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想到,只是刘星泽对医疗不了解,也没有深入去想过而已。
王祥乐继续说道:“而如果我们要完全按照医院的方法来,要么就需要增加人工维护的成本,要么就需要引入医生的签到系统,这个对我们医馆来说都是不必要的负担,所以干脆就不排顺序,先来后到自行排队了。”
刘星泽认真想了想,觉得这对一家小医馆来说,确实是经济又简单的方法了,对患者们来说排队确实是难了点,但是如果他们愿意晚点看,反正今天也都能看上病,只能说个人选择吧。
王祥乐用下巴点了点外面排队的人群,说道:“早早来排队的都是病情比较紧急的患者的家属,那些情况不紧急的患者基本上都不会赶这个时间,不多也会关注这边的情况,等人少的时候过来排队。”
其实张安然的号还挺不好挂的,所以还有一些人就会选择曲线救国挂他的弟子的号,一方面是觉得既然是张安然的弟子肯定多少也得到了他的一些真传,另外一方面则是认为万一弟子搞不定那张安然肯定不能不管。
不得不说,这想法其实是对的。
不过现在来找王祥乐挂号的倒也不完全是冲着张安然过来曲线救国的,他毕竟在医馆坐诊很多年了,也治好了不少患者,人传人的也有些名声,冲着他来的患者其实也不少。
但另外三个坐诊大夫,哪怕是医术最好的张长苏,就真的没几个人冲着他们去了,主要是他们坐诊的时间都不长,张长苏也就只有偶尔回来会出诊而已。
闲聊几句,少已经烧开了,王祥乐给自己泡了杯茶,开始叫号。
第一个进来的患者是个本地的老太太,这几天有点头疼闹热的,就干脆来王祥乐这儿挂个号开点药回去。
老太太的情况不复杂,也愿意给他当教学工具,王祥乐就一边给老太太看诊,一边让刘星泽和张承志也看看,然后给他们一一讲解,非常详细,最后才给老太太开了方子,还专门解释没每一味药材使用和用量的讲究。
尽管老太太的病症很简单很常见,刘星泽和张承志依然听得很认真,说来平时张长苏也不会跟他们讲的这么详细呢。
老太太拿着方子出去后,王祥乐喝了口茶,说道:“如果你们将来独立出去坐诊,就会发现一开始的时候,普通的病人才是最多的,不能一味追求疑难杂症。至于长苏师兄,他自己学什么都快,肯定不会给你们讲得很详细的。”
也不是张长苏故意不爱讲,主要他自己没有这方面的意识,他甚至可能觉得学医这种事情,难道不是看看书,自己再上手两次就会了吗?
但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这样学医是肯定学不会的。
王祥乐之后的几个病人也都是一些常见的小病小症,他就好像是上清镇上小诊所的医生,镇上的人有个什么小毛病都喜欢来找他,王祥乐也不觉得什么,十分耐心地给人看诊开方,一边继续自己的教学。
当然因为要教学的缘故,他看病的速度难免慢了些,所幸他的诊室外面也没有多少人排队,后面的人也不会觉得时间太长等得不耐烦。
而对刘星泽和张承志来说,却也是受益匪浅,跟着王祥乐学到了不少东西,包括一些帮助诊断的小技巧和用药上的一些注意事项,别的不说王祥乐在用药上绝对是非常谨慎细致的,这可能和他的患者年纪大都比较大有关。
看了几个普通患者之后,下面进来了一个看起来面色青白毫无光泽的年轻男子,他看起来有些虚弱无力,神色怏怏不乐的样子,陪同他一起进来的是一个中年女子,可能是他的母亲。
张承志看了他们的挂号信息,患者名叫朱明,年龄24岁,确实非常年轻,看起来像是得了什么重病。
王祥乐观察了一下朱明的情况,让他坐下给他诊脉。
朱明的母亲在旁边说道:“王大夫,我儿子这一年来就一直在感冒发烧,总是刚好了没多久,就又感冒了。一开始我们也没放在心上,发烧也不严重,吃点药就好了,但是一直感冒发烧,人也受不了啊。”
第68章 阳虚证
王祥乐换了一只手继续诊脉, 点点头道:“嗯,经常感冒发烧时间有一年了是吗?之前你们有没有去看过?”
患者的母亲直言不讳道:“看过,怎么没去看过, 两个月的时间, 一个月感冒四次, 一次七天, 人都傻了。我就让他去公立医院看了, 那边的医生给做了很多检查,排除了一大堆问题,最后说是免疫力低下的原因。”
王祥乐点点头,让朱明伸出舌头看了看, 继续问道:“那后来呢?治疗了吗?有没有效果?”
朱明母亲道:“医生让他多休息,也开了一些药片,还让他多吃有蛋白质的东西, 多运动,我们也都遵医嘱做了。运动可能没怎么运动, 主要他就一直在生病, 也没法运动啊。”
王祥乐收回手, 看了看自己的两个临时学生, “你们怎么看?”
刘星泽比较含蓄,道:“脉沉弱且迟,舌头质淡、形胖、苔白厚, 再联系症状和表现,是阳虚证吧。”
张承志傻愣愣的,直接说道:“王师叔, 我觉得是肾阳虚, 您觉得呢?”
王祥乐脸上隐隐浮现笑意, 而听到张承志这话的朱明脸上表情变得有点奇妙,他母亲下意识往他下三路看了一眼,随即移开目光变得有点尴尬。
王祥乐轻咳一声,继续询问道:“你们按照医嘱治疗修养之后完全没有效果吗?”
朱明母亲也挺尴尬的,连忙道:“开始是有一点效果,他感冒发烧没那么频繁的,但作用不大,这一年来还是断断续续经常性的感冒发烧。大夫您说,这感冒发烧虽然不是大病,烧的也不严重,可是一直这么生病也不行对吧?”
朱明母亲的神情变得忧虑了起来,继续道:“虽然我儿子他也没有发过高烧,情况看起来不严重,可是有一次持续低烧转成了肺炎,还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医生说他免疫力差好得慢。”
似乎了想到了什么,朱明母亲道:“我带他去了好多医院,但是那些医生都没有什么提高免疫力的好方法,后来我一个亲戚提醒我说这身体免疫不好需要调养,可不是应该来找中医吗?我就找朋友打听,到您这儿来了。
“我亲戚也说我儿子这症状不就是身体虚吗?刚刚听你们说我想也是他太虚了,大夫您有办法给他调理好吗?”
患者朱明听着母亲一长串的话,本来就不好看的脸色被憋得更难看了,想说自己不虚,但想想自己那方面的表现……就也确实没什么底气,整个人显得蔫蔫的。
王祥乐一看朱明的表现就知道情况了,考虑到患者的母亲也在场,就没有问那些容易让人尴尬的话题,直接说道:“患者确实是肾阳虚证,患者在开始出现经常性的感冒发烧之前,是不是过度劳累而且情志不舒?”
赶在目前开口之前,朱明连忙说道:“对,那会儿我大学毕业入职了一家大公司,工作特别忙,天天加班,周末也基本上不能休息,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第一次感冒之前,正好有一个大项目,我两个月没休息了。”
想起当时的经历,朱明双目无神,也不知道是加班更痛苦还是天天感冒发烧更痛苦,如果是加班让他变成了这样,那就痛上加痛了。
朱明用飘忽的鬼一样的声音说道:“那次感冒我一开始没在意,以为是工作太累休息不够抵抗力下降,再加上天气原因气温变化大,所以才感冒了。后来我一直生病不停,我想着钱没有命重要,就辞职休息了。”
想了想,他补充了一句,“那段时间心情确实也很不好,一直加班本来就很烦躁,再加上同事、其他部门的同事、还有客户之间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只差没报复社会了。”
王祥乐已经开始写方子了,听他说完道:“嗯。你这个情况呢,就是普通的肾阳虚,问题不是很严重,温补肾阳即可。主要还是你来的太晚了,拖了一年时间让病情变得比较麻烦,要是刚发现问题就来,三副药就能痊愈。”
朱明母亲一听顿时担忧了起来,连忙追问道:“那大夫,他现在这个情况治起来很复杂吗?能完全痊愈吗?”
王祥乐明白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紧张,耐心地说道:“只要你们好好配合治疗,这个病情还是能治好的,只是治疗的时间会比较长,需要吃一个月的药才能根治。你们是外地人吧?”
王祥乐听两人的口音,感觉就不像是本地的。
朱明母亲连忙点头道:“对,我们是隔壁省过来的。”
王祥乐微微皱眉说道:“因为需要你们中间过来复查,所以如果你们在外省可能就比较麻烦。这样吧,我先给你们开十天的药,十天后你们再过来复查,这样行不行?”
朱明母亲考虑了一下说道:“大夫,那是不是我们在这边住一个月的话更好?”
王祥乐道:“主要是一个方子不能一直用下去,后面我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调整药方,所以需要你们回来复诊。如果你们在本地居住的话,我就先给你们开七天的方子,七天后你们来复诊。这主要看你们自己方便。”
朱明母亲不太懂中医,但她朴素的觉得,积极调整的药方肯定更合适朱明的情况,而一周跨省来回跑一次确实有些麻烦,主要上清镇这边交通也不太方便,钱倒不是问题,问题是朱明的身体也不适合这样来回折腾。
因此也没有过多犹豫,朱明母亲便道:“那大夫你就先给他开七天的药吧,病好之前我们就先在这里住下了。”
王祥乐也爽快,把方子上的十副药改成了七副药,递给朱明母亲道:“行,那您那方子去抓药吧,可以拿回去自己煎也可以代煎。另外,上清镇这边租房子的不多,您出去之后可以找本地人问问。”
朱明母亲连连道谢,朱明的脸上也多了一丝神采。
就在母子两人准备出门的时候,朱明母亲的脚步顿了一下,回过头看王祥乐道:“大夫,我儿子肾虚真的是因为劳累过度加心情不好,不是因为……那啥啊?”
“妈!”朱明脸涨得通红,伸手想要把母亲推出去,可惜因为身体实在有点虚,手上也没什么力气,推了半天他母亲的身体那叫一个稳如泰山、纹丝不动。
王祥乐忍不住有点想笑,轻咳一声正色道:“对,就是因为劳累过度和情志不舒的缘故,不是别的原因,其实咱们中医说肾虚并不完全和那方面有关系,比如人先天不足多数也是肾精不足的缘故,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肾虚。”
朱明听王祥乐说完,感觉自己的清白保住了,脸色也好看了一些,再次推着母亲说道:“妈,你听到了吧?这和那什么没关系,我们赶紧走吧,别耽误大夫的时间了,而且还得找房子呢!”
朱明母亲这才顺着儿子的力度往门外走,边走还边嘀嘀咕咕地道:“真不是啊?我还以为你一直没对象憋坏了才……”
直到两人身影彻底消失,诊室里的王祥乐才憋不住笑了出来,刘星泽和张承志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两母子还挺逗的。
笑过之后,刘星泽道:“朱明的病好像也不是特别严重,需要吃这么久的药啊?”
这个不严重,自然是和那些来找张长苏看病的重症绝症患者比的。
王祥乐解释道:“嗯,就因为他的病不严重,所以我给他开的是普通的药材,效果没有你们云来宫的那些好,所以治疗的周期会更长一些。但你也知道的,云来宫的药数量有限,普通药材能治的病人没必要用。”
刘星泽当然明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嘛,这也更加坚定要进行专门的药材种植的想法。
不过想法归想法,想要实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刘星泽以前都是种庄稼的,也没种过中药材,他脑子里也没有冒出来种植中药材的知识,想要实现这个想法还需要他先学习中药材种植的相关知识,然后再进行规划。
幸好现在不管想要学什么东西,都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教材,刘星泽已经把相关教材收藏了,准备有时间就开始看。
王祥乐的病人还是挺多的,而且他的病人得的病大多数都是寻常的病,就算有一些可以算是疑难杂症的也多是像是朱明这样不算很严重的,其实适合刘星泽和张承志这个阶段学习。
两人给王祥乐当了一天的助手,可以说是受益匪浅,对普通病人的开方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做出诊断的时候也更加有自信了。
结束一天的坐诊,王祥乐站起来伸了伸懒腰,道:“走了,回去吃晚饭,快点吃完刘师弟还要一起去做晚课,张师侄帮忙整理一下今天的病案可以吗?”
张承志很好脾气地道:“没问题的,王师兄,我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整理病例这种事情,虽然张承志已经结束规培离开医院很长时间了,但似乎是因为在医院的时候做得太多了,导致他现在依然有肌肉记忆。
虽然医馆的病案要求和医院的病例并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其实相差不多,对张承志来说是没有什么难度而且很习惯的工作,哪个医学生实习和规培的时候没有帮带教老师写过病例呢?
而且张承志本来就很想能够帮上忙,而不是什么都做不了只能被打发去和病人聊天,整理病例的过程中他还能重新再梳理一下今天看过的病人的情况,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王祥乐看他并不勉强,就推着两人一起去吃饭了,他还是挺看好张承志将来能够成为一个不错的医生的。
没错,当医生尤其是中医,确实需要一些天赋,但也并不是需要哪种万里挑一的天赋,否则这个世界上医生的供应绝对是满足不了患者的数量的。
张承志固然不是那种天才型的医生,但他也同样不是那种怎么教都不开窍的,他或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但他愿意花费时间,足够勤奋,他就会成为一个好的医生。
可能缺乏的天赋让张承志无法成为最顶尖的名医,可是任何一个行业金字塔最顶尖的都只有一小撮人,真正支撑起整个行业的,还是金字塔之下的那些普通的但同样有实力的医生啊。
王祥乐摸了摸下巴,觉得张承志现在最缺乏的还是自信心和经验,不如等过段时间试试让他们自己诊断开方,他只在最后把关就好。
【作者有话说】
负债8.75w
啊啊啊啊啊,一朝回到解放前QAQ
昨天的情况不严重,今天已经彻底好了,就是昨天好难过,还是我生日呢昨天!
49/162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