果能够和衣物融合,总得经常穿着这件盔甲来思念你,这样我每一次在战场上,想到你的力量和存在与我贴身相伴,自己都会感觉有了动力。”
此乃谎言,不过是裴钰眼馋这片鳞片,可以阻挡法器破甲的效果罢了。
但是宝音不知道他的花言巧语,被这样一说,顿时被打动了,十分高兴自己的朋友这么重视它的东西,他真的好爱我,我的鳞片都要贴身带着呢。
美滋滋的想着,宝音爽快的接过裴钰脱下来的蛛丝甲和逆鳞,“没问题,这对我来说,不是什么问题,我这就把它们融合一起,效果不会消失,仍然不会影响散发龙威和叫我找到你的。”
随着真龙的法力加持,很快,逆鳞就如同液体一般融化,然后迅速融入到了蛛丝甲上面,渗透进去,蛛丝甲胄看起来似乎没有外观改变,但是一股淡淡的威压散发了出来。
这就是传说中的龙威吗?
裴钰默默感受一番,因为这不是对准自己的,而且他还有国运护体,所以效果并不怎么霸道猛烈,但是也许对普通人来说就不一样了。
这下子,真的成“龙躯一震”了,毕竟是特殊气息嘛。
事情交代的差不多了,裴钰很快就回到了岸上,这次是白龙亲自送他上岸,随着一声悠长的龙吟,通体美丽的白龙向天飞去,而人间的天子就站在它的身前,足下是冲天的水柱升起,托举着皇帝。
为了不叫自己的人类朋友看起来太小,白龙还贴心的缩小了身体,它在裴钰的身后盘旋飞舞。
此时阳光炽热,岸上诸人等的焦心不已,他们也不知道皇帝和龙谈判的怎么样了,又想着皇帝临行前的命令,也不敢轻易下去,以免会影响到陛下的谈判进程,被龙神认为己方存在恶意,从而对皇上不利。
第66章
此时此刻,见到皇帝身后有龙相随,如此恍若神人临世,这一幕叫人更加震撼,岸边诸人情不自禁的跪倒在那里,龙本为大妖,可是眼下却见到皇帝连龙都能说服,龙还在欢送天子。
这样的奇景,怎么不叫人心生感慨:“天子殊胜,之前有紫光加身,本就已经非同凡响,如今又有真龙相伴,如此更叫人难以置信了。连龙神都被陛下打动,这是何等的奇闻啊。”
裴钰心想,也不知道这群NPC们会说些什么,别讲了不该讲的,就和身后的白龙沟通:“宝音,你先回去吧,刚刚你发出了龙吟,别惊动了蟒蛇,先去杀死仇敌要紧。不必担心我,我这就带着大军离开了。
很快就会再次相见,期待着那一天到来。只是希望,以后挑选的水神,不要向两岸人类索求太多供品,以免负担过重。”
白龙依依不舍的盘旋着:“好吧,我送你到岸边,就回去。放心,我会好好安排接任者的,不叫它太过压迫人族。”
等到站到江岸上以后,白龙入水,消失不见。
这时候众人才议论纷纷,“刚才被震撼到了,总觉得有股特殊的感觉在,不敢怎么说话,现在龙走了,终于能够开口了,真有龙神啊。”
感受着那股威压,不少人赞同的点头。
裴钰没给他们闲聊的机会,匆匆吩咐:“朕已经和龙神达成约定,以后沧江水神会换代,以后也不会大肆索取供品,诸事已毕,大军即刻开拔,以免岸边百姓听闻后,多做挽留。”
张怀仁等人本来还沉浸在遇见龙的惊喜中,如今见皇上果然解决了难题,此时还惦记着别给百姓造成太多负累,这等心肠,让人十分感慨。
只是也许是经过这一遭遇,皇帝看起来威势更重了,叫人有种想要战栗拜服的感觉,不愧是天子,这就是皇家的气象吧。
但是这其实只是,蛛丝甲胄上面龙威,带来的错觉而已。
大军很快就拔营而起,随着离开沧江之后,裴钰总算是松了口气:还好跑得快,不然这群NPC们要是再喊出来他的说辞,那不是当场露馅。至于之后长安见面会怎么办,那不是问题。都是些不懂事的百姓和士兵,没有见识,见到了龙以后,就在那里胡言乱语,自己也不知道。
宝音问他,他比龙还惊讶,这事不就这么糊弄过去了。只要别当面提起,那样他就不好骗龙了。
反正白龙心地善良,知道这是谣传之后,也不会把那些不知情导致乱说话的凡人怎么才是。
***
长安
耶律普贤正在眺望这座大城,她为大可汗的长女,为诸位兄弟姐妹中最为年长之人,自然从出生起,就吸引了很多的目光。为了不叫自己坠了家中的声望,耶律普贤从小就对自己要求严格。
她为人强势,说一不二,整个军队中,哪怕是纷乱再多,可只要她下了决断,所有人都将听从她的命令,服从她的指挥。
她为人骁勇,每当作战都会身先士卒,而且不吝惜于赏赐下属,每当看到她面部那道巨大的伤疤后,贵族们都很赞叹,认为跟随她,才能畅快的去夺取战利品。
因此,占据了年长的优势,发展势力的时间最长,还有这样的勇毅在身,她麾下的军队是所有王子王女中最多的,足足有五万多人。
不过,大可汗的直系部队数目还要比所有的王子王女都要多,不然,他也不能继续稳稳坐在这个草原共主的宝座上,经过养蛊一般的厮杀,他的这些儿子女儿们,大多数都凶猛好斗,做事十分弱肉强食,若是他没有军队傍身,这个位置早就被野心勃勃的孩子们给推翻了。
耶律普贤想到耶律速达,这个弟弟叫她生出了不小的危机感,若只论勇武和部队,她占据了不小的优势,如果不是大可汗更加强势,她早就掀翻自己的父亲,自己去做大可汗了。
大可汗和大王女之间的差别,可以说是天差地别,能够主宰他人的命运,她为何又要乖乖只去当个所谓的,能够叫父亲自豪放心的好女儿?
权利,还是握在自己手里才好!
耶律速达,咀嚼着这个名字,一道寒光从耶律普贤眼中闪过,经过她的观察,这个弟弟在提出引入佛教之后,虽然更加得到大可汗的欢心,但是显然叫大萨满失望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大可汗和大萨满的利益冲突,矛盾尖锐,与其当个墙头草两边倒,这种事情太危险了,一旦有什么万一,都是先清理墙头草,所以必须要选边站。
想着族中波谲云诡的局势,自己被派遣攻打长安,而非洛京,这本来就已经有种意味。也许会有人觉得,长安富庶,是一座很好的城池,这是大可汗的赏赐和满意的体现。
但是耶律普贤却不这么认为,洛京为魏国皇都所在,一旦被攻破,意味着灭国。能够立下这种泼天之功,又会得到怎样的重视在?
父汗在有意无意的平衡诸位子女的势力,他指派只有一万人军队的耶律承启去攻打洛京,而叫自己来长安,不过就是出于这种考虑罢了。
如今看来,长安果然是一块硬骨头,并不好拿下,她冷酷的指挥着士兵们不断的驱赶着魏国百姓们攻城,若是不愿意去的,统统射箭射死。
这一批死光没事,继续抓捕就是了,她已经把周围小城都一一攻打完毕,因为军队数量够多,留下两万人看着长安,剩下的可以从容四处破城,还有余力。现在手里的俘虏无数,正在耐心的消耗着长安守军的军械。
长安的主官甘白薇是个极为果决的人,见到局势不对,她十分强硬的接管了一切,最开始听说胡人攻城,一路长驱直入,临近城池都被攻破后,见势不妙,立刻强行组织人员征收城外青苗,因为这,她被不少人诟病,就算是听说胡人要来了,可终究还没有到不是吗?
但是把没有成熟的麦子都给割了,这让农户们明年该吃什么?用什么去缴纳赋税?
一些人见她表现强硬,少不了背后冷嘲热讽,认为她小题大做,被胡人吓破了胆子,还没见到胡人,这就开始慌不择路了。
甘白薇听说了这些,但是并没有放在心里,她家世不错,也读过许多史书和兵法,自古以来,两军交战的时候,绝不可以给敌人太多的补给,要想办法给对方造成困难才是。
并且越是危急时刻,越是要有一个领导者将自己的意志贯彻到底,不可以朝令夕改,时时动摇。
不然,见到主心骨都这么软弱不确定,只会把恐慌不断带给其他人。
因此,她的态度始终如一,谁有不听从命令的,直接带着人去强行收割,然后把那些城外村庄里面的村民等统统驱赶进城,之后再去放火烧毁一切,把水井都给堵上。
这是坚壁清野,就是为了叫胡人不能够获取补给,对于远道而来的入侵者来说,是比较有效的办法了。只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做了这种准备,显然是需要极大的决心才能推行。
当然,迁徙过程自然是遭到了村民们的剧烈反抗,他们咒骂着甘白薇,这个恶魔竟然把刀子对准了自己人,就算是说了为了防备胡虏,可是自家都被烧了,人也被赶走。
人离乡贱,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偏偏被一个当官的给毁掉了。
甘白薇面对自己人的不理解,她也没有多解释什么,对于这些目不识丁的农户来说,田地房子就是他们的命根子,自己就算是把大道理讲的一套又一套,又有什么用,只要手段不变,始终都要遭受谩骂的。
她顺带派出了使者警告周围的城池,作为一地主官,她无权插手别的地方的内政,能够通知一声,就已经是拼尽全力了。
叫人把城墙外的树木等都砍伐运回城中,然后搜集滚石等物,又去迅速收购大批粮食,填充常平仓。
常平仓是为了救灾设置的,仅仅只有一些大城内才有,甘白薇为人清廉,成为长安城的主官之后,就巡视过了粮库、武库等地,见到军械破烂,粮食空虚,就抓了一批人惩治,然后调用金银补充库存。
那时候就有人笑她脑子有病,当官以后,不想着贪污腐败,或者游山玩水,不理世事,反倒是一心扑在世俗事务上,毫无世家子弟的优雅潇洒,而且她累死累活干这些又有什么,只要出身好,躺着就能当官,完全不必费心。
甘白薇不曾理会这些,听闻胡人快要到了,她驱赶这么多村民入城,如果不安置好,无疑是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不仅会饿死大批村民,还会影响城内的秩序。
大量青壮年就算是为了逃避兵灾进城,要是不安排做活计,很快就会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从而惹是生非,白白增加麻烦。
甘白薇就安排这些人里面,年轻力壮品行老实的充作民夫,帮助运输物资等,剩下的一批用来平整城内道路,制作各种防守器械。年老体弱和幼小的,安排做些熬粥、扫撒之类的活计,总而言之,绝不可以叫人闲着,不然会生乱子。
常平仓的粮食,是甘白薇为了给这些村民们发放救命粮,又紧急购置填满的,她为此还被当地的世家大族们勒索了一笔,不过看在她出身的家族在洛京中也不错,所以这些本地望族做的不算过分,要得价钱只是略高一些,还不至于把她当成傻子来宰。
甘白薇忙碌许久,做的这些都是战前准备,不少人认为她小题大做。
可是,等到胡人真的来攻城之后,人们才察觉到她的先见之明:因为胁迫了大量村民们入城,胡人们并未从长安附近抓到多少俘虏。而且在真正战事开始前,就已经把城外可以被砍伐掉,做成云梯等攻城器具的树木统统砍伐,所以胡人只能是从外地运输来攻城器械。
常平仓里面粮食不少,这让甘白薇不用面对世家大族骤然涨价的嘴脸,知道兵灾来临后,本地大户们已经把米粮炒到了一两银子一斤,这简直丧心病狂,平时都是用铜板来去购置的那些平民百姓们,如何能够吃得起这些米粮?
好在城内粮库和常平仓可以应急,甘白薇自然不是白白发放粮食,这没什么好处,她安排人做了活计之后,做活的可以领到口粮,这就已经够了。
至少虽然长安被围困数月,但是城内居民居然还没有饿死多少,直到看到胡人驱赶着那些被攻破的城池内的魏国百姓攻城以后,这些村民们才迟钝的意识到,自己捡回来一条命。要是还继续留在城外,一旦被胡人抓捕,他们就彻底身不由己了。
城内因此风向又是一变,不少人赞美起甘白薇的先见之明。
她仍然没有因此心态受到影响,而是沉稳的指挥着一切。此时,经过漫长的拉锯战,这场防守已经持续了数月之久,长安储备的檑木、滚石、火油等物早已消耗的差不多了。再多的库存,也经受不住高烈度的防守需求。
见到这种不利局面,甘白薇并没有发愁,而是要求拆掉城中的房屋,将房梁作为檑木,那些大户人家家里的假山奇石等,也顾不上是否名贵,当时又是花费了多少银两,耗费了无数人力,才运送回来的,统统拉出来当成滚石扔下去。如果不服气,她直接调动军队强拆。
尽管知道此战过后,弹劾她的人一定会很多,毕竟长安城内,也是有权贵的。可是甘白薇已经顾不得这些了,至少得先把眼下的困难解决掉,不然一旦破城,长安城内,还能够有多少活人,就是未知数了。
胡人凶残暴虐,时不时屠城灭门,真要叫他们进来,谁敢保证自己能够独善其身?
自己身为一地主官,自然要对百姓负责,竭尽全力也要赢得这场战争。
本地守将性格温吞,不过是家世良好,才想着来长安镀金,谁知道会遇见攻城,顿时慌了手脚。甘白薇见他不堪大用,索性叫他只用管巡视城门,检视街道等活计,剩下的自己一力承担。
她这样一说,守将自然喜悦,无论如何,有人主动接过大包袱,不用他再去发愁,这自然是一件好事。反正真要有个万一,甘白薇肯定要负责,谁叫她提出的要去收揽军权呢。
此时征集来的假山奇石就摆在城墙下,那些房梁们都是不错的粗壮木头,被扔下去攻击敌人。城墙不远处时刻不停的支起大锅,熬煮金汁,一股股的难闻味道,随着火焰的升腾,不断漂浮在城墙处,熏得人眼睛发疼。
宽阔的护城河此时早就已经填平,堆积的到处都是尸体和各种残破的军械,这些尸骸还越来越高,好在城墙足有二十米高,这个高度足以暂时保护长安之民的安全了。
见到战场血腥一片,蚊蝇乱飞,尤其是天气炎热,此时各种虫子都滋生出来,甘白薇眉头紧皱,立刻召集了城中的医者和法师们:“诸位是否有什么好办法,城外尸骸堆积如山,如今我军暂时无力出城清理,可继续这样下去,唯恐会爆发疫病,侵染城内居民,还望大家有什么办法可以说出来,共同讨论。”
84/134 首页 上一页 82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