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4

状元家的卷王小夫郎(穿越重生)——云依石

时间:2024-12-07 09:17:12  作者:云依石
  他本不欲多探究,没想到吃完席后,杜云瑟与宋举人去下棋了,迟清荷带着九九回自己闺房说贴心话,宋太太则单独请他去花厅小叙。
  上了茶水点心后,宋太太让所有下人都出去,等门窗关上,才对秋华年说,“我瞧乡君刚才在席上看了看清荷,可是有什么缘故?”
  不等秋华年回答,宋太太又问,“是和廖秀才有关吗?”
  秋华年只好点头道,“今早我们出门前,廖苍来找过我,虽然并未明说,但言语间有想打听一下清荷小姐婚事的意思。”
  宋太太叹了口气,“这事不成啊。”
  宋太太的脸上闪过一抹伤感与无奈,情绪有些低落,秋华年忍不住问,“宋太太何出此言?”
  宋太太心中斟酌取舍了片刻,下定决心后开口说道。
  “清荷曾沾光跟着杜状元学习过半年时间,且是九九的闺中密友,这几年我们两家关系一直亲近,我信得过乡君。她的事情,我可以透露给乡君一些。”
  秋华年下意识坐直了身体,心里既好奇又郑重。
  他知道迟清荷这个文静秀气的小姑娘身上有许多秘密,不然也不会十几岁时被父母从南方直接送到东北,寄居在姑姑家不得回去。
  宋太太想了一会儿,找到了开口的切入点,“要说清荷的事,还得从我们家说起。乡君应该记得,今年殿试的榜眼是江南迟氏一族的迟子怀吧?”
  “太太是江南迟氏出身?”秋华年有些惊讶。
  宋太太摇头,“只是恰巧都姓迟,祖上连过宗认了个亲罢了,八竿子打不着的穷亲戚,算不得正经的迟氏之人。当然,我们还是多少沾了些光,我夫君能以举人的身份选中西北之县的县令,就多亏了这个身份。”
  “……不过,想得到迟氏的好处,自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宋太太轻轻叹息。
  “我幼时打记事起,便时常跟随母亲出入迟氏的宴会与后宅,当那些真正的贵眷们解闷的消遣,我的兄弟们也要给迟氏嫡系的老爷少爷们办事,说白了,就是迟氏养在外面的侍从。清荷是我弟弟的长女,自然也是这样,她擅长作诗填词,时常被迟家的贵眷们接去族地小住十天半个月。”
  “前几年,我突然收到弟弟的急信,说清荷闯了大祸,迟氏嫡系的小姐说她在迟氏族地勾引戏子,淫乱后宅,清荷一句都不辩驳,按照族规,要沉塘淹死。”
  “我弟弟和弟媳不相信清荷是这种人,更不忍心看亲生女儿小小年纪命丧黄泉,只好连夜把她偷偷送到西北来让我照顾,对外则说清荷受不住罚悬梁自尽了。”
  “清荷在族谱上,已经是一个死人了。”
  “……”
 
 
第137章 族学考核
  秋华年没想到迟清荷背后有这样的故事,思及那个总是安静内敛、聪颖懂事的小姑娘,他心里有些难受。
  宋太太继续说道,“其实这个事,迟氏一族也知道里面有蹊跷,他们并不完全占理,所以在我家主动给清荷下葬后,便没有继续深究。”
  “毕竟我家给迟氏一族办了许多年的事,他们也怕把我家逼急了,彻底撕破脸,牵扯出一些隐秘的事情……”
  “原本事情已经尘埃落定,清荷只要不回去,在我这里平平安安地过日子就好了。我之前还想给她在漳县选一门女婿,既想挑一个读书的,又想挑一个出身和前景不那么高的,这样我和老爷就能一直照拂着了。”
  秋华年听出来,宋太太这是在解释当初看上云成的事情。
  那时候云成还在县学读书,没有前往府城的清风书院,只是一个村中族长家的长孙,家里住得也和桃花镇近,宋太太便动了些心思。
  不过也只是稍微关注了一下,后来知道云成和孟圆菱两人青梅竹马、情意相通,宋太太便没有继续动作。
  宋太太轻轻叹息,与迟清荷有几分相似的脸上闪过一丝怅然。
  “不过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想法了,现在事情又不一样了。”
  “怎么了?”秋华年问。
  “我弟弟当初偷送清荷出来,再立即发丧下葬,整件事做得隐秘又急快,没几个人知道,事后有人想查证也难以下手,迟氏一族心中有亏,并未深入探究。”
  “然而去年端午后,我弟弟突然送来急信,说迟氏一族又开始明里暗里地打探清荷当年之事了。”
  “为了安全起见,我再没有让清荷出过门,之后也不会给她挑夫婿了。这孩子命太苦了,恐怕要留在我这里陪我一辈子了。”
  “廖秀才人虽然不错,但并不是漳县人,且学问出众,迟早会考中进士出去做官,而清荷是万万不能出去的。”
  宋太太回答了有关亲事的问题,话头一转,说起自己为何要对秋华年交底。
  “杜状元和迟氏一族的迟子怀是同榜进士,未来三年一同在翰林院任职,少不得交际。”
  “迟氏一族的人一直没有放下清荷,我担心你们日后从别处听到什么,惊讶之下被他们发现端倪,所以提前把事情告诉乡君。”
  “希望乡君看在九九和清荷自己的面子上,真遇到了什么,替她遮掩一二。”
  秋华年心头沉重,缓缓点头。
  “宋太太放心,我心里有数了。”
  哪怕宋太太不专门托付这些话,秋华年也不会暴露迟清荷的。
  至于廖苍那边,反正廖苍并未明说,秋华年索性就当没听懂他话里的暗示了。
  这些事情,实在不好让更多人知道。
  ……
  宋府第三进院落,东厢前边隔了一个月洞门,里面小小三间屋舍,是迟清荷的闺房。
  九九把带来的礼物送给迟清荷,和最早让自己了解到外面广阔天地的姐姐聊着天。
  “我们马上就要启程去京城了,华哥哥说京城内城就足有三十三个坊,南边还有一个极大的外城,加起来比襄平府城大十倍有余呢。”九九的眼中充满向往。
  还在杜家村时,她就有一个愿望,希望能走遍名山大川,去世上更多地方看一看。
  “迟姐姐去过京城吗?”
  迟清荷轻轻摇头,“未曾去过。”
  “那姐姐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呢?”
  迟清荷的唇角勾了起来,眼前出现了一片魂牵梦萦的场景。
  “我的故乡在江南,烟花十里,水雾翠桥,那里的田地不如东北宽阔平整,到处都是湖泊与矮山。”
  “我最喜欢每年夏日去庄子上避暑的时候。我会偷偷撑一座乌篷船,学着诗词里的人,往藕花深处划去,太阳在水面的波纹上跳跃,每划一次桨,就打碎一片灿烂。”
  “那时候角儿陪我在船上划船,皂儿在岸边望风。阿娘不知从哪里听到风声,把我从船上唤回去,罚我到祠堂抄佛经,没抄完半卷就又把我放出来了……”
  “角儿?”
  “角儿也是我的贴身丫鬟,和皂儿一起陪我长大。她……因为我走了快三年了,皂儿也走了,她们都走了。”
  九九意识到,那个叫角儿的丫鬟,应该是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迟清荷当初六神无主下对皂儿言听计从,甚至被她劝动投河自尽,里面恐怕包含着对角儿的深深的愧疚,这份感情被一起补偿到了活着的皂儿身上。
  九九没有再问什么,陪迟清荷在屋里静静地坐着。
  之前离开杜家村时,她曾请迟清荷有空去襄平府做客,但迟清荷一直没有来。
  这一次,九九没有再邀请迟清荷未来去京城找自己玩,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她已经能看出来,清荷姐姐身上有太多难言之隐。
  九九还猜出来,族学的廖秀才早上找华哥哥,大概是为了打听清荷姐姐。但九九觉得,清荷姐姐应该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地待着。
  “我一直没有落下学琴,姐姐听听我的琴怎么样了。”
  九九现在已经不需要用特意缩小尺寸的琴了,她来到琴架旁,落手抚出一曲《渔舟唱晚》。
  潺潺琴声如流水般倾泻而出,迟清荷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盈着藕花香气的江南水乡的傍晚,她垂下湿润的眼睛,故人们的脸一张张远去,再也无法追寻。
  两人一个抚琴,一个聆听,丫鬟们都在外面等着,空旷的室内只有知音般的琴声流淌。
  直到外面有人说杜状元一家要回去了,请杜小姐出去,九九和迟清荷才恍然惊醒。
  送九九出门前,迟清荷突然握住了她的手。
  “清荷姐姐?”
  “九九。”迟清荷吸了口气,犹豫再三后才压低声音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你可以别放在心上多想,也暂时别告诉任何人吗?”
  “姐姐请讲。”
  “你应该在家中读到过闻名江南的清池闲人的诗词集?”
  九九点头,她还记得清荷姐姐当初在自家书房看到那本诗集时的反应非常奇怪。
  迟清荷垂下眼睑,鼓足勇气后郑重地低声开口。
  “如果有一天,有一天你觉得你的兄长们有需要,再告诉他们一句话,到那时候他们自然会明白其中意思——”
  “什么?”九九虽然不明所以,也跟着吸了口气。
  “清池闲人,不是一个人。”
  ……
  从宋府回家的路上,秋华年发现九九有些沉默,他以为九九是在为离别伤感,没有去探听青春期少女的小秘密。
  祭祖之后,回杜家村的正事差不多办完了,时间还剩余一些,秋华年索性和杜云瑟一起去族学给孩子们上了两堂课。
  杜云瑟教文学,秋华年教数学,一个人讲的时候,另一个人就在下边旁听。
  廖苍看着这两人秀恩爱,啧啧啧地发出一些单身狗的动静。
  秋华年把迟清荷的事找了个机会告诉了杜云瑟,这件事背后隐隐牵扯着江南迟氏的隐秘,杜云瑟听完后思考了许久,像是把一些过往的线索串联了起来。
  廖苍那边,杜云瑟亲自去和他聊了聊。
  原本廖苍因为自己年岁渐长却无婚配,被家里催得有些着急,和杜云瑟聊完后,倒是冷静了下来,打算专心举业,至少考中举人再想婚配之事。
  那些病急乱投医之下的打算,一开始就没说出口,后来也就不用管了。
  秋华年问杜云瑟是怎么给廖苍说的,杜云瑟只是笑了笑。
  “只是让他想想更感兴趣的事情而已。”
  “嗯?”
  “廖夫子恐怕又想涨束脩了。”
  秋华年磨了磨牙,“好嘛,他确实对赚钱最感兴趣。”
  秋华年确实打算给廖苍一笔钱,是之前就计划好的“绩效提成”。
  为了深入了解族学的教学成果,秋华年打算在族学举行一场考试,成绩优异者可以得到奖励,廖苍这个夫子也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成绩得到绩效。
  秋华年把这个概念告诉廖苍,廖苍当即拍手称道,“乡君真不愧是天生会做生意的人,要是以后所有行当都按这个算法发钱,让真正办事的人多拿钱,该有多好!”
  廖苍说完后不多留,立即回族学鞭策自己的学生们去了。
  为了夫子的绩效提成,都给我认真学习!
  秋华年和杜云瑟一起出了一套综合试卷,考虑到很多学生只启蒙半年,卷子出得比较简单,但包含了较多门类,让各有所长的学生都能发挥出来。
  卷子出好后,状元郎和乡君要出题考教族学学生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村子。
  杜家村族学目前有三十六个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刚启蒙的。这里不像其他学堂那样只教经史典籍,学生们因为天资不同,学习的进度和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
  因此最后到底谁能得到状元和乡君的嘉奖,在考试结果出来前,谁都不知道。
  伴随着夕阳,云康结束了一天的学习,背着装着书籍和课业的小包走出族学。
  原本他要去镇上的私塾读书,自从族学办起来就能在村里读了,节省了许多时间。
  “云康,等一等我。”云康快走到家时,背后传来一道年纪不大的声音。
  他回头看去,不出所料看见了自己的同窗李甲新。
  李甲新的爹爹是从杜家村嫁出去的哥儿,李家家境很不错,李甲新之前一直在县城读书,知道杜家村有了族学也没过来。
  直到最近杜云瑟高中状元的消息传来,李家才忙不迭把孩子送到杜家村的族学。
  能和状元郎扯上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云康,明日就要考试了,你知道状元老爷和乡君出了什么题吗?”
  云康板着脸说,“试卷考试时才发,我怎么会提前知道?”
  李甲新舒了口气,“我还以为你与状元家的小公子关系好,会……”
  他赶紧转移话题,“听说齐黍乡君这次带了许多京城样式的宫纱羽缎给成绩优异者做奖励,头名还会另有嘉奖,更重要的是能在状元老爷面前露脸。”
  “我看了一圈,族学大多数学生的学问都很一般,也就只有咱们两个能争一争头名了。”
  李甲新毕竟年纪不大,说出这番话时,有些掩饰不住心里的敌意和警惕。
  云康抿了下唇,忍不住对他说,“我们只是四书五经读得好些,榴花嫂子家的柚哥儿算术好,打外边回来的云乡特别擅长制图,还有许多其他同窗,最后谁是头名可不一定。”
  李甲新撇了撇嘴,“那都是些小道罢了,真正要出人头地做大官,还是要靠四书五经,状元郎不也是科举上来的?”
  他不忿地发起牢骚,“我本来就不想浪费时间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影响我的举业。要是族学的考核把它们和四书五经同列,这个族学我还不如不上了!”
 
 
第138章 绩效
  云康本想说些什么,转念一想,收回话头,转身朝自家走去了。
  “多说无益,明日考试自见分晓。”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