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填埋了。”
回到少府寺,虞上卿向杨文虎传达了这个消息。
杨文虎喜上眉梢,表示立刻就办,不出七天,宫里全部开挖的沟渠填埋完毕,复原到最初的模样。
现在,就等一场大雨,来测试排水系统的效用。
开平六年四月二十九,雨水如期而至。
乌云凝聚在京城上方,很快笼罩住大相国寺的七重宝塔,一道闪电劈开翻滚的层云,隆隆雷声从云中传来,响彻承天殿前广场。
第65章 一更
骤雨将至。
承天殿中,正在举办大朝会,文武百官分立大殿两侧,大殿正中,开平帝身穿玄色龙袍,高居尊位之上。
听取过官员们送上来的奏报之后,开平帝有些累了,他稍稍向龙椅一侧倾斜,揉着太阳穴,疲倦道:“还有什么事要启奏吗?没事的话,就退朝吧。”
殿中没有人说话,只有殿外的雷声阵阵传来。
开平帝一摆手:“朕看这马上就要下大雨了,你们散了吧,修堤的事情,度支部再提预算上来,给杨太师看看。退朝。”
众臣山呼万岁,躬身行礼,开平帝从龙椅上站起来,由太监扶着,往后面含澜殿行去。
含澜殿是皇帝休息的地方,从承天殿到含澜殿,要经过两个不小的广场,开平帝刚走到第一个广场前,大雨便纷纷扬扬地泼洒下来了。
小太监匆匆擎着伞盖,前来接驾,奈何雨势太大,偌大一张伞盖,也无法阻挡八方来雨,小太监自己先被淋了一身水。
开平帝见状,心情不佳,道:“先在此处避一避雨吧。”
杨太师上前一步,将开平帝从屋檐下扶回殿中。
两人一边走,一边说着闲话,等回到殿中,文武百官都撤去了,只剩下空荡荡的大殿。
此时,大殿的十八扇大门都敞开着,能看到整个殿前广场,文武百官正从殿前广场按秩序离开,大家都淋在大雨里,看起来狼狈不堪。
“对了,虞慎呢?”开平帝忽然问道。
“回禀皇上,虞上卿和董大监正在观风台,观察积水的情况。”杨太师道。
“哦哦,他们那个排水系统,是完全建完了吗?”开平帝想起来这一茬,“叫虞慎和董衡过来,咱们在这儿一起看看,朕也想知道,他们的排水系统成效到底如何。”
“是。”杨太师转过身,吩咐小太监去观风台找人。
约莫一盏茶时间,虞慎、董衡来到承天殿,向皇上问安。
开平帝瞅着他们淋得落汤鸡一样,不由得笑了起来:“你们的排水系统,也不如何神奇嘛,你看这裤子都湿成什么样了。”
虞慎笑道:“皇上所言甚是,这排水系统确实不是什么神奇的物事,它只能排水,不能防雨啊。”
开平帝向承天殿大门外望去,只见雨势滔滔,殿前广场已经淹没在白茫茫的雨雾里:“那你说说,它是怎么排水的?”
虞慎和董衡互视一眼,董衡点了点头,虞慎道:“启禀皇上,这排水系统乃是通过划分区域,各区域布置地漏,将同一时间的大量雨水引入排水管道,再从排水管道将雨水排至护城河的方式,来控制地面水量的。”
开平帝想起之前在大相国寺见到的情景:“这样说来,殿前广场上,就不会再有积水了?”
“正是,陛下。”虞慎答道。
开平帝踱步至门外,闻到一股清新的雨腥味,他举目向承天殿的门槛之外看去,只见门槛外通向石阶的平台上,只有一层薄薄的水光,并不像他习以为常的那样,雨势稍大,就出现小瀑布一般的水流。
“这屋檐下,也做了排水?”开平帝问道。
“正是,屋檐下是雨水汇集之处,所以在此设计了一条专门的排水沟,就隐藏在石板下面,屋檐上滴下来的雨水,以及屋瓦上通过管道引下来的雨水,都会汇集在这条排水沟里,顺着石阶侧面的管道引入地下。”虞慎答道。
“原来如此,怪不得平台上也不见有积水了,这倒是不错。”开平帝道。
虞慎笑道:“皇上有所不知,往日大朝会,若是碰上了大雨天,大家都害怕,尤其是老臣,要从湿滑的雨水从走下这么长的殿前台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排水系统建成,台阶上不再有瀑布流,朝臣们只要穿一双防滑的鞋子,就可以舒舒服服地走下去了。”
开平帝也笑了:“你怎么知道朕没领教过,朕也要上朝,从含澜殿过来,难道就比你们容易?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大太阳晒着还是大风刮着,朕都得穿过两个这么大的广场,一点遮蔽没有,就这殿前的台阶,朕也比你们多走两个,汉白玉的台阶有多滑,朕每天都在领教。”
在场众人听着皇上抱怨的如此接地气,都忍不住笑起来。
“是臣无知,请皇上宽宥。”虞慎笑着赔罪。
“罢了,今日托你们少府寺的福,大家回去的也顺利些,朕不会苛责你们。”开平帝又往前探了探身子,“你们说的朕也好奇,很想在雨中走一走,看看是个什么感觉。”
“皇上小心龙体,这初夏的雨啊,还带着寒气儿,切不可疏忽大意了。”杨太师连忙劝道。
开平帝叹了口气,人真是不服老不行,三年前他还能带着兵马在雨雪天行军打仗,过了今年的年关,明显感到体力大不如前了,尤其是下雨天,关节里面总是隐隐作痛,人也倦乏得很。
他叫人搬来椅子,坐在承天殿的大门前,望着外面的雨。
“皇上,反正左右无事,不如把主持此项工事的周少监叫来,给您讲讲这排水系统的妙处?”虞衡提议道。
杨太师瞥了一眼虞衡,知道虞上卿和董大监好不容易得了周元瑢这么一个宝,无时无刻都想拿出来炫耀炫耀,给他们少府寺和将作监撑撑门面,在皇上面前留下个好印象。
只是,周元瑢毕竟姓周,叫他进宫测量个尺寸也就罢了,叫他登堂入室,走进承天殿这样庄严神圣的地方,实在是不大合适。
“虞上卿,这恐怕……”杨太师刚说了一半,就听开平帝说道:
“叫他来吧。”
杨太师哽住。
虞慎露出一个歉意的笑容,转过身,命人从观风台把周少监叫过来。
周元瑢不是一个人来的。
“二殿下?”
蓝衣少年跟着周元瑢一起出现在承天殿前,向皇上行礼:“拜见父皇!”
“玄极,你也来了?”开平帝微有诧异。
这名字一叫出口,周元瑢顿时愣了愣,玄极……??
他猛然看向二皇子,二皇子脸上笑意不变,十分坦然地答道:“父皇,我也十分好奇这排水系统的效用,正和周少监在观风殿讨教此事,没想到父皇就召见周少监了。”
“原来是这样啊,”开平帝又看向周元瑢,“你们两个的关系倒是好。”
周元瑢心里犯着嘀咕,想着二皇子竟然也叫魏玄极,这是怎么回事。
猛然间听见开平帝跟他说话,便有些发愣,一时间没答上来。
“父皇,您忘了吗,周少监可是儿臣力荐的。”魏玄极笑道。
他倒是没有太慌乱,毕竟他的名字叫魏玄极这件事,周元瑢迟早也要知道,与其刻意地躲闪回避,还不如堂堂正正地揭露出来,只要魏玄极表现得足够坦然,小皇子就和他是两个人。
周元瑢心里也在拼命思索,为什么二皇子也叫“玄极”?这是系统BUG?还是单纯的同音重名?这在历史上也不是没有先例的。
而且,仔细想想,二皇子和小皇子差别还是挺大的,尤其是性格上,二皇子做事直接强硬,说话爽快,有一种独当一面的皇子气势,小皇子则文静胆小些,更依恋周元瑢,和他在一起的时候,就像一只小猫一样偎在他旁边,有时候还会撒撒娇什么的。
周元瑢说服了自己,只是一个巧合,没有什么别的含义。
如今,当务之急是应对开平帝的询问,把握住这个关键的时刻,充分向开平帝展现排水系统的好处,以便引出重新翻修改造整个京城排水系统的后续。
“臣周元瑢参见皇上。”周元瑢整理完心绪,向开平帝下拜道。
“嗯,朕叫你来,也是大雨天的,困在这承天殿里,左右无事,你就来说说你的排水系统,除了地漏,排水管道那一套,还有什么玄妙之处?”开平帝懒洋洋地说道。
“启禀皇上,除了基本的排水功能,臣设计的排水系统,还具有清洁水体,涵蓄水源,调解太液池湖水深度,浇灌宫中草木等等功效。”
周元瑢将他设计的排水系统,各部分的功能,一一道来。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排水管道与地漏的配合,而是一个系统,系统就意味着它具有多个不同功能的部分,互相配合,从而在整体上达到某种效果。
“在建设排水系统之处,臣与将作监的同僚们一起考证过,京城的气候条件是全年少雨,但夏季多雨,雨水分配不平衡,也就是说,在夏天,排水系统需要有对抗短时间大量降水的能力,让地面始终处于湿润但不会积水的状态,这方面,也就是皇上刚才说的,排水管道与地漏的配合。”
“同时,一年之中,其他三个季节,京城都处于缺水状态,这个时候,如果能把夏季的降水储存起来,并加以净化,就可以应用到浇灌花草树木、稳定湖水水位方面,而且,储存起来的降水,还可以应用于防火。”
在皇帝和重臣的注目中,周元瑢侃侃而谈,不疾不徐地讲解着排水系统的作用,他脸上蒙着一层自信的光彩,因为述说着自己最熟悉的领域,所以不见丝毫怯场。
魏玄极的目光始终凝注在周元瑢身上,看着他闲庭信步,一举一动,都那般从容自信,不由得心中越发喜爱,这就是他的仙人,仙人身上哪里有一点点初入承天殿的拘谨,就像整日运作着这样的大工程一般,举重若轻,从容优雅。
开平帝目露欣赏之色,听到周元瑢说防火时,忍不住问道:“周少监,你说这雨水还能收集来防火吗?”
“正是。”周元瑢答道,“以前皇宫中的防火用水,储存在各殿侧面的大水缸中,因为是木结构建筑,一旦起火,蔓延极快,只用大水缸中的水,恐怕不够。如果能将夏季降雨的水收集起来,储存在蓄水池中,不仅不用另外打水,而且水量更大,不需劳动人力,只用排水管道,就可以自然收集雨水。”
“你说的确有道理。”开平帝点点头,“不过,这蓄水池在什么地方?朕怎么没有见到?”
“蓄水池分布在宫中的四座花园下面。”周元瑢道,“蓄水池表面覆盖了石板、土层,上面种植了花木,外观和花园融为一体,所以皇上没有发现。”
“竟然在花园下面?”开平帝诧异,“各宫在花园中行走,不会掉进蓄水池里吧?”
“当然不会,这就和排水管道一样,埋在地下,并不影响地上的通行,而且蓄水池有渗水孔,源源不绝的水汽滋润着上面的土地,花园里的花草树木也会长得更茂盛。”周元瑢介绍道。
“真是巧妙啊。”开平帝忍不住称赞道,“等到天放晴了,朕一定要去看看,周少监,到时你陪着朕转转。”
“是。”周元瑢应道。
周围羡慕的目光纷纷投来,周少监这是一步登天啊。
不过,虞慎和董衡都知道,周元瑢为了这皇宫的排水系统改造方案,付出了多少努力,能收到这样的成果,也是情理之中。
外面雨势渐渐减小,开平帝准备起驾回寝宫,虞慎等少府寺的人也要回去观风台,承天殿里的人群散去。
当天下午,皇上的赏赐就送到了少府寺,少府寺上上下下,因为建设皇宫排水系统有功,一律获得封赏,有人加官进爵,有人收获财帛,大家都欢天喜地,整个少府寺仿佛过年一般,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将作监大监事董衡擢升为少府寺少卿,从此具有了参与大朝会议事的权力;同时擢升为少卿的还有杨文虎。
将作监和尚方署各选取了一名少监事,擢升为大监事。
就连参与工程的董方规都连升三级,从录事一跃成为中丞,可以主持一些小工程了。
众人只等着周元瑢得到破格提拔,从少监升到什么重要的位置。
然而左等右等,大家的喜讯都传来了,唯独主持皇宫排水系统改造的周元瑢没有得到擢升,仍然是将作监少监,赏赐财帛也和一般参与到工程中的人水平差不多。
这件事委实蹊跷,虞慎和董衡都感到费解。
“还能是因为什么,”将作监一名刚擢升上来的吴姓少监说道,“只能是出身原因了。”
不管周元瑢主持了多么重要的工程,皇上都不可能让他成为将作监的一把手,这种执掌权柄的职位,交给一个姓周的,无论如何都不大合适。
“可是,据说大朝会下雨那日,皇上对周少监的对答十分满意,还要和他同游御花园,这份重视喜爱,实属罕见,并没有在意他的身份啊。”董方规不解。
众人正在议论纷纷,就见周元瑢从外间进来。
“嘘,别说了。”董方规不想让周元瑢烦心。
其他人都沾着周元瑢的光,该升的升,该赚的赚,大家心中对他只有感激,自然不会在他面前嚼舌根,一个个都散了,去忙自己的事情。
周元瑢来到桌案边,同董方规打了个招呼,便铺开案卷,继续准备他的京城排水系统改造图。
董方规在旁边看着,忍不住心疼,皇上这实在是没道理,这样做,不是寒了做事人的心吗?
他转过身,把自己的笔架和砚台也摆到周元瑢桌上,说道:“现在进行到哪儿了?我来帮你打下手。”
忙活了一天,周元瑢的排水系统改造图告一段落,他和董方规一起离开少府寺。
在路上,董方规还是没忍住,问道:“周少监,你要不要问一问二殿下,到底皇上这样做是为什么,明明你才是主持这项工程的人。”
“皇上这样做,自然有皇上的道理,”周元瑢倒是十分看得开,“只要结果是好的,皇上承认这排水系统改造十分有必要,我能继续推进后续的事情,我就满意了。”
54/143 首页 上一页 52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