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这个话说的还是很有水平的,这些功劳对于文臣们来说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未来能够打穿漠南漠北的甥舅二人来说……
就算是锦上添花也够不上了。
所以能不能有还真的是无所谓。
但是被皇帝这么夸赞上一下,那心里也是很舒服的。
而且卫青也知道,经历过天幕这一遭之后,皇帝陛下对他们二人的能力更为信任,忠心更为信任,对自己未来的行为也会有所约束的同时,他们卫家、霍家也要更为小心了。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一点没错。
天幕上说卫家在他生前没出什么事,那也是因为他懂进退,知道顺着皇帝的脾气摸,而不是仗着自己有功劳就肆无忌惮了。
这个时候显然也是如此。
所以在霍去病发表意见之前,卫青先道:“陛下说的是。
这匈奴在之后还会死灰复燃,还是臣和去病用力不足,没有将匈奴彻底打散。
陛下,臣请命和去病前往前线,匈奴未灭,誓不还朝!”
刘彻对此十分满意。
不过他自然也不会现在就让他们二人离开长安。
“现在去病还小,而且我大汉的准备还不充足,再稍等等。”刘彻摆了摆手,“何况……”
刘彻看向天幕出现的方向:“不出意外,现在还有一个朝代,也会出现很难对付的外族。”
他的话虽然只是说到这里,但是其中表达的意思却很明确了。
若是下一个朝代还有这样的,那就一起收拾了。
也省得折腾半天,给后人平白添了许多麻烦。
刘彻的野心很大。
尤其是在听到了唐朝的疆域面积那么大之后,一生不愿居于人下的刘彻心中十分激动。
原来疆域还可以这么大!
当然,刘彻也没忘记,天幕所说的后期他穷兵黩武,导致整个大汉的状态下滑。
这次他一定要两手抓,两手都硬!
开疆拓土是要开的,但是民生方面也是保住的,否则的话,大汉还是会出现之前的那种局面。
他这次想要当的可是一个完美的千古一帝,而不是像天幕说过曾经的那样,是一个有缺憾的千古一帝。
刘彻相信他可以!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
哪怕是他不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但是也不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可以不用奋发进取的印象。
就像宋朝一样,觉得可以用钱买和平,只会把整个国家都养废掉,在面对敌人的铁骑时,才会没有抵抗之力,将整个国家都葬送掉。
哦,还有那软的跟没有似的骨头。
一个皇帝做到这个份上,还不如自裁以谢天下呢。
哎,还得是有个能定的下来基调的先祖才行啊!
刘彻想。
他们老刘家的先祖也不是很行,白登山之围成了挂在所有汉朝皇帝头顶上的一把利剑,时刻激励着他们要奋斗,不能享受。
不然匈奴随时可能再给大汉的皇帝来个白登山。
正经奠定基调,还得是看朕啊!
刘彻意气风发!
*
唐初
在天幕消失之后,李渊本来想要立刻回去的。
但是他多想了想,如果天幕结束就回去的话,多少还是有点不合适。
太刻意了。
所以他刻意多等了一会儿,又过了有一炷香的时间,才走了回去。
还不忘做戏道:“哎,今日御膳房做的餐食有些不新鲜啊……”
说完之后,他还等着大臣们给御膳房的求个情,然后再就坡下驴,表示不追究了。
毕竟今天天幕可说了他们大唐很强大呢!
但是说完半天,却也没听到有什么动静。
李渊定睛一看,才发现这朝堂上早就不像是平日里的时候那般秩序严明。
一群大臣都围着李世民转呢!
只剩几个少数的太子党,也凑到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身边。
只不过按照李渊的眼神看来,他们也是很想凑过去的,眼睛里也带着渴望。
李渊:“……”
这是什么情况?
好在很快李建成反应了过来,看到了李渊。
“父皇,您终于回来了!”
话语之中的殷切简直溢于言表了。
李渊:“……”
是你一个人在这里太尴尬了吧?
不过李建成的话终于是让所有人都注意到李渊回来了。
大臣们也不敢太过分,纷纷回到了原来的位置上。
李世民上前道:“父皇是出什么问题了吗?”
李渊面色有些不渝,不过想想天幕上说的内容,到底是没办法对自己这个儿子发什么火。
——主要是不敢,这二郎都敢杀兄弑弟软禁他这个当爹的了,而且还有耶耶替他撑腰,李渊敢做什么?
真不怕再上一次天幕?
所以李渊也只是沉着脸道:“没什么,只是早膳吃的有些不对,肚子不舒服罢了。”
李世民十分担心:“那可要叫太医?还有,御膳房负责的人是不是得打个板子?”
李渊:“……”
第162章 第一百六十二个老祖宗很骄傲
虽然本来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但是被李世民提出来,李渊真的是哪哪儿都觉得不对劲。
本来听宋朝的事被转移的注意力又回来了。
这个孩子,虽然杀兄弑弟, 逼迫自己退位,可是他确实是真的在关心自己。
他眼中的真诚做不了假。
李渊眼中带着复杂。
“没事。”李渊摆摆手, “可能是一时吃的不舒服罢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必请太医了。”
李世民也知道李渊刚刚到底干什么去了, 说这个话也只是为了给李渊一个台阶。
闻言也没有继续坚持,道:“父皇不知刚刚有没有心思注意天幕?”
“那自然是注意了的。”李渊神色复杂,一时间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心中对李世民再次有了意见。
他主动提起这个是什么意思, 难道现在就要逼迫自己了吗?
怎么,已经迫不及待当皇帝了吗?
但是李世民却没有按照李渊想的继续,而是直接跪下了。
“父皇, 儿臣有罪!”
李渊:“???”
不是, 你怎么不按照常理出牌?
这让原本心中满是愤怒的李渊一下子空荡荡的, 一下子有点没着没落的,不知道要怎么好。
“……怎, 怎么了?”
李世民:“儿臣居然策划了玄武门之变,儿臣有罪!儿臣之子居然……”
说到这里,他卡壳了。
他隐约记得就是在他儿子那里,好像是有了个女皇篡位, 取代了他大唐江山的。
但是具体是谁, 他现在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李世民面色微沉。
若是他还有印象,那虽然不会对这个女子做什么斩草除根的事情, 可是也绝对不会让她继续顺顺利利的当上这个女皇。
说不定就是找个尼姑庵让她青灯古佛一生,更不用提进宫的事了。
可是现在……
天幕当真是偏心这个女子啊……
李世民略微有些不平了一下, 不过很快也便冷静了下来。
说实在的,在这个年代,一个女子能当成独当一面的皇后、太后便已经是十分不易了。
更不用说要走到那个至尊之位上,要耗费的心力了。
别说是女子,就是男子都不是那么容易。
说实话,若不是这是他们大唐出的女帝,甚至和他统治时期差不多的话,李世民也不想要横加干涉的。
甚至还会觉得此人心性实在是让人佩服。
果然,什么事情都是刀不捅在自己身上不心疼么?
李渊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奇怪为什么李世民吞吞吐吐的,一点都不像他,明明李世民的儿子,自己的孙子这个皇帝当的还……
还什么?
到这里的时候,李渊自己也卡住了。
相对的,他也想到了李世民到底在想什么。
原来如此……
李渊叹了口气,原本对李世民的不满一下子也淡了下来。
纵然李世民杀兄弑弟,逼父退位确实是有问题,甚至是大问题,可到底还是被逼的。
若是他能够当机立断,确定了到底将皇位传给谁,也就没有后面的这些事了。
主要是这天幕实在是太过神乎其神了,前后几千年的事情几乎可以说是如数家珍。
他现在所在的地方又不是后宫等私密的地方,一举一动几乎都会被史官记录下来,写到史书中去。
万一天幕知道了,耶耶当着众人的面又说自己怎么办?
现在已经是丢了很大的人了,能少点事还是少点事吧。
反正李世民已经是先给了他台阶下了,顺势下来就下来吧。
倒是……
李渊看向了李建成。
李建成身为太子,实际上是很不错的,正如天幕所言,如果没有李世民,李建成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太子了。
……
虽然他也和自己一样,有过想要放弃长安跑路的想法。
但是那时候还是让李世民给摁住了,没有成。
若是成了,那这长安六陷就成了七陷,天子九迁就成了十迁,本就是不光彩的事情就更加不光彩了。
建成比起世民来说,还是少了许多担当和责任感啊……
而且,正如天幕所说的,现在的大唐初立,在隋末乱世的影响下可以说还是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外有突厥虎视眈眈,内有原本的各路反王随时准备继续谋反。
说实在的,若是没有李世民和……
他的女儿三娘南征北讨,大唐现在恐怕也是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罢了。
这也是为什么他一开始没有彻底打消了李世民夺嫡的念头,因为若是那样,未免太让人心寒了。
“陛下,平阳公主求见。”
正在犹豫之中的李渊更头疼了。
若是只有李世民还好说,不过是一个太子之位罢了,直接罢了李建成的,立李世民为太子就好了。
可是平阳……
就很麻烦了。
平阳军功赫赫,除了世民,其他人还真压不过她。
也是如此,所以当时在大唐建立之后,他才会不管不顾的夺了平阳的兵权,将其手下的将士分到了其他几个儿子的麾下。
之前没有人提还好,毕竟平阳是个女儿家,天生就该相夫教子,哪怕是偶尔有一二人为她鸣不平,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
搬出来女子就该如此,没人会多说什么,最多说几句可惜罢了。
但是现在天幕上的女子言辞凿凿,口舌如刀,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难免会让人寒心。
他本想着回头再处理一下平阳的事情,最起码不能让她像是原本一样在后宅郁郁而终,可是没想到,平阳居然就这么大摇大摆的找过来了。
这让李渊十分不悦,不过他也没好说什么。
他薄待平阳的事情,已经是天下皆知了,现在要是还那样,史官的口诛笔伐都能让他喝一壶了。
“快传。”
*
很快平阳公主便进来了。
在李渊意料之外,却又让他觉得理所当然的是,平阳公主并没有像平时一样穿着华丽的宫装礼服,而是一身戎装,看起来英姿飒爽。
柴绍恍惚了一下,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比自己还厉害许多,驰骋沙场纵横潇洒的女子。
当时他的心动是真的,但是心中的不甘也是真的。
只是当时他的不甘并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强,而是选择让自己的夫人回到后宅,折断她的翅膀。
原本他是不觉得有什么的,哪怕看到妻子日复一日的消瘦下去,他也会安慰自己,说这是一个妇人应该做的。
之前让平阳上战场,只是一个不得已的错误,现在该纠正过来了。
可是现在看到平阳如此意气风发的模样,柴绍心中也是百感交集。
自己的夫人还是这个样子最迷人,却也最让人心中复杂了。
平阳公主却完全没看一眼她的夫婿,径自跟李渊行礼。
“平阳拜见父皇。”
“免礼。”李渊摆出了一副慈父的表情,“平阳来是有事?”
“是,平阳有事。”平阳公主也没有什么拐弯抹角的意思,直截了当的说,“平阳来为自己鸣不平!”
李渊:“……”
他知道自己这个女儿心中满腹怨气,可是没想到,向来听话懂事的她居然会在如此多的大臣面前,如此不留情面的表达自己的诉求。
119/203 首页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