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他是觉得就为了找人伺候自己的妃子,就把人太监了是一件十分残忍的事情。如果换了他当皇帝的话,他肯定是会下令废除宫里用太监这个条例的,也会下令禁止民间的父母族人残害孩子,就为了送孩子进宫去博个富贵,实在是太不人道了。
就像是现在每次看到小福子,他的心里总有些不忍,虽然小福子的身体现在这个样子和他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是若非皇族用太监,又怎么会出现太监这样的人呢?其实归根到底,还是皇族的错。
“够了,就干点跑跑腿的活而已,若是人手不够再安排。”傅秋白不喜欢太多人跟在后面。
韩凛也知道这一点,他自己也就只有一个小福子跟着而已,当然,那几百护卫也是轮流跟着他们的。
看着这群陌生的面孔,大概是经历了原主被处置,自己又被打为官奴,他还是能从这些人的脸上看到惶恐和不安,“既然你们进了康王府,就好好在王府里好好做事吧。在我们康王府里,向来是做得好有赏,做不好得受惩罚的,回头好好了解一下府里的规矩,不能做的,不该做的,千万别轻易去尝试。”
“是,主子,奴婢/奴才不敢。”
听到这话,下面站着的丫鬟奴才们都又跪了下来,他们这里头还有出身官家的少爷小姐,但是如今他们都成了王府的奴才,往后他们也只能是奴才了。
“都起来吧。”韩凛本想问问这些姑娘里头有没有成了亲的,不过想想怕被误会,就想回头让管事丫鬟去问问了,“秋蝉你把大家带下去吧,这些人就交给你来安排了,顺便把府里的规矩跟大家讲一讲。”
“是。”秋蝉应了一声,过来带大家走。
见主子们这边没什么事情了,陈管家也退跟着一起退了下去。
第180章 邀请帖
外面还在下雪,正好他们一楼的餐厅弄好了,早上他们就在小楼这里用早膳,也就懒得走到外面的餐厅去吃饭了。
餐厅里的壁炉在烧着火,他们在这里吃饭倒是不觉得冷。
透过玻璃窗,见到外面的地上又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积雪,韩凛就想起了在乡下的百姓们,有点担忧的说道:“这雪下个没完没了的,也不知道下头的那些村子怎么样了。”
“今年的雪刚落,看着下的时间长,实则不大,下头的情况应不是太糟糕。你要是不放心的话,就找王县令过来问问,让他那边安排人到下面去看看,到时候让张大石带队跟着他们一块去吧。”傅秋白在北地生活过好几年,对这里的情况也了解,就应道。
“好,等我们吃过早饭,我就派人去找王县令过来说说这个事情。”韩凛也觉得还是要派人去看看才能放心。
两个人的早饭都还没有吃完,就听到孙青在外面说话的声音,韩凛就喊人进来。
听到主子让他进去,孙青才从后门走了进来屋里。
韩凛见人进来就问道:“吃早饭了吗?坐下来一起用点?”
“不用不用,我吃过了。”孙青摆手道。
“昨天让你查的事情有结果了?”韩凛问到。
“是是,这是名单。”孙青把手上的册子拿到他们主子的手边去,往后退了一步站定了,跟两位主子说起他们昨天连夜查到的关于这些商人的信息,又说起了昨天他们主子特意让查的人,“我们昨天在酒楼遇到的那名男子是胡氏商行的三少爷,姓胡,叫胡南栋,家里是做茶叶生意的,到我们蓟县这里来是卖茶叶的。”
“行,我知道了。”韩凛接过册子翻开来看了看,见上面有不少的人名,就转手把册子放到了傅秋白的手边去,“我把名单放这里,你吃完了再看。”
“没事,我看看。”傅秋白把手上的筷子放下,拿起了册子看了起来。
见孙青还站在这里,韩凛知道为了得到这一份名单和这些人的信息,孙青必定是带人忙活了一个晚上,就对孙青说道:“辛苦你了,你先去好好休息休息吧,有什么事我回头安排别人去做就是了。”
“好勒,谢主子。”孙青也没有硬撑着,跟两位主子道了谢就往外出去了。
今天轮到他们这一队的兄弟们休息,大家可以好好在宿舍里头睡一觉。至于其他轮值的兄弟们,则是好好的守好当日的岗。
而韩凛和傅秋白这边,两个人商议了之后,就给这名单上面的商人们下了邀请帖,还让陈管家亲自去送。
***
当日在蓟县里头的商人们都接到了一份这样的邀请帖,得知这个帖子是康王爷给他们下的,每个人接过帖子的时候都是一脸的诚惶诚恐,比手上捧着一块金玉还要更小心翼翼了。
胡南栋这边也接到了康王府派人送来的邀请帖,待到送帖子的人走了后,他才翻开帖子看了起来。
“三少爷,你说康王殿下怎么给我们下帖子呢?”胡康的心里有点忐忑,他们以往见过的最大的官员就是当地的县令大人了,像王爷这么大的人物,他们昨天还是有幸第一回遇见,没想到隔天就收到了康王府派人送来的帖子。
“你刚也听说了,这是书院开业的帖子,许是大家都有吧。”胡南栋喊了小厮过来,让小厮去打听一下这个事情。
过没多久,出去的小厮回来告诉他们家三少爷,“三少爷你说的对,外头是有不少的人都收到了这张帖子,奴才打听了一下,他们都是和我们一样是来蓟县这里做买卖的商人。”
自古士农工商,在上位者的眼里看来,他们商人是最不入流的人物。
虽然他们胡家有钱,但是以往在那些当官的大人面前都要矮一头,这也是胡南栋心里最不喜的地方。只是他们做生意的,少不了要跟各种的人打交道,跟这些当官的官员们就更不例外了,每年都要花不少的银两去养着那帮官员们。不然这些官员随便一句话,下面的小吏就能卡死他们的货,不许他们出。
胡南栋的心里也清楚,在当官的人的眼里看来,他们这些商人就是一只能随便宰割的羊而已。
只是这位康王爷给他们这些商人都下了帖子,到底是为何呢?胡南栋此刻对这个事情不大看得明白。
刚才胡康还在担心这个事情,现在见到他们家三少爷一脸担忧,他反而是劝起了自家三少爷:“三少爷你不必太担心,说不定这不是坏事呢?咱们一路来,大家说起这位康王爷,对这位康王爷的风评都还挺好的。”
“嗯,你说得对,明日去看看再说吧。”胡南栋现在也猜不准这位康王爷怎么给他们都下帖子,难道真的只是邀请他们去参观书院而已?
接到邀请帖后,不少商人的心里都和胡三少爷的一样忐忑,拿不准这位康王殿下给他们下帖子的目的。
不过既然帖子都收下了,他们也不能说不去。
***
在康王府里的韩凛正在接见王县令,跟王县令谈派人去巡乡的事情,并不知道他派人送去的那张帖子引得许多人心里起了各种的想法和猜测。
来之前王县令还以为他们康王爷找他是为了明日书院开业的事情,倒没想是担忧下面百姓们遇到雪灾,让他安排衙役去各乡巡视,他也不敢推脱,当即就答应道:“是,下官这就回去安排。”
“你们衙门的人手不多,我找几个人去帮你们的忙。”韩凛喊了张大石过来,让张大石和王县令一起回去。
“好,谢王爷。”王升穆和这位张千户也不是陌生人了,虽说现在张大石不是千户了,但是他知道张大石的手上是有几分本事的人,有王府的护卫们相助,他们衙门的衙役们外出办事也多几分保证。
倒不是他不关心下面的百姓,而是这种天气外出到底是多了几份危险,衙役的命也是命,他这个上官要对手底下跟着的人的安危负责。今年的雪才刚开始,下面没有灾情上报上来,王升穆也就没有想起还要特意的安排衙役下去巡视。毕竟今年和往年不一样,他们很早就派人到各乡去巡视,还帮各乡修了房子,做的准备工作比往年都要多。
不过走之前他的心里还有一点踌躇,有话想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一脸的羞愧难当。
韩凛一眼就看出了这位下官的欲言又止,就主动问起道:“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要说了?”
“是关于家里一些长辈干的糊涂事,下官也是最近这几日才知晓的。若是下官提前知晓,定然会阻拦他们的。”王升穆犹豫了一下,还是说起了这个事情,还代替家里的长辈向这位上官道歉。
韩凛一听也知道王升穆说的是什么事了,“这件事与你无关,既然不是你做的,你也不必替他们道歉。”
“你先去安排巡乡的事吧,明日一早记得早点到书院去帮忙接待客人。”
一说到这个事情韩凛的心情也不大好,不想迁怒于王升穆,毕竟这个事情也不是王升穆做的,冤有头债有主,他就是要算账也要找那帮在背地里捅他刀子的王八蛋算账!
傅秋白坐在这里也没有帮着外人说话。
王升穆一听就知道这位上官的心里还有气,不接受他替家里人的道歉。他知道这个事情在上官这里就没过去,只不过现在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让上官消气,谁惹出来的事情就让谁来负责吧,这个屁股他就不帮忙擦了!
“下官告辞。”没有办法,王升穆就只好告辞离开了。
和他一起走的,还有王府的护卫们。
张大石带着他那一队一百人跟着王县令走的,他们每个人身上都穿着厚实的皮制羊毛大衣和羊毛裤子,以及皮制羊毛帽子和皮制羊毛手套,衣服底下还穿了厚实的毛线衣裤,脚上还穿了羊毛袜子和皮制的长靴。
这样的皮制衣服和鞋子,他们是每人都发了一套。这些衣服鞋子都是他们王爷特意找纺织作坊给他们订做的,在外面就是花银子都买不到的好东西。这个冬天就是出门在外,他们都不用担心会冻着了。
因为不知出去的时间多长,他们每个人都带了十日的干粮,路上还可以打猎,倒不用担心路上会粮食断绝了。
就连他们骑着的马背着都盖着一层厚厚的羊毛毯子,以免把他们的爱马给冻着了。
当日回了衙门,王县令就让吩咐手底下的文书带着一队衙役,和王府派来的护卫们一同下乡去巡查。而他自己想了想,还是给他的父亲写了一封信去。
反正信他是写了,作为王家人的义务他是尽了,至于家里人是怎么安排这个事情,是想着不管事情就过去了,还是让家里那几个在背地里搞事情的长辈亲自过来一趟蓟县给他们康王爷道歉,此后这个事情就不归他管了,他就一个小小的县令,也管不了那么多这种糊涂事。
第181章 书院落成
前一天接到帖子的商人们都兴奋了一夜睡不着,第二天一大早的,相熟的商人们就约好了一起往书院过来观礼和道贺。
只是他们到来的时间早了点,他们到的时候,邀请他们来的康王殿下和其他的大人们都还未到。
好在书院这里安排了专门的人员负责接待到来观礼的客人们,知道有的客人会来早,有的客人会来晚,书院这里也做好了接待的安排。
门口这里站着的一位中年的先生,见到有客人拿了帖子和贺礼来。上头的人也没说不能收贺礼,他只好接下了贺礼,客气的请客人们进去里面:“几位大老爷里面请,大家可以到里面去坐坐喝杯茶,稍作休息。现在距离典礼开始还有一点时间,大家若是想去参观书院,可以喊边上的小厮带你们去。”
“好的好的,我们里面看看去。”说话的是一位姓钱的商人,年纪是这些商人里头稍长一点的,就由他代表大家伙出面交谈。
后面还跟着几位商人,大家把帖子和贺礼一并交回去。
众人一起进了书院,在接待室里坐了下来喝茶。屋子里有壁炉,大家坐在这里烤着火也不觉得冷了,透过玻璃还能看到外头。
“家里开一个这样的炉子,倒是比咱们烤火盆要好多了。”
“这个倒是,这个炉子的烧火还没有烟气,火盆的炭要稍微差一点,烧出来的烟还呛人了。”
“我找人问了,说是这个炉子的后面有管道,烟都从管道排走了。我还听人说啊,这地底下还挖了道的,这个炉子一烧起来,整个地板都是暖和的。”
“哦,难怪了,我们坐在屋里一点都不觉得冷,还这么暖和。这个安排,倒是巧妙了。不知道这房子怎么盖出来的,要是知晓,我都想回去老家盖一栋这种房子,也不用担心冬日里家里的老人冻着了。”
一说到家里的老人,谁家里没个老人小孩的了,若是能把自家的房子改成这样的,家里的老人住着舒服,大人小孩住着也舒服。一时间大家都纷纷的说起了家里的老人。
这帮商人们在蓟县一段时间,关于这个房子的设计也打听出来是谁想出来的,若是普通工匠,他们还能花点钱去买个图纸回家找泥瓦匠盖了。只是听闻这些房子都是那位主子爷的奇思妙想,图纸就不是他们花点钱可以弄来的了。城里倒是一家专门给人盖房子的铺子,他们还专门的去问了,只是人家店里现在只接北边的单子,他们南边太远了,说是暂时不接他们南面的单子,要等明年才能知晓。
他们这里不少都是生意人,都看出了这里头的生意。
而且这些房子里外铺的砖瓦,特别是听说还有一种叫水泥的东西,还有这屋里头会亮的灯,每一样都蕴含了极大的商机。若是能把这个生意拿到手,他们家里的生意必能是更上一层楼,就不知道那位主子爷愿不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了。
这也是他们今日迫不及待来这里的原因了,每个人都想赚钱,还是赚大钱。如果能攀上那位主子爷的那一层关系,以后他们还用担心下层的官吏欺压他们吗?
“在这里坐着没多大意思,不如我们出去外面走走吧?”虽然屋子里暖和,但是难得来一趟,钱老板还是想出去外面逛逛,看看这个书院里头是什么样子的。
这阵子他们在蓟县也听说过不少关于蓟县这个书院的事情,他们这些人家里,谁家没有几个儿子侄子的,说不定以后他们也会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求学了。
“是是,我们周围看看去。”其他的人也纷纷的附和道。
外面候着的小厮见客人们出来,上来询问,听说客人想周围逛逛,他忙的就担任起了给客人领路的工作,并且一路上还给观光的客人们介绍他们的书院。
听闻蓟县这个书院还有专门的商学院,这些从商的老板们还是有点心动的。
108/310 首页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