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多军医是赶鸭子上架,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安排。
上面也知道这样不是办法,可是人才稀缺,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子了。
现在有了老师教导,大家学习很认真,赵想每次讲课,教室都挤满了人,笔记本上也写满了字。
所以赵想怎么能离开吗?他多教一些军医出来,部队医院就能收容更多的病人。
对于大徒弟开始教导学生的行为,张百草作为师父,除了寄一些资料医书外,也帮不了徒弟多少。
不,当遇到赵想也束手无策的病人时,他们会在电话里讨论,张百草隔着千山万水指点徒弟。
有了师父做后盾,赵想的医术自然也精进不少。
二十三岁的主治医生,是他们军医院的活招牌。
虽然有人不相信才二十三岁的赵想医术有多高明,但是认识赵想的人却知道这个主治医生是没有半点水分的。
结束今天的课程,赵想回到宿舍时已经快十点了。
他提着水桶去洗澡洗脸漱口,躺下时都十点半了。
然而部队熄灯时间是十点,赵想因为工作特殊,所以不限制他睡觉时间。
毕竟你不能让一个半夜都要爬起来救人的医生,按照部队的作息时间吧?
像今天,赵想回来都快十点了,他洗完澡收拾好自己都十点半了。
如果非得按部队的作息来,难不成他工作了一天,也热了一天后连澡都不让人洗吗?
部队再不通情面,也不会这么做的。
不仅赵想,还有其他军医也是一样,只要是特殊情况都能特殊处理。
“赵军医,你看我的腿能好吗?要是好不了,我家的田地都没人种了,家里老小吃啥啊? ”
一位老人看着认真给自己扎针的赵医军,脸上的悲苦就算赵想没看到也听出了他语气中的难受。
“老人家别急,没事的。”
赵想扎好针才抬头看着对方微笑着说道。
也许是赵想的微笑让老人安心了。
“好好好,我不急,你扎你扎。”
“扎好了,等下我再给您拔针。”
赵想说着又给一旁的小朋友把了脉,这孩子是个留守儿童,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可惜一年了都没写封信回来,也不知道他们在外面过得好不好?
老人带着孙子在老家,靠着家里的田地过活,所以他刚刚才会担心自己的腿好不了。
“赵军医,我能问一下,我的腿是怎么回事吗?今天特别的痛,要不是赵军医你今天下乡来给咱们免费看病,我都没办法走山路去医院找你看病。”
老人小心翼翼问着正专心给他孙儿把脉的赵想。
“过度劳损引起的,再加上您还有关节炎,所以这一次才会特别痛。”
赵想没隐瞒老人,说了对方才能在平时多注意一点,不然照他以前那种劳动量,腿今天治了痛,过不了多久又会痛的。
“唉,我昨天挑了上千斤的土豆,怪不得今天早上这么痛了。”
老人才知道是昨天自己挑了太多重物的原因。
“可是土豆总要收啊,我不挑回来就被人偷走了。”
老人也是无可奈何,他们这里山多,水田少。山上浇水不易,所以平时种的粮食多是红苕土豆这一类耐旱好养活的粗粮。
“下回别一次性挖,分几天挖嘛。”
赵想也知道不让老人干活是不可能的,他要养活自己的孙儿,不过可以让老人一次性少干一点,别一天把活都干了。
“唉,只能如此了。”
老人看着自己扎了针的腿说道。
“对了,我孙儿没事吧?赵军医。”
“他有些缺少营养,我看您家里有养鸡,以后每天给孩子吃个鸡蛋吧!”
赵想看着老人住的茅草屋,知道这家人穷,吃肉肯定是吃不起的,那就吃点鸡蛋给孩子补充营养了。
“好好好,谢谢赵军医。”
老人本来想着把攒下来的鸡蛋拿去集市上买了换钱,现在看来只能留给孙儿吃了。
“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您好好休息,等下次有时间了,我再来。”
赵想把针拔下消毒放回盒子里。
“今天招待不周,下回来我请赵军医吃荷包蛋。”
老人看着赵想有些愧疚地说道,他坐着腿都疼,更不要说走路了。今天他和孙儿的饭还是请村子里的人做的,因此赵想来他家,连一口热水都没喝上。
“谢谢老人家,下次有机会吧!”
赵想没说什么不用麻烦的话,因为他知道自己说了没用,蜀省人招待客人时可不会让你有拒绝机会的。
赵想没有收钱,老人家也没什么钱可给。
他背着药箱出了茅草屋,往下一个病人家走去。
附近十里的村子赵想这几年都差不多走过了,他记忆力又好,所以哪家有行动不便的病人他都一清二楚。
赵想会下乡看病,就是给这些人看的。
他们行动不便,根本不能去医院找赵想看病。
平时找赤脚医生顶多开点治疼药什么的,治病就别想了。不是赤脚医生不治,而是他们无能为力。
赵想正是知道这一情况,毕竟他穿越后在乡下待了好几年。
因此休息日就会背着药箱四处串乡,给不方便出门的病人看病。
知道赵想为何名声这么好了吧?都是他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老大娘,我来看您了,您的手臂没事了吧?”
赵想还记得一个月前这位大娘把手扭了,他当时给对方扎了针又按摩,还给了小瓶药油,一个月过去对方的扭伤应该恢复得差不多了。
“好了,谢谢赵军医。”老大娘说着还摆动自己的手臂给赵想看,证实自己的伤确实是好了。
“那就好,以后走路小心点,别往斜坡去。”
赵想站在坝子里提醒老大娘,
“好。”老大娘答应了。
见她答应,赵想和对方告别往下家走去。
“太奶奶,赵军医来了。”
小孩看到赵想来,立即跑回去喊奶奶。
“来了来了。”
一位拄着拐棍的老人从屋子里摸出来,她走路不方便,基本上不出门。
“老太太小心。”
赵想看到老人想出来,赶紧小跑过去把人扶住。
“谢谢赵军医,我没事。”
老太太年纪大了,都九十来岁的老人,大家哪里敢让她出门,再加上她腿脚也不是很方便,所以一看到有人来家里就很高兴。
“不用谢,老太太赶紧坐下吧!”
赵想把人扶到椅子上坐好。
“这次又要麻烦你了。”
老太太精神头不错,不过始终年纪大了,有些老人病在身上。
儿女孙儿们也没办法,家里穷只能让老人平时少受点罪,却无法带她去城里看病。
“不麻烦,老太太您坐好,我给您把脉。”
赵想拉过老太太的手开始把脉。身体还是和以前一样,老人病没办法。
赵想拿出自己搓的药丸,这是专门给老人家吃的,可以增加一点抵抗力,让老人不那么容易生病。
“小朋友,这是你太奶奶的药,每天一粒,记得跟你爸爸妈妈说,别忘记了。”
赵想把药给一旁站着的小朋友,十来岁的娃在农村已经很懂事了,不会忘记赵想的叮嘱。
“是,谢谢赵军医。”
孩子双手接过药,又乖乖站在一旁。
每一次赵军医来,都会给他们太奶奶一瓶药,他们家已经习惯了。不过爸爸妈妈也说了,不能老是白拿赵医生的药,所以小孩子把药收好,去房间里把爸爸妈妈准备好的鸡蛋拿出来。
“赵军医,这是妈妈和爸爸攒的鸡蛋。”
小孩子双手提着鸡蛋出来。
“谢谢小虎。”
赵想知道自己要是拒绝的话,这孩子会哭给自己看的。
为什么这么清楚?当然是他第一次拒绝的时候,这娃就哭过,还在地上打滚,赵想不收下都不行。
此后只要赵想来一次,他们家就给一次鸡蛋。为什么不是给钱,不是给别的东西,当然是因为他们家最珍贵的食物和东西就是鸡蛋了。
“不客气。”
小朋友朝着赵想甜甜一笑。
赵想伸手揉了揉小孩子的头,站起来和一老一少告别。
就这样,一户接一户,赵想一天要走几十户。
幸好有好些村子都一个村连一个村,不然赵想一天都未必能走上十户,毕竟赶路太花费时间了。
第111章
等到他跋山涉水回到部队时, 已经下午六点了,幸好现在是夏天,太阳下山晚, 现在外面还很亮。
“班长,这是乡亲给我的鸡蛋, 你收下给大家添道菜吧!”
赵想照常把鸡蛋交给炊事班的班长, 让他做给大家吃。
“好的,赵军医。”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所以炊事班长很自然地接了过去。
他们赵军医不仅人长得俊医术好,还时常有村民送自家的东西感激他
赵想又是住宿舍的, 这些东西自然是交给炊事班, 让他们给大家做了添菜。
所以赵想哪怕单独开火, 其他人也没资格指责的。只是赵想性子好, 从不搞特殊而已。
当晚上大家看到今天多了一道番茄炒蛋,知道又是老百姓给赵军医的谢礼。
其实吃着番茄炒蛋,在场的战士和军医护士们,都有些心虚的。
这几年赵想送到炊事班的食物可不少,所有人都沾了他的光才能吃上,可是当发现赵军医碗里多了几块肉后,就有人不高兴了。
虽然赵军医没有生气, 但是大家还是对那几个最爱在背后说人坏话的人怒目而视。
“走了走了。”
那几个平时品性不太好, 又心胸狭窄的人赶吃完晚饭溜了。
“赵军医,这是你的晚餐。”
炊事班长看到赵想, 立即把赵想的晚餐端出来。
“谢谢。”
赵想端着晚餐找了个角落吃饭,当他把米饭吃得差不多时, 突然发现米饭下面还有肉。
他抬头看了眼炊事班长,只见他朝自己笑着点了点头后又摇了摇头。
赵想立即明白, 这是炊事班给自己开的小灶。赵想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不然就是给炊事班长添麻烦了。
所以他只能把肉和米饭混着一起吃,不让大家发现米饭下的猫腻。
晚饭后,赵想故意走到最后,这时食堂剩下赵想和炊事班的人。
“班长,不用故意照顾我,这样对你们不好。”
赵想怕事情败露后,对炊事班有影响。
“赵军医放心吧,这是上面批准的。不过为了不给你添麻烦,所以我们才想了这个办法。”
炊事班长摇头,没有上面的批准,他们也不敢这么做啊!
如果是一般的蔬菜水果,他们偷渡一点也没什么,可肉食都是有量的,他们也不敢在这上面动手脚啊!
“啊?”
赵想愣住了。
“你的身体上面很关心,本来说是给你单独开小灶,可是又怕大家心生不满,所以才让我们想办法。”
炊事班长和他的兵都不认为赵想吃小灶有什么问题,相反他们觉得整个部队最有资格吃小灶的人非赵军医莫属了。
这些年,不说赵想拿回来的食物,就说老百姓送来感激赵想的食物,那可是一点也不少,养好几个赵军医都绰绰有余了。
然而赵军医从没有搞过特殊,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别说上面了,就连他们这些普通士兵都心疼赵军医。
和其他人不同,炊事班算是和赵想接触最多的普通士兵,因为他吃饭时间总是不定。
有时候赵军医甚至都来不及吃饭,要不是他家人送饭来,赵军医错过了食堂吃饭时间,就得饿肚子了。
还有炊事班长,有一次半夜生病,也是赵想来给他诊治的。
赵军医不顾半夜,还是在寒冬,只穿了一件外套就来给他看病,这些事炊事班长都记在心里呢!
一位医术好,医德好,人品好,性子好的军医,可是很受大家尊重的。
要不是不想让那些子小人胡说八道,炊事班长也不用想这样的办法给赵想加餐。
“谢谢。”
赵想最后还是接受了大家的好意,他再固执就是浪费大家的心意了。
“赵军医不用说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炊事班的人乐呵呵地说道。
赵想微微一笑:“过来,我给你们把把脉吧!”
“好,谢谢赵军医。”
一听赵想要替他们把脉,一个个排队让赵想看。
这位可是他们本地的名医,能让赵军医亲自出手看病,那可是求之不得的事。平时只有生病的乡亲和战士才有这个资格,没想到他们今天也有这个荣幸。
赵想的医术当然好了,当然给最晚参军的小战士把脉时,眉头皱了起来。
“赵军医,我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
小战士战战兢兢地问道,赵想的神情让他害怕。
“没事的,发现得早好治,我开点药你喝上两个月就好了。”
赵想抬头朝小战士笑了笑。
他身体是有点问题,幸好发现得早,现在还很好治疗,再晚几个月病发再来治就不好治了。
“谢谢赵军医,谢谢赵军医。”
小战士赶紧说道,同时也庆幸自己今天让赵军医把脉了。
“最近每天给他多吃点鸡蛋和牛奶,身体要补充足的营养。”
这句话是赵想对炊事班长说的。
“可以用我的小灶,这样就不算违规了。”
“谢谢赵军医,不用了。我们可以跟上面申请,小常是生病,可以吃病号饭的。”
179/208 首页 上一页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