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了孩子在他自个的院子里,他们两个大人就回去他们那边的院子去了。
再次踏进这栋小楼里,房子里的布置和他们离开时候一模一样,仿佛他们只是离开了一阵子回来那般,而不是一走就是五年那么长。
看到这个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场景,韩凛的心中感慨万千,“真没想到啊,我们还会回到这里。”
傅秋白也想不到,那一年被急招回京的时候,他们其实都已经想过了有去无回的可能。谁知道他们不但好好的活着,还回到了这个他们最初的家来。
“要不要到楼上去看看?”韩凛转过头问青年。
“嗯。”傅秋白点了点头,然后手就被韩凛牵了起来,拉着他们往楼梯的方向走去,两个人顺着楼梯上了楼去。
后面的大管家知道两位主子不喜欢他们跟着上楼,就让伺候的人留在外头这里。
原先在这处小楼里伺候的一些旧人已经调走到他处去了,但是也有一些留在这里的人。他们都知道两位主子的规矩,没有传唤他们是不敢到楼上去的,因此也没有不懂规矩的人。
上到二楼这里来,韩凛一看就知道屋子里的一些东西换了城新的,“这里的地毯换了新的,沙发垫子也换了,不过他们都给我们换回了一模一样的花纹的。”
“嗯。”傅秋白抬手摸着沙发上的垫子,他依稀还记得韩凛累得在这张沙发上和衣睡觉的模样。他抬头看向五官和气质比他记忆中更为成熟的小夫君,才恍然的发现,原来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他们是记忆中的模样,又跟记忆中的模样略有些不同了。
第468章 各有各的热闹
这一天的下午,整个皇府里头都是安安静静的,主子们在楼上休息,府里的下人们走路的脚步都放轻了。
而相比皇府里的安静,这个时候其他官员们的府上则是热闹了。
原因是新都这里提供给官员们住的宅子,并不像是他们原先在上京城住的宅邸那么大。新都这里提供给官员们住的宅子,是按照品级大小来分房子的。比如:四品以上的官员住的都是三层带院子的小楼;四品到九品官员住的都是二层带院子的小楼;最后还有两种,一种就是带院子的青砖瓦房,一种是不带院子的套房。
但是无论哪种房子,都有大有小。不过位置都是在内城,距离六部和各府衙门都不算是太远,十分方便大家上下值。而且文臣们和武将们的房子并没有混为一起,而是以中心行政处为中心,一左一右分来开的。
内城里还给武将们提供了练武场、跑马场和射箭练习场,给文臣们提供了画室、茶馆、棋社等等的这些娱乐场所。内城里还有好几个大膳堂,是提供给所有官员们吃饭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些招募进来的商人在内城开的酒楼、饭馆和小酒馆、以及成衣店和超市等等的一些商铺。
对于品级不高的官员和小吏们来说,能在内城这里头分到房子住,他们都是十分高兴的了。毕竟原先在上京城的时候,他们都是租房子住,皇城的房子太贵他们根本就买不起。而且如今的内城,比原先的旧城规划和安排得更好,他们日后在这里的新居住着也更舒服。
但是对于品级高,和家里人多的官员们来说,很显然新都这里分到的房子,并不够他们全家上百口人住到一块。如果是家里的儿子们争气,入朝当了官的,这次还能在内城这里分到房子;但是如果子孙们不争气,没有一官半职,没有在内城这里分到房子的人,就只能住到外城去了。
所以,能不能住进内城,对许多人来说,这就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了。
但是这个事情吧,不管在哪家,总有一些不争气的儿子。
这会儿户部左侍郎家的嫡次子就在家里跟他父亲闹上了,“为什么我们一家要住到外城去?我不去!我就要住在这里!”
“为什么?你问问你自个为什么?当初我让你读书的时候,你是不是不肯读?几年前,我说给你安排一个位置,你是不是也不肯去?”一说到这个事情,户部左侍郎比他这个儿子更生气了,“啊,你现在问我为什么?你要是能有你大哥一半的听我的话,你今日会混到文不成武不就的这个地步?你现在还好意思来问我为什么了?”
王夫人看着在吵架的父子俩个,帮哪个都不是,只能焦急的站在一旁,左看看夫君,右看看小儿子。
这一天的内城里头,还有不少人家中都发生了和户部左侍郎家里一样的事情,有些是老人不愿意住到外城去,有些是家里的儿女们不愿意住到外城去,总之家里是热闹得很。
内城里巡视的官差听到这些大人们家里吵闹的声音,领队的队长还亲自带人上这些大人的家里去了解情况。
最后这些没有资格住在内城里头的人,也只能生气的出去外城去住了。
早在几年前天子宣布迁都燕北的时候,这些官员们就派家里的人到蓟城来买了新的宅院,因此他们家里人跟着到新都来,倒也不至于没地方住。只不过下头那些想跟着他们住进内城来,自己又没一官半职的儿女们,就有点难办而已。
等到嫡次子带着儿媳妇和孙子孙女们走的时候,王夫人才叹了一口气,小声的跟夫君说:“陛下给我们安排住的地方,怎么就不能给我们安排一处大点的院子呢?”
“你还嫌弃这里不够大啊?三郎他自己要是有本事,在这里挣一处这样的房子住,就是他自个的本事了。”户部左侍郎冷哼了一声道,“以后这种话你在我面前抱怨就算了,可别出去外头乱说,要是传到陛下的耳里,还当我们家里对陛下的安排有什么不满了。”
“妾身知晓了。”王夫人又哪里不知道这种话不能出去外头乱说的了。
身在户部的鲁晋又哪里不知道这次天子为了建新都花了多少的银两,这些钱一部分是从户部出的,还有一部分是从他们陛下的私库出的。这几年来,朝廷不是在修路就是在建都,所花费不知多少。此次他们跟着朝廷来新都,朝廷是给他们所有官员,不管品级大小的官员和小吏都是分到房子的。这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事情,这已经是朝廷对他们这些官员们的优待了。
他们长子这次跟着朝廷迁到新都来,就分到了一处二层的小楼。虽然还未亲自去长子那里看过,但是鲁晋从派去的下人那里得知,长子那里分到的房子也是不错的。只有他家这个不争气的嫡次子是没有分到房子而已。就是其他的庶子们,前几次通过朝廷的招人考试,入朝当了一个小吏的人,这次都分到了一套房子,带着妻儿们住过去了。
像是他们这些家里儿女多的人,要是给底下所有的儿子们都置业,还不知道要花去多少银两了。但是如今朝廷帮他们分担了这些。只要他的这些儿子们能继续在朝为官,最少日后吃穿住行都不用担心的了。
三层的小楼也只够他带着妻子和几个小妾,以及伺候的仆人住在这里。其他的儿子们在内城有分到房子的就住内城,没资格住在内城的就住到外城去。
其他各府也是像户部左侍郎府上这么处理的。
因为就算是他们想让没有功名的儿子住在这里,也得有地方给儿子们住才行,不然几百口人挤在一处小楼里,也是挤不下的。
***
这会儿还在屋子里呼呼大睡的韩凛并不知道外头发生的事情。
傅秋白睁开眼睛就对上一张放大的俊脸,只不过这张俊脸的主人这会儿还在沉睡中,即便是睡着了一只手都还放在他的腰上搂着他不放开。他们同枕在一个枕头上,这个距离近到他们彼此的呼吸都缠到了一起。
抬手在这张俊脸上摸了一下,手指顺着高挺的鼻子滑下来的时候,他就把手收了回来。转而伸手去摸到放在桌子上的闹钟,拿过来一看,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多钟了。
看着还在睡觉的人,想到时间还早,他就打算自己起来,去看看孩子那边怎么样了。不过他刚才把放在他腰上的手拿开,准备起身的时候,身后就传来了一道询问的声音。
“唔……你要去哪儿啊?”韩凛睁开眼睛,看到的就是媳妇儿要下床的背影,他的脑子都还没有反应过来,人已经翻身过去,一只手从后面把要走的媳妇儿给带回来了。
傅秋白杯带倒在床上,忍不住好笑的拍了一下紧紧搂着他不肯放开的两只手,“别闹,快放开我。我去看看明哲那边怎么样了。”
“他能怎么样?这皇府里不是侍女就是护卫,他还能有什么危险不成?他现在都五岁了,你别整日把他当成三岁的宝宝。”总而言之,韩凛就是不肯把人松开,学儿子嘟着嘴撒娇的模样,埋头在傅老师的怀里撒娇:“我也需要你陪的,你就不陪陪我吗?”
“……”傅秋白简直是被气笑了。
等他们两个人在床上闹完起来,外头已经夕阳满天了。
早在一个小时前,上百辆马车拉着新鲜的海货到了皇府的后院门口。这些马车里都还装了海水,海水里面装了各种的鱼虾海货,这些海货在水里都还在动的。
后院的门打开,作为皇府里大厨的绿竹亲自过来查看了这些刚从顺港城拉回来的海鲜,查看了没问题之后,就对外头送海货来的护卫们喊道:“快快,把这些东西都拉到后院的厨房门口去处理。”
“是,这就拉进去。”
“小心点别水倒在地上啊。”
“知道啦,会小心的。”
大家都知道这些水倒在地上是会有一股鱼腥味的,所以这些送海货到皇府来的护卫们,在赶着马车进来皇府的时候都是非常的小心。
一批马车进去卸了货,从另一边的门出去后。外头等着的马车才跟着进去卸货。
很快的大厨房的门口这里放着的木盆里,都堆满了各种的鱼虾和章鱼海货。盆里的大螃蟹还企图往下跑,被熟练的厨娘们逮住一顿刷,刷干净了之后就用绳子捆起来,一个个整齐的摆到盆子上去。
“洗干净点啊,晚些主子他们要宴客用的。”
“我们晓得的。”
作为大厨的绿竹时不时的还要出来外头当监工,见到哪里有问题就赶紧的喊人过来处理,她自己这边要忙的活儿也不少。
在外面宰杀干净的牛羊猪肉和鸡鸭送到皇府的厨房里头,按照部位切开之后,要煮的先下锅去煮去炖。晚些烤的就先用调料腌制上,腌制好了之后还要用竹签子一块一块的串上。
见到厨房里头忙,这会儿回来没事干的侍卫们也过来帮忙干活,一时间整个后院的厨房成了整个皇府里头最热闹的地方了。
第469章 内城
“张大人。”
“钱大人。”
“你们这也是上陛下那里去吃饭吧?”
“是是,你们呢?也是吧?”
“对啊,一块走吧。”
“一块走。”
张礼和几个住在一起的同僚从家里走出来,才走没多远,就遇到了钱尚书一行人。两方的人一碰头,都是上他们陛下那儿去吃饭的,便一块走了。
他们这一行人走到半路上,还遇到了好几波和他们一样,都是上他们陛下那里去吃饭的同僚,于是他们这个步行的队伍就越变越大,越走越长了。
今日全城的官员都在城门口那里,他们陛下说请大家上皇府去吃饭,他们可都是有听见的了。难得他们陛下请一次客,他们肯定是要给他们陛下这个面子,上他们陛下家里吃大户去的了。
这里不少的官员都是今日刚到新都来的,想着到他们皇府去不是太远,就在熟路的同僚的带领下走着去了。顺便也看看新都是什么样子,省得再过两日出门,连哪里上早朝都找不到地方了。
新都的街道上修了车马走的道路,两侧还特意的修了人行走的道路。道路的两侧每隔几米就栽种一棵树,绿树成荫,树底下还摆放着长石板凳。
他们途径一处湖,湖里种了荷花,碧绿如玉的荷叶中,一支支长杆子升起来,杆子的顶端是一朵朵盛开的粉荷花。
一阵风过,整个湖里的荷叶荷花都在摆动,几只鸟儿落在荷叶上,姿态各异。
整个内城里十分的安静,路上的车马并不多,城里还有官兵巡逻。偶尔会有几个骑着自行车过的官员,遇到了他们的时候都会停下来与他们行一个礼才走。
看着这绿树成荫,打扫得干净的街道,还有湖里的一池荷花,户部尚书张礼张大人突然的说了一句:“这里,似乎并不比旧都那边差啊。”
“单是看环境来说,是比旧都那边好上许多。”这一点就连钱尚书都不能否认。
他们在上京城里生活了那么多年,以前上京城是什么样子,他们都清楚。若是是新皇登基之后,让城里的乞丐扫街,他们出来街上都还能闻到牲畜的屎尿味,特别是下雨天,那个味道就更臭了。
而且还有一点就是,上京城是旧都,那里的人多,街道狭窄,他们平时出门坐个马车,都经常被堵在路上要走许久才能到。
但是新都这里的道路这么宽敞,往后他们应该是没有堵在路上的烦恼的。而且,他们住在内城,这里头的人不多,街道就更显得宽敞了。
从前他们在旧都的时候很少会像今日这样,一大帮人在路上走,一来是路上的人太多,二来也是他们要顾忌身份和面子的问题。但是今日到了这里,整座内城都是他们自己人,他们就没了身份上的顾虑了。而且,这里的道路又这么宽敞,街上绿树成荫,他们还真的就想出来走一走了。
路过六部衙门和行政中心处的时候,有早到新都的官员告诉今日刚来的大人们:“这里就是六部衙门,还有行政中心处,也就是以后我们上早朝和陛下办公的地方了。”
“哦,原来六部衙门在这里啊。今日要上陛下那儿去吃饭,等明早我们再过来瞧瞧吧。”张尚书往自己日后当值的户部衙门看了一眼,并不急着去看自己日后当值的地方。
反正衙门在这里又不会跑,倒是他们今日太晚到天子的家中去做客,就显得不太礼貌了。
在场的官员们都是看过他们新都规划图的人,所以也知道新都这边的衙署是怎么安排的,自然也知道新都这里是没有皇宫的,他们陛下住回了从前的康王府去,把那里改为了皇府,而太和殿和御书房就在如今这个新建的行政中心处。
从外面来看,六部衙门和行政中心处都是建得十分的威风。
倒是见到衙署门口的这条路,有官员不太记得的问了一句:“这马路这么宽,得有多少丈啊?”
“这条马路足足有十八丈宽,比其他的主道宽了八丈之多。”工部的官员对新都的这些建设和安排还十分的熟悉,信口就能说出来准确的数字。
285/310 首页 上一页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