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的青铜器种类繁复,虽然从隋唐之后青铜器的制造开始不再辉煌, 但依旧存在,而且隋唐之前的年代青铜器制造的数量依旧很多,到底有多少种类的青铜器,青铜器的数量是说不清楚的。
“青铜器啊……”叶之鹤摩挲了一下自己的下巴,看着里面散发着古朴韵味的青铜鼎, 眼神有些悠长。
“青铜器这东西我们接触得很少, 这种东西要怎么鉴定, 看内胎和釉色吗?”项景同站在叶之鹤旁边, 从头到尾梭巡的着这个并不算大的鼎。
他们当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的。
“锈色倒是有,釉色应该是没有的。”梁仲也回复了一句。
“像之前我们很多次鉴别别的东西一样,鉴定青铜器也有步骤和顺序, ”叶之鹤说道,“首先鉴定任何物件之前都要熟悉这些种类诞生的时间以及文化背景。”
周围也有在观察青铜器的人, 听到也没有驳斥, 而且因为刚才的书法事件,真的不少人认识叶之鹤。
也有不少人知道他在玩直播,在直播里鉴定了很多东西,桩桩件件都是珍宝, 还没有翻过车。
这些话虽然是老生常谈, 但也依旧是新入门的玩友容易忽略的。
现在的人越来越浮躁了, 看得很多书都是什么‘新手入门到精通’‘教你快速鉴定XXX’, 固然是省略了许多精力, 但有的时候也会桎梏住你的上限。
听着他慢慢的在和自己身边的助理说青铜器,他们也就听着。
“……青铜时代特指商周、春秋战国, 但最早出现可以通过记录追溯到黄帝时期,到商朝的时候,青铜器发展到历史上第一个繁盛时期,种类也越来越多,制作工艺精良,胎壁厚实,给人以凝重、庄严的感觉。”
“而且这个时候的青铜器广泛使用浮雕装饰,比之前的平雕更多出一种鲜明优美,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候的青铜器上很少有铭文,即便是有铭文,也是极少数的青铜器……这个青铜鼎上铭文不少。”叶之鹤指着里面的鼎说道。
“那肯定排除商朝以前了。”梁仲说道,“到后面我也可以猜一点下来了。”
“到周朝之后,经济文化有所发展,然后青铜器上的纹饰开始变得繁复优美,筑有铭文的青铜器越来越多,铭文越来越长。”梁仲根据明清时候瓷器的发展可以猜到这样的经过。
“对,不过周朝时候这些纹饰虽然精致繁复了,却又缺少了一些生气,到了春秋战国时候,王权旁落,这些富有神秘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权利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也开始有了新的突破。”
“不再那么神秘,并且有了地域化的风情,开始有了生活气息,出现了较多的生活场景,比如说渔猎之类的。”叶之鹤简单的概括了一番。
随着他的述说,这一个鼎似乎也富有一些人文关怀人文色彩。
被修复好的鼎颜色古着,满是历史的痕迹。
这落下来的光影似乎让他们能够穿透时光,和几千年前的古人对话,看到他们在温度极高的熔炉里劳作的样子。
但在分辨青铜器之前还要分清楚是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滇文化等制造的青铜器,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积累相关的知识。
叶之鹤在这里只是简单的说几句。
而且鼎的种类也有区别,有方鼎和圆鼎,不过以圆鼎为多。
圆鼎是三足两耳的容器,始于商代,盛行于商晚期、西周至两汉,多是礼器,等到宋朝到清朝乃至于现在,鼎已经多做祭器了,现在家家户户用的香炉就是鼎的一种,不过已经不是青铜器了,多是瓷器陶器。
面前的圆鼎正是三足两耳,高二十多厘米,深腹圜底,下承三柱足稍外撇。
庄重而雄浑优美。
这个鼎来自一位未知姓名的收藏家,来路也未知,可是看到这个鼎的一些人神色却十分莫名起来。
因为这个鼎他们曾经在米国的一家博物馆见到过,后面那家博物馆还传出过起火的传闻,一批文物消失不见。
至于过程到底怎么样,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反正那边的博物馆出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了。
不只是华夏文物,一些昂贵的西方展览品也屡屡现身黑市。
还有人说博物馆里的都是假货,他们也不敢说什么不敢做什么,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已。
“不过这个鼎上没有什么生活场景,这些纹饰我看不出说法来。”梁仲得目光跟着青铜鼎上的纹饰走,只感觉里面蕴藏了一个神秘的世界,这个世界哪怕简化成为无数的线条,还是让他十分不解。
如果是常常接触的瓷器还能够看懂几分。
那些寿字纹,云纹,回字纹之类的,但青铜鼎上的线条的菱纹和夔纹繁复得就像是毛线团,找不到思绪在哪里。
叶之鹤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也没有让他们接触过,现在看不懂很正常。
“这些纹饰很有意思的,也很有味道,就像是我们现在的人研究甲骨文,可以知道文化变迁,这些纹路也要通过对商周文化的了解才能够知道其含义,你看。”说话的人是刚才的林老,他绕行了一圈,叶之鹤他们也跟着他绕行了一圈。
“这个鼎就说它器身上的纹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上下两层,最上面一层你看见了吗,对,就是有六个的那个,那个地方像不像一对眼睛?”林老的手指指着玻璃,示意他看那里。
“那个叫做颈饰,那对眼睛长长的弯得像是一个长圆勾,有点突出来,眼睛上面又有内卷角,下面有短足前伸,给我记住咯,这个叫做饕餮纹!”林老自己倒是讲得很开心,而且看项景同和梁仲也听得认真,讲课的兴致不免更高了。
叶之鹤则是暗自观察着,除了饕餮纹之外,鼎腹上面的纹路也至关重要。
不单是饕餮、龙凤这些传说中的物种寄托了古人对于神话世界的猜想以及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一些寻常的物种亦有。
比如说鼎腹上还有一圈的三角纹路围绕着鼎,每一个三角纹路中间藏着的浅雕——是蝉!
蝉的幼虫从地下钻出,褪去外壳,化为另外一种生命形态,象征重生和复活。
这也体现出古人对生命的崇敬,他们以蝉作为复活的象征,希冀生命的轮回。
通常青铜鼎上的蝉纹都会和云雷纹搭配,这里的显然也一样。
这里的蝉是未成虫的状态,没有蝉翼,这是商时的蝉纹。
但是鼎颈上六面饕餮纹路显得略窄,这种形制通常流行于西周。
这也是这个鼎争议的由来,而这件器物要鉴定的不是真假,而是具体的朝代,到底是商还是周的。
后面的其他几件物件,他们也都看过了,有一些就连叶之鹤也觉得很棘手,真假难辨、朝代不分。
听徐智绘老爷子说比去年难多了,今年是因为叶之鹤来,所以亮出了招子上上难度。
叶之鹤:“……”
真难为你们去搜刮这些东西来。
叶之鹤呼出一口气,有些难度,但总体来说还好。
“看你的样子,是有腹稿了?”徐智绘笑着问。
“腹稿算不上,只能说是有些想法,还要再看看。”叶之鹤说。
徐智绘绕吧绕吧,看见叶之鹤又带着那两个助理绕了一圈,回来和梁悯康一说,梁悯康倒是十分相信叶之鹤。
“等着看吧,我总是觉得小叶是一个创造奇迹的人,他应该看得十之八九了。”
徐智绘想想也是,哪一回叶之鹤说略懂,结果噼里啪啦一大堆的,说不太懂,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说不敢不敢的时候,已经真刀真枪的干起来了。
小叶就是太谦逊!
时间渐渐走过,越来越多人有了答案。
在瓷器那里,大家就围在一起,哪怕是不那么精通瓷器的,也都来一听,说不定自己就有灵感了呢?
“今天大家在这里可以各抒己见,本来鉴定也是没有什么定式,是主观想法,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在这里无论高低无论年龄,都可以说。”梁悯康将众人的目光先带到那青花瓷的身上。
一个小小的碗要承载住所有人的猜想,无疑是有些困难的。
梁悯康的话落之后,大家又开始议论纷纷起来了。
更多的人还是倾向于这是假的,元青花其实是有高足碗的形制,主要是没有日用器物的碗的形制,但也不单是没有这个形制的原因,主要还有青花的釉色过于莹润,其实元代的青花瓷大多数都是偏向于干透微莹的质地。
还有就是釉面上的气泡也有异常,这也都是他们判定为假的原因之一。
不能上手触摸,还是在第一时间少了直觉感官的反应。
“我和你们的想法相反!我觉得是真的,因为这个东西有土气!”
第97章 发展*唐罗汉图
“有土气?”
“开玩笑, 这东西那里来的土气?这上面的釉面都还保存得比较好,刚出土的土沁多多少少会改变一些釉面。”
“不过这上面真的有一些结晶斑,可能是埋藏不太长的缘故, 但也应该不是出土的原因。”
说的出土大家都明白什么意思,就是从墓里头挖出来的,而且是刚刚挖出来没有多久。
一般刚出土的瓷器都会和其他的瓷器有一些不一样。
比如釉面层或者是上釉面层,会有一些土里各种各样的化学元素聚合在一起的结晶,这些结晶有的时候是呈现点状或者斑块状。
仔细点观察甚至会看到釉层内部的改变, 依旧是呈现出不规则的粉化斑, 或者是出现絮状物, 就像是磁铁吸附细小微粒的铁一样。
而釉面多多少少都会老化。
如果是伪造的老化釉面, 就像是农村厕所墙壁上的土碱一样,不算均匀的分布在裂片的位置或者是缺损的位置,太容易分辨了。
但这件瓷器的釉面有些损坏, 大体上还是比较光亮的。
大家都各抒己见,一时间争吵不断, 柳明堂微微一笑, “听说叶小友在鉴定瓷器上很有一套,而且在直播里也多是鉴别瓷器,不知道关于这个瓷器有什么见地?”
他的声音十分的明显,和这些吵吵嚷嚷的人比起来更加清亮的指向叶之鹤。
一时间所有的声音都轻慢了下来, 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叶之鹤, 似乎是想要看看这个年轻人有几把刷子, 才能够这么够格竟然直播鉴宝, 现在还凭借着直播鉴宝进入更多人的视线。
其中也不乏看笑话的人, 自然也有鼓励的,平静的, 觉得无所谓的。
叶之鹤将这些眼神都收拢了一圈,微微一笑,“小子浅薄,现在在这里也只是班门弄斧,简单说说还可以,具体的还是要靠各位大家决定对错。”
“我觉得这件瓷器算是真的!”
他这话一出,无论觉得是真是假的人都哗然。
要知道倾向于假的更是占了绝大部分,哪一位师傅平时不是被捧着好话说着,你这个年轻人也配来忤逆,在这里大放豪辞、夸下海口?
觉得是真的人也觉得很奇怪,什么叫做‘算是’?
“哼!你说是假的,那么最好拿出点真本事来!”
叶之鹤含笑看向那人,浅浅让开一些位置,“中早期的青花瓷釉面少见气泡,到了至正之后,气泡就开始变得多了起来,所以这一件东西大概可以判断是至正之后,在哪个时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迁,就是制作青花瓷的内胎开始尝试加入新的配方来使变形减少。”
“但是这样会导致器物的内胎变得厚重瓷实。”
“但是这件瓷器之上,你们看碗足的位置,还是有些微微变形,但是内胎已经开始改变,变得略显厚重和饱满,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看上去有些酥松,釉面比中早期的青花瓷更加柔和,在雾状的色体之下大和中的气泡开始过渡,还有一些橘皮纹路。”
“最关键的是青花瓷装饰的主流大多是白地绘彩,少数的青花拔白,则是用留白呈现主题,但这通常使用在大件上,这一尊小碗上罕见的使用青花拔白,附加镂雕,浑然天成富有一番风韵。”
“我倾向于这是一件实验器作,相信这位藏家之前也去做过无损化学仪器验证,证明这是元朝所出的产物,见这件东西又与寻常种种不同,所以心生疑虑以至于惴惴不安。”
诸人本来还存了几分疑惑,一听都纷纷蹙眉思考,有一些人也不由得点头。
叶之鹤说的也十分具有道理,饶是他们也没有什么好辩驳的。
况且随后梁悯康的话也验证了叶之鹤的话。
“没错,的确做过无损仪器鉴定,证明是元朝时候制作的器物。”
哪怕越来越多人倾向于叶之鹤的说法,但大家还没有肯定,鉴定是一件需要严谨细致的事情,一件谁都有争议的器物,争议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不知不觉叶之鹤已经站到了最前面的位置,他站在那里再次细细的观赏了一番那一件元青花,就像是得到了某种满足一样,渐渐褪去。
而人群竟然也无知无觉的变成了以叶之鹤为中心转移而转移,叶之鹤往画那边去,身后有些人也不再争论,跟随着叶之鹤来到了画这边。
这幅吴道子罗汉图主要的争端主要还是在那些衿印上,有些人甚至可以目视这些衿印所用印泥。
各个朝代的雕刻技法和印泥都是不一样的,这些常常在这些东西里打转的老师傅,各个的眼力都贼精。
但这幅画可不是这么好判断的,如果真的这么好判断也不用拿到这里来了。
针对这幅画又有人有不同的见解。
贺老的目光一直都落在上面,刚才许多人去了瓷器那边看热闹,贺老也依旧在这里,以至于大家回来的时候,贺老还是在第一梯队观察的人。
“老贺,你品出点什么味道来没有?”徐智绘开口第一个就是直接找贺老。
贺老虽然脾气直,但对一件自己要研究出来的事情,非弄个明白不可,现在也是一样,就是个牛脾气!
“有点意思,真的很有点意思,我觉得这东西半真半假。”贺老一语惊人。
书画向来是华夏古玩里造假颇多的一大类,造假方式也有很多,五花八门。
比如说改制,就是将一副真的书画,为了增加经济价值,把小名家改成大名家,或者是把后人的作品改成前人的,但是时代风格完全不一样,也很容易被发现。
61/79 首页 上一页 59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