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人到那儿了,想念家乡时送去些特产总归是行的,一来二去带的多了,顺便开设个贸易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许是开始仅有部分人把持异国他乡的东西,等到商队来往多了,交易增多,变成习以为常的事情,久而久之,也成了惯例。
只要有一个国家打开对外大门,附近国家不甘落后,总是要合作的。
毕竟邻国友人在商贸中获得足够的好处,国力增强,自己仍旧弱小,怎么看处境都颇为危险,不甘落于人后,自然也会请求贸易往来。
唯一要注意的是,若是两国守望相助,对大周商队虎视眈眈,将本国士兵伪装成匪盗之流针对商队,做出被人抢劫杀害的假象,应如何应对。
江无眠列出的情况众多,对他国各种试探的应对,如何挑拨离间保全自身、如何安插自己人或收买他人等手段皆在其上,林林总总不下十张。
谢砚行面不改色,直接用笔画上一道墨色黑线,否决这部分公文,转而化为比较保守的探听战略。
现在两传教士在他们手中,一时半刻回不去,有大把时间套出情报来,还不必考虑到遥远日后,遣使者来往一事暂且放放。
于是,建元帝看到的折子便削薄了多处,但剩余内容足以让其思虑多日。
对照着公文誊写的抄本,建元帝少有得犹豫不定,这两人出身传教士,虽有学识在身,难免让人不喜。
犹记得,前朝末年时期,诸多教派林立,大多走的邪门歪道,祭祀之流。故而大周未有国教,对各教之中身份审查格外严苛,甚至于,一旦出家修行教义,还要有专职考核,不然只能让人还俗归家种田去了。
大周能杜绝教派泛滥的原因是交税,甭管什么身份,信不信教,全都交税,根本没有任何身份优惠。
因此,听闻留下的两人是传教士,建元帝心中格外不喜。
但在反复琢磨过江无眠的公文与诸多分析后,他最终决定还是留下两人,就当是展现大周的气度。
只有一点,绝不准许传教。
关于此事,还上了大朝会上商议。江无眠洋洋洒洒的分析也传至诸多大臣之中,另有部分著作,鸿胪寺上下翻书对证,核对言语。当日里摆出来一书案的东西也交托给鸿胪寺估定价值,探访来历。
鸿胪寺卿核对过语言,严谨回复建元帝,“陛下,以鸿胪寺当前所掌握的消息来看,这的确是新语言,体系完整,拥有一整套发音规则与算数规则。不出意外,应如江大人所言。”
韩昭鸿难免过多思量,这事儿是真是假,为何海贼恰巧此刻出现,又为何能留他二人性命?
人肯定是有的,不过是不是真的自海贼船上下来的人较为难说。
毕竟江无眠最后还多嘴了一句,想要扩建南康卫所的水师!
以当前南康府上经行的商队、所设的盐课来讲,重要程度一度攀升,当前的水师数量并不满足需要。
恳请陛下恩准,允许南康卫所水师营扩招。
就是这一条要求,使得韩昭鸿有了新猜想,是否是江无眠自导自演,以此来增强手中实力。
——江无眠身为按察副使,有权监军、调度南康卫所的将士。
水师营扩招,岭南道怕是要沦为江无眠的地盘!
韩昭鸿思来想去,对建元帝道:“既然如此,不若陛下将之召入京,有鸿胪寺上下研讨,想来不用多日,即能掌握基础对话。届时当面对答,以观其学,若是真材实料,留在京中就近学习探讨,岂非妙事?”
若两人不过是来自蕞尔小国,所谓的海贼仅是乌合之众,他当揭露江无眠的不臣之心——
分明是件小事,还要大做文章,是否要养兵自重?
若非不然,那这两人也不能放到江无眠手中!
这两人背后是一整个国家,大周从未见过的国家,谁先与其接触,谁就掌握了与其对话的主动权!
韩昭鸿这回说到了建元帝的心上,自货物来看,两人所在的地方商贸与纺织发达,可与之交易。毕竟以公文所言,两地相隔甚远,没多少利益冲突,多半会以合作商贸往来为主。
但这仅是建立在公文上的猜测而已,对于新出现的陌生国度,建元帝自然警惕万分,想多了解一些情报。
且江无眠要留人的理由也简单,不过是学点礼仪与问候而已,上京后鸿胪寺有专人教导。
这样一来,建元帝下旨,命两个异国来客入京觐见,择日出发,越快越好!
第119章 煤炭
公文尚在路上,岭南这里已在火热开发诸多新式武器、商品。
时至六月,南康大热,江无眠埋首研究,不觉时日之久。
玻璃原料不仅沙子,而是石英砂,烧制时熔点太高,有几次竟是没达到,还是江无眠让人用了煤炭才解决这一问题。
然最终成果仍有问题,他转而思考,究竟是缺少哪些原料。
“石灰石、石英砂?还有哪一种原料?”江无眠想了想,对烧制的工匠道,“再加纯碱!”
最终烧制结果并不算满意,但总算突破了第一步,成功烧制出玻璃成品,不成功的地方在于颜色,绿色的玻璃。
——绿色来自原料中的少量铁元素。
江无眠看着好似啤酒瓶的玻璃,一言不发。
送来的工匠已是习惯他的沉默不语,向其解释道:“大人,目前烧制的颜色中,多是绿色,师傅们正在考虑如何消色。”
绿色玻璃倒是能用,可它多用于装啤酒,水果罐头一类,还是透明色安全。
他挥挥手,让人烧成绿色葡萄模样,届时送到展示区,当做部分订单的赠品得了。
白楚寒拨弄着留下的绿色玻璃,原本要吹成茶碗,然因为技术不熟,成了一个绿底豁口的破损果盘,虽别有一番风味,但的确是不成功之物。
将一旁的冰块铺到果盘里,又熟练摆上应季水果,和桌旁的冰碗罐头放在一起,霎是好看。
他一拍手掌,笑对江无眠道:“师弟,展示园区当天,不若用这两者做示范如何?”
江无眠着实是热,但大部分硝石用以做火药实验,很少制冰,屋内仅摆放一盆,就在窗下不远,白楚寒手边。
他看白楚寒手边的冰镇三件套,放下公文过去纳凉,骤然降低的凉风拂面,心下烦躁也一同消去。
白楚寒将灞凉的罐头推到他手边,“先用些罢。你该召回师爷处理公文,不重要的舍除。”
但他清楚江无眠性子,做事认真,绝不推诿,让他彻底放弃做事转而享乐,除非是天塌了。
事关南康府与附近诸多府城发展,江无眠一定会事事紧抓,即使暂且照顾不到,也一定会询问关键之处。
如今玻璃烧制遇见难题,金不换等人正是研制火药的关键时期,只好江无眠自行琢磨。
江无眠用过一勺便放下,吃多了脾胃受不住,尝过一二即可。
他捏住眉心,叹口气,疲累道:“展示园区仍在建设,就算不用此物,岭南新兴的物件也不少。不过玻璃是最为关键的,最好今年底烧制出无色玻璃,做好一切准备。明年自荔枝下树,就制作罐头,早一日做完,早一日收钱。”
玻璃仅走过第一步,余下还有塑型、消泡、除色等事。
消泡倒不是主要的事情,最为重要的是塑型与除色,前者可以用经验弥补,后者是个大问题。
现在没有纯粹的二氧化锰,无法调整成白色,因而只能靠运气,哪一种成分里含有此物,就有望制成纯白玻璃。
“走一步看一步,实在没有,密闭性好能延长保存时间也好。”江无眠退了一步,日后可以继续改进,只要成品能投入使用,绿色就绿色吧。
他看了一眼天色,加快速度处理好公文,便去了烧制玻璃的窑炉处。
白楚寒则是分道去了水师,不与他同路。
待到窑炉处,一群人正围着绿色残次玻璃转圈,自从江无眠那处得到吹制法,匠人磕磕绊绊掌握住了,但时间尚短,吹制出的玻璃不成模样。
江无眠见他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吩咐身后跟来的负责人,“随时注意附近冰盆情况、通风状况,大夫那处做好解暑准备,绿豆汤、凉茶、金银花茶各类消暑之物备好。”
“大人您放心,这儿的大夫一直待命。前儿给几位匠人把脉,新开了饮子,小的一直叮嘱,每到时候就去盯着人饮用。”
江无眠点头,对他道:“自行去领赏银。”
不仅是他,在场所有参与玻璃烧制的工匠都得了不同程度的奖赏。
有的是多发月钱,有的是直接翻倍,根据贡献不同,给的量也不同,总之是鼓励人多多研制生产。
匠人们拍着胸脯保证,“大人您放心!有什么吩咐您尽管道来,草民等人一定竭尽全力!”
在江无眠手下做事干净利落多了,不用担心被人夺取功劳,不必担忧没烧制成功就被拖下去鞭笞,有了好的改进,能领更多的钱!
谁会不乐意?
江无眠道:“目前急需解决的有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塑型、消泡。”
“大人,此事草民也在商议,正有了眉目。”老师傅中走出一黑红皮肤的干瘦老人,人瘦却不弱,裸露的上身可以看出骨头上附着的一层肌肉。
这是自平清县来的老师傅,自从加入工匠行列,日日沉浸在手艺的打磨之中。家中一应物品与银钱都是此地负责人置办的,但也没用到多少。
江无眠缓声问道:“叶大匠,不知您说的法子是?”
叶大匠带人来到熄火的窑炉旁边,铁埚里是刚取出的玻璃液。
吹制法指的是用一根足够长的铁管蘸上玻璃液,在匀速旋转的情况下,吹入空气,形成想要的形状。
然因为玻璃液无法自行消解空气,在冷却时,会有气泡产生,无法排除,因此玻璃壁上才会有各类空气泡。
摔打砖坯时能将残留空气甩出,玻璃却禁不得,玻璃液本身高温,无法拿出,必须换个法子。
当然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当前是连塑型都无法做到。
叶大匠让两青年学徒过来,向江无眠介绍道:“大人,宁大郎手速极为稳定,由他向您展示如何稳定翻动。宁家二郎曾是采珠人,极擅长憋气吐气,很是稳定,力度均匀时,能更完美塑型。”
这话的确没错,两人忍着激动,向江无眠展示如何现场吹制绿色葡萄。
两人先挑出一部分玻璃液,黏到铁管底部,稳定匀速地旋转过后,肉眼可见,底部的玻璃液称为一团鼓起的圆球,冷却后,成了葡萄样式。
江无眠眼前一亮,果断给了两人赏钱与月钱加倍待遇。
现今一个难题有望解决,剩下的只有消泡!
以他的经验,消除高温玻璃液中的空气泡,可以多次搅动,以此达成目的。
类似于摔打,但比那个更温柔,所以只会带走大气泡,部分小气泡还是会留存在玻璃中。
他想了想,“先按这法子一试。”
这回换叶大匠为难,“大人,煤炭采买还未回来,您刚才看到的是最后一炉烧制。”
哦对,这儿还是用北地的煤炭。因为试验过多,江无眠虽然批了大批量购买,无奈北地还没运来。
江无眠的高兴打了折扣,给人放假琢磨消色法子去。他转而去了户房,抽出商队来往的账簿,核对最近的支出来。
于是,待白楚寒带着醉流霞买回的晚饭回来,就见江无眠瞳孔震惊,进而咬牙切齿道:“做蜂窝煤!”
依照当前的烧制量,运输费用够再买一船煤炭,更别说等之后玻璃烧制成常态,煤炭量翻倍,连带成本增多……
江无眠实在不想算水果罐头成本究竟会是多高。
既然如此,那就从原料开始,缩减成本,煤炭再加工成蜂窝煤,提高利用率。
白楚寒命人摆好碗筷,好奇问了一句,“蜂窝煤又是何物?”
听名字应与煤炭相关,但为何是蜂窝?
莫非要在煤炭中加入蜂窝?岭南这儿倒是不缺,可蜂窝与煤炭,二者有何相关之处?
不,依小师弟的脑回路,它们绝对不会是简单的掺杂在一块。
江无眠合上账簿,“一种煤炭,可以降低成本。”
南康府是有钱,可禁不住这种造作,本能省钱的法子,当然要尽一切努力用上。
白楚寒递过米饭,挑了挑眉,对此不置一词。
想要省钱,最为简单的法子是取消翻倍月钱,改为赏银。
毕竟本质上来说,江无眠与这些人是主仆关系,出钱雇佣、签订长达三十四十年的用人契约,某种意义上,的确是终身死契。
如此一来,这些人便是他的家仆,是生是死不过江无眠一言之事,何必要用翻倍月钱与赏银这等法子?
但让江无眠听劝是不可能的,就此事而言,对方底线顽固,谢砚行都不准备过多置喙,白楚寒也沉默不言。
*
过几日后,煤炭转运船只抵达码头,大部分运送到山上铁矿区,打造火炮离不开煤炭,如今日日开工,消耗量极多,因而三船里有一船半专供火炮锻造,剩下一船半由砖窑、瓷窑、玻璃烧制等地方分。
江无眠取来部分煤炭与黄泥,准备打蜂窝煤。
对于此事,他多年不做,已是生疏了些,但流程还记在脑海中。
用煤炭和黄泥混合,再加些秸秆,就能打成。岭南这儿是水田,用稻秆最方便。
黄泥和煤炭都有,这两者很好处理,难题在于稻秆。
它需要切成一段一段加入进去,现代化的机械能做到收割时打碎做成草料,然而现在只有人工。
江无眠觉得不行,效率太低,他准备仿照耕地用的水田犁,做个半机械式的搅碎机。
——有白楚寒打造佩刀在前,这会儿他觉得用锻造火炮的材质打造几柄绞刀不算浪费了。
虽然这样用起来有磨损,但磨损速度慢,不用长期更换,方便使用。
结果听闻此事的众人都过来观赏,尤其是苏远与卫补之,垂涎的目光险些就要贴在刀片上。
江无眠木然注视着蹲在刀片前的两人,对靠过来的白楚寒道:“刀片保不住了。”
这哪里方便使用了?
方便被人拿走倒是真的!
第120章 填充
83/179 首页 上一页 81 82 83 84 85 8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