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我靠武侠主角打通副本[无限](综武侠同人)——萧凌凌凌

时间:2024-10-14 20:49:27  作者:萧凌凌凌
  毫不犹豫追去,却在悬崖前急急停住脚步,人影荡到对面,彻底失去踪迹。
  他左右打量,并未找到过去的工具,只能折返回到山坳。
  这一次,队伍损失惨重,十一人死亡,二十六人受重伤,剩下的要么轻伤,要么筋疲力尽,怎一个惨字了得。
  要是展昭不来,必将全军覆没。
  见他回来,文聘抹了一把脸,对展昭长长一揖,“多谢!我......”
  后面的话已哽咽羞愧的说不出来,只能深深弯腰,表达歉意和谢意。
  “不必如此,”展昭立刻把人扶起,“这些野兽的状态很奇怪,应该是用药催化了狂性。”
  文聘闻言,恨得咬牙切齿,“这里靠近山道,平时并没有猛兽出没。”
  何况是老虎和狮子这种森山才能见到的野兽,定是有人控制了他们,故意引诱过来。
  这是要置他文聘于死地啊!
  原以为,用另外两队珍贵货物做诱饵,自己又选择官道,不会惹来江湖人觊觎,能顺利护送三叔进京。
  不想他们手段竟如此狠辣,宁错杀不放过,用野兽将他们一网打尽!
  事后即便文家追究起来,也找不到人为的证据,全都是被野兽撕咬而死。
  这叫他如何不恨?
  文聘咬牙切齿的想,别被我找到,否则!
  “你可知江湖上谁擅长御兽之术?”展昭询问。
  文聘摇头,刚刚惊惧之余,并非没有思量,也问了其他人,无人知道这背后尖啸之人的来历。
  叹息一声,展昭也不再追究,“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们需要尽快赶到乐成。”
  不说大量的鲜血容易引来其他野兽,这些人也需要治疗。
  文聘狠狠咬了下舌尖,让自己保持清醒,不要被愤怒冲昏头脑,大脑飞速运转,一条条命令传达下去。
  没多久,在展昭的帮助下,队伍顺利启程。
  展昭去马车停放处,把轮子全都卸了下来,一趟趟搬到这里。
  队伍里的人用简易木板,搭成数辆独轮车,让死者和伤患躺上去,其他人推着走,会容易许多。
  如此,他们终于在天亮后,赶到乐成,入住客栈,并请来了全城的大夫为众人治伤。
  花满楼赶到济阳县,用文家名帖,很快见到县令,说明来意后,县令二话不说,直接下达了命令。
  不过半个时辰,就集合了两三百人,拿着各种铲雪工具,男女老少皆有。
  济阳县令对花满楼谄媚一笑,“没办法,济阳县穷,百姓日子不好过,尤其是这些刁民,一听到文家雇人,都知道文家厚道,没脸没皮都跑来了,赶都赶不走,花公子您看?”
  不等花满楼说话,他接着又道,“您放心,我绝不会让他们占文家便宜,老人就拿三分之二的钱,孩童只要一半!都是穷苦人,这就是他们未来四个月过冬的口粮了,都是穷闹得啊。那个黑小子,前年失去父亲,一个人带着病弱的老母和幼弟过活,没田没产的,平时就靠打点零工,吃了上顿没下顿,实在不能赶出去,这不是逼着一家三口去死嘛!还有那老头,三个儿子都被拉去当兵,家里就剩下老婆子,两个儿媳妇和六个孙子孙女,日子难过的哟,一块饼都要分十口吃......”
  这位县令是个人才,极尽渲染之能事,把这些百姓说的那叫一个惨,好像没了这差事,明天就要饿死了似的。
  可花满楼并非那不知人间疾苦之人,只打眼一瞧,就知道济阳县的百姓日子过的比其他地方略好,富裕谈不上,但也没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
  但他们也确实穷苦,一文钱掰成两半花那种,没有那滥竽充数的。
  济阳县令能如此为百姓着想,实属难得。
  不过半个时辰,就从全县城组织来这么多生活艰苦的百姓,可见平日里对治下百姓的状况心里有数。
  花满楼从不拒绝需要帮助的人,何况他们并非不劳而获,只是想要一份报酬丰厚些的活计罢了,说起来也是靠劳动致富,没什么丢人的。
  他拽下挂在腰间的玉佩,上好的和田白玉,雕工精美,价值上千两,“这个是定金,等做完了,文家会结尾款。”
  文管事原本没打算要这么多人,一百青壮年足以,剩下的人是他同意的,那么工钱就由他出吧,“也不必减少,工钱都是一样的,大冷的天去铲雪,都不容易。另外,还请多准备一些姜汤之类的驱寒物品,都从这里面出。”
  “好嘞,”济阳县令双眼发亮,连忙招呼师爷,“快,去药铺采买驱寒汤,另外多叫几个婆子来,煮汤也需要人手。”
  在他的调度下,没多久众人就已准备好,就连铲雪的工具,也换成了铁匠铺里崭新的存货。
  对于他这种暗搓搓为百姓谋福利的做法,花满楼甚是感慨,如果世上多些这样的好官,百姓哪怕日子过的苦些,心里也是安稳的。
  就怕不把百姓当人,极尽搜刮之能事。
  因为人员当中有老弱妇孺,花满楼去了车马行,租了一半的马车,送他们过去。
  县令见了,略有点不好意思,挪到花满楼面前,拘谨的给他拱手行礼,“公子心善。”
  花满楼扶住他,“县令快起,我也是为了让他们尽快赶到干活。”
  如此体贴周到,又不高高在上,着实叫人如沐春风。
  因此县令原本不打算亲自去的,这会儿也专门叫了一班衙役,跟着去了一趟。
  等他们浩浩荡荡赶到峡谷,文管事都惊呆了,把花满楼拉到一边,“怎么来了这么多人,连老人孩子都有?”
  倒不是舍不得这点钱,是天气太冷,冻病了可怎么是好?
  花满楼温声解释完,文管事也不免感慨,“原听说济阳县令性子奸吝,对行商管控极严,要不是济阳是去扳道的必经之路,商人是不愿意走这里的,没想到却是个爱名如子的好官。”
  花满楼深谙这话背后含义。
  文管事是商人,打交道的自然商人居多。济阳县令这种,应该是商人挺不愿意打交道的类型。
  刚刚在县衙他就发现了,那衙门破旧,缝补都是就地取材。县令,主簿,师爷,衙役等一干人员身上的衣服虽然厚实,却并非名贵料子。
  这足以说明他们简朴,未贪墨钱财,搜刮百姓。
  克己复礼,堂堂正正,对自己是如此,那想来对商人们,只会是按规章办事,收买不来的。
  商人不怕你当官的贪点小钱,只要肯行方便,愿意花钱上下打点。
  往往是这种不讲情面的,让他们非常难办。
  因为朝廷重农抑商,对商人,尤其是走南闯北的行商,有诸多规矩和限制。
  比如进城要缴纳各种费用,对所有货物,商队人员一一进行盘查,最后出具可行商的条成。
  这一套流程下来,耽误的时间就长了。
  且没过一个县城,一座府城,都要如此,实在繁琐又耽误时间。
  花钱没关系,你提高办事效率啊!
  可县衙才几个人,平时要忙各种事,衙役们要巡逻,要劝课农桑,要办案,还要阻止徭役,一县城的事务压在十几人身上,搜检商品的事自然就只能排队。
  人家不是故意为难你,可只要坚持按流程办事,一个地方耽误十天半个月都是常态。
  唯一的例外是四大皇商,他们有皇家给于的特事特办令牌。
  只要拿着这牌子,县衙就得尽快给检查,不能耽搁给皇室提供贡品的时机,你担待的起吗?
  商人们都羡慕四大皇商家族,可这四家都曾在南楚先祖打地盘时,提供金钱支持的功勋之后。
  普通商人哪能捞到这样的好机会,想都不要想。
  所以他们喜欢能拿钱办事的县衙,你收礼没关系,只要尽快帮我办事就成了。
  而济阳县令就属于那种不好收买的固执人,穷得非常坚硬有原则,对百姓来说是好事,于商人而言,就是奸吝了。
  文管事的消息渠道大部分来源商人,自然对济阳县令感官一般。
  听完花满楼的解释,倒是多了几分敬佩,连忙道,“这本就是文家之事,哪能让花公子破费,这些钱文家肯定出。”
  他随花满楼去拜见县令,姿态非常恭敬,完全看不出身为文家大管事的傲气,“大人,这大冷的天,幸苦大人组织这么多人干活,这是一点子心意。”
  济阳县令眉头一皱。
  文管事连忙解释,“是文家茶庄去年采的新茶,不值几个钱,自家喝着解渴罢了。”
  这话就看济阳县令要怎么理解了。
  文家茶庄分三等,最高一等是贡品,每年只提供皇家。第二等只比第一等差一点点,不卖,专送‘亲朋好友’。
  自家采的茶是不花钱,但那品质相当于世面上的珍品,拿出去换钱,一块茶砖怎么也能卖出二百两银子。
  他们财大气粗一送就是二十四块。
  而第三等就是运去北地的普通茶叶了,因为运输麻烦,北边对茶叶需求旺盛,又极度缺乏,一块茶砖卖出一二百两也是常有的事。
  如此看来,第二等和第三等就相差不大,不懂行的人会认为,就是送些普通茶叶。
  但实际,质量千差万别!
  济阳县令虽出身寒门,不懂这里面的门门道道,但他精明能干,知道这些商人的行商手段,因此只看他,不说话。
  文管事道,“当然,我也是有事,想请县令帮忙,礼多人不怪嘛!”
  济阳县令眼神逐渐锐利起来,“文家还用得上我这小小的县令帮忙,文管事别不是在说笑吧?”
  文管事苦笑,“是这样的,今年雪下得格外早,贡品在云杜山出事,好不容易找回,可调集人手耽误了其他买卖,原定的商品迟迟无法从北运到南,耽搁交货,文家要赔很多钱,我也是实在没办法,才求到县令头上。”
  县令不解,“我能帮你什么?”
  他只一小小的济阳县令,管得了这从北到南的货运吗?太看得起了他了吧?
  “是这样的,路上之所以耽误时间,是因为雪天路滑,马车不得不小心翼翼,速度太慢,如果有人及时清理道路上的积雪,行程就要快的多,不会耽误时间,”文管事道。
  “扫雪?”县令惊讶。
  “是,”文管事故作苦笑,“我也知道这大冷的天让人出门扫雪,实在辛苦,但这不是没办法嘛。大人且放心,文家不会亏待大家的,您看这样如何,工钱按市价的两倍算,另外提供午餐和晚餐,随时供应驱寒汤和热水。”
  “要扫多久?”县令双眼微微发亮,真能如此,百姓能过个富裕年了,买得起冬衣,用得上炭火,还能填饱肚子。
  “到年底如何?”文管事心里的算盘打的啪啪响,济阳县这样的穷县,平日的工钱不过六十文,这还是按壮劳力算的。
  就算组织五六百人,一天的工钱也不过六两多银子。
  到年底还有一个半月,也就是说,不到三百两。
  三百两多吗?
  对一个普通农户而言,一辈子都攒不下这么多钱,可对文家来说,也不过是开一次席,请一次客的花销而已。
  能用这个钱,卖个人情给济阳县令,绝对是惠而不费的好买卖。
  济阳县令又是怎么想的呢?
  他毫不犹豫答应了,甚至想让县里每一户都能出一人,占上这大便宜。
  一天120文,一个半月就有5400文,置办冬衣,购买炭火和粮食,简直绰绰有余。
  他不知道文管事为何做出撒钱这种傻瓜行为,但有好处不帮治下百姓占上,不是他的风格。
  于是两人进行了友好磋商,文管事在县令那里寄存一千两,多退少补,也不管县令要招多少人干活,就算他把三岁小童都填上占名额也不管。
  而县令则开始盘算,要怎么调配,能最大限度的帮助到每一户困难百姓。
  两人都很满意,心照不宣相视而笑。
  至于文管事为什么这么做,从劫匪被挖出来,济阳县令脸色大变就知道,他自然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骁卫营!这这这......”济阳县令连退数步,不敢置信的揉揉眼睛。
  文管事眼中闪过一抹得意,事情成了!
 
 
第68章 护送8
  虽然这些人没有穿铠甲,也没有带旗帜,可那马蹄马鞍,是工部专门为骁卫营特质的,做不了假。
  如果有假,就代表武器机密被泄露,京城工部被渗透,这比骁卫营打劫商队还严重!
  南楚有三支大军,一支是贺兰将军的贺兰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南征北伐,为南楚立下赫赫功劳。有仗打时听从凋零,北齐,西凉,南越都曾留下他们辉煌战绩。
  没仗打时基本驻扎在北地,防守北齐南下。
  第二支大军是骁卫营,由勋贵卫国公府掌管,防守的是西边西凉。
  骁卫营属世袭,历代由卫国公掌管,人数不超过五万,但都是精锐,铁骑盔甲一律由工部特制,与其他军制都不一样。
  一来现实骁卫营的特殊,二也是防备。
  第一任卫国公是南楚太祖的结义兄弟,两人一起打天下,最后一个当上皇帝,一个是世袭罔替的卫国公,常年驻守西部边陲。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卫国公府的驻地卫凉城,其实就是国中国。
  卫国公一手掌握了卫凉城税收,军事,民生,要不是位于西部边陲,资源匮乏,需要依靠南楚朝廷提供军需物质,就算独立出去也没问题。
  为了限制卫凉城的发展,南楚规定,城内只有军户,无普通平民,且骁卫营无诏不得外出。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西边有骁卫营防守,还能被西凉连下五城,而楚帝不怪罪,还要派贺兰将军前去作战,而不是就近调遣。
  是因为不信任!
  第三支军队就是皇帝手里的禁军了,护卫皇城,始终在建安附近,没什么好说的。
  因南楚皇帝对卫凉城和骁卫营的防备态度,朝廷上下有志一心,把防备骁卫营当成政治正确。
  因此骁卫营出现在这里,济阳县令自然脸色大变。
  “这这这......骁卫营无召不得外出,他们怎么敢的?卫国公府这是要谋反!”县令哆嗦着嘴唇,不敢置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文管事叹息一声,“或许是缺钱吧,卫凉城苦寒,将士们日子不好过,这些财货......”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