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冲喜小夫郎(穿越重生)——骷雾

时间:2024-10-18 07:14:22  作者:骷雾
  杨澜没说话,虽然他没有什么感情经验,但是活得久了,什么人都见过,如乔哥儿所言的人不知凡几。
  他说不出替纪鑫人品保证的话, 只能走到他身边坐下,轻轻揉揉他的头发:“别太担心了,宁哥儿不是小孩子, 他能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他经历了那么多,不管怎样,总不会比现在更难过。”
  乔哥儿抬起头, 定定的看着杨澜的眼睛, 片刻后,似乎有什么东西从里面悄然溢出。转瞬即逝的光芒叫他捉摸不定, 想细看几眼的时候已经消逝不见。
  杨澜和纪鑫只请了两天假,店里还得提前整理收拾,吃过午饭,他们就准备走了。
  薛氏身上的伤不轻,纪鑫的马车上装了厚厚的垫子,此时撤掉座椅,薛氏平躺在里面,免收了不少苦。
  这次宁哥儿没拒绝纪鑫的好意,只是经过昨夜的事,见着纪鑫还有些羞赧,低着头不说话。所幸纪鑫听了杨澜的劝告,也不放在心上,叮嘱他好好照顾阿娘,就钻进了杨澜家的马车里。
  随着车夫手中的马鞭扬起又落下,两辆马车相继启动,很快消失在了乡村小道的尽头。
  另一边,尘土飞扬中,两颗脑袋鬼鬼祟祟从草丛中探出来。
  曹老太太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杨澜家紧闭的大门,咬牙切齿:“听说杨澜发大财了,不仅进了镇上的大书院,还开了铺子,每天赚的钱数都数不清。”
  曹燕嗫嚅着嘴唇,不敢出声。
  没听到回应,曹老太回头看了孙女一眼,见她畏畏缩缩的样子,心中更气。暗骂周老头家不做人,嫁过去之前还是那么活泼开朗的一个人,三年不到,就把人搓磨成了这样。
  同时,她还怪曹燕一点苦都吃不得,周家高门大户,每天吃香喝辣,被骂几句打几下有什么大不了的。
  总之怪来怪去,丝毫不觉得自己拿着高额彩礼,把自己的亲孙女卖给一个性情暴戾、年逾半百的老头有什么错。
  她在曹燕胳膊上重重的掐了一把:“看见没有,那是你的前未婚夫杨澜,他现在发达了,你去想办法勾引他,成亲了又怎么样,以他对你的的情意,只要你勾勾手指,就算要他修夫,眼睛都不会眨一下。”
  曹燕想起今天杨澜看她的眼神,就跟看陌生人一样,没有一丝温度,下意识摇头:“不行,不行……”
  曹老太狠狠的跺脚:“死丫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留着你有何用?不管是谁,我给你一个月时间,我可不会白白养着你。”
  “奶!我回来的时候带了十几两银子……”曹燕瞳孔一缩。
  曹老太啐了她一口:“什么你的,那是我的钱,一个月之后找不到人养你,你就等着嫁给村西头的王癞子吧,他家里三个儿子都等着娶媳妇生娃呢。”
  说完,再也不看她一眼,一甩袖子就走了。
  曹燕跌落在地,一张脸惨白。
  ——
  薛氏走不了路,到了家门口,乔哥儿和张氏下车,一左一右帮着宁哥儿把人扶到了屋里的床上。
  宁哥儿擦了擦额角的汗,还没说话,乔哥儿便主动说这几个月不用他来店里帮忙了。
  宁哥儿重重地点头,又想哭了。
  薛氏的房间男子不便入内,杨澜和纪鑫看着他们安稳进了门,就回去搬东西了。
  吃过晚饭,杨澜被赶去书房看书,张氏和乔哥儿两人在店里忙碌。
  好在店里的活都是做惯了的,即使少了个人,他们也没有忙到很晚。
  第二天一大早,杨澜便背上书箱,出了家门,走到巷子口,就看到了一辆熟悉的马车,正是纪鑫常用的那辆。
  不等他反应,纪鑫变刷的一下拉开了门帘,冲他摆手:“杨澜哥,快上来,我就在等着你呢。”
  杨澜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心里飞快思索着如果他拒绝上车,纪鑫必然会拉扯他,抑或是陪他一块走,都要耽搁很长的时间,而他本就是掐着点出门的。
  于是,他什么都没说,抬脚上了车。
  马车缓缓启动,杨澜慢条斯理的整理了一下衣摆,随后抬起头看他:“一大早来这给宁哥儿献殷勤来了?”
  纪鑫也不恼,嘿嘿笑了两声:“果然什么都瞒不过杨澜哥。“
  杨澜抽了抽嘴角,他的脸都快笑成褶子了,他想看不出来也难。
  “宁哥儿病还没好,薛大娘又卧病在床,我当然放心不下,所以特意给他们带了早餐过来。”纪鑫道。
  杨澜打眼在轿厢里瞅了瞅,没看到饭盒,结合纪鑫的笑脸,心中了然:“宁哥儿收下了?”
  纪鑫猛点头:“我怕带家里的吃食宁哥儿心里会有负担,特意从小摊上买的包子和稀粥,不值什么钱。”
  杨澜闻言不禁高看了他一眼:“你这小子谈起恋爱,智商倒是变高了不少。”
  纪鑫骄傲的挺起胸膛:“我可是真心想跟宁哥儿在一起的。”
  杨澜摇头失笑。
  书院上课进度不快,缺了两天的课,杨澜本就有预习的习惯,因此已到课堂上就跟上了夫子的进度,只有纪鑫翻着书抓耳挠腮。
  一节课上完,纪鑫便颓了,趴在桌上看着精力十足记着笔记的杨澜,忍不住哀嚎:“杨澜哥,你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我听着夫子的声音就快睡着了。”
  杨澜挑挑眉,脑子怎么长的?
  他也不知道自己这个金手指从何而来,但即使拥有了存盘系统,也从来都不敢完全依赖它。
  只有真正掌握在手中的才是自己的,万一有天这玩意丢了,他也不至于太过无所适从。
  正胡思乱想着,一个小童出现在教室门口,冲他们喊道:“杨澜和纪鑫两个师兄呢?院长有请。”
  纪鑫闻声直接弹跳起来,杨澜跟着站起来,对小童礼貌点头:“这就来。”
  院长的房子就在书院后边,小童引着他们往那边走,纪鑫轻轻的嘶了一声,同杨澜咬耳朵:“我最近没干什么出格事,成绩也在稳步上升,院长没道理训我啊。“
  杨澜翻了个白眼:“若是他要训你,叫我做什么?“
  纪鑫恍然大悟:“对哦!有杨澜哥在,这次肯定不是什么坏事。“他一下子放松了脊背。
  杨澜抽了抽嘴角,不再理会他,默默思考着院长找他们的原因。
  绕过这个书院,就看到一座石桥,从桥上过去,再行数十步,一座十分富有美感的院子便出现在眼前。
  大门并不是当下权贵之家流行的高门大户,围墙建的很高,想来是用于防山中之患,绿色的藤蔓从墙角生长起来,聚拢在房顶上,形成一个天然的牌匾。
  几人在门下驻足,小童往前跑了几步,敲了敲门。
  大门打开,门里的小厮像是故意等着他们,一句话没问,就带着他们往前厅走去。
  来到厨房门口,小厮停了下来:“我家老爷就在里面。”
  小童跟着走了,杨澜和纪鑫站在门口面面相觑。
  很快,杨澜试探性敲了敲门,报了自己的名字,纪鑫紧随其后。
  “进来。”响应他们的是一个精神气十足的老年声音。
  推开门,两人走进去,便看到了坐在书桌前面写着字的院长。
  两人规规矩矩行了学生礼,静候在一边,等着院长说话。
  “看见那边的书案了吗?有张试卷,去做一做。”院长手里写字的动作未停,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
  纪鑫顿时不淡定了,院长叫他们来,就为了亲自考评他们?
  杨澜拉住他,轻轻摇了摇头。
  两人在书案边坐下,看到试卷上的题目,都有些愣住了。
  白纸上空空荡荡的,只写了一行字:“今有兽,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问:禽、兽各几何?“
  纪鑫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什么试卷?
  杨澜屈指轻轻敲了敲桌面,随后抬头往院长的方向看了一眼。
  院长还是安静写着字,好像并不在意他们一样。
  略一思考,杨澜便拿起笔,开始列式计算。
  这是一道典型的鸡兔同笼的问题,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轻松就能解决,但是放在古代,还要用附上大段文字描述,写完的时候,他的手腕都有些酸了。
  等他再次抬起头的时候,院长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他的身边,坐在宽大的红木椅子上,定定看着他桌上的纸。
  杨澜微怔,因为他看到了院长坐着的并不是普通的椅子,而是一辆轮椅。
 
 
第67章 
  传闻中青山书院院长乃太子少师, 学富五车,风光一时,只是不知后来遭遇了何种变故, 满身荣华不再, 独自来到这偏僻小城,建立了一所书院。
  从他五年前建立这家书院,到现在一直都深居简出, 甚少有人见到他的身影,原来是因为……不良于行?
  杨澜心中百转千回,眼睛却没有过多放在轮椅上, 只轻飘飘看了一眼便迅速移开了目光。
  梁其明的眼睛紧紧盯着杨澜桌上的卷纸,片刻后目光上移,对上了一张意外年轻的脸。
  “你以前学过算学?“
  杨澜站起来, 对他拱手:“学生不才,并未。”
  梁其明没再说什么,弯腰将纸张拿在了手中,接着用手转动车轮,来到了另一张桌案前。
  纪鑫的卷纸很干净, 空荡荡的页面上只写着两个数字,答案是正确的。
  “我数出来的。“他略羞愧的挠了挠头。
  梁其明将卷纸反过来,果然看到背面密密麻麻的简笔画。
  将两张纸迭在一起, 他推着轮椅再次去到书桌旁。
  背着他们,用苍老但依然有力的声音问道:“你们认为,算学可有用?”
  杨澜没有直接回答, 暗暗思索着院长这话背后的意义。
  本朝极其看重文墨, 多得是出口成章、下笔为诗的文人墨客。科举考试中除了书法,亦是写文章和作诗占到大头。
  这年头, 算学并不是主流,只有地位最低层的工匠商贩才会专门修习。
  可如今,青山书院的院长将他二人带到住处,就为了让他们答一道算术题?
  纪鑫向来心细,见杨澜不说话,也垂着头不做言语。
  见状梁其明转过身,不禁笑出声:“今天叫你们过来是我个人的安排,和书院无关,我保证,不管你们在这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不会影响在书院的学习。”
  杨澜心里一动。
  迎上梁其明温和的眼神,他拱了拱手,说道:“学生见识浅薄,眼界狭窄,只知道会写作会写书才能称之为文人,可是每每观察身边之事,又觉得算学也是不应落下的功课。”
  梁其明本就对他感兴趣,听他这么说,追问道:“怎么说?”
  “旁的学生没机会见识,只能从自身经历谈起。学生家住柳叶村,昨日归家时,才知道村里遭遇了泥石流,河堤塌陷,农田道路都被冲毁。官府差人看过之后却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治标不治本。站在坍塌的山路上的时候,我就想着要是有能力强的工匠因地制宜,重修挡灾工程,以后是不是就不会遭遇这种事了。”
  杨澜这话并不是胡编的,古代没有天灾预报系统,灾后援建也不及时,一场旱涝灾害就可能使一个村庄覆灭,究其根本,除了生产力水平不够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国家并不重视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随着他的话,梁其明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像是受到了某种震撼,没想到这番话会从一个第一年来书院的学生口中听到。
  杨澜话毕又一拱手:“学生口无遮拦,若是说错了什么,还请院长海涵。“
  “你说的很好。”梁其明回过神,看着他的目光欣慰。
  纪鑫一句话没说,跟着杨澜走出书房,整个人都是懵的,他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梁其明也没给他机会。
  听杨澜说完,梁其明便把他们打发了出来,什么都没说。
  “杨澜哥,你说院长此番何意?“
  杨澜回头看了一眼,厨房的门紧闭,看不出里面的人在干什么,他抿抿唇:“或许,是给我们暗示。”
  纪鑫还是不明白,正欲开口,之前为他们引路的小童不知何时又出现了,手中提着一个书箱:“二位师兄的东西落在里面了。”
  纪鑫瞪大眼睛:“我们什么时候……”
  杨澜组织了他接下来的话,将小童手中的书箱接了过来:“是我的,谢谢。”
  小童朝他们点点头,很快离开了。
  杨澜提着书箱走得很快,从院子里出来,才在拐角处停下,将书箱打开来,里面是两。
  “算经。”纪鑫把书的名字念了出来,“难不成这是院长送给我们的?”
  杨澜在路边的石块上坐下,翻开书,目录上所列的内容跟他以前学过的数学完全不同,更像是工学数学,每个案例题都是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密密麻麻写满了字。
  “看来我猜的不错。”他喃喃道。
  纪鑫疑惑道:“杨澜哥,你猜到院长为什么送书给我们了?”
  杨澜动了动唇,轻声道:“本朝的科举制度怕是要变天了。”
  ——
  时间一天天过去,宁哥儿母子两的身体渐渐好起来了,作坊重新开起来,生意又进入了正轨。
  杨澜在书院的名声越来越大,就连一贯严厉、对学生不假辞色的夫子都对他态度温和,使得同班学子既羡慕又嫉妒。
  有了他这个浪子回头的例子,在书院里很是起了一番激励作用,一时间大家都牟足了劲学习。
  对杨澜来说,每天的生活都是一样的,要说有什么不同,便是自那日之后,院长每过十天都会叫他去家里,并不教他学问,有时候话也不说一句,只是桌案上雷打不动的放着一张试卷。
  杨澜虽然是文科生,但是数学的底子不算差,还有金手指帮忙,一本算经虽谈不上融会贯通,但也不会轻易难住他。
  天气逐渐变冷,年关将至,也到了青山书院放年假的时间。
  腊月,除了放假,书院里的学生还有一件更关心的事,那就是科举报名。
  三月后就是春闱,按照本朝律法,在书院读书的学生由院长统一作保,需在腊月里将考生信息汇总提交至官府。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