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人心忧忧的晦风惨雨之中,处于暴风眼的昭太子澹台莲州正在紫微宫休养身体。
刺杀是没成,但先前身体崩了、大病一场是真的。
黎东先生来拜访他时,问:“臣从赵蛟处听说太子在路上病了几日,险些回不来了。”
澹台莲州摸摸鼻子:“那也不至于吧。”
黎东先生看他左右,堆满了书,道:“太子请把这些书都给撤了吧,别看了。正好趁此机会,休息一段时间。慧极必伤,正是如此。您整日冥思不停,再不改改,只怕接下去还会生病。
“就是为了天下百姓,您也应该顾惜一下自己的身体啊!”
黎东先生怒目圆瞪,澹台莲州从未见他这样生气过,气势此消彼长之下,便弱了下来,无甚底气地道:“前些日子,我又遇见了仙君,他赠了我益气养神的丹药,应该、应该不会再病了……”
黎东先生气得头晕。
他想到师弟晏猗跟他抱怨昭王没心没肺没出息,不由得想,太子的父王要是能分个两三分的无忧无虑出来就好。
再这样下去,他都怕太子会英年早逝。
于是去跟王后商量。
王后做主,把紫微宫里的书都先收走了,不许他看,让他玩乐一下。
澹台莲州突然空了下来,也不知道该做什么好。
又不能奏乐取乐,会被人听见。
他只能坐在后院观水、练剑、吃饭、遛狼。
澹台莲州跟白狼说:“万事有得必有失嘛,我上辈子倒是过得清闲,无灾无病,可是寂寞。现在我身边有那么多人,不寂寞了,那么偶尔生几回病,也是应当付出的代价吧?
“不然的话,我这辈子也过得太幸福了。怎么可能所有好处都被我一个人都占了?”
本来以为白狼会一如往常地不搭理他,没料到这回竟然回应了他:「可以的。」
澹台莲州蒙了一下,没听懂:“什么可以的?”
白狼:「你应当过得幸福,不寂寞,好处都占全了也可以。」
澹台莲州哈哈笑起来,揉揉它的脑袋:“你真是我的好朋友。”
只揉了一下,就被白狼躲开了。
白狼又劝他:「听他们的话,适当休息,保重身体,长命百岁。」
澹台莲州纳闷地说:“你要么不说话。一开口说话,就让我觉得你像个老人家,怎么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感觉不怎么可爱了。”
白狼对他翻了个白眼,走开,在他身边但又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躺下。
澹台莲州练剑。
白狼在一旁认真看,每次都是这样,像是看入迷了。
-
昭太子其实安然无恙一事只有个别人清楚。
很快,后宫里首先有了动静。
怕昭王演不好,干脆让他装病不出面,他也乐得偷懒,每日躲在自己的宫中沉迷作画。
连嫔妃都不见。
他幼时的乳母知道他生病的消息以后,进宫来探病。
昭王是个念旧情的人,虽然在他十三四岁的时候,乳母就离宫去养老了,但他还记得哺育之恩。
且有部分孝道在其中,不能不见。
于是装出生病的样子,见了乳母。
乳母关心了他几句以后,问:“王上以后打算如何?”
昭王:“如何什么?”
乳母:“王后所出的莲州公子若是亡故,王上总得另寻太子,继承昭国。您如今年岁不小,耽搁不起了,还是早日想好才是。是二王子还是三王子?
“我看,三王子更好,他的生母是昭国人,不是他国之人。”
昭王心烦地道:“以后再说吧!那两个孩子加一起都比不上莲州的一半好,莲州就是最适合当国君的王子。”
而在王后那边,也遇上了一个人。
一个商人,借行商的名义,想办法买通了王后手下的人,得以见了王后一面。
一见面便用地道的庆国口音说:“王后性命危矣。我倾慕王后,特来救您。”
王后闻言,佯作惊惶地问:“此话怎讲?”
商人说:“王后所生的太子病危,王后只生有此子,今后很难再与昭王有孩子。
“若昭王另立太子,又从未抚养在您膝下,并没有母子间的感情。
“您是庆国公主的出身,未必不会受到猜忌,届时你该如何自处?您虽嫁到昭国多年,但实际上还是个庆国人啊。”
第64章
倘若澹台莲州当真危在旦夕,这些挑拨怕是能够成功。
王后感慨道:“……你没回来之前,幽国攻打昭国。昭国就曾向庆国求援,若是你没回来,只怕庆国军队也会抵达。”
而她到时候会选做昭国的王后,还是庆国的公主。她没再深想下去。
即便清楚地知道这是个动乱昭国的阴谋,却依然会被触及内心深处的晦思。
那昭王呢?昭王肯定会立那两位嫔妃所出的王子中的一位来继承王位,总不可能让江山无主。
她心气太高,彼时任性,为孩子被送走一事而迁怒昭王。
三四年后,母亲在临终前给她写信,劝她要为自己的日后思量,泪言,不欲看她被送归。她想要重修旧好了,却见昭王有了新的妃子,盛怒而去。
王后将这事讲给澹台莲州听:“如今我再看以前的自己,只觉得幼稚可笑。一点情爱算什么?为了置气,我差点害了自己。
“对我们这些生于王室的人来说,繁衍子嗣是一种责任,也是保护。
“你的性子像我。我却不希望你重蹈覆辙。”
顺带敲打一下澹台莲州。
都二十二岁了,还没个对象。
澹台莲州一脸尴尬,瞄了一眼坐在一旁的父王。
父王脸上的尴尬也没比他少到哪儿去,道:“就是莲州没回来,无论哪个孩子继承了王位,都会尊你为太后,不敢逾矩。”
昭王不欲再在此问题上讨论下去,他拿出自己当国君的气势来,带点困扰,直愣愣地问:“那现在该怎办是好?
“是不是要打仗了?周王羞辱莲州,总得教训他吧?庆国这样阴险,是不是也得做点什么?”
澹台莲州道:“远交近攻。周国与昭国中间隔了好几个国家,即便我们师出有名,打起来也不容易。庆国更是,不但离得远,还地处北方,气候与昭国全不相同,难打,且此事没有放在明面上,名义也不够。”
最怕打仗的昭王却在这时踟蹰起来:“啊?那不打?”
澹台莲州给予肯定的答复,摇头道:“不打。”
澹台莲州不复昔日的潇洒无羁,时至今日,难免沉稳下来,字斟句酌地说:“传闻就让它只是传闻。由敌暗我明至敌明我暗已是收获,且先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闪烁的烛火映在他的眸中:“明日便对外说我的病好了吧。”
待澹台莲州离开以后。
昭王与王后两夫妻难得地一起说了会儿话。
王后惆怅地道:“你说莲州是不是只喜欢男子?这可如何是好?若是男人可以生子就好了。”
昭王一语中的:“孤看他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不喜欢。”
王后瞪他一眼,昭王立时噤声。
-
是夜。
澹台莲州用传音镜与岑云谏说话。
他们现在偶尔用传音镜聊几句,竟然比上辈子用得要多。
那时,澹台莲州自己都觉得浪费,这样好的法器,只能用来说一两句不咸不淡的慰问。
不然呢?拿他那点昆仑小弟子都瞧不上的剑技去请教仙君?还是说点情短情长的酸话?
好吧。
后者他以前是有说过不少。
往事不堪回首。
最后一次用上,正是魔将用以通知他被抓的坏消息。
闲来没事,也可请教一下仙君关于治国的看法。
岑云谏依然不大赞同,认为他软弱。
澹台莲州很坦然地承认了:“是弱。如今的我、如今的昭国,都不算强大。弱有弱的活法。昭国又不是昆仑。”
没有占得天下五分灵脉,也没有一剑凌九州的仙君。——这一句澹台莲州并未说出来。
澹台莲州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将来迟早要打,却不会是现在。
岑云谏自然不干涉人间事务,他只是听着而已,并且感到新奇,人族如何治理国家与修真界一点也不相同,问:“那你接下去打算做什么?”
光是岑云谏在问,澹台莲州如实回答,他不瞒着,也不反问岑云谏。
某种意义上,澹台莲州正是将岑云谏当成一个树洞、一个幽潭。
在国事这一方面,再没有比仙君大人更好的倾诉对象了。
岑云谏能理解他,且不感兴趣,守口如瓶。
有时还能从意想不到的角度,给出一点不错的意见。
澹台莲州的语气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仿佛连灵魂都变得惬意起来,夹杂了几分他自己都察觉不到的愉悦,说:“种田。”
岑云谏:“?”
词语像是珠玉一样从澹台莲州的口中蹦出来,每一个音调都点在欣悦上,他说:“种田、修路、打铁、坚筑城池。”
还有织布、制药,等等等等,他都想做。
比如尔虞我诈的国家之间的斗争。
他想要先耕好昭国的一亩三分田,让昭国的百姓先能吃饱穿暖、安居乐业再说。
-
数日后。
裴相撰了一篇诰文。
大致内容如下:
昭太子不幸在归国的路上受到病邪侵体,卧榻不起。他思念国家与百姓,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回到祖国,想要死在昭国的国土上。
回来以后,有幸得到百姓们真诚的祈福,这些祈福发挥了作用,奇迹发生了!大家的祈福驱散了病邪!
太子终于转危为安,从昏迷中醒来时,太子说他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自己已经到了地府,忘记了一切,却听见背后有许多人在叫他,引导着他回到忘川河边。
他看见岸边停着一艘小船,那是昭国百姓们的意念为他搭建的,失忆的他不知道这是什么,只觉得很亲切,他乘上这艘船就这样回到了人间。
太子衷心地感谢百姓们,若不是得到大家的相救,他怕是已经一命呜呼。
知道因为百姓才得以起死回生、恢复健康的太子感动流泪,决心要回报他的救命恩人们。他将会认真广泛地听取民意,好的就做,不好的就不做,希望能让百姓们都有恒产,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儿,而他将为完成这个目标而至死不休。
文章传遍了昭国。
所有为澹台莲州祈福的百姓都与有荣焉,认为是他们的祈祷得到了上苍的回应。
像他们这样的微小的人居然也能发挥这样大的作用吗?
太子还向他们道谢呢!
这样地谦和,这样地诚挚。
黎东先生的文笔自不必说。
百姓们听了文章以后,既自豪,也感动,纷纷潸然泪下,为昭太子祈福的案板不但没有撤下,反而更固定了。
他们打算继续为昭太子祈祷日常平安。
毋庸置疑的是,昭太子好了,他们的日子才会跟着好起来。
至于周国国君窥探与幽国刺客刺杀的传闻是怎么一回事呢?
由扈从太子出行的赵小将军严正辟谣:假的!都是假的!这样腌臜的事怎么可能跟太子有关呢?都是谣传罢了!
然而对于朴实的百姓们来说,那些深奥的国家大事往往难以传播开来,反而是艳闻流传得飞快。
真真假假混在一起,反而更有茶余饭后的嚼头哩。
而当病愈后的昭太子正式露面,王都的百姓们再一次地雀跃起来。
唯一让大家觉得可惜的是,昭太子病一好,又开始打包行李准备远行。
好在这次太子不是要去危险的别国,只是去昭国的另一座城池而已。
他要去的是昭国边境的一座城——洛城。亦是他册封太子时被赏赐的三座城池中的一座。
洛城原名不是“洛”,而是“落”。
落可不是什么好字,也意味着这座城的贫瘠和荒芜,更别提时常有妖魔侵扰。
绝大多数的百姓们不大清楚。
但是各国的国君与臣子们却明白,澹台莲州分到手的三座城都不是富庶的城池,这是好听的说法,说得难听点,那就是流放之地。
不受宠的王子才会被分到这样的土地。又不能说很不受宠,要是特别不受待见的话,决不能分到土地。
然而说昭王亏待他吧,却又一口气给了三座城。
委实让人摸不到头脑,不清楚昭太子莲州究竟是被看重,还是不被看重。
事实上,这三座城是澹台莲州自己挑的。
他点名要来的。
为的就是先找个地方,小范围地实验他的政策、种植与城防,假如可以的话,他还想要试试看能不能收回一部分妖魔占去的领土。
在一个风和日丽、万事皆宜的日子。
澹台莲州携亲卫军三千余人出发,前往洛城。
乘一匹金鞍白马,身着银鳞铠甲,眉宇朗俊,神采奕奕,不住地跟两旁的百姓挥手微笑。
落了他一身的花瓣。
澹台莲州在马上整理了一下仪容,队伍前进速度放慢了些许,他感叹:“劳得你们刚安稳下来,又要随我去别的地方。”
士兵们笑说:“这有什么?莲州公子去哪儿,我们就跟着去哪儿。”
有人说:“有马车追上来了。”
“是昭王的车。”
昭王让人快马加鞭来追澹台莲州,颠簸得冠发都有些散乱了。
澹台莲州问:“父王,有何要事?”
昭王揭开马车帘子,道:“把这两个带上。”
澹台莲州一看,不是金银,也不是兵器,是他的两个同父异母的王弟。俩小孩在马车里,目光澄澈,像是系上锦带装在篮子里的小猫小狗,眼巴巴望着他,你一声我一声地唤:“王兄!王兄!”
49/158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