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穿越重生)——不问客

时间:2024-10-22 08:32:49  作者:不问客
  行省之中各官员再从此中知晓部分重要情报,但想要得知某条具体消息,必须个人在京中有人脉,单独誊抄送来,不然就老老实实等朝中送消息。
  正如谢砚行被贬谪之后,他的消息门路大多是走的白楚寒或谢霄的门路。
  无他,这两人在京中留有人手,专门负责誊抄邸报,再借由商队送至个人手中。
  江无眠本人啃老,蹭谢砚行的情报。
  从此可见,邸报这般物件,着实难得。
  所以听闻南康府本地弄出一份月报来,大多买来看个稀奇,这会儿买还便宜。
 
 
第084章 材质
  发行邸报时,赶上岭南收割晚季稻。
  立冬时分,天气无雨,正适合抢收粮食。粮商纷纷自四地而来,聚集此地,准备南下去各国经商的船队为之让路。
  偏生里头出来个异类,于成文。
  于家商队早不做粮商,改行当了筋角皮毛的商贩,而今又南下无非是想再度接触一番,自然,也有于成文的私心在。
  每年新粮下地,醉流霞一定采买了足量的新米推出新的菜谱来,今年同样不例外。
  刚上甲板,迥异于北地的风扑面而来,于成文忙让小厮带上各类资料过海关交接。
  “领队,关口说秋闱后不再发册子,改成邸报。”小厮拿着盖了红章的纸张回来,手中没有一贯印的小册子。
  所谓册子,是江无眠原为推销韶远县各产品设置的,推出《南康月报》后,停了这儿的宣传,改为登报广告。
  于成文自报童处买了份报纸,首版极为简单,两张四页的纸张,只有一面有字,另一面空白。
  第一张简单介绍过大周律法和政令,倒也没多少介绍,政令下方大多是介绍南康府本地发展情况的, 第二张倒是有点意思,写了今年秋闱的破题之处,最后一面仅有三家介绍。
  排版不同于前面三版,其中三家名称格外醒目。
  与其说是报纸,不如说这就是改版之后的介绍册子。
  拿到手时,能感觉出纸质粗糙,且受制技术原因,不能印刻图画,一眼看去,全是大大小小的黑字,以至人猛然看到感觉自己晕字。
  但是架不住这东西新鲜啊!
  相比之下,朝中邸报都要次一等。当然,内容方面,月报次之。
  在于成文看来,《月报》比小册子更有意思,不单是出乎意料的广告,前面刊登的诸多话题能让商队更加了解当地情况,进而做出恰当判断。
  短短一路,不少领队低头拿着报纸走路,撞到一起还能开个话头。自然,也有说不到一起怒而分开的。
  起初只有码头来的商人人手一张报纸,在商队入城后,又扩展到本地商家之中。
  而江无眠直接以官府名义采买一批放在各房之中,以供闲暇时阅览。
  报纸宣传到位,又让韶远县的码头与商业兴盛一把,不少商队盘算着在码头处安置铺子。
  以往还在观望的商队迫不及待下手,连忙向县衙处递申请,满心忐忑地等着批准。
  不少人心中懊悔,当年免租的大好时机怎就错过了!
  叶领队这儿人年轻,没多少经验,事情一多忙不过来,还是让张榕过去帮忙带了几日。
  原以为能解决,谁知张榕印完首发所需的报纸时,忍不住回府衙来问江无眠,“大人,月报以一月为期,来往商队不过百家,您直接印五千份,是否太过多了?”
  卖不出去,就是白白浪费银子。
  人工费、字模、墨锭、粘合剂、纸张,哪哪儿都要银子,少买一份,那就是少收回半钱银子!
  张榕也是见多了他们大人不把钱当钱烧,但再依着下去,烧得太多,一旦出现变故,商行抵不住冲击,难以收回成本。
  “先说情况,首刊卖了多少?还剩多少?下一月的题目素材定了?”
  张榕一到商行,自然了解过情况,江无眠问来,他回得头头是道,“共是印了五千,大致卖出三千,已是将近月末,还余两千堆积。照往年情况,今年商队仍能再多些,最后几日应还能售出千份,余千份。
  下一月的月报多是与稻米收割相关,政令改为水田犁、肥料、粮商有关。”
  韶远县肥料用得早,地里基本养的差不多,粮产丰收,带来的后果便是粮价偏低。
  此事自然是要写入月报中的,对外宣传一多,商队南下抢购,好歹能拉高部分粮价。
  仅凭当前粮价,多数百姓仅能混个温饱,但想凭卖粮所得的钱养活全家显然不成。幸而码头商队来往多,需要搬运货物的苦力,工钱日结,所得工钱能让人过个好年。
  但商行今年能不能过好,过了年还存不存在,尚且是个问题。
  江无眠听完摇头,吩咐道:“选题很好,切合当前情形。先准备第二期月报,活字字模烧制不要停,多备粘合剂,一旦定稿,即可印刷。先试八千份,再视情况而定。”
  张榕听到数目,不由眼前一晃,良久找回声音问道:“定价,几何?”
  倘若再是一钱银子一份,书坊能提着刀把他杀出南康府去!
  一时的优惠是扩大宣传,一月的优惠,谁能撑住?
  张榕粗略算了笔账,留存的银子能印出八千份月报已是极限,再多就要伤筋动骨,造纸坊都要早日歇着关门去了!
  江无眠算算时间,额外叮嘱道:“最后一版记得留给海外商队两个地方,剩余一个地方留给肥料作坊,版面互相呼应,主题不要跑偏。”
  他说出的广告费用,让张榕震惊到失去笑容,眉头紧锁,半晌才小心问道:“大人,商队会乐意为一张月报宣传付大笔银钱吗?”
  江无眠同他简单算了一笔,“码头商队众多,单是一月内销量达四千份。有部分原因在于报纸昂贵,可聘书生誊抄,成本不过十几二十几文。
  不可否认,真正看到月报的人次远远高于四千人。商队将报纸带到各省,北上南下,这样一来,不过付出小笔银子,让大半个大周甚至海外诸多国家看见自己商行的产品,何愁没有大钱可赚?”
  前提是月报真能坚持下去。
  张榕怀揣着江无眠画的大饼去告知书坊增加印刷。
  负责印刷的老师傅瞠目结舌,五千份的月报已让人忙不过来,再加三千?
  “不成不成,师爷。做不了,做不了。”就是刷出火星子来,今天就是做不了!
  老师傅连忙摆手,见张榕一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他解释道:“师爷,烧完字模,上墨再印,要等上不少时间。一来二去,五千份已是顶天的数。”
  张榕略一沉思,“先备上五千,过段时间再加印三千。常用字模烧着,经常损坏的多备几份,其余等报与领队再议。”
  人手不足,需要再招工,这事儿要寻叶领队,毕竟名义上还是领队,对此也有决策权。
  报备之后,江无眠处也要提上一提,总得让人知晓书坊进度与难度,以后解决也好表功。
  金不换人也在,听完端起世外高人的架子,神秘笑道:“张师爷来得巧了,贫道正与大人商议此事。”
  张榕诧异,书坊招人印刷一事竟还有金不换这位道长的参与?
  一事之间没换过来思绪,转瞬想到金道长负责的字模,大喜道:“莫非道长能加固泥字模,延长使用时间?”
  这样一来,不仅能省钱,还能提高效率,八千份月报再不需要二次印刷。
  金道长嫌弃地斜他一眼,外行人了不是?
  他要能加固泥字模,早前就能烧出陶瓷发家致富,让道观捧着他吃饭了,何至于投奔到大人手下?
  “烧制泥活字到顶,与其考虑增强材质强度,不妨换个材料思考。”金道长颇为骄傲地向他介绍,“铅制活字!”
  提到他的转个领域,金道长格外自信,“与泥活字相比,铅制活字更平整,版面更清晰。泥活字印制时,偶尔稍加用力,边角笔画掉下一笔,以至成果作废。”
  “铅制活字则不同,材质比泥活字更加坚硬,刻字方便,能描绘出最细微的笔锋。最为重要的是,长远来看,价格比泥活字更低廉。”
  这话说得倒是不心虚,金道长来时可是算过的,同等批次,泥活字使用寿命比铅活字短,但总体而言,成本比铅要低。
  奈何江无眠要烧制的字模太多,时间一长,成本堆叠,泥活字还不如铅活字效率高、成果好。
  张榕狐疑地瞥他一眼,金道长颇为硬气地让道童展开他带来的箱子。
  里面是他琢磨出的铅活字,字模不多,毕竟他手里的铅不多,全用完也就弄出了一百来个。
  江无眠与张榕凑一起,仔细观摩铅活字情况,又上手一试材质情况,的确比泥活字更兼顾,细微处处理得更恰当。
  浸润上墨,贴上纸张试了一次,印出的字迹格外清晰,只是未做好准备工作,边缘地区仍有墨水残留。
  金道长心下完全不虚,铅制活字一做出来就试验过,除却没有适合的粘合剂,以至排版有些问题,使用起来比泥活字好上百倍。
  “金道长选取的材料格外合适,不知百枚字模需多少铅料?一天能做多少?比之泥字模的效率如何?又需多少银两?”江无眠连连问道。
  金道长对此早有准备,他对江无眠的习惯不说了解得一清二楚,也算略知一二,这种新东西出现要经费的事情,必然少不了报预算的环节。
  因此,他拿出一份标准格式的项目文书递上,“请江大人过目。”
  江无眠翻开直奔预算而去,看请数字后面无表情,这已不是几千两广告费能赚回来的钱了。
  上万两的铅活字?
  金道长,你是韩党派来抢钱的?
 
 
第085章 月报
  以当前体量来说,书坊常用字三千,使用频率高的字多备字模,另有生僻字需预备上,再加上印刷损耗,零散算下来,最少需一万两才能支撑起书坊。
  若是换做铅制字模,翻上三倍才行。
  这只是以当前体量而言,等商行运行进入正轨,字模库扩大,成本在翻上三倍的基础上再翻倍,也即当前使用泥字模的六倍。
  单是一想,江无眠忍不住驳回文书,南康府太穷,实在掏不起钱来。
  江无眠唤来蒋秋,“府上还能撑住?”
  蒋秋额头青筋直跳,南康府不比韶远县简单,随便动一动账簿有无数人盯着。
  同知与通判二人,几乎是每日瞧着户房门口进出的人。
  门房衙役不知被谁家商队收买,偶尔过来偷看,用饭时、下值时、休沐时、找到机会立刻往外送消息。
  一时半刻,消停不了。
  但看着江无眠沉重又期盼的眼神,蒋秋叹口气,疲惫地道:“再过几日,商队交完税,衙门就有余钱。”
  有蒋秋此言,江无眠不再犹豫,当即批准铅活字的烧制。
  “材料不必担心,韶远县少有,南康府总少不了,万一府上没有,再去行省里找。你只需把控好铅活字的烧制,保证核心技术即可。有难题告知张师爷,都是熟人,做事不必拘束。”
  目送金道长心满意足抱着金砖项目离开,江无眠也畅想起《月报》的前程。
  这一笔支出的确在他意料之外,原想在其他书坊学会烧制泥字模之后,他再推出铅活字。
  没想到,金道长阴差阳错已弄出铅活字,等等,既然铅活字已经弄出来,为何不一步到位,直接拿出活字印刷机?
  书坊现在的印刷全部是人工,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因换成了活字模,不再像雕版一样固定字的排列,所以印刷前要先挑捡出来。
  以一块铁板作为底托,敷上一层粘合剂,将所需的字模一个一个排列整合好。
  待到用时,将火烘烤,粘合剂稍微熔化,将字压平,便成了版型,上墨覆纸,即可开工。
  问题出在这里,开工时,需要先给字模上墨,用刷子仔细浸润墨水,再贴上纸张。
  水纹纸是最好用的,因它能用木板加压,借助压力使字印到纸面上。略次一等的纸张,韧性不好,一用力直接破损,只好用刷子在背面反复刷上墨迹,再小心翼翼将纸揭下。
  效率太低。
  穷尽人力印上五千份,再多已是不可能之事。
  正如纺织一事,曾经的人力纺织换做现今的水力纺织,效率提高几十倍之多。人力不能解决的问题,交与机械。
  将活字印刷交与机械,那便是活字印刷机。
  活字印刷机大致有两种构造,一种铁板冲压、一种滚筒式。
  滚筒式较为简单,铁板冲压涉及到的机括偏多,即便是江无眠也没时间一一复刻,再者,考虑到能接受这种印刷方式的只有水纹纸,无形之间提高印刷成本,不如滚筒式的简单。
  “先做滚筒式,节省时间。”江无眠确定后,直接去找赵成。
  “装版后放在底下,上面是滚轮,蘸上墨在版上滚一圈,保证上墨均匀,不至于出现大片墨渍。”江无眠指着图上结构道,“贴上纸张,再用干净滚轮滚上一遭,就能得到成品。”
  “可是能做?”
  不能做就只能让江无眠自己上了,但他最近忙着钓鱼——查账并核对土地真实所有人的情况。
  赵成在纸上推演一番,肯定道:“能做。”
  他仔细琢磨图纸,同大人以前的设计有相似之处。
  同样的流畅,每一处都是极简线条,绝不会有任何多余之处,且都有同一个发展方向——简约、效率。
  为耕地而生的水田犁、织布而做的水力纺织机、眼前的滚筒印刷机……处处能看出节省人力、提高效率的影子。
  以新出的滚筒印刷为例,传统的印刷需多人操作,且人力有限,换成机械,能做的事简化成几个步骤,大大节省时间不说,还能省出人手多增添几条生产线。
  依照大人的设想,《南康月报》迟早会变成邸报一样的“日报”,到那时一日一期,印上几千上万份,难道就靠这些人?
  完全不可能,南康府终归是要种地的,人不可能脱离土地生活。
  这意味着投入的劳动力有限,只能从别处想法子,活字印刷机便是出路。
  赵成将手上活计处理好,立刻投入研发之中。
  江无眠给赵成拨了部分研发费用,前有上万两的银子花出去,这部分款项都是小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