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当老板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要做到一杯水端平了,才不会惹得员工们的心里不平衡。
这个时候,京城外面家家户户的人都在过中秋节了。
一辆马车停在一处小院的门口,王维清提着一只大篮子从马车上下来。在院子里的小孩和妇人听到外面的马车声,打开门出来,小孩喊了一声“阿父。”
“夫君你回来了啊。”女人则是面带微笑的看着回来的夫君,上前去帮夫君拿东西,“你今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啊?”
“今日宫里头的事情多,回来就晚了些。这篮子重,我来提就好,你们先进去。”黄维清没有把手里的东西给妻子拿,让妻子带孩子先进去,他跟在后边走。
在京城当了官之后,他就把妻儿接到了京城来。而他的父母则是留在老家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并未跟他们一块来京城。他们家在当地也算是小有家业的人家,但是进了京城之后,黄维清发现在京城生活并不容易,房子是买不起的,他只能带着妻儿在外头租一个小院住,靠着他那点微薄的月俸生活。
只是翰林院是个清水衙门,月俸并不多。而且以前朝廷的月俸还不准时发下来,拖欠半年都是常有的事,所以从前他们还得靠家里头接济,才能维持一家三口在京城这里的生活。
直到新天子上来之后,一口气给他们补发了所有的月俸,今年下半年起还涨月俸了,每月的月俸都会准时的下发下来。自从他进了秘书处上班,涨了月俸之后每月还有不少的奖金,一家人在京城的生活才没有那么拮据了。
妇人问提着篮子进门的夫君:“你这提的是什么东西啊?”
“是圣上赏给我们的过节礼。”黄维清把篮子放到院子外面的桌子上。桌子上已经摆了一些祭月的水果点心,他把篮子打开,把里面的东西也拿了出来,其中一包月饼他已经打开了,刚在马车里还吃了一个。他把油纸打开,从里面拿了一个月饼给妻子:“这是圣上赏的月饼,说是御膳房的御厨做的。我刚在路上吃了一个,味道十分好,你们也尝一个试试。”
“哦,是吗?那我们真要好好尝尝了。”妇人把手里的月饼给了孩子,又接过夫君递来的第二个月饼,才轻轻的咬了一口。
发现一口咬进去,里面是咸香的肉馅。
妇人的眼睛一亮,看着夫君说道:“这里头竟然还有肉?”
“是啊,这里头的是肉馅,我也是头一回吃有肉馅的月饼。”黄维清也是头一回吃到有肉的月饼,他一脸惊讶的告诉妻子:“你再吃下去,里面还有咸蛋黄呢。”
“咸蛋黄?”妇人也是一脸惊讶,月饼里头除了肉还要咸蛋黄?
这一天,和黄维清一家三口吃到月饼表现出一脸惊讶的,还有京城里拿了月饼回家的许多官员和他们的家人。
原因是他们从前吃的月饼就只是一种没有馅的饼子,今日他们陛下赏给他们的月饼,里头除了有肉馅蛋黄之外,还有甜的口味,味道竟然都还不错了。
宫外的百姓们在一家人祭拜月亮的时候,韩凛也跟他家胖儿子在宫里祭月。他也不知道往年的皇帝是怎么过中秋的,到了他这里就是让员工们各回各家,找自己的家人过节,他也没打算办什么中秋夜宴,找一大帮臣子来宫里陪他一起过节。
在韩凛看来,中秋节这种团圆的节日就该跟家里的亲人一起过,来陪他这个老板过算怎么回事了。
他也不想跟员工们一起过节,还不如多陪陪胖儿子了。
就是可惜他们家傅老师不在家,要不然他们一家三口也能在一起过节了。
“啪!”
就在他想着他们家傅老师的时候,手背上被人打了一巴掌,发出清脆的啪的一声。。
一低头,就对上胖儿子一张气呼呼的小脸。
“你还打我了?!”韩凛发现是胖儿子打他,原来是他刚才在想事情,胖儿子见他不理他,就给了他这个老父亲一巴掌提醒他。
胖嘟嘟小朋友抓着父亲的手,指着桌子上的东西啊啊叫。
“你要干嘛呢?要喝水水是吗?”韩凛故意装作没看懂胖儿子的动作和意思,拿起桌子上的水杯过来要给胖儿子喂水。
只是他的杯子才端过来,还不到喂到嘴边,胖儿子就推开了他的手,指着桌子上的葡萄啊啊叫。
“什么?你说什么?想要起来?”韩凛不想给孩子吃这么多葡萄,就抱着胖儿子起来去赏花花,也不管胖儿子咿咿呀呀的嚷着要吃的声音。
一开始这个胖小子还在咿呀呀的抗议,过了一会注意力就被他转移了,一脸开心的跟他这个老父亲大半夜的在院子里赏起了花花。最后为了满足胖儿子的要求,他还给胖儿子摘了一朵大大的花花,逗得胖儿子笑得一双眼睛都眯了起来。
“开心了吧?”韩凛亲了胖儿子奶嘟嘟的小脸一口。
胖儿子一开心就把手里的大花花送给了他,就是动作太大,差点没把花花给戳他脸上。
“……”韩凛,这个大孝子!
第359章 会试放榜
在客栈住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的上午,傅秋白就到了国公府来吊信,给去世的老夫人上了三炷香。
在灵堂这里见到老国公爷,老人经过两次沉重的打击,整个人看起来并不是太好。傅秋白的心里也担心老国公尘承受不住这么沉重的打击,走之前跟老爷子说了一句“节哀顺变,保重身体”的话,才从灵堂里出来了外边。
这一天到国公府来吊信的人不少,大多是与国公府有关系的亲戚朋友,以及忻州城里的各大世家的家主们,都亲自到国公府来给去世的老夫人上香。
知道这个时候严长平和严长治是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跟他谈话,走的时候傅秋白就跟送他出来外边的小七舅说:“我今日要去一趟蓟县那边。等我从那边回来,我再到国公府来拜访,到时候可能要跟三舅和五舅他们聊聊这边的事情。”
“好的,你去蓟县的路上要注意安全,回头我会跟他们说一声的。我这边走不开,就不跟你一块去蓟县了。你回了蓟县,若是有空,记得回书院看看。你走了之后,大家都很想念你。”严长安这边忙,要不然他都跟傅秋白一块去一趟蓟县了。
本来这次从京城回来他是想辞掉书院的院长一职的,只是后面回了忻州发现母亲的身体不太好,他就留在了忻州这里照顾生病的母亲,都还没有时间去处理书院的事情。
今日严长安也顺便的跟傅秋白说了一下这个事,提了两个名字,让傅秋白考虑考虑,从中选出一人出来负责医学院的院长一职。
“好,这个事情等我回了蓟县,我到书院去看看再安排好。”傅秋白点了点头,知道这个时候国公府里的事情多,他也没有多留,就带着人离开了。
从国公府离开后,他们就直接骑马去了蓟县。
***
两日后——
在中秋节结束的第三天,得知今日张榜出来,京城里不少的人一大早就到了贡院的门口来等榜单。
“哐哐哐——”
“都让让,都让让,别堵着路。”
这一天,在贡院门口的众人等了许多,才等到贡院的大门从里头打开。提着铜锣的官差一边走一边敲,喊大家让开路来。
闻言,前面堵着路的人让出一条路来,让后面来的官差过去。
一行官差从人群的前面走过去,几个官差把几张红榜张贴到了贡院外头的墙上。把榜单贴好后,官府这里还会派官差到考中的考生的住处去送喜报。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有许多考生等不及的到贡院门口来看榜,或者是派家奴来这里看榜了。
站在最前面的一个老考生在红榜上找自己的名字,从这头看到哪一头,又从哪头看回到这一头,都没有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名字。
“我们家少爷中啦!”
“主子,主子你考中啦!”
这个时候人群里爆出一声欢呼声,一个小奴从人群里往外钻出去,往附近的一家茶楼跑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自家主子。
“上面怎么没有我的名字?”
“不,不可能……”
“这上面怎么能没有我的名字?”
“我中了我中了!哈哈哈我考中了!”
“……”
人群里有人欢喜有人哭,有人哈哈大笑,也有人一脸失落的离开。
今年在红榜的后面还有一张副榜,上面写着这是录取后的三百名考生的名字,推荐这三百名考生到京城大学去进修一年。上面还写了,去的考生可以免去一年束脩,只收取学杂费和住宿费。副榜的最后面还附上了京城大学的地址和报名方式,以及开学时间。
这对于没考上进士,但是在副榜上有名的学生来说,这也算是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
只是人群里有人提出了疑问:“京城大学?京城还有这么一所书院吗?”
“哦,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京城大学是咱们陛下新开办的书院。今年才刚落成,八月中下旬开始招生和入学。”人群里也有知道京城大学的人,就跟大家解释说京城大学是一所什么书院。
说话的这个书生是京城本地人,对京城里头的消息比较清楚的。
见人群里有人对他说的这所书院不以为然,这名本地考生就不大高兴了,“你们别小看这所书院啊,这可是朝廷办的官学。听说到时候陛下还会安排翰林院的翰林们到书院去给学生们讲学的,这可不是路边随便什么人都能开办的私学,不是谁想去读书就去读书的地方。”
本来听到前面还不感兴趣的众人,在听到后面会有翰林和朝中的官员到书院去给他们讲学之后,这帮考生们就对这所官府新开办的书院很感兴趣了。
这一天韩凛人在宫里头,并不知道外边张榜的情况。不过榜单是从他这里出去的,所以他是知道今年榜单上考前面十几位考生的名字和个人的信息。
至于后面增加的副榜和推荐入学,则是他让增加的。
这个年代能读书的大多是出身富贵人家的世家子弟,但是这里头也有出身寒门的子弟。对于出身寒门的子弟来说,每一次到京城来考试,这一路上所要花费的银子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一旦落榜,这些考生们来年还得再参加考试,这一次次路上来回的花费,还是在京城停留的花费,对这些考生们和他们的家庭来说会是一次沉重的负担。
因为今年是增开的恩科,等再过一年还有一次科考,所以这些考生们如果能留在京城这里再读一年,明年考上的机会也会更大。
即便是来年考不上会试,进了书院之后也有其他的专业可以学,也不一定非得跟会试死磕。京城大学可以说是为朝廷储备人才的一个机构,一旦进了里面读书的学生,日后都有很大的机会能进朝廷做事,只不过区别是官大官小的问题而已。
所以韩凛给出的那三百个免费入学的名额,其实是针对寒门子弟的。当然,如果有出身好、也落榜的考生,也是可以凭借前三百名的资格到书院去读书的。如果这里头是有聪明的人,就会看明白京城大学创办的意义和目的,选择到里面去进修和学习。哪怕是下一年考不上,只要是有一技之长,也是有很大可能进去朝廷做事的。
在会试结束的八月底,京城大学正式开学了。
从八月二十到八月三十号是报名入学的时间,除了这一次会试落榜,但是副榜上有名的考生是可以免试入学的之外,其余的考生在入学之前则是要经过严格的考试,取得合格的考生才有资格进去里面读书。而且考进去的学生是要缴纳束脩和学杂费、住宿费等等这些费用的。
为了提高他们这所大学的档次,韩凛这个皇帝更是直接的从翰林院里,找了一个翰林学士去当京城大学的院长,又找了几个学识渊博和声名威望的先生来当副院长。
至于各个分院的院长和老师们,一部分是朝廷选出的官员去代理,还有一部分是从民间找来的在某一方面的大学问家。
反正他也说了,只要肯去兼职的员工,给加工资,还每人给三个免试入学的名额。大部分愿意去当这个院长和老师的官员,都是冲着三个免试名额去的。谁家还没有个学渣,需要老子在前面帮忙走后门的子孙后代了。
这次韩凛把书院的事情交给了手底下的员工们去处理,他自己就没有再亲力亲为了。实在是他自己这边的事情也多,不能像从前当王爷的时候事事都亲力亲为。若是还像从前那样,光是这么多事情就够跑死他的了。
在京城大学开学的时候,九月份的武考也开始了。
武考是从九月一号开始的,因为参加武考的学生比较多,所以武考的时间是为期一个月,分成好几轮的考试。
而且,今年的武考并不单单只是考武功,第一轮的科目是文考,文考则是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兵法运用;第二轮的考试科目则是有骑马、射箭,以及武功。每一轮都会淘汰一半的人,直到胜出的前三百名考生进入最后的考试。
第一轮文试考完出来,这帮来参加武考的学生们差点没哭出来,其中一个考生哭着道:“我是来参加武考的,为什么还要考文试啊?”
“我也想问,我明明是来参加武考啊,为什么还要写字啊?”
“还要考兵法……”
会来参加武考的考生大多是读书不行的人。但是谁能告诉他们,为什么他们都来参加武考了,竟然还要考文试和兵法?
等从考场里走出来,这帮武考生们都忘记自己刚才在卷子上写了什么字了。
还有的考生走出了考场之后,才想起自己刚才考试的时候忘记写上自己的名字了,“呜呜呜我忘记在试卷上写名字了,我现在回去补上还来得及吗?”
“……”周围听到了这话的考生们,就有点离谱了。
不过比起周围那些哭着走出来的武考生们,从北地来的这帮武考生们的精神状态则是前所未有的好,今日考的这些东西他们平时在武学院里有学习。所以比起那帮不学无术的考生们来说,他们卷子答得都还算是不错了。
当然,这个事情他们自己知道就好,这个时候在考差的考生面前炫耀很有可能会被人打。
一群从北地来的武学生们在碰头之后,就往他们约定好的地方吃饭去了。
第360章 武考
217/310 首页 上一页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