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在古代搞发展(穿越重生)——奇遇木木

时间:2024-10-03 08:50:13  作者:奇遇木木
  “你爷爷今天能钓上来鱼吗?他走的时候带鱼食了吗?别又放个空勾。”
  “带了...”
  团子跳了下来,双腿虚浮,直接仰面躺倒了地上,四肢大开,张着嘴大口喘息。
  小桌上的香炉里,正好最后一抹青烟消散,只剩一小节短棍插在香灰里。
  哦,时间到了呀。
  叶如尘放下话本,伸了伸懒腰站起来,走到团子身边踢了踢他的小腿,“爬起来,都说了多少遍别躺下。”
  “下次衣服自己洗,别找我夫郎。”
  团子抬起眼皮瞄了他一眼,一动不动说:“我好累。”
  叶如尘笑了笑,弯腰将人提溜起来,拿出手帕轻柔地给他擦了擦额头的汗,“那就两刻钟马步休息一下吧。”
  团子皱着小脸,欲言又止的看着叶如尘,好想骂人,但与生俱来的涵养不允许他这么做。
  “要不再跑几趟桩?或者去跳坑?”
  叶如尘见他好像不太情愿,自觉是个好说话的师父,有商有量的询问意见。
  团子立刻将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还是扎马步吧。”
  扎马步也没那么简单,团子走到一旁与他腰部平齐的两个矮桩边儿上,深吸一口,原地踮脚跳了两下,然后猛地向上窜起,双腿向胸前曲起,一跃而上。
  站稳后屈膝下蹲,双臂向前伸开,手心朝下,叶如尘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不错,姿势到位,蹲半个时辰。”
  团子目瞪口呆,“不是说好两刻钟吗?”
  叶如尘摩擦着下巴,做沉思状,“我想着,半个时辰后回去,刚好可以洗手吃饭。”
  团子:......
  林中不时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惊得鸟群一哄而散。
  叶如尘不知道在看什么话本,里面还写了不少笑话,一边捧腹大笑,一边和团子讲。
  团子咬牙切齿不予理睬,压根儿不懂有什么好笑的。
  时间终于到了,叶如尘喝完最后一口茶,摆了摆手让他下来。
  团子如蒙大赦,迅速跳了下来,伸伸胳膊蹬蹬腿。
  今天的训练到此为止,叶如尘抱着摇椅,团子扛着和他一样高的小桌,两人一前一后往家走去。
  “呀,这是爹钓的鱼吗?”
  叶如尘惊喜的看着饭桌上奶白色的鱼汤,鲜香味儿伴着热气散发出来,那嫩滑的肉质一看就很好吃。
  顾父冷哼一声,顾青辰说:“这是娘从荷池里捞的。”
  叶如尘噗嗤一声笑了,“爹,你这一上午又空手回来吗?这次又是什么原因。”
  顾父吹胡子瞪眼,“谁说我空手回来的!”
  “哦?那你的鱼呢?”叶如尘问。
  “在这儿呢...”
  顾母端着最后一个盘子出来,往桌上一放,“开吃吧。”
  盘子里是三条炸的两面金黄、外酥里嫩的小黄鱼,连团子都忍不住抽了抽嘴角,更别提叶如尘了。
  顾父率先夹了其中一条,淡淡说道:“那条河里都是这么大的。”
  顾母点点头,“嗯,你说得对。”
  叶如尘忍俊不禁,顾父已经连着去四天了。
  第一天,鱼竿掉河里了。
  第二天,人掉河里了,湿着两条裤子回来。
  第三天,忘带鱼食了。
  今天能带回来三条小黄鱼,真是不容易。
  半个月前,顾父正式甩掉了轮椅和拐杖,痊愈后的他真是更闲不住了,总是在屋里给顾母捣乱。
  顾母刚把院子收拾好,顾父又搬出来一堆木料。
  顾母洗完衣服让顾父晾,衣服掉了一地。
  顾母跟着村里人学种菜,顾父把菜浇死了。
  顾母买了一群小鸡仔要养,顾父把鸡喂死了。
  气的顾母万分怀念当初他天天驻守工部,早出晚归的日子。
  下午叶如尘和顾青辰窝在房间里不知道干什么,顾父带着团子在亭下读书。
  刘婶儿来了,给顾母带了些风信子的种子。
  前段时间刘婶儿的大儿子要去府城办事,顾母便央着刘婶儿捎些县里没有卖的花种。
  顾母高兴极了,忙拉着刘婶儿进屋聊,然而给钱的时候刘婶儿却拒绝了。
  顾母拉着刘婶儿的手说,“刘姐,这种子可不便宜,你不收我以后可是不敢再找你帮忙了。”
  刘婶儿难得有些拘谨,抿了抿嘴不知道如何开口。
  顾母看出她欲言又止的模样,“刘姐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与我见外什么?”
  刘姐讪讪一笑,有些不好意思,“月如妹子,其实我有一事相求。”
  “你且说,要是我能帮忙一定帮。”顾母拍了拍她的手。
  有这句话刘婶儿就放心了,看了看门外,说道:“是这样的,我,我想让小天跟着团子读几天书。”
  “小天还是挺聪明的,他已经认识一些字了,咱也没想他读什么名堂,能把字认全便好。”
  刘婶儿家在村里的条件其实已经算可以的了,早年也送杨小天到镇上杨文那里读书了。
  但因为丈夫杨平干活时受伤,家里经济一下紧张起来,杨小天刚读了几天书又回来了。
  后来的几年,她家大儿子、二儿子陆续成婚,找的都是好姑娘,彩礼肯定不能亏了人家,屋子也住不下了,还要再盖。
  现在女儿也到了出嫁的年龄,嫁妆也要备起来,免得到婆家受气。
  那里都是花钱的地方,镇上的学堂费用又太贵,跑来跑去也不方便,就没让杨小天上了。
  也是这几个月,每次来找顾母都见到团子在读书,她才起了心思。
  叶小子这一家都是会读书的,连月如妹子都认字,听说顾父以前还是大官,刘婶儿心怀期待,“也不是白学。”
  “月如妹子,你看这束修要多少钱?”
  顾母笑了笑,“就这么点儿事还吞吞吐吐的。”
  “叫小天来便是,不收你束修。”
  刘婶儿连忙摇头,“那不行,束修多少还是要给点儿,怎么能让你们白教。”
  顾母说:“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教,小天来了还能给团子做个伴儿呢,你再提钱的事,就太见外了。”
  刘婶儿不太确定这就定下了?悄悄问道:“这事儿,你家的能同意吗?”
  “当然!”顾母说道:“放心好了,我拍板就够了。”
  刘婶儿顿时喜笑颜开,最后走的时候,顾母还是坚持将风信花的钱给她了。
  两人约定,后天就让杨小天过来,刘婶儿暗暗在心中思索,要带什么礼合适...
 
 
第33章 识字
  晚饭的时候, 顾母将刘婶儿想让杨小天来读几天书、认认字的事情说了。
  毫不意外,顾父答应的十分爽快,并表示, “左右都是教, 不如让村里想认字的孩子都来算了。”
  “现在离过年还有两个
  月, 可以先开一个月的班试试, 能学几个是几个。”
  对此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叶如尘开玩笑说:“等爹教顺手了,咱也可以开一个学堂。”
  此话一出,顾父反倒沉默了。
  叶如尘后知后觉, 忘记顾父已经没有功名了,在村里教人识字还好, 正大光明开办学堂还是算了,免得招来麻烦事。
  “那就这么定了,其他人先不说, 刘姐那里我可是答应了的,小天后天就过来。”
  顾父点了点头, 反正他最近也没什么事。
  叶如尘第二天就找村长说了这个想法,村长喜出望外,这可是天大的好事,自然是支持的。
  兴奋过后又想到,“你明年春上就要岁试了,不会耽误你读书吗?”
  “不耽误,是我丈人教他们。”叶如尘解释道。
  村长诧异,他还以为叶如尘要亲自教呢, 也对,读书人时间多紧呀, 哪有功夫教孩子们认字。
  差点忘记顾二是当官下来的,那肯定也是读过书的。
  村长有些好奇,“叶小子,你家丈人是什么功名呀?他以前到底是做什么官的?”
  “村长,这个不太方便说,还望见谅。”
  “没事没事,我就随便问问,没别的意思。”村长急忙摆摆手,他也不是那么八卦的人,不能说就算了,免得知道的多了惹祸上身。
  “对了”,叶如尘说道:“不只是小子,若有哥儿、姑娘想学也可以过来。”
  “这不合适吧?哥儿女子,怎么能和小子在一同读书,读了又不能参加考试。”
  倒也不能说村长有多迂腐,只是受了时代的枷锁,思想局限在此而已。
  叶如尘笑了笑,一脸无所谓,“村长多想了,哪儿算得上读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
  “无论小子还是哥儿女子,认几个字总不吃亏,免得出门被骗。”
  村长还想说什么,叶如尘再次强调:“村长转告时可要说清楚了,不收束修,但只教认字不教读书,若有读书想法的就别来耽搁了,自己去寻学堂便罢。”
  这么一说村长也是明白了,叶如尘自始至终都只说的教识字,而他一开始就曲解了意思,误以为是开村学,若只认个字倒真没必要考虑太多。
  “行!”村长点了点头,“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三日后吧,这几天就麻烦村长让大家在村里相互转告一下,有意向的直接上我家说,或者报给村长你都行。”
  “但是报名时间也就这两天,不接受后期陆陆续续的来人,那样会影响大家整体进度。”
  “时间是每日上午一个半时辰,下午两个时辰,麻烦村长和大家说清楚。”
  考虑到秋收已过,现在正是农闲时候,孩子们在家除了玩乐也没什么事,这个时间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
  “放心好了,我一定传达到位。”
  村长不由感慨,“大善,我杨家村能同时迎来你和顾二一家,真是莫大的荣耀。”
  叶如尘失笑,“村长言重了。”
  叶家早饭吃的较早,因为叶如尘和团子天不亮就起床跑步去了,顾父顾母觉少起的也早,只有顾青辰会多睡一会儿。
  一般顾母做完饭,顾青辰就爬起来了,叶如尘和团子也正好回来。
  饭后休息一会儿,叶如尘就会带着团子去林中或者山上习武。
  这日早上,团子跟着叶如尘前脚走,刘婶子就带着杨小天来了,胳膊上还挎着一个竹篮。
  顾母看着眼前的一条腊肉和十几个鸡蛋,“说好的别带东西呢。”
  这腊肉可不便宜,村里人家也就过年才舍得多买点肉。
  “月如妹子,你可一定要收下。”
  顾母说道:“我家老头想着既然教,就多教几个,说的都不收束修,怎能单拿你的呢,快收回去。”
  “那不行”,刘婶儿坚持道:“旁人我不管,这是我的心意,必须收着!”
  顾母最终拗不过刘婶儿,还是收下了。
  杨小天今年十二岁,平时跟着母亲也来过几次叶家,虽然不闹腾,却也是个胆大贪玩的孩子。
  只是这次情况不同,毕竟是来见“先生”的,整个人都拘谨了起来,进门就小声问了声“顾叔、顾姨好。”
  之后就不再说话,挺着腰板站在刘婶儿身后,一幅待审阅的样子。
  顾父招了招手,把他叫到身边,问:“你都认识几个字。”
  “几十个吧。”杨小天低下头看着地面,双手背在身后,手指纠缠着。
  顾父:“没事,不用不好意思,慢慢学就是了。”
  之后的几天陆续有人上门报名,虽然说是免费教,但大家都很自觉的带了些东西,或是几颗鸡蛋,或是几颗菜,礼不重,主要是心意。
  原本想着十个孩子就差不多了,没想到这报名可不少,小的才五岁,最大的都有十六了。
  总共十八人,其中有三名姑娘、两名哥儿。
  叶如尘帮着将竹亭收拾出来,把花架都移到边儿上,中间的凉床、茶几也搬走了,只留下了一桌一椅,供顾父讲课用。
  好在当时建的就大,挤一挤,十八个孩子是能坐下的。
  可凳子也不够呀,于是通知各家,凳子自带。
  当初想的突然,现在准备起来,才发现缺的东西还挺多。
  比如没有那么多桌子,这让人自带也不合适。
  又比如纸笔太贵,孩子们买不起。
  三天的时间,准备这些还是有点仓促了。
  纸笔的话,本来顾父觉得他们提供就行,但顾母与他算了算账。
  他们家是不缺这个钱,可这些孩子毫无基础,是很费纸的。
  况且又不了解品行,万一有些个捣蛋的,不好好练字光糟蹋纸呢?
  万一有死活学不会的呢?
  万一有学到一半放弃了,跑了呢?
  要是以前的顾母,根本不在乎这区区几页纸,但经历这些事后,顾母深知钱的重要。
  她不怕花钱,可钱要花在刀刃上,不能白白浪费了。
  顾父一脸纠结,媳妇儿说的很有道理,那怎么办?
  “可以拿木棍在沙土上画。”叶如尘说。
  “我们的目的是教他们认字,又不是写一手好字,只要能正确书写就行,美丑不要紧,可以等他们都会写了,再拿出一些纸让他们练练。”
  大家都表示同意,不过又担心一直蹲在地上写字会累,还容易弄脏衣服。
  叶如尘又说:“可以让每家做个木沙盘,用一小块儿木板,周围封个边儿,里面倒上沙子就行了,写的不对还可以抹了重写。”
  “桌子的话,既然有木沙盘,就不需要正常的桌子了,砍几根长竹,一破两半,两两一组,间隔二十公分架起来就行。”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