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能看得出来,小姚先生在酒楼里还是有些话语权的。
他可不想因为一个人,就连累整个村子。
那人虽然有做的不对的地方,可他和任氏关系好,连带着和赵大闯全家也处的不错,都是熟人,又住的那么近,抬头不见低头见。若是弄得太难看,往后见了面多尴尬?
赵大闯便推了推姚瑜,“这是我外甥和妹妹,怎么能是外人。不算外人,小鱼,你说是不是?”
若是换一种语境,姚瑜和赵氏听到这话会很高兴,但是现在这种语境很难让他们高兴。
姚瑜面色泛,冷淡道:“舅舅真的拿我们当自己人吗?那为什么现在舅舅偏帮的是外人?”
赵大闯有些尴尬,“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犟?舅舅自然是向着你娘的,只是大家都是多年的邻里,舅舅不能把事弄得太难看。”
“是吗?只是恐怕要让舅舅失望了。舅舅也知道,我自小就不太懂事。”
意思是非要揪着不放了。
赵大闯还想说什么,村长脸色铁青的打断,“就是平时太纵容你们了,你们才这般肆无忌惮,随意恶语伤人,在今天酿成错事。错了就错了,你还不肯认错,我若不做出惩处,日后村里人人效仿岂不是乱套了。
就这么定了,都别再说了。
以后说闲话的时候掂量着,把握住度,瞎说话也是要负责任的。
刚刚不是说还有几家吗?都站出来。”
村长一发话,陆陆续续有几人站了出来道了歉。
村长看了眼姚瑜,挥挥手,说了几句训,诫村民的话,这事就算了结了。
赵氏想过要讨个公道,可没想到村长会帮忙,更没想到村长会这般严厉。
其实她也怕村长处罚过重。
可是,是她找她儿子帮忙的,这时候她总不能替外人说话,拖儿子后腿。
这件事之后,没人再看赵氏的笑话,别人都知道赵氏有个惹不起的儿子。
那几个在任氏面前说是非的人,脸火辣辣的疼,后面和人说话也收敛了些。
至于和赵大闯一家虽然弄得不太好看,但感情还是在的,往后还当亲戚处,只是肯定没以前那么亲了。
至少以后她再也不会在娘家常住了。
……
姚瑜的猪下午就运到村子里了,那帮忙运猪的汉子姓刘,叫刘大郎,带着弟弟二郎三郎来赚点辛苦钱。
为了防止猪反抗,他们特意借来一个笼子,架了辆牛车送货。为了防止猪在里面胡乱冲撞,他们往上面遮了层黑色的布,猪看不到外面的景象也就不会那么躁动了。
一路都很顺利,他们很快来到青山村。
依旧是一堆人聚在一起,边晒太阳边聊天说八卦。
大多数乡村都一样,闲人多,不让他们说八卦是不现实的。
与赵家村相比,青山村的人说八卦时要含蓄得多,不会故意三番四次的跑到别人跟前刺激人,还明晃晃的挑拨离间,不把事情弄大誓不罢休。
刘大郎几个人拉着牛车,上前来问路,“请问村子里有没有姓姚的人家?”
“有呢,我家就是!你找姓姚的有什么事?”村里一共就两户姓姚的,那个户姓姚的问道。
刘大郎道:“有位姓姚的小公子,托我运个东西到他家里。”
为了防止别人冒认,刘大郎没有主动说出姚瑜的名字。
“小公子?那就不是我家了,我儿子都三十多了。”那人摆摆手。
有人喊姚老头,“好像是你儿子让人从县里带东西给你。”
姚老头放下手里的棋子,慢悠悠的走过去,“什么东西啊?”
一群人在旁边问道:“是不是你家姚安买给你的?”
姚安已经好几天没回家了。
姚安生怕姚老头和他们俩住得近,看穿刘宁儿流产的事,他故意借口去做木活,带着刘宁儿在外面住了几天。
对此姚老头很不满,都要过年了,还要往外面跑,像什么话?
而且都这个时候了,谁还会想着找他做木活?
姚老头不管心里怎么想,但表面上姚安做的滴水不漏,姚老头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姚老头趁机把江大柳撵了回去。
刘宁儿这个爹真是厉害,在家里吃喝就算了,还要偷偷往家里拿。
姚老头为什么富有?
不是因为他有多有才,而是他心里很会算账,笔笔账他都算的清。
也就是这两年,他生的两个败家子长大了,开始祸祸家产了,他才有些力不从心。
江大柳做得不动声色,还以为瞒住所有人,实际上他都看得出来。要不是看在刘宁儿肚里的大孙子的面上,姚老头肯定要捉他去送官。
如今姚安和刘宁儿不在家里住,不需要人照顾了,姚老头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人撵回自己家去。
而且姚瑜前几天找他,说要把他娘接回来。
当时他在忙,答应了一声,没细问,后面再找姚瑜就没找见过他这个人。
兔崽子也不知道干什么,天天不着家,问宋凉,宋凉记仇呢,不爱搭理他。
他只知道赵氏要回来了,却不知道赵氏什么时候回来。
想起以前赵氏在的日子,他不禁流了几滴老泪。
这几个月里,姚老头这日子难受啊。
过得简直像个孤寡老人。
老妻几个月没回家了,快过年了,两个儿子也都没了人影。
看到眼前的大笼子,孤寂了多天的姚老头心里有了点安慰。
总算姚安想起他这个爹了,姚老头心里好受了一些。
他拄着拐杖,时刻都端着架子,他道:“跟我来,把东西搬到我家里去。”
“不对吧?”刘二郎是个憨憨,立刻拍了拍他大哥的胳膊,“人家小姚公子说了要让他夫郎接收,可没说要把东西给一个老家伙啊!”
姚老头脸都绿了。
刘大郎咳了一声,踹了一脚这个不会说话的弟弟,不想一不小心踹到了装猪的笼子,猪在里面疯狂拱动起来。
“什,什么东西?怎么会动?”靠得最近的人被吓了一跳,惊呼道。
第49章
“别大喊大叫,小心惊着里面的畜牲。”刘大郎道。
“这位小哥,让你来送东西的是这位老爷子的儿子,他夫郎也不在,你交给他夫郎和交给他老子是一回事。”
“那不行!”刘三郎笑道:“我们答应了姚小公子,要将东西送到他夫郎手上的。若是出了什么岔子,送错了人,我们可赔不起。”
村里人议论纷纷,“看来这东西很贵。姚安在外面挣了多少钱啊?”
“看来做木匠是真挣钱,不然姚老哥也不可能让姚安去学木匠。”
“就是,改天让我儿子也去学学。”
……
送东西的人虽然说话不好听,可姚老头也不是为了些许小事,就和儿媳吃醋的人。
他叹了口气,“只是我儿媳眼下不在,他有了身孕,跟着我儿子一起去了县城。不如你先给我,等他们回来我再转交给他们也是一样的。”
刘三郎警惕道:“你儿子叫什么名字?”
姚老头一头雾水,说了半天姚安了,这几人都没听见吗?
“我儿子,叫姚安啊!儿媳刘宁儿。”
刘三郎低头看了眼信,拉着两个哥哥后退一步,“不对,不是他,姚小公子不叫姚安。”
“哈哈哈哈,原来是搞错了。”村里有看热闹的,躲在人群中。
姚老头的面子有点挂不住。
“我提了好几次我儿子的名字,你听到了也不提早说一声。”
刘二郎认真道:“不能说!万一有人冒认东西怎么办?”
姚老头的脸再次绿了,“我是那种人吗?”
“那我又和你不熟,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刘二郎爱说实话。
这时候村长也来了,见状也过来瞅了一眼。
“你们这附近,还有别的青山村吗?”刘大郎发愁了。
“没有了,附近叫青山村的就咱们村一个。”
“也没有个姓宋的小夫郎?”刘大郎不死心,想做最后挣扎。
“姓宋,宋凉?”姚老头没往这里想,还是村长大胆发言。
姚老头这阵子没怎么见过姚瑜,偶尔见一面,也都挺匆忙的,没怎么说话。
其实好几次他都想问姚瑜,钱够不够花,但都被别的事打断。
后来看到宋凉那手厨艺,和红火的馄饨生意,他放心了些。
再加上每次见姚瑜,姚瑜都窜高一大截,如今高高大大,那一看就不是饿着肚子过日子的。
姚瑜没啥气性,宋凉天生要强,两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相配的。有宋凉这手本事,两人活着应该不是问题。
有宋凉在,姚瑜就可以继续贪玩胡闹。
姚老头不知道发生在姚瑜身上的一切,他至今不肯相信,姚瑜真的去赚钱的,只觉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即使姚安变得越来越过分,有些大事,他还是更信任姚安一些,即使姚瑜最近没再惹祸没再花钱了,遇到事,他都不会想起姚瑜。
因为以前的固有印象存在。
而且,他现在还有一个偏爱姚安的理由。
他即将出世的大孙子。
姚安高不成低不就,指望他有什么出息是不可能了,但是姚安很快就要有孩子了。
而现在,听村长猜测对方要找的是宋凉,他皱着眉看向村长。村长也是真敢想。
然后刘三郎竟然点头了,“是叫这个名字,那姚小公子是叫?”
刘三郎还是想再确认一下。
“叫姚瑜。”村长大胆猜测。
“对!”刘二郎惊喜道,“就是他,哥,弟咱终于找到了,可以完成差事了。”
村长乐道:“你说的这个姚瑜,也是我姚老哥的儿子。你们给他也是一样。”
刘二郎惯会扎心,“不对啊!他儿子不是叫姚安吗?”
刘三郎笑眯眯道:“这位老先生刚刚怎么也不提一下,自己还有个儿子。”
姚老头的脸一直是绿的。
自己家的事怎么轮到的几个力夫阴阳怪气。
几人瞬间就脑补了一出大戏。
再想到姚小公子亲自指定要把东西给夫郎,那想必是有原因的。
“姚小公子只说让给夫郎,麻烦村长给带带路。”
这么大的箱子,引人注目。
不等村里人带路,来看热闹的谢小夏就拍开了宋凉的门。
“宋凉来了,宋凉来了。”
考虑到宋凉身体原因,谢小夏热心的拨开人群,让宋凉走进去。
宋凉本就秀气可爱,这段时间被养的不错,人一出来,就让人不禁眼前一亮。
只可惜宋凉太过凶悍跋扈,让人不敢欣赏。
正主来了,刘大郎将信递给他,“你相公让我送了年货来,他自己晚点到家,都写在里面了。”
宋凉把信递回去,“我不认字,你帮忙念吧。”
刘三郎接了过去,“凉凉,这是咱家年货,但是个儿太大了,我一个人运不回来,就找了人帮忙,你接收一下,我先去接咱娘了。姚瑜。”
姚瑜写的信很直白。
不光宋凉听得懂,姚老头也听得懂。
“什么?你娘要回来?”姚老头也着急了。
宋凉烦他,根本不搭他的话。
“原来是年货啊!”一群人顿时没啥兴趣了。
下一刻,宋凉揭开黑布,里面的大黑猪露了出来。
宋凉很是无语,姚瑜怎么想的啊!
想吃肉多买几斤肉不行吗?
弄一头猪回来。
这让人怎么处理?
“姚瑜打小就不聪明,过年弄这么大只猪,还是活的,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吗?”这是酸里酸气的。
“村里谁会杀猪?”也有人好奇这猪怎么杀。
“都是庄稼人,有养猪的都拉去卖了,更别提前两年那些当兵的跟土匪似的,走到哪里,哪里的粮食财务都充作军饷,大家谁还愿意养猪?没有猪,也就没有屠夫了。”
“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一头猪他吃得完吗?还不如直接买肉,浪费钱的哟。也不知道这钱是不是他挣的,霍霍起来一点不心疼。”
32/126 首页 上一页 30 31 32 33 34 3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