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用清楚,你需要什么东西找我们要便是了。”傅秋白没说手上的这把扇子的来处,只是把扇子拿在手里看了看,想放回去换把纸扇子,想到小夫君说这把扇子适合他,便有拿在手上了。
“嘿嘿,咱们走吧。”韩凛看着今天的傅老师依然是一袭白衣,不过他觉得除了白色,其他的颜色都配不上他的傅老师,白衣就已经很好看了。
他们两个人刚一出门就遇到了带着人也准备出门的严家小三少爷。
“你们这是上哪儿去啊?”严俊见到韩凛和傅秋白两个人这么一身打扮,眼里带了点好奇的看向韩凛。
“去喝茶,你要一起去吗?”韩凛这么说是打定了主意严俊不会跟他们去的,只是这次他猜错了,严俊想也不想的就跟在他们的后面要一起去。
“去啊,喝茶做什么不去。你奴役我给你干活,你自个却跑去喝茶啊,你良心不痛吗?”严俊看向韩凛的眼神带着一点谴责和鄙视。
“……”韩凛,不好意思,他没良心!
见赶不走严俊这小子,他们只好把这个小拖油瓶一起带上了,一起去的还有曲先生和严家的两个护卫,以及严俊的小厮和他们自己的小厮。
两辆马车停在蓟县衙门的门口,韩凛下了车后,又扶了车上的傅老师下来。
严俊和跟他在一起的曲先生也从后面的那辆马车里下来了,跟着的两个护卫是骑马来的,两个人翻身从马背上下来。
“你别告诉我,你们是上衙门来喝茶?”下了车后,严俊一看他们喝茶的地方不是在茶楼,而是在蓟县衙门,指着蓟县衙门一脸不敢相信的问韩凛。
“是啊,我刚没告诉你吗?我约了人在衙门这里喝茶。你是要一起去呢,还是去书院那边帮我监工去了?”韩凛想了想,刚才出来的时候他好像还真的没有告诉严俊他们今天要来喝茶的地方是蓟县衙门了,不过谁让这小子要跟着他们一起来的了?
如果这小子后悔了,去学院那边给他监工那就更好不过了。
回给韩凛的是严小三少爷的一个“你别想甩开我”的眼神。
“那就一起走吧。”韩凛就知道赶不走这个小子,既然都来到这里了,他知道不可能再甩开这小子了。回头看了一眼他们家傅老师,一行人就踩着台阶往蓟县衙门上来。
他们来了蓟县衙门好几回,这次衙门里的官差都认得他们了,一见他们来就笑着把他们往里面领,“王爷里面请,我们家大人说了,您要来了就直接领您进去。”
另一个官差则是快一步往里面进去通知他们家大人去了。
很快的里面的人也得到了康王爷来的消息,在王县令的带领下,一行人往外出来迎接这位康王殿下。两帮人在后衙的入口处遇到,王县令停住了往前的脚步,对进来的康王和康王妃拱手行礼道:“下官见过王爷,王妃。”
“下官见过王爷,王妃。”外地来的这些官员们只知道今日来的有康王爷,还不知道有康王妃了。不过这会儿他们这里也没有人敢抬头往上看,一个个都躬身低着头站在这里行礼。
没听到这位康王爷让他们起来,他们都没有人敢站直腰了。
韩凛看着这帮一个个年纪都够当他爹和爷爷的下属,不过他也知道古代的这个科举不好考,等考出来当官都已经头发花白了,这个年纪也是正常了。他也没想给这帮人一个下马威看看,抬抬手让这帮人起来,“起来吧。”
“谢王爷、王妃。”一帮官员们道了谢后,才敢站直了腰,不过他们一个个的眼睛都只敢盯着鞋面,不敢抬头去直面皇家天颜。
在来蓟县之前,这帮人一个个的都没把这位康王殿下当回事了。直到站在这里后,他们才真切的感受到天家皇族的气度不是他们这些普通人能比得了的,这个人光是站在这里,气场上就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了。
即便是心里还有什么想法的人,这个时候都只能乖乖的收了起来。
第119章 开会
“王爷,王妃,小三少爷里面请。”王家与严家是姻亲的关系,虽然王县令作为旁支的子弟,不过他还是见过严家几位嫡出的少爷小姐们的,因而第一眼就认出了今天跟在康王和康王妃后面的还有他们严将军家的嫡三子。
闻言,韩凛就带着他们家傅老师,还有严俊跟在王县令的身后往里面进去。
韩凛带着他们家傅老师在上座的位置坐了下来,见到后面跟着进来的官员们都还站着,他摆摆手说道:“大家就近找位置坐吧。”
严俊就不是一个知道客气的人,他直接在左边第一个位置坐了下来。
曲先生虽然是严家的谋士,不过他身上并没有官职,因而这个时候是没有资格与这些知府县令们一同落座的,他就站在他们家小三少爷的身后去。
与曲先生一样的,还有跟着这些县令们同来的师爷们,虽然他们是在衙门里头做事,不过他们并不是正经的官员,只是县令私聘的僚属而已,因而他们的身上是没有品级,也不享有朝廷俸禄的,所以今日这种场合他们也是没有资格坐下来的。
不过韩凛看见了,还是对一旁站着的官差道:“你们去搬几张凳子过来。”
一旁的官差不明所以,看了他们家大人一眼,见他们家大人点头,他们就去搬了几张凳子过来。
韩凛让官差把拿来的凳子放下,对站在的曲先生和站着的人说道:“曲先生坐吧,后面站着的先生们,你们也找位置坐吧,大家不用站着。今天本王要说的话比较长,时间比较久,坐下来听好了。”
“谢王爷。”曲先生在康王府里住了几日,知道这位康王爷和康王妃平日里都是没什么架子的人,知道康王爷让他们坐并不是说的客套话,既然是让他们坐就是让他们坐了。因而他第一个道了谢,也是第一个在后面的凳子上坐了下来。
其余的师爷们见到那位被称为曲先生的人都落座了,他们相互之间看了一眼,跟康王爷道了一声谢后,他们才坐了下来。只有他们知道,他们坐下的这一刻,仿佛屁股底下坐的不是凳子,而是一种被人尊重和肯定。
这种被尊重和肯定,还是来自于那位康王殿下,他们的心情一下子就更难以言喻了。
韩凛并不知道这些师爷们心里的想法,他不过是见这帮人一个个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要站着开会太辛苦,才让官差搬了几张凳子过来给大家坐下来开会而已。
等到大家都落了座后,他才看向在座的这帮官员们说道:“除了王县令是见过本王的之外,你们在此之前都没见过本王吧,今日趁着这个机会,咱们也见个面,相互认识认识。以后本王在北地这里的时间多,少不了与你们打交道的地方。要是大家都不认识,政令下达都找不到接收的人,也是个笑话了。”
“要不从这边开始,你们都站起来跟本王做个自我介绍了?”
韩凛今天在这里也没有追究这帮下属在他来了燕地这么久都没有来拜山头的事情,他不是不知道这些官员们的背后都是有人的,才会在他来了这么久都没有露面了,说不定是背后的那些人的授意了。可能这帮人也是想看看他这个无权无势的王爷怎么在这北地立足,想看他笑话也是真的。
偏偏,他就不如这帮人的意了!
“那就从下官先来吧。下官王升穆,见过王爷王妃,和诸位同僚们。”王县令见到这帮同僚们都不敢站起来,就站了起来说了自己的姓名和祖籍,“如今是这蓟县的县令。咱们都是同在燕地的官员,以后有什么政务上的往来,还请大家行个方便。”
虽然各县与各县之间赋税和行政上是独立的,他们这些同僚们之间往日里也没什么往来,不过也说不定什么时候他们会跑到别的县去处理事情,很多时候跨县办事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若是碰上另一个县的人不肯配合,就更难处理了。
所以今日借着这个机会,王县令也想跟这些同僚们打个招呼和认识认识,指不定以后什么时候就要找上别人办事了呢。
果然,有了他打这个头后,后面的官员们都跟着站了起来报自己的姓名和祖籍,如今在那里担任何职。
今天来的这些人里面除了县令之外,还有两个知府,一个叫杨才、一个叫孙广宁。
一圈人都说完之后,唯有严俊坐在位置上没动。见这帮人盯着他看,严小三少爷眉毛一横,一脸凶巴巴的问道:“你们都看着我干嘛了?”
韩凛见到严小三弟凶巴巴的又觉得好笑,跟大家解释道:“大家不用看他,这位是咱们严将军家的三公子,他今天就是来凑热闹的而已。”他这句话既是告知了大家严俊的身份,也是告诉了这帮人,他和国公府的关系,让这帮人和他们背后的人知道,他与国公府的关系并不如他们想的那样。
“原来是严三公子啊,失敬失敬。”
“下官才说这位小公子看起来有点面善,原来是咱们大将军家的公子啊。”
往常这些官员们可没有机会见到这位国公府里的三少爷,更没机会见到那位严将军了。不过大伙儿也没有忘记上头还坐着康王和康王妃了,知道今日并不是巴结这位严三公子的好时机,因而他们只能安耐住内心的热情,和这位冷傲的严三公子打了一个招呼就内心有点遗憾的坐回去自己的位置上了。
倒是让这些官员们有点意外的是,坐在康王旁边位置上的是一个男子了,但是怎么喊他康王妃了?
难道康王妃是个男子?
也不怪这些县令们不知道这个事情了,他们所在的县大多是偏远的穷地方,以往哪有什么机会见到什么大人物,北地这里距离京城远,等京城的消息到达北地这里都要好几个月之后了。
因而除了个别消息比较灵通的官员之外,还是有半数以上的官员是到今天才知道坐在他们康王旁边的男子是他们的康王妃。
见这帮官员们看完了严俊后又往他旁边看来,韩凛倒也没想掩饰他们家傅老师的身份,既然他把人带来了,肯定是想把他的傅老师介绍给所有的人认识,“还未与你们介绍,本王旁边这位是本王的王妃傅秋白。”
傅秋白坐在这里,对众人看他的目光并没有什么感觉。
这里面有一个人看到傅秋白有点意外的,就是知府杨广,他以前是见过傅秋白的,自然也知道傅秋白从前是跟在他们四爷身边的人。如今他们四爷回了京城当了皇帝,但是怎么这个从前他们四爷身边的人却成了康王妃了?
尽管内心很是惊讶,不过杨广面上并没有表露出来,只是想着等回去后一定要去好好查查这个事情。
其他那些官员们听到他们康王介绍康王妃,内心都十分的惊讶了。
不过都是在官场上混这么久的人,心里怎么想的,他们的面上也不会表露出来,一个个都掩饰得很好。
***
“今日找大家来这里,除了本王是想跟你们见个面之外,还有就是本王有几件事想与你们说说。”韩凛看着在座的各个下属们,说起了正事,“你们在这里比本王来这里的时间长,想必你们也知道北地是个什么情况,你们治下的县城和村庄是个什么情况,你们应该比本王更清楚吧?”
“本王来了这里一段时间,也了解了一些这里的情况。其实咱们这里地域辽阔,土壤肥沃,物产丰富,地理上的先天条件并不比江南水乡那些地方差的。只要咱们共同努力,把这片地方治理好和经营好,让咱们这里成为第二个江南,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咱们这里唯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太靠近边关,胡人经常来侵扰咱们还有当地的百姓,这也使得咱们地里的庄稼刚一长好,就被那些胡人抢了去,农民们辛苦一年没有收成,你们当地的赋税也收不上去。其实这个问题的根源呢,还是咱们国要富,民要强,百姓要吃饱肚子,才有力气抵抗外敌,饿着肚子,别说百姓打不了胡人,就是将军都打不了胡人。”
“所以,咱们才更要把这片土地治理好和经营好了,让老百姓吃饱肚子,让士兵吃饱肚子,让所有的人都吃饱肚子,举得起手上的武器,咱们才有力气与敌人抗争了。咱们众志成城,携手并进,才能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好。”
“所以,你们一个个的,也别只顾着眼前的那点苍蝇小利。咱们要往长远了看,只要你们把这个地方治理好了,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了,别说升官,当知州、知府,说不定有一天你们这里一个个的都能把官当到京城六部去了。”韩凛深知这帮官员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升官和发财。不过在这么一个穷地方当个穷县令,整日里盯着老百姓口袋里的那点东西,能发得了什么大财了?
说到这里,他倒也不是鼓励这帮官员们整日里想着升官发财,不过人嘛,还是得有个目标才肯去努力了。这个时候跟这帮人谈太崇高的理想,估计这帮人也听不进去,最简单粗暴好理解的,还是先谈升官吧。
不过要想升到更大的官去,怎么也得先把这个小官当好不是?
第120章 表态
把官当到京城六部去吗?就凭他们?
这是今天在场的所有官员们心里同时出现的一个声音。
但是同时他们的心里又出现一个声音,万一呢?万一他们真的能把官当到京城去呢?
就是杨才和孙广宁两个知府,他们也从未敢想过能把官当到京城六部去。若是他们有这个能耐和人脉,就不会半辈子都在这种穷地方当官,早就把官当到富足一点的州郡去了。
别看同样品级的官员,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同样是四品官,京官要比地方官高出一级。同样是县,大县有六千户以上、中县三千户上、中下县不满三千户。县官所在的县的级别越高,以后他们的仕途得到提升的机会就越多;反之,所在的县越小,以后再仕途上升迁的可能性就越小。
同样是当县官,在京畿之地当县官肯定是比在他们北地这些穷乡僻壤当县官升迁的可能性更大了。而且,越靠近皇权所在的地方,他们的所作为所谓就越能被上位者看到。反之,离得皇权越远,他们在地方上做出来的政绩都是落到了别人的手上去,功劳都成了上面人的,有什么锅都是他们底下的人背,他们自己一辈子在这个穷地方干到死,都还是个小县官,倒霉一点的话还会被上官推出去挡罪。
对于官场上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韩凛的心里多少也知道一点,现代社会在这点上和古代官场也没什么不同。不少体制内的人的想法都是:反正干不干也是拿点死工资,又没什么升职的机会,那么辛苦还不如躺平了,到了年纪就退休。不过,今天既然他把这帮人召集来了,他就不想再看到这帮人继续在任上躺平了。
70/310 首页 上一页 68 69 70 71 72 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