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尴尬。
赵匡胤也知道,现在发作这些还没有什么用,等到天幕再稍微透露一些后续的消息……
希望会有吧。
*
虽然陈曦抛下了一个重磅炸弹,但是对于陈曦这个主持人来说这已经是跑题了,所以她很快又拉回了话题。
【不好意思,说多了题外话,我们继续来说始皇帝。
刚刚说了始皇帝的焚书,其实是为了统一一直以来都不能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对于我们后世的统一有着深远的意义,当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弊端,现在该说的,就是坑儒了。】
【其实坑儒这个话题说起来,就更要为始皇帝叫屈了。坑儒,听起来是不是坑的儒生?】
众祖宗们纷纷点头,就算是嬴稷也是如此。
只有儒家的书生才叫儒生呢,其他家可不愿意被这么称呼。
【但实际上,始皇帝真的坑儒了吗?并没有。】陈曦说到这里又转移了一下话题:【始皇帝坑的是什么呢?是术士。】
【那术士怎么又被传成了儒生了?】嬴稷有点不解的问。
毕竟这是在说自己的子孙,嬴稷上心点是正常的。
陈曦:【这个就要说到取秦而代之的汉朝了。】
刘煓:??
老太公满脸不解,【不是说秦朝吗?怎么跟我们汉朝有关系了?】
陈曦安抚道:【老太公稍安勿躁。
这是后世王朝的基本操作了,如果不把前朝说的很黑暗,很值得推翻,那岂不是说自己的王朝得位不正?
所以在后世修史的时候,对前朝的历史多少都会有点修饰,毕竟史书也不是单纯的修史,政治目的也是有的。
而且修史的史官也是人,是人就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向,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之中,不也带了很多编纂者司马迁的个人喜好,刻意丑化了我们的英雄卫青和霍去病嘛。】
众朝代的史官:……
修史的事情,能叫修饰吗?
突然那被cue了一嘴还没有完成《史记》,也没有被宫刑的司马迁愣了一下。
天幕这是说到自己了?
听天幕上女子的态度,似乎对自己在撰写的《史记》评价很高,却又对他的态度不是很赞同。
这……
而且卫青霍去病,后者是谁他不知道,但卫青不就是佞幸嘛?还是卫皇后带来的外戚,说不定还和今上有点什么……
他写卫青的时候态度不好有什么问题吗???
司马迁是非常不解,刘彻就是非常愤怒了。
“司马迁是谁???”
居然敢诋毁他心爱的仲卿?
刘彻脸色阴沉,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上前说什么话的。
要知道,在卫青之前,汉朝对匈奴的战争之中几乎没有赢过,有也是小股的胜利,和他们付出的代价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但是在龙城之战中,卫青只带了七百人,却打出了前所未有的胜仗!这样一个人,却被刻意丑化了?
“司马迁是谁?”刘彻再一次问。
这次语气之中的怒火已经快压不住了,众臣咽了口口水,知道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给这位陛下一个说法,他们可能都不会好过了。
因为这不是对卫青一个人的抹黑,这还是对重用卫青,甚至打算继续重用下去,让他为大汉开疆拓土打残匈奴的刘彻的抹黑!
过了一会儿,太史令司马谈才颤颤巍巍的走出来:“陛下,司马迁……是犬子。”
刘彻:“是你儿子?”
汉朝时期的史官是父死子继的,现在司马谈是太史令,也就说明日后他的儿子也会成为太史令。
刘彻不满的皱眉:“怎么,你们太史令记载历史,就是自己喜欢的好好写,不喜欢的人,哪怕是有功都抹黑是吗?”
司马谈:“……”
他苦着脸不知道要说什么。
这话怎么接?这《史记》又不是他写的。
不过身为一个史官,要公正的记录历史,这是他早就教过司马迁的,怎么这小子出去游历了一圈之后,长本事了是吧?
现在最想揍司马迁一顿的不是刘彻,而是他这个老父亲。
先不说他写丑化卫青的事让自己受到责难了,就算是记史他都没有公正客观,不该打吗?
倒是汲黯这个时候上前说了一句公道话:“陛下,太史令之子毕竟不是太史令,陛下有迁怒之嫌。”
刘彻:“?”
怎么,仲卿被人污蔑,他这个做皇帝的还不能说句公道话了是吧?
刘彻看向卫青:“仲卿,你怎么看?”
卫青:“……臣可能日后做了什么对不起大汉的事情,所以才会被史官如此记载吧。”
而且现在他比较疑惑,自己被说也就算了,毕竟他是外戚,可霍去病那小子怎么也跟着被说了?还是被刻意丑化!
刘彻更加烦躁了:“天幕都说了是刻意丑化了,仲卿……你……哎。算了,还是朕多谋划着些吧。”
第32章 第三十二个老祖宗很骄傲
【不过怎么说呢,毕竟史书是人写的,不是机器,难免会有自己的偏好。
而且史书也都是后人撰写,他们也没有生活在之前的时代里,写的东西除了参照当时的史书,也有自己的创造。
比如说后面宋朝人记载武则天杀女一事,好像自己就是武则天,自己就是被杀的那个小公主似的,连唐史都没有记载的内容他们都知道,不得不说是开了天眼了。】
陈曦感慨道:【我想如果女皇和高宗泉下有知,知道后人如此编排气都要气活了。】
【而被后人当做始皇帝坑儒的证据主要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西汉末孔安国《〈尚书〉序》记载的‘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西汉刘向《〈战国策〉序》记载的‘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刘煓:……
好家伙,还都是他们大汉的。
不过这西汉是什么鬼?大汉就是大汉,分什么东西!
【秦朝】
听到陈曦的话之后,嬴政看向扶苏,后者也有点茫然,这么长时间天幕都是在夸赞他的父皇,他也是第一次知道,自己之前那么反对的父皇,居然是这么厉害的存在!他之前还一直反对父皇的很多政策呢,觉得他重用法家不好,应该亲近儒家。
可反过来自己出现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分明也还没说什么,却让他觉得有点淡淡的……
被指责的味道。
“知道自己的愚蠢了吗?”嬴政问道。
扶苏:“……”
一时间其实还是没有反应过来,只是隐约觉得,应该是和儒家有关的。
但是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反馈的嬴政,还是有些失望的移开了视线。
儒家,儒家啊……
就是这个儒家把扶苏给带坏的!
【汉武时期】
刘彻摩挲着扶手,听着“西汉”这个名词若有所思。
“看来我大汉或许也要和周朝一样,要被一分两半了。”他的声音听不出来喜怒,“众卿觉得呢?”
这让他们怎么觉得,说什么都有点问题呢?
最后还是主父偃先想到了什么,上前道:“恭喜陛下!”
刘彻:“哦?我大汉被一分为二,还有什么好恭喜的?”
主父偃:“陛下此言差矣。在我大汉之前,历经多少朝代,但只有周朝是被分成了东周和西周,为何?”
刘彻:“……”他隐约有些猜到了主父偃想要说什么。
果然,很快主父偃就说出了理由:“周朝能够分裂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太长了!”
刘彻:“…………”
果然!
群臣:“???”
这个理由听起来就很离谱好吗?
但是……
好像又有那么一点诡异的道理。
被主父偃一通乱说之后众人这么想着,顺便也看向了天幕。
难道,这汉朝被分了,还是个值得让祖先高兴一下的好事?
当然,除了这点,刘彻还意识到了儒家的态度,然后想到了一个人。
董仲舒。
怎么说呢,这儒家确实是挺会看人下菜的,他有自信能用得好,可他之后的皇帝呢?
看来还是得想些办法,不然的话,还不知道后世会把他说成什么样子呢。
嗯,这不是已经开始污蔑仲卿了吗?
哦,还有霍去病。
在卫子夫成为皇后之后,霍去病就被他封为了近臣侍中,这小子虽然年纪不大,不爱说话,但是骑射十分有一手,所以刘彻对他也非常喜爱。
尤其是在卫青龙城大捷之后,刘彻就对霍去病更加有兴趣的,还想亲自教他兵法来着。
但是这小子还挺狂,说什么“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想到这里,刘彻便下令让人带霍去病也过来。
他有种预感,天幕之后绝对会再说起仲卿和去病这对舅甥。
【北宋】
赵匡胤:“……”
之前开始的时候,宋朝的先人并没有在天幕上,这让赵匡胤感到非常奇怪且不满,但是越到后来,他就越不希望天幕提到宋朝。
无他,基本被提到的时候,都没有说什么好话。
到目前为止,也除了说宋朝“文化灿烂科技顶尖”这件事上面夸了一下,还是随口带过的,其他的都是在骂。
尤其是现在,说修史的问题上,除了汉朝的司马迁,就是他们宋朝的了。
……
赵匡胤是真心觉得丢人。
而且这儒家……
赵匡胤下意识看了一眼赵普。
这位可是坚定的孔子追随者,没事就抱着半部《论语》,觉得有这半部《论语》就足够治理天下了,其他的都不需要。
所以现在听着天幕上的话,赵普看起来都快气炸了。
赵匡胤丝毫不怀疑,要是赵普真的能碰到天幕的话,他会毫不犹豫的把天幕上说话的女子给抓下来让人关起来,甚至有可能会气的自己上手打人。
不过……
他倒是觉得,这女子说的有点道理,也有些意思。既然从后世看来大宋如何不好,那现在大宋刚刚开局,改变是不是还有可能?
*
【我想昭襄王现在肯定也很想知道,最后始皇帝到底坑的是什么人吧?】陈曦道,【是术士。】
【术士?】嬴稷愣了,【怎么会是术士呢?】
这个听起来和政儿的身份十万八千里啊!
而且,术士一听就和阴阳家多少有点关系,和儒生什么的有联系吗?
他记得,儒家那边对术士神鬼的说法听不感兴趣的啊。
甚至都看不起。
陈曦却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案:【是的,您没听错,就是术士。
虽然儒生们经常说什么,‘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但是把这帮装神弄鬼糊弄始皇帝的术士们拉入儒家阵营的时候,他们就想不起来孔夫子的话了。
由此可见,这至圣先师在他们口中也不过是用来达到目的的大旗罢了。】
被点到名的孔丘:……
很好,非常好,现在他就去问问自己那帮学生们,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而之后的儒生们:……
他们什么时候说过这种话了,什么时候表达过这个意思了!
那不是……
那不是……
那不是因为前人那么说,所以他们就信了吗?
……
不过这样听起来好像也不是很好听的样子。
第33章 第三十三个老祖宗很骄傲
【其实此事也并不是始皇帝一人受骗,各位的后代们,多多少少都会陷入这个误区,年轻的时候还好,年纪大了就开始追求长生不老,求仙问道。
但是我们也都知道,这事基本上是没什么可能的,尤其是皇帝们磕的丹药不光无法让人长生不老,还蕴含了大量有毒物质,根据我们后人的猜测,许多帝王早逝,就是因为吃了太多的丹药,损害了身体。
尤其是始皇帝,如果没有被术士们忽悠,说不定还能活的久一点,不至于不到五十岁就死了。】
嬴稷:!!!
作为活了七十多岁的人,他执掌大秦的时间比他前面三代国君加起来还要长,这是他十分自豪的一件事情。
但是现在居然说,他最出息的后代活的不超过五十岁!这让嬴稷几乎无法接受。
【吃丹药吃的?】他急匆匆的问道,【为什么会吃丹药呢?】
【或许是因为始皇帝太辛苦了吧,毕竟他每天要批阅几百斤的奏折。
秦朝的时候造纸术还没有经过改良并不成熟,基本都是用竹简、布帛代替的,竹简是更加低成本,所以奏折基本上也都是竹简做的。
人的精力到底是有限的,这么消耗自己,始皇帝定然会觉得身体每况愈下,要知道这样的劳累甚至还有可能会猝死呢!
这种情况下,始皇帝去寻求长生不老,求仙问道倒是也是古人的一个一般的思路,毕竟他们也不知道,那些道士都是骗人的。】
【其实有时候我们后人也很纳闷,这些术士到底是怎么想的,分明他们的那些手段如果可以用来研制火药,研制化学方面是一把好手。
如果能用在正道上,还不知道要让我们华夏的科技走在前沿多少年,结果都用在了这些歪门邪道骗人的把戏上,偏偏自己的嘴巴还不严,最后在嘲讽始皇帝的时候被抓了个正着。】
16/203 首页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