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官员们伤心也不是,不伤心也不是,一个个都低着头不敢说话。
最后还是站在最前面的傅丞相站了出来:“陛下宅心仁厚,乃是吾大召的福气。”
“陛下仁厚。”其他的官员们听到了,也跟着傅丞相夸一句天子仁义。
甚至是,朝中的这帮官员们对两位皇子的死,私底下都不敢谈论半句了。因为,京城这里要开始杀人了!
那些关押在牢里大半年的囚犯们,一车车的被拉出来午门斩首,一车车的尸体被拉去了城外的乱葬岗,挖了一个大坑全都扔了进去。
因为天下下令,不许这些犯人的亲属来替这些犯人收尸。
而且,这个时候也没有谁敢来给这些犯人收尸,谁知道他们要敢去沾这个事情,会不会被打为乱党了,他们自己死就算了,还得拉上一家子人一起作伴。所有人都想明哲保身的道理,因而并没有人想去沾惹这些麻烦。
这一天的事情后,后面很长一段时间的朝堂上都安静了不少,平常这群喜欢蹦跶的官员们都不敢蹦跶了。
对此坐在龙椅上的天子的心里表示了满意,耳根子终于清净了。
***
而这个时候远在燕地的韩凛和傅秋白还不知道京城里头发生的事情,两人正坐马车,由几百护卫们护送往海边的小渔村过来。
前头他们抓回来的那些山贼们就交由了王县令去审问和处理了。
反正那里还有严臻在,严臻的后面还有严将军和偌大的国公府,韩凛相信严臻那个小子中二是中二了一点,不过严家教育出来的孩子,不会连这点小事都处理不了的,所以他就很放心的拐了他们家傅老师出来看海……找渔民和踩点来了。
他们这一趟出来的目的是想看看有没有合适建造船厂的地方,先把摊子支起来,后面还要找到懂得造船的师傅,再就是在原有的造船技术上,商量如今改进造船技术这个事情了。另外的就是选几个合适的地方建造几个村庄,把海边的渔民们收拢到几个村子去。
反正嘛,培养人才是需要时间的,韩凛表示他一点都不急……才怪了!
不过这会儿急也急不了,计划要一步一步的来,事情要一点一点的干。
还有一点必须说的是,这条路可真烂啊,晃死他!
风吹来带着大海的咸腥味,韩凛掀开车窗探头出去往外看了一眼,回头对坐在马车里的青年说道:“我好像闻到海腥味了。”
“嗯,是快到了。前面就是我说的小渔村了,我们到前面去看看。”傅秋白以前跟着上一个主子来过这里,知道这附近有几个小渔村,不过这些渔村的人并不多,一个村子就十来户,都是靠着打鱼为生,日子过得清苦。
“好。”韩凛跟外面骑着马的护卫说道:“大石你带两个人到前面去看看。”
“是。”张大石带着两个兄弟骑着马先走一步了。
今日天晴,也是打鱼的好时候,海面上有几艘小船,渔夫在船上往水里下网捕鱼。
家里的男人下海捕鱼了,村子里的老人和妇女小孩们就留在村子里干别的活。小院外头晒了不少的鱼货和菜干,这些都是他们冬日里过冬的物资。
他们这里是一个小渔村,平常很少有外人来他们这里,一听到马蹄声响,见到有陌生的人到他们这里来,村子里的小孩立即的就警惕了起来,还有的小孩聪明的就往家里跑去告诉大人们。
很快的整个村子的老人和妇女都知道了有外人来他们的村子,都赶紧的把孩子带回了家中去,把门窗关紧了,不让孩子跑出去外头。只是不知道来的这些都是什么人,躲在家里的老人妇女们的脸上都露出了担忧和害怕的表情。
第164章 小渔村
他们从马车上下来,就见到海滩上玩耍的小孩一眨眼的功夫就跑得干净了,接着就听到哐哐哐的关门声。从这些哐哐的关门声,就能听得出来关门的主人是多么的着急和多么的惶恐了。
“……”敢情这是把他们当成鬼子进村了?
韩凛转头看向和他站在一起的青年,问道:“我们是不是吓到他们了?”他话里的他们,不用说都是指这个村子的村民们了。
“看来是的了,他们这里甚少有外人来,村子里的人较为警惕。”傅秋白不想承认这一点都不行。他看了一眼海面上漂浮着的小船,见到船上的人正在看着他们,他往那边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这个时候海面上的渔夫们也注意到有陌生人进他们村子来,他们看着来人,心里既是着急又是担忧的,想回去又担心有危险。
不过这些小船上的汉子们面上虽然有所犹豫,还是有人撑着小船往回划了回来。
见一个人回去后,其余那些还有犹豫的汉子都往同一个方向聚集了过去。
“我们过去敲门问问,跟他们打一个招呼吧。从前我来过这里,说不定他们还记得我了。”不过说到后面这一句傅秋白也不太确定了,因为距离上一次他来这里的时间还挺久的了。
不过这一点还是傅秋白多虑了,这个小渔村许久都不来一次外人,特别还是骑着高头大马,长相英俊的男子,可是给这里的阿婆妇人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叩叩——”
“请问里面有人在吗?”傅秋白自己亲自上前来敲了敲门,他知道屋里有人,他报上了自己的姓名,还有上次他们来过这里的事情,“不知你们可还记得我?”
在屋子里的妇人只觉得门外那道说话的声音很好听的同时还有点耳熟,妇人透过门缝见过外面站了许多人,站在门外敲门的是一个穿着白衣的男子,那张脸她看一眼就记得到现在都不曾忘记过。
妇人高兴的回头跟身后的阿公阿婆说道:“阿娘,阿爹,是上次来咱们这里的大人。”
很显然后面的老妇人也记得上次来他们这里的那个俊俏大人,“记得记得。快快,把门打开。”
“开门吧,别让外头的大人久等了。”里边的老汉也让儿媳妇开门迎客。
得了阿公阿婆的允许,妇人这才把屋子的门打开。
门一打开,妇人就见到门外边站着的年轻男子,脸上带笑的道:“大人,我我记得你,前年你和小将军来过我们这儿的。”
“你是……珠娘对吗?”傅秋白看着女人有点熟悉的脸,微顿了一下就想起了女人的名字。
“对对,大人您还记得我啊?”听到年轻的大人还记得她的名字,妇人的眼睛一亮,脸上既是意外又是欣喜。
妇人的名字叫阿珠,村子里的人喊她珠娘,她是隔壁渔村的姑娘,嫁到这个村子来的。他们这里的人都是打鱼为生的,她的父亲和嫁的男人都是以打鱼为生,婚后她和男人生了三个孩子,上头还有阿公和阿婆要伺候,一家人的日子虽然过得艰苦,但是汉子孩子们都在,她的心里也知足。
她男人有三兄弟,因为她男人是长子,阿公和阿婆和他们住一起。其余的两个叔叔成亲后都分出去住了,并不和他们住在一起。
傅秋白微笑着点点头,他以为自己忘记的那些人和事,这一刻都回到了他的脑子里,他看着妇人熟悉的面容,记得这个妇人叫珠娘,还记得她有几个孩子。见到妇人后面有一个虎头虎脑的小孩在偷看他们,他记得这个小孩的名字叫小狗蛋,小狗蛋的两个哥哥一个叫大狗蛋,一个叫二狗蛋,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是三兄弟了。
这个时候站在儿媳妇后面的老汉上前来,弓着腰不大敢抬起头看门外的大人们,“大人,请进来屋里坐吧。家里简陋,您不要嫌弃。”
“不会,是我们打扰了。”进去之前傅秋白转头看了身后的小夫君一眼。
这个小渔村一眼看去都是低矮的茅草屋子,看得出来这里的人的生活并不是太富裕。他们眼前这户人家的房子也是一样,泥土和稻草夯的土房子,屋顶也是茅草盖的,屋子里头并不是很宽敞。
韩凛猜测这一间是堂屋,因为里面还铺了一张圆桌和几张长板凳,应是一家人吃饭用的地方。
大概是靠海,这里的人是以打鱼为生,家里应该是放了不少的鱼货,他们站在门口这里都能闻到屋子里有股鱼腥味,而且屋子里面看起来打扫得不是太干净。
知道自家这人有点洁癖,韩凛就对那个叫珠娘的妇人说道:“我们这里人多,就不进去屋里了,麻烦阿嫂给我们搬两张凳子到门口这里来坐吧。”
“好好。”珠娘忙的去搬几张矮凳过来给客人和阿公坐,怕客人嫌弃,把矮凳放下的时候她还拿一条赶紧的巾子在上面擦了擦,“大人,请坐,坐。”
“谢谢阿嫂。”韩凛道了谢后,就在矮凳上坐了下来。
傅秋白跟着坐在另一张矮凳上。
见妇人要搬凳子出去给外面的护卫们坐,韩凛就说道:“他们站外头可以了,不用招呼他们。”担心路上会遇到什么意外,他们这一次可是带了足足八百的护卫出门的,这得多少凳子才够他的这八百护卫坐了。
“好,好。”妇人把手上的板凳放回了屋里,又去给客人倒茶。
待到客人坐下后,老汉低声跟自家大孙子说道:“大孙,你上村长和里正家去,跟你七爷和三叔公说一声有客人来了,让他们上咱们家一趟。”
“好,阿爷我这就去。”半大的小子已经能帮大人跑腿干活了,一听到阿爷的话,大狗蛋就往外跑了出去。
弟弟二狗蛋和三狗蛋见到哥哥走了,他们两个也跟在哥哥的身后往外跑出去外面了。
“大爷坐下来说话吧。”
“这……老头子站着回话便是。”
“没事,你坐下来说话,我们坐着你站着,我们这跟你说话还得仰着头了。”
“好,好,谢大人。”
老汉这才坐了下来。
见场面有些尴尬,韩凛就笑着找了一个话题聊,“你们这里都是以打鱼为生吧?”
“是,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我们这里靠海,可不就是靠打鱼生活了。”老汉有些紧张的回道。
“哦,是,这话也有道理。”韩凛看出了老人的紧张,放缓了语气问道:“你们种地吗?”
“种,也种。”老汉回道。
按道理来说,这个渔村靠海,村子里的人能到海里去捕些鱼获来补贴生活,还能种地,日子过得应该不错才是。不过从这些人的衣着打扮和面容,韩凛还是看得出来这里的人的生活似乎并不大如意。
不过转而一想也是,虽然这里靠海,但是海边的风大,经常会有飓风,没次飓风一来,对这周围的海域和田地,还有对这些渔民们的房屋和生活片还是会造成很大的伤害的。难怪这里的房屋都这么低矮了,应该就是为了抵抗飓风才把房屋建得这么矮的。
可能有人会说,既然住在海边有飓风,为什么不搬到山里去住呢?住在山里不也会遇上天灾人祸的时候吗?所以不管是住在什么地方,天灾人祸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故土难离,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渔民们来说,要他们搬离故土到别处去重新开始生活,定然也是十分艰难的事情。
想到这里,韩凛就有点明白这些小渔村为什么靠海,这里的人的生活看起来也这么穷苦了,“你们这里一年地里的收成有多少呢?一亩地能产出多少粮食了?”
“这要看地里种的是什么了。”老汉虽然是一个老渔夫,不过他也是种过地的,对这些地里产粮的情况也是清楚。
见这个面嫩的大人问起这个事情,虽然不清楚这位小大人的身份,但是老汉也注意到那位姓傅的大人对这位小大人很是尊重,就知道这位小大人不一般了。
既然大人问话,他还是仔细的回答的。
就在他们说话的时候,这个家的孩子领了一帮大人往他们这里赶了过来,为首的正是这个村子的村长和里正。
两人来了之后,见到外面都是站着的带刀护卫,屋里坐着两位来客。两人就上前跪下道:“草民见过两位大人。”
见他们村长和里正都跪下了,后面跟着来的村民们也纷纷的跪了下来。
“……”平白受了众人一个大礼的韩凛,反应过来后他忙的说道:“大家快请起来,起来说话吧。”
“谢大人。”村长和里正领头,后面的村民们才跟着站了起来。
韩凛看了一眼后面大多是老人和妇女小孩,其中有几个年轻的汉子,目光回到面前为首的两个人身上,问道:“你俩就是这个村子的村长和里正是吧?”
坐在一旁的傅秋白也看向来人,见前面的两人有点面熟,认得他们两个正是这个小渔村的村长和里正了。
第165章 民风淳朴
“是,草民是顺义村的村长顾平顺,草民旁边的这位是我们村里的里正顾三海。”村长顾平顺是一个四十来岁的汉子,常年在海上生活,他一张脸晒得十分黝黑。
顺义村的村民看起来和顾村长一个肤色,不管是女人还是孩子,大多皮肤都很黑的。
倒是里正看起来面皮白一点,略显斯文气质,一看就是一个读过书的人,不过年纪也比村长稍微大一点。
韩凛看向站在一旁的妇人说道:“麻烦阿嫂去搬一张板凳过来给村长和里正坐。”
“好好。”妇人一边应着一边去搬板凳来。
只是待板凳搬过来后,这位顾村长和顾里正却是不敢坐下来。韩凛用了刚才劝说顾大爷坐的话,才说动了两人坐了下来。
顾村长认得傅秋白上一次和小韩将军来过他们这里,这一次又带了另一个大人来他们这里,他们这里就是一个破小渔村,他并不认为这些大人们没事来他们这里闲逛了,既然来他们这里,肯定是有事情的了。
只是在没有弄明白这帮大人们上他们这里的来意,顾村长的心里有些忐忑,毕竟这些大人们带了这么多护卫来,刚才他一看,外面得有好几百人,也不知道两位大人是所为何事了。
见两人坐了下来也不敢说话,接到他们家傅老师递来的眼神,韩凛就主动的说起了他们这次的来意,“我们此次来你们这里呢,是看上了你们旁边那块地方,想在这里建个码头。你们村子的这片地呢,我们打算在这里建个造船厂。”
98/310 首页 上一页 96 97 98 99 100 10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