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密使沉默了,蜀州人又如何?
【蜀州人吃不了辣,像话吗?必须特辣走起。】,
枢密使小心翼翼地夹了一筷子肉,放入口中。
然后,整张脸被辣得通红,疯狂地找水喝,这才发现陛下早上的可可糊糊原来早有深意,也顾不得礼节了,喝了半碗,才感觉自己活了下来。
而别的大臣也跟他一样,被辣得大喘气,全靠可可糊糊活了下来。
期待了十来年的辣椒竟然是这种东西,这玩意儿真的能吃吗?没想到他们的陛下口味竟然如此清奇。
而在主位涮着毛肚的贺疏舟嘴巴被辣得通红,筷子却不停地往古董锅里夹着,根本停不下来,当然也没有注意到他的大臣们不解的眼光。
大臣们:突然为自己这十来年的愧疚感到不值。
吃了个三分饱的大臣们停下了筷子,觉得今日被陛下折腾了够呛。
过了一会儿,有几位大臣闻着浓香的锅底,顶着别的大臣疑惑的眼神,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再次将筷子伸向了锅中。
当然,再次被辣到了,不过他们竟然从中感受了一番滋味。
喝了一口可可糊糊,又夹了一筷子,然后夹菜的速度越来越快。最后趋近于疯狂。
枢密使也在这几人之中,他的全身都被辣得通红,汗如雨下,也不断地夹着毛肚鸭肠和牛羊肉,还无师自通地将旁边的豌豆颠也放进锅中,吃上一口烫熟的豌豆颠,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别的大臣看着这几个疯狂的人,从不解,到跃跃欲试,再次从锅底中捞了一筷子。
很快,他们也从中品到了一番滋味,原来,这辣椒还真是好东西。
夜宴过后,枢密使酒足饭饱回到家中,醉倒在床上,口中还喃喃自语。
“陛下说得对,蜀州人就是要吃特辣。”
几月以后,种植水稻的几个州府,都发现了卖肥料之处,多了一种水稻的种子出售。
这水稻向来是自家留种,谁花钱买种子啊,而且价格还挺贵,一斤种子都可以买七八斤谷子了。
不过这些州府的百姓,也知道官府所出的大多是好东西,比如这化肥,还有玉米土豆等,据说陛下又从海的那边带回了一种新种,叫做红薯,跟土豆一样土里结食,味道却甘甜不已。
当然,这水稻种子肯定也是好东西。
“掌柜,这水稻种子有何特别之处?”
掌柜笑道:“各位客官,这是交邕农学院所培育的新种,据说一亩可产五百多斤,若是用了化肥了,甚至可以亩产千斤。”
围着的百姓都晕了:“多少?”
亩产千斤,以前他们想都没有想过这种好事,但陛下从仙界给他们带来了亩产千斤的土豆,才让所有人填饱了肚子。
但水稻,这可是水稻啊,亩产千斤,他们是在做梦吗?
本来打算只是问问的百姓,瞬间将店里的所有水稻种子都抢了个干净,不就是一斤种子跟七八斤谷子一样贵吗?
收成能增产一倍的,贵点就贵点呗。
当然买到种子之前,掌柜反复对众人说,这种子虽然能增产一倍,但只能种一次,绝不能留种,留种再次种下,收成或许连以往的普通稻谷都不如。
大多数百姓自然听信了掌柜的话,不就是种一季买一次种子吗,跟收成翻倍比起来算得上什么?
不过也有不相信掌柜说的话者。
“还不是为了多卖种子,什么瞎话都编出来了,不能留种,那他们卖的种子是从哪里来的,总不可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吧?”岭南府一个村民道。
另外几人也应和道:“钱没赚够呗,就知道哄骗百姓,要不是离京城太远啊,我都想去京城告他们,让他们败坏陛下名声,我种几十年田没听说过好种子不能留种的?”
之后他们将成熟的稻谷留了种,下一季种田将之播种了下去,岂料几个月以后,收成竟然只有每亩三百多斤,连以往的种子都比不上,他们才知原来掌柜所说的是真的,后悔不已。
而这般做的人,每个县镇村落都有,他们也成了当地多年的笑话。
第一季杂交水稻收成以后,全大巍所有的水田,收成都翻了倍。
看着国库多了三成的收入,整个户部的人都笑得合不拢嘴了。原本攥紧的手也松了几分。
而正在建设的铁路,官道等也得到了更多的预算,修建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致明十四年底,今年已经三十岁的贺疏舟看着六部还有几监叫上来的报表,如今大巍的几乎所有百姓都衣食无忧,甚至肉食也无忧了,平均寿命也提高了五岁。
有了医学监研究出的天花疫苗和小儿麻痹等疫苗,十二岁以下孩子的夭折率也从百分之十五降低到了百分之二,有了抗生素和麻醉,医学监甚至研究出了剖宫产手术,初产妇的难产死亡率也从百分之三降低到了百分之一。
据贺疏舟估计,随着疫苗和医院在大巍各个州府县镇的普及,在五十年内,儿童夭折率就会降低到百分之一以下,初产妇的难产死亡率会降低到千分之一。
除了蜀州和尚州,凉州这些比较多山险峻的州府,别的州府都已经至少修了一条八马通行的水泥官道,所修官道加起来超过了一万里,而从京城通往交邕和岭南连接处的铁路也已经成了一半了,京城通往淇州的铁路已经完成。
预计十五年以内,所有的州府都有连通别的州府的官道,也有连接别的州府的铁路。
朝堂之上的贺疏舟。
“爱卿们可知今年全大巍都丰收了,各个州府的粮仓里都堆满了粮食,如今大巍有了两年的余粮。”
大臣们:“臣等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在这喜事之后,朕想要再颁布一些新政。”
众大臣看向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摊手,陛下还没说呢,我劝什么谏啊?
“朕打算将少工监,农学监,医学监和交通监改为工商部,农部,卫生部和交通部,跟六部并列,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刚准备劝谏的御史大夫无话可说,陛下想改这个监为部的念头已经好几年了,而这四个监这几年确实越来越重要,比起六部也不差。
农学监弄出来的化肥和杂交水稻将水稻产量翻了三番,少工监主导新建的厂所交的商税占了国库一年所交的税的四成,恐怕过几年就要超过粮税了,医学监搞出来的抗生素和疫苗,还有不少新医术,也是治好了以往治不好的大部分疾病,而交通部所建的铁路和官道,也是让大巍百姓和货物的流动更方便了。
这四监就算不成为四部,其实际的地位也已经不亚于他们六部了,可以说陛下只是顺水推舟而已。
大臣们异口同声道:“陛下英明。”
“少工监庄才英升任二品工商部尚书,贡英博和江云山任三品工商部侍郎,农学监谭乐生升任为二品农部尚书,袁哲任三品农部侍郎,医学监李心慈升任二品卫生部尚书,曲庆任三品卫生部侍郎,交通监容邦升任为二品交通部尚书。”
这些贺疏舟一手提拔起来的新臣连忙跪下:“谢陛下隆恩。”
“尚州知州刚刚请奏告老,传旨下去,尚州转运使司杜月竹升任尚州知州。”
……
随着一连串的旨意下去,贺疏舟看重的所有年轻人才都得到了升官,而大巍的官制也在一日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贺疏舟也很怜惜这群很可爱也很忠诚的老臣,虽然还欠着系统十几万的积分,还是咬牙花了一万积分,买了五十颗无病丸,赐给了他六十岁以上的老臣,吃了这个药丸,他的老臣们也是能够健康活到至少九十九,能够坚持到贺疏舟退休了。
但令贺疏舟没有想到的是,他本以为这些老臣们会慢慢告老退休,但他们竟然坚持干到了九十多岁,成了后世历史上出了名的一代卷臣。
被这一连串变化击倒的满朝文武本以为这就是今日的全部了。
谁知他们的陛下宣布改官制和给一群年轻官员升官之后。
半躺在龙椅之上,看着殿外的远方,又在心底说了一句。
【天凉了,该让地主破产了。】
满朝文武:啊?
第111章
大臣们也知道陛下想要的事没有办不成的, 陛下十年前就想将医学监和农学监改为卫生部和农部,直到如今,医学监和农学监的成就和地位已经不亚于六部,时机完全成熟, 才改成了。
而土地兼并是一个王朝中后期无法避免的事, 前朝也有不少君王想要改成,但成功了给王朝续命者少, 失败了反而加速王朝衰败的更多。
前朝大多数帝王土地改革都是比较温和的。
虽然他们这位是千古之君, 但一上来就玩得这么大, 他们也是有点不安呢?
所幸这些大臣们,早就将身后荫庇的族亲们整顿得差不多了, 跟着这位公正严明的陛下,他们作为臣子,自然也不能拖后腿。
之后, 户部、农部和兵部的官员不断地被召见入宫。
两个月以后,整个大巍所有的州府,都开始进行大巍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虽然有了户籍, 但还是有不少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上户口, 成了黑户。
此次人口普查,不仅是为了了解大巍的人口,也是为了给这些黑户登记上户口。
扬州安文县林鹤村的百姓王三牛看着下乡而来的小吏。
“王三牛。多少岁了?哪年几月几日生人?”
“回官爷,小人是立德十三年八月二十三生的, 今年三十六了。”
差役看了一眼户籍报表, 确实这年生没错。
“文化程度?”
王三牛疑惑道:“官爷, 小人不知?”
“就是问你读没读过书?读了几年?”
王三牛摆手道:“小人一个字都不认识, 官爷,问这个有什么用啊?”
差役挑眉:“对你是没用的, 但对年轻一代还是有用的,将你的所有孩子都叫出来。”
两刻钟之后,喝了一口茶水的差役用指责的眼光看着王三牛。
“孩子怎么不送去读书,扬州如今富饶又年年丰收,送孩子去读书花不了多少银子。”
王三牛再次摆手:“官爷,我家就没有这个读书的苗子,还不如都将他们留在家里种地呢?还能多收成粮食。”
差役看着这几个文化程度填的都是文盲的孩子,嘴角抽了抽,“送不送自家孩子去读书,怕是几年之后,就不是你王三牛能说了算的了。”
“官爷您说笑了,难道官府还能绑着我的孩子去读书吗?”
差役也不愿多说:“行了,家里有几亩地?”
王三牛老实道:“二十亩。”
差役道:“我看十五年前你家里分家之后,分给你家三十亩地,如今怎么只有二十亩了?”
王三牛看着差役,不敢说话,“官爷,您就别问了。”
差役道:“你放心说,我登记的这些信息啊,可是要直接送到京里,不会转交他人手,或许陛下也能看到。”
王三牛睁大眼睛:“陛下也能看到。”
“官爷,十五年前,不是那年闹水灾饥荒嘛,家里的田被淹了一大半了,家里的余粮也不够了,小人就只能去地主王扇家借粮食,借一千斤粮食,一年后还一千五百斤,不过,第二年也没还上,利滚利越滚越多,三年后就不得将家里的十亩地卖给了王大地主了。”
差役道:“一千斤粮食,撑死了二两银子,这十亩地可是要卖五十两银子,五成的利息,还利滚利,这不高利贷吗?”
“行了,我知道了,一定让你家的事让陛下知道。”
又看向王三牛颤抖的腿。
“别抖了,除了你我,还有京城,没人能知道我俩今日的话。”
王三牛看着这位明显不是本地口音的差役离开的背影,虽然知道可能会遭到地主的报复,但陛下能知道,或许陛下能给他们做主呢?
但这些外地差役问了不该问的事,还是很快传到了地主们的耳中。
“这群走狗,这是什么意思,想搞我们吗?”王扇气地将碗也给砸了。
他也知他这五百亩地到底是怎么来的,若是官府真的想要查,他们怕是不仅会失去土地,还会获罪。
地主们聚在一起,“这皇帝,虽然弄出来不少新东西,还收复了四州,但却不懂见好就收的道理,竟然想要搞我们。”一个地主道。
王扇:“我听说,这些什么户口普查的小吏,并没有住在官府里,而是住在驿馆,而他们登记的东西,也没有进过官府的门,是打算直接交到京里,若是我们将驿馆的差役……”
王扇比了一个抹脑袋的动作。
地主们被王扇的胆大妄为给吓到了。
“难道你们能接受失去一切,只能自己种地,没有仆人的日子吗?”
地主们想象着那般痛苦的日子,下定决心道:“行,我们跟着你拼了。”
当天夜里,二十多个人从后院悄悄潜入驿馆,这些人都是安文县地主家里的家丁,他们都是没有土地的人,若是地主老爷们的土地被收回,他们也无处可去,况且,他们也不能忍受那群跟他们一样都是泥腿子的人,突然获得大量的土地,他们对那群村民,从来都是吆五喝六,不放在眼里的。凭什么他们能得到好处?
驿馆中住满了从别的州府远道而来的人口普查的小吏,他们只要杀死这些小吏,并放了一把火把那些小吏们登记的东西连同这个驿馆给烧了,那皇帝不可能再派人到这个登记了,也无人敢来了。
他们三四人一起分头行动,三个人小心翼翼地爬墙翻窗而进,床上的人还没有醒,桌上随意摆着许多纸张,三人知道,这就是交到京城里,能定那些地主老爷生死的东西。
他们慢慢来到床边,床上的人还一动不动,他们掀开被子。
竟然发现床上只有两个枕头,根本就没有人。
他们中计了,那群官差早就知道今夜有人来偷袭。
他们想要逃跑,却被一个冰凉的东西抵住了脑袋。
“别动。”举着枪的几人,穿着青州府兵的兵服,显然是有备而来。
“官爷饶命,官爷饶命,都是地主老爷派我们来的。”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忠诚之辈,被枪抵着脖子,自然求饶。
108/111 首页 上一页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