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黯的仓室里,楚狂睁大了眼。
落下的血融入骨中,尔后无痕无迹。
只有血胞之血方可溶于骨。他与师父竟有骨肉相连的干系。
楚狂浑身震颤,一个更可怖的设想忽如大手攫住了他。兴许不仅于此,他与师父不止是同宗——
他们也可能是同一人。
自凤麟船中出来时,天上已下起倾盆暴雨。楚狂草草包扎了伤口,背着大屈弓和繁弱,每一步都如负千钧。
事到如今,他脑海中已成一片乱麻。师父是天符卫,真名叫方悯圣,而自己又确实与其有着血缘牵系。这些悖于常理之事在瀛洲接二连三发生,已教他心头麻木。
楚狂心想:“我总不会是他同名的奸生子罢?”
然而他心里却是隐隐清楚的,师父武艺超群绝伦,为人温文有礼,仿佛是家中不曾遭厄难、长大成人的方悯圣。可便是这样完美无缺的师父也落得一个惨死的下场,这便是说,他的前路恐怕晦暗无光。
这时他仰首望浮桥两畔的画舫,其中急管繁弦,燕舞莺歌,千万点华灯将瀛洲装点得有若白昼,惟他在暗处寥阒。方惊愚现时大抵在其中一间画舫里享福罢?
正心灰意冷间,他忽见前方有一点荧光。漆黑的暴风骤雨里,那点光微弱却明亮,如一轮皎皎明月。
披着风雨走过去,楚狂却见雨里有个人,一手抓着蓑笠,一手提着风灯,早成了落汤鸡,瑟抖不已。再走近些,他吃惊地叫道:
“方惊愚?”
那人果真是方惊愚,在雨里擎着一盏风灯等他,身上水浸浸的,被冻得脸色发白。
楚狂问:“你怎么在这儿?不是随女校书们一齐去炊金馔玉了么?”
方惊愚道:“若没你在,我就吃不惯瀛洲菜,鱼虾骨刺儿塞牙。”他一面说话,一面牙齿打架。
“你没去同她们吃酒?什么时候开始站在这儿的?”
“一开始。”
楚狂沉默了片晌,说:“傻子,手里拿只竹篾笠,却不懂得遮雨。”
“我若遮了,怀里这物事便要遭雨淋了。”
方惊愚掀开斗笠,只见他怀里是一捧番薯,仍热腾腾的,散着白气。楚狂愣愣地问:“你去哪儿寻来的?”
“去了青玉膏山一趟,寻到了那卖薯翁,央他卖与我的。”
这句话轻描淡写,楚狂却晓得背后的事绝无那么轻易。那卖薯翁神出鬼没,在这骤雨里寻到他何其不易。他接过那番薯,滚热烫手,像握着一块火炭。方惊愚脸是白的,手臂却被烫红。
决堤暴雨里,两人默然而立。楚狂那忿然的气性突而收了,被雨水打湿的发丝温驯地垂落下来。他低头,咕哝道:
“和旁人去吃山珍海错多好。”
他心里忽然发涩。他已过惯被人嫌恶的日子了,从无人关切他的想念,现今心愿得满足,反不知所措。这时方惊愚捉住了他的手,冰冰凉凉的,然而掌心已酝酿起一点余温,道:“都有煨番薯了,还吃山珍海错作甚?走罢,咱们去个可避雨的地方。”
楚狂想甩开他的手,却甩不动,最后赌气似的道,“我不走,腿上的伤还没好,有本事你便教我挪窝儿。”
当初见面时,他也同方惊愚说过这话,结果被这人硬拖着铁链牵走。他已做好见方惊愚大发雷霆的准备,却见方惊愚在自己面前矮下身子,淡淡道:“你若走不动,我来背你。”
楚狂没话了。暴雨浇注里,他最后还是依顺而沉默地爬上方惊愚脊背。
于是方惊愚背着他,慢慢地往雷泽船走去。背后的人闷声不响,恍惚间,方惊愚想起多年前的一幕,兄长将筋骨无力的自己负在肩上,在方府里逐游蝶嬉戏。兄长牵着他的手,游逛蓬莱闾里。
方惊愚轻轻叹气,白气漫入雨中,倏忽消失不见。两人身影偎傍,难解难分。
若背上这人真是兄长,一切便好似一个冥冥中的轮回。
可即便不是兄长,楚狂也仿佛渐渐成了他一世也脱不开的囚笼。是他的孽债,他的果报。
第85章 故人心眼
雷泽船中美酒频斟,人人把盏吟哦,席上八珍玉食,盛器溢羹。
这是瀛洲人最无忧无虑的一夜,众人纷纷向方惊愚一行人敬酒道贺,楚狂也仿佛不再发闷气,一个劲儿地埋头吃甘甜大件,将糖酥塞了满嘴。这一夜无人不人欢歌痛饮,直至天明。
又休憩了几日,众人终于理好行装,即将上路。临行这天,大伙儿在青玉膏山下集结。大多瀛洲人都来送行,放眼望去,黑压压一片人头。
这时晨光出照,草香沙暖,天下着绵绵细雨。如意卫也来送行,微笑着与方惊愚道:
“殿下,瀛洲之外便是员峤、方壶和岱舆了。老身虽不能前去,却也会在此地牵念诸位。往后的路,各位多珍重。”
方惊愚点头,回想起在瀛洲的一切,恍如梦中。他们本是作逃兵仓促而来,不想却反客为主,以血的代价大败玉鸡卫。可还有一事更至关紧要——
方惊愚扭头看一眼楚狂,只见此人依旧一身污衣,躬背弯腰,嘴里嚼一只冰糖花果,腮帮子鼓囊囊,宛如饿鼠。于是他脸上发烧,困惑地想,自己怎么就同这人行了事?一切事仿佛就此稀里糊涂起来,而他同楚狂也再难分难舍了。
说起去往瀛洲之外的路,这世上少有人晓。仙山之间相隔绝,其中住民大多老死不相往来。“骡子”这回仍自告奋勇,担任他们的向导。据他所言,到方壶的路他仍走过,总比一无所知的旁人能赚些优势。
司晨也来送行,今日她头一回仔细妆扮自己,施朱点唇,一身青布左襟衫,花边襜子,尽显少女的妙曼。自玉鸡卫死后,瀛洲曾雨霁天晴,她的神情此时也似拨云见日,再不摆一张臭脸。此时她微笑着同方惊愚福礼,道:“万望往后还能再同殿下见面。”
如意卫也在一旁笑吟吟道:“方壶广袤廓大,老身听闻那儿的黔黎多饲飞奴,令其送书信来往。传说那里的鸽子翅健,可越万里。若殿下有意,可借飞奴传书予咱们,只消殿下一声令下,咱们无远弗届。”
方惊愚向他们连连打躬道谢。这时雷泽营军士们呼声四起,方惊愚定睛一看,才发觉他们此日一个个着石青色号衣,戴黑布包头巾,穿着朴陋却齐整。忽有人大喝一声:
“誓死随殿下出关!”
这喊声便似往静水里投入一枚石子,引起层层回音。于是其余人也吼声如雷,纷纷应和道:“誓死随殿下出关!”
一时间,吼声响遏行云,教人耳畔嗡嗡作响。方惊愚愣住了,这时却见司晨笑道:“我拦也拦不住他们!这些皆是听了殿下的话后,想同您一块儿走至归墟的人,他们皆想证明自己不是怂胆小虾子呢!”
只见瀛洲兵丁们一个个垂手肃立着,方惊愚才想起自己曾为鼓舞他们士气,曾同一营的军士比试过,还放出大话,招揽欲随自己出征至归墟之人。可这话倒不是出于他的真心,于是他思索片时,摆手道:“你们不必随我来。”
军士们面面相看,当日道出这话之后,行伍众人便胆魄横生,士气大涨,谁不想与白帝之子偕行,见证其功标青史?于是在与玉鸡卫一战中,他们格外勇猛杀敌,而今却遭方惊愚拒绝,不少人气势顿时遭挫,垂首丧气。
“瀛洲还需你们鼎力襄助。”方惊愚道,“你们若走了,谁来作瀛洲椽柱?谁来补缮浮船,让此地重获生机?”
他目光恬然,却有不容分说的气魄,军士们见了,无不被其压倒。方惊愚又道:“有几位水兵随咱们去就成,做使帆、摇橹和桨手,人多了却不好办,会教仙山关门阍人起疑。”
众人听了,各有忖度,然而大多人却明白他这别扭心思:方惊愚不想教他们抛下瀛洲和司晨,正转弯抹角地提点他们呢!有人笑道:
“既然如此,那便教咱们中的几个随殿下走便好。毕竟殿下还需人划船,不能自个既做纲首,又做蒿工。”
于是雷泽营将士里分出一小股,随着方惊愚一行人前进。方惊愚这才头一回踏上了青玉膏山,只见眼前奇峰绰约,烟霭重重,郁郁苍林如油绿的缎子,铺展于眼帘。
待一路攀至山顶,已是日中。众人累得吁吁气喘,方惊愚瞭望四方,只见溟海广袤无垠,海风拂施,水面上便起层层榖纹,无可依停之岸的模样。他忖道:“奇怪,这瀛洲四面环海,且不见溟海边际,如何出关?”
这时他却听见有人叫道:“殿下,这便是瀛洲城关了!”
方惊愚抬头一看,却愣住了。山尖儿上立一块绰楔样的石板,漆黑的四柱支撑着,上书:“瀛洲”。下方却是一只漆黑洞穴,垂着牛皮索梯,不知通往何处。
“骡子”在前头引路,恭敬地对他道:“殿下请随小的来,这便是出瀛洲的路了。”
方惊愚道:“从这儿爬下去,莫非方壶在地下?”
“骡子”道:“不是地下,是水下有道,可通三仙山。”
方惊愚却心想,将这出路修在山顶,一直要爬到地底下,真是好生折腾也!众人顺绳梯爬下去,黑暗里辰光似流逝得格外漫长,他们只觉好似爬了千年百年。不知过了许久,脚下终于踩到地面,再沿前不知走了许久,抬头一望,却见是一间地窨,甚是空阔,可纳百人。两旁有铁灯盘嵌在壁上,其中盛鲛人膏照子,竟仍亮着。
“骡子”道:“这是玉鸡卫留下的长明灯烛,以前出关极严苛,路牒、赂银必不可少,过了这铁门,便算出了瀛洲了。”
众人望见果有一扇大门立在面前,以耐火的百年榆木所制,髹漆镶钉。因此地无青玉膏宫军士把守,取下大木栓后推开门页,门后的景色却教方惊愚又猛吃一惊。
甫一推门,一股咸腥的海风扑面而来,眼前竟展开一片寥廓的海面。
只是这海却有别于溟海,清澄碧澈,映着天光云影,海的一头隐现秀水青山。方惊愚也不禁张口结舌,问“骡子”道:“这……这里还是溟海么?”
“是溟海不错,可只有从青玉膏山上的密道走下来才能看到这一片海。”“骡子”指着远方那山影,道,“殿下,您看那山是不是正在游移?”
方惊愚仔细一瞧,却见果真如此,那山正缓缓移转。这时他想起如意卫与自己说的九州的传说,道仙山的根柢都是大鼇鱼,它们会负着仙山游走。往旁一看,又见岸边系着一只沓载四帆的海船。“骡子”道:“这船便是玉鸡卫平日里出海用的船,殿下也眼见了,这山会走动,若咱们不赶上,只会随着风海流愈漂愈远哩!殿下择够船工,便即动身罢。”
于是方惊愚选了二十余位船丁随行,这架势与他们初来瀛洲时一样,比起先时仅几人突破重围的阵势来说已算敷余,但若比起百年前大举出征的白帝来说只能说是贫酸。方惊愚却不惧,只说是前方路远,口粮不足,要其余人留在瀛洲便是。
解了缆,风向正好,船慢慢驶离了岸。方惊愚站在船尾,瀛洲人向他招手,他也摆手。顺着岸旁密匝匝的人头看过去,司晨、如意卫、雷泽营水兵们,一张张谙熟的面庞在离他远去,变作芝麻大小的黑粒。有人大声在喊:“殿下——一路顺风!”那声音也渐卷进风里,方惊愚心想,缘分真是奇妙,能将素不相识的人捆作一块儿,又能让朝夕相伴的人天各一方。
这时他心里忽而涌起涩意,白帝尚且能班师回朝,可自己这样力弱,大抵是有去无回的了。在瀛洲见过的人、那些血战的日夜,也将尘封在往昔,历史便是轻轻一张麻纸,一翻便过去了,连丰功赫赫的白帝也不会留下几行字印,而像他们这样的卒子多如烟海,后人根本不会晓得他们姓名。
但至少此时此刻,他会记着在瀛洲时的一切。想到这里,一股激流突而冲开心房,方惊愚攀着头拿狮,高声应道:
“诸位——有缘再会!”
瀛洲慢慢地远了,海船正向一方新天地驶去。前路究竟是怎样的光景,又有怎样的苦痛和欣荣,至他们尚不知晓。只知愈往前走,他们的所作为便愈接近那些他们早耳熟能详的传说。
虽遥遥地可见方壶的影子,然而海上观景便是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到方壶的路比众人想得要漫长许多,还得乘许久的船方能抵达。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行人在仓室里百无聊赖,各做各的事。郑得利每日捧着那骨片琢磨,对着如意卫予的册子对照,竟看出些门道来。
然而他既一看出那骨片上写的是何字后,当即脸色大变,木呆呆坐着不动,也不同人言语。除他之外,小椒也魂不守舍,抱膝坐着。方惊愚则日日去同掌舵、船工交谈,焦心着算计如何入方壶。
几人各有所虑,惟楚狂一副吃吃睡睡的懒猪模样。他向郑得利讨来纸笔、医书,打定主意要习字念书,很一副勤奋进学的模样。
楚狂从“一口红”写起,写来写去,只会写“一”字,能写得“口”字,已是十足不易。方惊愚进仓室来,只见他趴在地上,咬着笔杆。方惊愚翻他字册,见一页写满“丁”字,问他道:“这写的是什么?”
楚狂恶狠狠地磨牙,瞪他道:“死大老粗,瞧不出来么?这是‘丁香’!”
方惊愚又翻过一页纸,指着上头的“七”字问他,“这个呢!”
“臭白丁,这是‘七星剑’!”
“怎么只有前头的字,余下的都去哪儿了?”
“急甚急,它们都在赶来的路上,还没来得及进老子脑袋呢!”楚狂龇牙咧嘴,擎着笔一通乱涂乱抹,可不会毕竟便是不会,肉片带来的清明感日减,他又神智瞀乱起来,连最简易的字儿也行将不会写了。
想到这里,楚狂有些沮丧,也不练笔了,气闷闷鼓着腮帮,蛙子一般瞪着方惊愚,后来小声道:“这些字我都不会写,你是不是瞧不起我?”
方惊愚看着他的字册,也在他身畔坐下。楚狂警惕地挪开几寸身子,却见方惊愚也拿起笔,在墨斗里蘸了墨,埋头写起来。楚狂凑过去瞧,若他识得,便能认出是“红”“香”“星”和“剑”几个字儿。方惊愚说:“楚夫子,其实我认得的笔画也不多,且落笔丑陋极了,你若懂得前头的字怎么写,便教教我罢。”
80/146 首页 上一页 78 79 80 81 82 8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