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王爷沉迷搞基建(穿越重生)——媚骨

时间:2024-08-28 08:26:34  作者:媚骨
  “是,是草民。”被点名的蔡老板赶紧的站起来回话。
  “不用站起来,坐坐坐,朕就认认人。”韩凛一脸微笑的让人坐下来说话,他从他们家傅老师那里也得知了如今京城这帮商人的一些基本的特征和个人的情况,当然,还有这帮京商背后站着的人都是哪些朝中的官员。
  南边来的这些商人,也有一些背后站着的是朝廷的官员。不过钱益和胡南栋这帮人背后站着的就是他这个皇帝了。
  只不过今日在场的人不少,韩凛也没有对钱益和胡南栋他们特别的关照,免得京城里的这帮老油条们看出他和钱益等人的关系匪浅了。
  至于严翎和慕枫他们这些人,背后站着的大多都是北边的将军和世家们。这里头国公府与他们陛下的关系是最为亲近的,连带着其他的武将们都是站在他们陛下的这边,成了天子背后最强的拥趸。
  关于这一点,韩凛自己本人的心里也是十分清楚的,有整个北军站在他的背后,哪怕是朝中的这帮官员还有京城这里的那些大世家们,想动他这个皇帝都要想一想能不能面对数十万北军的铁骑了。
  而今日请这些客人们到他庄子这里来做客,除了跟大家炫耀新粮的产量之外,韩凛还有一个目的:“朕找你们来这里,是为了跟你们谈谈新粮推广的事情。”
  “刚才你们大家也看到了,我们这些新粮的产量如何。如果我们的新粮能在今年推广出去,明年整个大召粮食的收成和产量起码能往上翻两番都不止吧。”
  在场的众人都跟着点了点头,赞成他们陛下说的这一点。
  严翎听明白他们陛下的意思了,开口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是让我们帮着把新粮推广出去是吗?”
  “对,朕正是这么个意思了。你们的商队南来北往到处跑,由你们来帮着推广新粮,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当然,朝廷这边也会安排官吏到地方上去推广种植新粮。但是,如果我们双方能一起合作的话,推广新粮的事情必定能进行得更顺利和快速。”韩凛倒也不是不相信底下的官员们办事的速度,而是知道底下的官员们做事会有懈怠。晚半年把新粮推广出去,百姓们可就少了有一年的收成的。
  如今已经是五月了,如果能在七月之前把这些新粮推广出去种植,到了年底这些新粮就能收成一季了。若是能在今年把这些新粮推广和种植下去的话,最起码百姓们今年过冬的粮食是不用担心的了,明年说不定还能有一些余粮存家里头。
  这个时代的天灾会造成很大的伤亡,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百姓们的手上没有存粮,抵御自然灾害的风险和能力太低了。如果能让百姓们的家里有余粮,在很大程度能上提高百姓们抵御风险的能力。
  当然,韩凛没有当着一帮官员们的面说底下的官员们做事不用心,而是给这帮官员们拉了一帮对比的对手进来,相信到时候不管是京城这里的官员还是底下的官员们,都会尽所有的可能去推广新粮种植。不然,被一帮商人们比下去,可就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了。
  同样的,这帮商人想在他这个皇帝的面前好好表现,做事肯定也会十分的用心的了。
  果然,有竞争才有动力嘛!
  几位商人代表们相互之间看了一眼后,都站了起来。
  严翎拱手道:“谢陛下,我们定不负陛下的信任,把新粮种带到我们商队去往的每一个地方去,务必把新粮种到大召的每一个地方。”
  钱益和蔡老板等人也纷纷的发表了他们要帮忙推广新粮种植的决心。
  韩凛满意的点了点头,对这几个商人代表们说道:“行,朕定然是相信你们的。你们回去之后,跟大家好好的商量商量,把每条路线都规划好,一个商队负责一条路线,这样办起事情来才能事半功倍。免得前头有人刚去了,后头你们不知道的也跑过去,那样就浪费大家的时间了。”
  “是。”一听他们陛下的话,几人也觉得这样安排更为合理一些。
  “朕这边已经让人给你们准备了新粮种,还安排了懂得如何种植这些新粮的老农,一会你们走的时候去找庄子上的管事领粮种和领人。粮种你们带走就带走,老农可是要还回来给朕的啊。”担心这帮人把他庄子上的老农都带走光了,后面韩凛还不忘记提醒一句,免得这帮人以为他送了粮种还附带一个指导的老农了。
  送一个人对他们上位者来说,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是对于被送走的人,从此他们的命运都会发生了改变。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被送走的人从此要与妻子离散,那就太残忍了一点了。
  韩凛并不是太喜欢把自己身边的人拿去送给他人,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奴仆。既然这些人已经在这个庄子上种了几十年的地,那就让他们继续在这里种地下去吧,这他心里唯一的想法。
  “定然是不会的。”钱益呵呵笑道。
  但是如果他们陛下不说后面那一句话的话,那就真的不一定了。
 
 
第411章 农业司司长
  当日从他们陛下的庄子返回城里后,京城里头的这帮官员们私底下也聚在一起开了一次会,谈话的大意是推广新粮的重任可不能完全交给了那帮商人,他们也要帮着他们陛下分担一下重任,以表他们对陛下推行新粮的支持。
  其实这些话换一个意思就是,他们可不能被那帮商人给比了下去,让那帮商人到时候把功劳全给抢走了,没他们这些当官的什么事了。如果商人就能把他们的活给干完了,他们陛下还要他们这帮官员有什么用了?
  人不怕没竞争,就怕有对比。这帮官员的心里比谁都清楚,只有他们有用,顶头上的君王才会用他们。一旦他们没有,很快被换下去的就是他们自己了。
  但是吧,种地这个事情他们谁也不懂,但是他们不懂,不代表没人懂不是?
  第二天一早,农业司的司长刘万全刘大人就接到了上官的召见。
  农业司虽然是户部下设的部门,不过办公的衙署和户部衙门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而是在距离户部衙门好几条街之外的一处新衙门里头。
  农业司从成立至今都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新衙门,整个衙门的官员整日里不是在种地就是在去往种地的路上。朝廷划分给他们的试验田还在城郊外头,乘坐马车过去都要走挺长的路了,有的官员不想每日来回就干脆住在了试验田这里新盖的宿舍里头,一住就是十天半个月才回一次城。
  京城大学农学院的试验田也在他们的边上,农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也整日都是在这边的地里种地。农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要观察地里种下去的作物,也不是天天回城,一群人凑在一起刚刚好,就都住在这边的宿舍里也有伴。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农业司的官员和京城大学农学院的老师大多都是从燕北那边调来的人员。京城农业司的官员是燕北农业司那边分调过来的官员,京城大学这里的农学院的老师们则是从燕大书院农学分院调过来的老师,还有一部分这两年毕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继续跟在他们老师的身边当助手,前年也跟着他们老师来了京城任教。
  到了京城之后,他们这些人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相熟的几个人就喜欢待在一起。而且他们这些喜欢种地的人,大多数人的性格都是比较木讷沉闷的,跟京城这里头的官员也不大处得来。因此到了京城这里之后,他们还是喜欢跟自己人凑到一起,彼此之间相处得熟悉和融洽。大家都是种地的人,也有他们相同和熟悉的话题聊。
  住在京郊这边的宿舍里,他们吃的是他们自己地里种的庄稼和养的鸡鸭,这里还有专门的伙夫给他们做饭,还有专门的老妈子给他们洗衣服,吃穿不愁。他们每天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盯着地里的庄稼长得如何了,把庄稼的长势和数据记在他们每日的日记上,这份工作还是他们喜欢和热爱的工作,干起来就更是热情十足了。
  也是刚好前一天刘万全回了一趟家里拿衣服,今早到了农业司来看看衙署里头有没有什么事,正巧碰上了上官派人来寻他。既然上官派人来找他,那肯定是有什么事找他的了。
  刘万全就跟着上官派来的人到了户部衙门这里来,有人领着,一路畅行无阻的到了上官办公的屋子里来。见到这位大人坐在屋子里,刘万全行前行礼道:“下官见过大人。”
  “快请起。”张尚书这次对刘万全的态度热情了许多,一见人来,就是一脸热情的请人起来,还让人坐下说话。
  小吏送上茶水就出去外头候着了。
  刘万全看着对他笑得这么热情的上官,内心有点忐忑,不知道这位上官找他来是要说什么事了。虽然到了京城也挺长时间的了,但是他跟这位上官见面的次数真不多,上回见面还是好几个月之前的事了。
  “本官这里的事情多,一直都说找你来问问你们那边新粮的种植情况,回头一忙起来又忘记这个事情了。”张礼这话半真半假,忙是真的忙,但是说一直想找刘万全这个下属来了解新粮的种植情况,却是没有的。若非是昨日去了一趟他们陛下的庄子,他还想不起来他们自己的农业司就有种植新粮的事情了。
  他们这些在京城的官员也分了不少的派系,常年驻扎在京城的官员们有他们的圈子,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京官都在同一个圈子里了。京城这里的官员也分好几个派系,有他们各自的圈子的。而这些从外地调进来京城,又没有什么派系和根基的官员,则是很难打进他们已经固有和成型的圈子里的。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整个农业司的官员基本上都是从燕北那边调过来的,要么就是从地方下面调进去的,并没有原本京城里头的官员,这些人都是他们新皇身边的人和心腹,他们也不敢把这样的人放进他们的圈子里去。如果把这些人放进他们的圈子里去,那不等于是在他们的圈子里安插进他们新皇的眼线了吗?以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他们新皇监视着,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谁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一句话没说对,就传到了天子的耳里去了呢?
  另外,倒不是他们不想把自己的人安插进农业司去,但是那也得有人愿意去,还有人能进得去才行啊。
  虽然他们户部统管天下钱粮和所有的田地,但是并不代表户部里头的官员就会懂得种地的了,这年头读书人没几个下过地的。而且,即便是有会种地的人,他们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好不容易才跳出农门进了仕途的路,就更没有人想回去种地了。不然当初他们陛下也不用从燕北那边调人过来京城这里种地和教人种地,直接从京城这里调官员进去农业司和农学院就行了。
  因此这些从燕北和地方上上来的官员,跟他们这些在京城的官员们不在同一个圈子里,再加上衙署不同的话,彼此之间的来往还真不多了。
  说起刘万全这个下属,张尚书对这个下属的唯一印象就是为人木讷不会来事,并不会像其他的那些官员会好机会到他这个上官的面前来露露脸,让他记住他这个人了。也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他还有点觉得这个下属有点躲着他了?
  “回大人,地里的庄稼都长得挺好的。”刘万全说完这句话之后,又没话说了。
  张尚书还等着这个下属主动跟他多说一点,哪知道对方说完一句话之后就眼巴巴的看着他,就差开口询问他能不能先行离开了,这让他有种想扶额的冲动,好在他忍住了。
  张尚书第一次觉得跟下属谈话还挺不容易的了。不过他没有忘记今日找这个下属来的目的,还是提到了新粮推广的事情上来,“昨日陛下请了我们到他的庄子那边去,陛下庄子上的粮食已经能收成了,昨日还请我们去的人吃了一顿新粮宴。”
  “哦?陛下庄子上的粮食已经能收成了?番薯一亩地的产量有多少,大人您知道吗?”刘万全一下子就被他们大人中间的那句话给吸引到了,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说是一亩地的产量在两千三百斤左右呢,比咱们原先的粮食亩产量多多了。”昨日得知新粮一亩地的产量有这么高的时候,张尚书自己也有点吓到了。若不是昨日他们都到地里去挖过番薯,他还真的有点不敢相信这个数字。但是事实摆在他们的面前,由不得他们不相信。
  刘万全一下子就从坐着的椅子上站了起来,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一脸惊讶和不想置信,“一亩地真的能收两千三百斤?”
  “是啊,本官骗你做什么?我们当时所有人都到地里去挖了番薯,那番薯藤的下面,挖出来的番薯都是一窝窝的,一窝番薯就有好几十斤呢。”张尚书摆摆手让刘万全坐下来说话,想问问刘万全他们农业司自己种的番薯如何了。
  不过刘万全并没有坐下来,而是跟他们大人拱拱手,道:“大人,下官要去一趟皇庄那边瞧瞧。若是您这里没别的事,下官就先行告退了。”说完之后也不等他们大人点头,就转身往外大步的离开了。
  张尚书都还没反应过来,就见到刘万全大步的离去了,他伸出手喊了一句:“……哎,你等等!”
  只可惜刘万全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门口。
  在门口候着的小吏听到他们大人的声音,站在门口问他们大人:“大人,要不要小的去把他喊回来了?”
  “算了,不用了。”张尚书还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下属,也是一脸哭笑不得,他知道即便是他派人去追,也是决计追不回刘万全的了。
  “去备辆马车把,本官要出城一趟。”既然人跑了,那就只能他自己出城去地里走一趟了。
  “是。”门外的小吏应了一声后,就去替他们大人备马车去了。
 
 
第412章 互不相让
  皇庄
  昨日他们陛下的马车和来的客人们离开了之后,今日一早他们皇庄这里又来了许多空马车和人,都是昨日到他们皇庄这里来做客的客人。
  这些客人都是昨日奉了他们天子命令帮忙推广新粮种植的商人,他们今日让人带了空马车过来这里装粮种的。
  庄子上的管家昨日就得了他们主子爷的命令,知道他们主子爷让昨日来的商人帮忙推广新粮种植的事情,但是粮种要从他们庄子这里出。所以对于今日这些马车的到来,管家并不感到意外。只是来的人多了,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庄子这里的粮种有限,每人能分到的数量是有限的,这个时候就有人想多要一点,但是其他的人肯定就不答应这个事情的了。
  知道今日到皇庄这里来领新粮种,这帮商人们几乎全部都来了,生怕自己不来到时候自己这边的两种就少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他们只是派一个管事过来,还真不一定能抢得过其他人了。
  这个时候长得一副弥陀佛模样的王望山的这张脸就大有用处了,只见他一到就一脸笑呵呵的跟庄子上的管事打商量:“我们北边的地广,能不能多给我们一点粮种呢?”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