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茅草屋里捡来的小夫郎(穿越重生)——三五不时

时间:2024-08-15 09:42:21  作者:三五不时
  “说起裴小子,裴大爷说徐夫子已经给他写了引荐信,日后他也算咱们小溪村的人了。”
  “这倒是好事。”绕碧玉闻言高声道,“这都过了半年时日了,我还以为你还要再等个一两年才肯去找裴大爷说户籍的事。”
  “也是幸好咱们村子离城里远,没有那么多流民,不然照你的做法,每一个都要看上半年,说不定这些流民都能像当初的咱们一样,自己建一个村子得了,省得还得看别人的脸色。”
  叶正荣听了有些不乐意,“何必要这样说,当年不比现在,我只是谨慎一些罢了。”
  “不与你说了,快去门口看看,是否是他们来了。”
  叶正荣闻言也不再多说,帮着绕碧玉摆好了桌子,趁着天边夕阳未落,抱着叶进去了村口寻人。
  也是凑巧,他刚出来便看见了小路上孟冬与裴应川并行的身影,只是奇怪的是,这两人行为举止比之前要亲昵了许多。
  想起绕碧玉许久之前同他说的那些,叶正荣看明白了个大概,他年岁大了,早就是过来人了。
  “裴叔!”他怀中的叶进可看不明白那么多,见到了裴应川便大声呼喊,要将人喊过来和他玩耍。
  不远处的裴应川虽然没有听到叶进的喊声,但是他却看见了叶正荣的身影,于是便牵着孟冬的手,加快了步速。
  “裴小子,冬哥儿,快些进来吧。”叶正荣没有多说,抱着叶进把人引到堂屋里。
  堂屋内已经摆好了烤火的火盆,绕碧玉放下盘子,大声招呼他二人坐下。
  “婶子,这是我和裴大哥一起做的糕点,是甜的,留给进儿吃。”孟冬一来便把怀中装有糕点的小纸包放在了木桌上。
  绕碧玉也没客气笑眯眯地收下了,四人寒暄片刻,又逗着叶进说了好多的吉祥话,这才一一落座。
  看着婶子一家人这么热情,孟冬的心里十分动容,可是不知为何他又觉得有些落寞,不过他掩饰地很好,一直同叶萤和叶进玩耍,时不时地同绕碧玉搭几句闲话。
  至于裴应川,他则是被叶正荣拉去说了一些小溪村的事,也提到了徐夫子给他的那一封信。
  “那信,你可要收好,过不了几日,你便也是小溪村的人了。咱们村的村民都能分几块地,拿来盖屋或是种地都行。现在农忙,你正好可以去村里四处看看,选一块合适的地方,这样明年春天就能动工了。”
  小溪村情况特殊,村里人大多住在一块,没什么闲地,田地则在较远的地方,因此找一块合适的地并非易事。
  “叶大叔,我已经想好了。”
 
 
第72章 冬雪
  “我与孟冬已经在草屋住了这么长时日,能否就选在那里。”
  叶正荣闻言有些惊讶,不过面上没有表露出来:“草屋那边虽然偏僻了一些,但是比村子里清静,也算是个好地方。”
  “冬哥儿,你是什么想法。”
  孟冬还震惊于裴应川户籍一事中,被他突然一问只得模糊回应道:“我也觉得草屋就很好。”
  “现在离开春还有些日子,你们回去之后可以慢慢考虑。”叶正荣听出来了,这两个孩子都想留在那破草屋里。
  饭后不久,玩了一整天的叶进早早地就困了,饶碧玉不得不将人哄去睡觉,叶萤也跟着进了卧房休息。
  两个孩子一走,裴应川和孟冬便也想借故离开。
  “叶大叔,婶子和孩子们都去休息了,那我和孟冬……”
  裴应川的话刚说了一半,绕碧玉立刻从房间里快步走了出来,“可不许走这么早,天还亮着呢。”
  说罢她拉着孟冬和裴应川坐下,笑着道:“再多坐一会儿,婶子有话想同你们说。”
  她要说的话叶正荣听了不合适,因此绕碧玉便打发人去烧洗脸水去了。
  “你们两个今后是何打算,难不成真的打算在草屋安家了。若是你们看不好地的话,不如来与婶子做邻居,我把村口这一小块地让与你们盖房子。”
  “还有裴小子,你都这般年岁了,可想过成家的事,村里同你一般年岁的汉子,大多数都有娃娃了。”
  说罢她又看向孟冬,打趣道:“冬哥儿倒是可以等几年,到时候婶子给你打听,要是看上了村里的汉子,我今日就能给你说媒去。”
  “婶子,不必了,我没有那个意思……”孟冬拒绝道。
  他看向别处,逃避着绕碧玉目光的同时也不敢去看裴应川,断断续续地说着拒绝的话。
  他这副模样有些反常。自刚刚起裴应川便觉得他情绪有些不对,现下更是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婶子,我与冬哥儿的生活才刚刚安定下来,成家的事还是过几年再说吧。”
  “行,过几年便过几年,是婶子着急了。”绕碧玉缓缓道:“你们俩什么时候乐意了,什么时候来告诉婶子。”
  说罢她笑着看了看坐在一块的两人,脸上的笑容显然是别有用意。
  “若是有合心意的,说不定也用不着等那么久。到时候一定会请您帮忙的。”裴应川的话也是暗示。
  “那就好,婶子等着。”绕碧玉自然是听明白了。
  “天色已晚,婶子,我和冬哥儿就先回去了。”裴应川看向孟冬,他还是一副出神的样子。
  “去吧,晚些天就黑了,路不好走,我就不留你们了。”绕碧玉起身要送他们俩。
  直到这时孟冬才如梦方醒一般回了神,见裴应川和婶子都站起了身,他也立刻站了起来,迈着小步走到了裴应川身后。也许是因为刚才那话题的缘故,这会儿他不敢再看饶碧玉。
  “回去吧。”裴应川等待孟冬开口。
  “好,回去。”
  说罢两人也不再耽搁,趁着现在还能看清路快步地往回赶。
  回去的途中孟冬一直都沉默着,他看向前方牵着他走路的裴应川,知晓他一定看出了自己的异常。
  只是他现在不知道如何开口解释,索性沉默下来,慢慢思索要如何开口。
  然而很快他就受不了这奇怪的气氛,找了个借口挑起了话头。
  “裴大哥,今日婶子和我说了一件事。”
  “什么事?”裴应川装作好奇的样子。
  “她说,之前救回来的那两人都醒了,而且秦二哥也把人送回了南沟村里。”孟冬小声道。
  “还有什么吗?”
  听他如此问,孟冬只得努力回忆起饶婶子同他说了些什么,生怕自己不回答会让回去的路程变得更加沉默。
  不过他当时忙着想别的,没怎么记住。
  “婶子还说……之前大旱他们逃到了这里,准备建村的时候遭到了南沟村的阻拦,非说小溪村的人偷了南沟村的孩子,是靠着喝了小孩子的血才活下去的。”
  “不过婶子告诉我,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小的小溪流,喝了那里的水才没被渴死的。后来大家一起出力把那条小溪流挖开了一些,就成了现在村里的小河。”
  孟冬说完后偷偷地估算了一下路程。快到草屋了,他要快些回去,他要给自己想个借口。
  “冬哥儿,婶子有没有再说些别的。”
  “没有。”孟冬摇摇头。“婶子只说自那时起两个村子里的人就交恶了。”
  裴应川觉得有些不对劲,虽说之前他曾从叶大叔那得知这件事官府里的人已经做了澄清,为何到现在两个村还没有解开误会从不往来呢。
  不过这种事不是他要考虑的。裴应川低头看向正全心赶路的孟冬。他想知道今晚孟冬的异常是因为什么。
  往日孟冬从不会现在这样,沉默许久,而后又忽然热切地找着话题,连今晚他说了些什么都没关注。
  或许连婶子的话外音都没有听出来。
  “裴大哥,好像有雨落在了我脸上。”孟冬忽然停下脚步,伸出手去接冰凉的雨滴。
  裴应川退至他身边,学着孟冬的样子伸出双手,最后一丝的天光快要消失不见,夜空阴沉沉的,没有月光。
  很快,裴应川便感受到手心一凉,他合上掌心,确认这就是雨滴。“是,下雨了。”
  “那这应该算是今年第一场冬雨了,不知道会不会下雪。”孟冬擦去额上的雨珠。
  孟冬只是随便一说,并未想到他一说就成了真。
  一刻钟后,阴沉沉的天空飘起了一片片的雪花,雪花很小,大部分一落地便化成了水滴,有一些则坠在了草屋的屋顶上,沾湿了用以避寒的茅草。
  此时孟冬已经回了窑洞里休息,裴应川正在草屋里生火,两个人都没有看到这场突如其来的小雪。
  等到第二天清晨,昨夜下的雪早都化成了雪水,看起来只像是下了一场小雨。
  裴应川和孟冬两人都有心事,因此天还未亮时就起了床。
  裴应川在火坑上煮了稀粥炒了小菜,孟冬则在窑洞里蒸好了窝头煮了鸡蛋,两个人都做了早餐。
  现在的情形便是两人对着两份早餐发呆。
  “不如我们今早就喝粥吧,窝头不吃也没事,要是粥凉了就结成块了,裴大哥,这样好不好。”孟冬同他商量道。
  裴应川拿来碗筷,没有说话点了点头,而后给孟冬盛了一小碗清粥,“今日要不要同我一起进城,坐牛车去。”他猜孟冬一定会去。
  “好呀。裴大哥你之前做的竹椅要带上吗?”
  “先不带了,牛车上人多,我们今日只去采买。”
  “好。”
  离过年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想必城里定会比之前要热闹许多,也许到时会有庙会之类的庆祝活动。
  他与孟冬忙碌了这么些时日,也是时候歇一歇,准备过冬的事情了。
  ……
  时间一到,两人便坐上裴车夫的牛车晃晃悠悠往城里去。
  到了城门口时,裴车夫依旧把牛车寄存了起来,裴应川和孟冬便一路步行。
  因着今日只有裴应川办理户籍一事,两人便先往府衙走去。不确定办理户籍需要多久,裴应川便与孟冬约定好最晚一个时辰后在府衙门口见面,当中的时间孟冬可以去周边逛一逛,买些东西。
  府衙就在周围,孟冬只要不走远的话便不会出什么事,裴应川便也放下了心,带着那封信去找守门的衙役们说明了情况。
  孟冬一直站在门口注视着他,直到见他顺利地进了府衙之后他才放心离去,沿着道路周围摆的小摊子一路看去。
  之前他和裴容卖糕点攒了一些银钱,好不容易来一次城里,他便想着给裴容带些东西。
  裴容不喜欢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路走去都没看到什么合心意的,只得先随意进了一家杂货铺,想要先买些灯油之类的东西。
  杂货店的人很多,孟冬选了灯油,糖,还有一些豆子。他将这些全都塞进了之前准备的布口袋里。
  就在他准备离开时,却在门口的小摊子上看到了一个比家里的小竹篓小一些的手炉。
  手炉外面包着一层软布,看不清里面的样子。他便去了摊位,让摊主把东西拿与他看一看。
  他记得裴容房内只有一个小火炉,并没有暖手的炉子。
  府衙中,那守门的衙役得知了裴应川是得了引信要来办理户籍的时候十分惊讶,据他所说,城中这么多流民,得了引信来办理户籍的不过寥寥无几。
  而且许多流民并不愿意抛弃原籍留在异乡,他们只是暂留在城中讨生活,还等待着战火平息后再次返回家乡。
  那守卫说着还劝诫裴应川要三思,不过一想到能得到引信想必已经有了能安家的地方,便也没再多言把他带到了管理此事的地方。
  裴应川便留在了府衙中,被迫回答了许多问题。不过因他已经得了引信,又在小溪村待了将近半年的时间,办事的衙役并未为难他,只说他要上报,让裴应川过几日再来问消息。
  待他处理好一切,走出府衙大门时,却并未见到孟冬的身影,
  怕孟冬回来时找不到他,裴应川没有离开,而是在大门口寻了个地方等待人回来。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一个时辰。
 
 
第73章 身世
  “大娘,我能看一看这个手炉吗?”孟冬开口问道。
  “当然能看,这摊子上的所有东西都能看。”摊主大娘虽然是这样说的,但是她却没把手炉递给孟冬,只把它放在了离孟冬身边稍近一些的地方。
  她这样摆放孟冬仍是看不清,只向前曲着身子摸了摸外面的绒面,觉得不太厚实,于是收回了手没有再看了。
  手炉暂时是买不成了,他便计划着再往前走一走看看别的物件。
  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寒气却并未因人多而消散半分,孟冬戴上了帽子,将快被冻僵的指尖捂在耳朵上取暖。
  他虽然想去稍远的地方看一看,却又惧怕自己走远了一时半会儿回不去。
  路两旁支着各色各样的摊子,孟冬左看看右看看新鲜得不得了,他还看见了之前裴大哥买的茶叶糕点。
  他一路走一路看,时不时驻足停留,买些中午赶路回去时的吃食。
  等到走到这条街的尽头时,他那个小布包已经装得满满的了。
  不过准备返程时,孟冬发现了一处卖布鞋的摊子,那摊主只在地上铺了一些稻草,上面胡乱放着许多双布鞋,布鞋有大有小,既有给幼童的也有给成年汉子穿的。
  他与裴大哥的布鞋还是同裴容买的,他自己只会编最简单的草鞋。想到此孟冬在那摊位上蹲下了身,找出一双合适大小的同摊主问了价格。
  “小哥儿要这种的话,算三十文一双。鞋底不厚,切忌沾水……”
  孟冬身后不远处,一位挎着篮子买鸡蛋的大娘盯着他的背影看了又看,打量不停,表情很是纠结。
  这……这人好像是他们村里的那个赵家的小哥儿。
  石大娘揉揉眼睛,只等孟冬转过身来再仔细地看上一眼。
  很快,选好布鞋的孟冬付了银钱,和摊主一起试着把布鞋塞进他的小布包里,装好之后他便起身离开。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