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穿越重生)——不问客

时间:2024-10-22 08:32:49  作者:不问客
  现在不设,纯粹是因为没那么多人手。
  设了就要填充人手,一两个空着无所谓,总不能整个机构都空着,让人以为朝中办事不力,尸位素餐。
  建元帝拟旨,暂未下发。
  朝中为西域两道调兵遣将,迁移人口,大肆开恩科,故而人大多安排到了西部,现在没多少人给东部,暂先让白楚寒等人顶着。
  且因是海外驻地,需要的官员需得会水,不太晕船,要有能力看懂部分航线。
  观星自不必说,学过《易经》等书的大部分都懂一二,不懂就去钦天监学习。
  为选拔出合格的臣子和副都国主,建元帝特意在太学国子监两地设了不少新学科,日后前往扶桑道的官员里必然要学这些新学科才行。
  信件漂洋过海抵达大周。
  彼时,朝会激烈讨论之后,建元帝正在御书房教导太子,齐总管端上茶盏后,告知他此事。
  “……运送粮食?”当地粮食不多,两万人吃了半年渔获的事儿建元帝知道,现在仗打完了,整个扶桑国都改名叫扶桑道了,怎么还没粮食吃?
  再向下看,江无眠建议以此为把柄,把控扶桑道,为此他还以北真腊和大周为例,告知其中风险。
  本地不种植粮食作物,大量种植出口经济作物,最终下场一定是被人拿捏。
  正如现在,岭南一边大量进口三季稻粮种培育,一边进口大量香料,就是为了某一天能只进口香料,暗中推动当地种植结构改变,缓缓拿捏住当地粮食命脉。
  若是北真腊没有贰臣贼子之心,大周自然是知情达理的宗主国,反之,今日的扶桑道就是来日的北真腊。
  建元帝思索良久,恩准了进口粮食的情况,前期不得不防备着叛军再起,待到后期再视情况而定。
  白楚寒等人在此地又停留了半年才和建元帝派来的官员交接,带走三分之一船队与部分工匠水手扬帆启航,满载银矿回归。
  大军凯旋,犒赏自然是丰厚的,随之而来的麻烦自然也是跑不掉的。
  待到举国欢庆过后,便是述职。因事情太多,足足说了一月之久还未停歇,直到一年中秋休假时,江无眠才有了空闲。
  此刻他根本不关心下一步是否升迁,只想痛快放松两日,再吃一口久违的家乡美食。
  白楚寒等人比他繁忙,作为院长,他有些事情是跑不掉的,许志安一行通译也被请去上课——日后为将又多了一条安营都护府的出路,必然要早做打算。
  虽说是推行了归化教育,可现在大部分本地人还是习惯本地语言说话,要等大周雅言在当地推行……
  等下一代接受大周教育的人成长起来才行了,目测还有十多年的时间,但小将们等不了这么久,最好还是自己学点当地方言,方便交流也方便探听情报。
  中秋假期最后一日,林守源等人登门摆放,他们一行人是从隔壁来的。
  现在江府大门口根本进不来任何车马,人和东西堵得满满当当,只能从隔壁白楚寒家过来。
  至于另外一府,林守源顿了顿才道:“冯老将军于两年前病逝,冯将军与冯小将军奔袭回京,上书丁忧三年,陛下允准。未料一年前突厥异动,北地有城失守,无奈之下,夺请起复。”
  冯老将军去世后,这栋宅邸已赐给冯将军本人,不过现在两父子去了北地,府中无人,大门紧闭。
  江无眠顿了顿,老将军足够长寿,一生经历波澜壮阔,经过大起大落,因此心胸广阔,很是宽容。
  谁知这一去扶桑,回来时物是人非,连宅邸都换了主人,到底是世事无常。
  心下感慨万千,江无眠道:“改日去给老将军上香,也告知将军一声,扶桑国归入大周,日后要称扶桑道了。”
  等林守源说完,张榕便说起书坊近况。
  书坊自切割完毕,分为南北之后,便隐约有了南北之争,待到后来南方总部报纸引入几个书院入驻,更是名声大噪。
  在此对比之下,北方小说分部就被读书人拉踩一番。
  毕竟文学上仍是以诗词赋文章为种,以小说话本传奇折子戏为轻,北方却有个专门刊印小说的地方,这不正撞在文人的刀口上。
  好在只是名声上不好听了些,真正的利润还是可观的,究其根本,还是这群文人给他们做了宣传,引得人竞相购买。
  不过这份拉踩有延伸到南北之争、党争的情况上,张榕等人格外警惕,就怕御史闻风而奏,以致朝中拨人整改。
  张榕发愁道:“不知大人能否刊登一番海外文章,转移矛盾,也好压下这股歪风邪气。”
  当今陛下居北,然文风在江南,这南北之争往大了说就是藐视天子,往小了说也能扣一顶撺掇党争的帽子。书坊庙小,实在戴不住。
  江无眠:“……”
  有些内容倒不是不能说,就是要建元帝过目一二,没有问题就能刊登。
  但是,但是!
  这份内容要谁来写?
  许志安和白楚寒在学院,杨泰回水师操练,唯有一人还能空闲下来休假,这不摆明了是谁啊!
  假期,所剩无几的假期!
 
 
第227章 修订
  最终江无眠接下这份工作,顺理成章转移视线,即便是记挂着南北之争的学子们,这次也闭口不谈,热衷于讨论大周近来几年开疆拓土的大事。
  迁往西域的百姓已完成在西域的扎根,新的疆域要如何安置?当地百姓是迁居还是转入大周?大周又将如何动作?
  大周没什么大动作,白楚寒和江无眠等人已搭好基础框架,下一步是削弱当地氏族的统治力,并从经济上把控整个扶桑道。
  安营都护府的人选便从武安营苑中挑选,建元帝显然是要改动当前的武将局面。
  在白楚寒等人在扶桑大展拳脚时,建元帝也没有停歇,镇西军、定北军、东部三府水师全部大改。
  边关重镇设为都护府,卫所在都护府之下,一府最高职位是武将担任,同时设有监军。
  每个都护府中设有部分工匠所,未来战场上负责修缮武器,但并不掌握锻造之法。
  目前火器重炮一类还是朝廷工部掌握,金不换是回来了,他的徒子徒孙已在工部扎根,朝中势必要掌控这些人,金不换看得很开。
  他窝在林道长的道观里,每日修行片刻就开始编纂书籍教材,是他多年的炼丹所得,包括火器锻造之法。
  “大人,听守源师兄所言,您这儿有一物可解贫道之难。”金不换赶着休沐日上门来摆放,一进门便看到江无眠正在提笔写家书。
  江无眠写完最后一笔,放置在一旁晾干,“何难之有?教材修订顺序还是文章取舍?”
  江无眠是编纂过教材的,最近又写讲义、安排学院课程、写书坊稿件,只差把自己劈成八瓣用,然忙碌成这样还能游刃有余处理政事,只因为这些事情是他做惯了的。
  金不换这会儿上门来求助,估计是要从他这儿获取出书经验。
  毕竟火器教材这些书,不能随便找个编辑校正刊印,一切都要道观或是工部的人审阅才行。
  江无眠是个例外,当年的火器是在他的支持下发展的,有困难还是他提出的想法,论理他不是编辑,而是书籍编订者。
  找其他人总有一种泄露机密的感觉,找他总不会有问题。
  不过今日倒不是说教材内容上出现难题,而是,“句读难题。”
  金不换拿出修订过一版的原稿,发愁道:“原生是一字一句亲手教,理解起来不是难题,可换作书本文字,这如何是好?断句停顿,出现一点偏差,就能造成挽不回的灾难。”
  所以他发愁,万一因为教材被人理解失误,从而导致教出来的学生炸了工部,他就是千古罪人!
  江无眠顿时了然,圣人学说因为解读不同都能出现三十个说法,打成八十个流派互相攻讦,这类教材一旦出现解说不同的现象,那就不是互相攻讦而是互相轰炸、死伤无数了。
  这事儿吧,他倒是真有想法。
  不如说,借此时机正好推出标点句读。
  毕竟这教材是私人所著,还是为了精准解答,不让人理解出现偏差以至于炸了工部,毁了多年成果。
  便是建元帝问起来,他也有话要讲。
  他也不必说用在圣人之书上面,自己印的私人教材、讲义,还有一些游记之类。
  书坊刊印书籍时也可以这么干,只是负责校正的编辑要辛苦些,先做第一批学生了。
  江无眠沉吟片刻,同金不换说起他的打算,“标点。用不同的符号来表达句读语气,基础的几类,以及用法皆在此处。不过只用在私人校正上,涉及圣人之言一类则是不管,未免卷入学说之争。”
  金不换好奇看去,一看手艺便知是个人做的线装本,打开后书页泛黄,明显搁置久了。
  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誊抄得整整齐齐,各类符号几乎能覆盖整个文章表达。
  最后还有一篇文章作为示例,金不换看得时而皱眉时而恍然大悟连连点头,江无眠则在思考此事的可行性。
  建元帝忙于安置扶桑道,朝廷上下正在为白银矿的开采做准备,至于是准备捞到自己手里还是捞到朝廷手中那就见仁见智。
  反复思量利弊过后,江无眠决定干了!
  反正他刚安抚了扶桑道,怎么也算半个功臣,建元帝再怎么生气也不至于将他下狱,这会儿正是推进的好时机。
  想到便做,他立刻算了算手里的事情,将能推给其他人的部分分散出去,重点放在校订新书上,连白楚寒邀他重阳赏菊登高都没时间出去。
  白楚寒在家中思考最近朝中除了军营改制、安置扶桑、陈兵北部以外还有什么大事儿,包括御史台有什么弹劾奏折都回忆了一遍——每年都是那么点说法,除了弹劾谁谁作风不正谁谁私德不修以外就是说建元帝穷兵黩武。
  最后一个只有几个看不惯江无眠的在坚持不懈,其余人恨不得大肆宣传打下扶桑这事儿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干的。
  这是御史里面的领头人,领头人的功绩不夸赞还要往死里骂,这是不准备要功劳前途了?
  几个跳得高的很快发现,他们快被整个御史台孤立了,就连平日里走得近的全部消影无踪,假装不认识。
  坚持上奏的御史:“……”
  御史就该风闻奏事,不畏强权,因被参之人是上官便装聋作哑的行为是立身不正!
  打那之后,每逢朝会,都会有那么几个熟悉人影坚持不懈弹劾白楚寒江无眠等人,建元帝都不耐烦了,不待人说完就直接下朝。
  故而,每次这几人跳出来时,朝会上已有人开始吃吃喝喝准备下朝了。
  江无眠完全不把事放在心上,拿下扶桑一道,将之归入大周国土,日后能构筑第一条对外防线,作为大周前哨,当地都护府也该好生训练一番。
  只是要把控好度,不能被当地叛军策反,反过来对付大周。
  还是要编纂好教材,日后迁居部分百姓,早日融合才是正道。
  另外设置当地机要官职时,可先让人在大周接受教育,待结课通过后才能回国打基层做起。
  江无眠设想了一堆,全都断断续续交给了建元帝,自己在家修订火器教材。白楚寒回忆一番没找到他不接受邀请的理由,于是上门做客去了。
  江无眠看了看修订到一半的书和写得七七八八的稿件,深吸一口气,对还未回神的白楚寒道:“师兄,这份约稿拜托了!”
  都是打下扶桑的亲历者,他只需要补充部分就能完成了!
  白楚寒:“……?”
  白楚寒翻动了几下,在江无眠期待的黑眼圈里接下这一任务,后者重重松了口气。
  江无眠实在是没想到校订火器教材的任务过于繁琐,以至于现在都还没写完,交出这件事后他就能全力以赴了。
  白楚寒看了一眼即将要猝死的两人,难以理解这份差事到底有何繁琐之处。
  江无眠脸上覆盖一块热棉布,热敷他即将近视的双眼,闻言冷哼一声,“一本书有何难,一系列书是要命!”
  怨气何其之大,让白楚寒更加好奇这两人到底做了什么。
  翰林院修书修史修上几十年都是常事,那还是几个人带几十个的团队工作。
  轮到他这儿,充其量是两个道长和他一个业余编辑带着几个道童一块修订杂学珍藏等书,并要纠正一切俗名,选取一名作为官方称呼,还不能放大任何地域争端,必须考虑某些特例。
  简而言之,他一个人要当半个翰林院用。
  白楚寒静默片刻,大义凛然道:“何时截止征稿?”
  修书一事,还是要师弟出手吧,他润色一番手上草稿即可。
  江无眠:“……明日。”
  所以今天白楚寒不来,他也要拉人入伙的,全因他修不完啊!
  待白楚寒润色完后,他提议道:“正经地方报纸上不能刊登标点,小说报纸如何?”
  在文学地位上,通俗文学一直是大周最底层,不、应该说以文人心中重量来衡量,通俗小说地位垫底。
  但以民间口碑来讲,通俗小说、话本传奇、折子戏一贯受人欢迎,有坚实的大众基础。
  甚至部分通俗文学马甲背后就是赫赫有名的才子,不然也做不到受大众欢迎。
  先以此为范例模板刊印,总不会触动一些人的敏感,日后也好推行其他书籍的标点断句。
  棉布底下,江无眠的大脑火速转动,这么一说的确是个好事儿,先行用小说试探一番。
  问起缘由来,可以说是为方便大众百姓阅读,提高识字率等等。
  毕竟人为了读话本传奇,有时真的什么都敢干得出来。
  江无眠一把揭开棉布,洗了把脸精神一番,又看了看外面时间,“走,今日我请师兄用饭。”
  天色湛蓝,大片白云远行,留下丝丝缕缕迁移路径,江无眠袖手走在路上,问道:“商路已开,前行去西域的商队增加不少,京中牛羊贩子都多了。”
  往年里耕牛紧张,部分肉牛都要当耕牛使用。
  拿下匈奴土地开商道之后,几年时间输送了不少牲畜,甚至有的人家都能放开手买卖羊毛线了,可见扩大疆域后对大周百姓的影响极深。
  此番又打下扶桑,不知未来又能给大周带来什么改变?
  渔业、造船……扶桑能和大周争一争长短的,目前只能数出这两个,其他产业还没仔细照看过。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