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别说为了过继他,两位老人还给了一百五十块钱,这可不是小数目啊!他们年纪这么大了,一百五十块钱还不知道要攒多久呢!就算有勇军爹的抚恤金,这两年估计也用了不少了。
“乖孙别担心,咱们家鸡蛋不缺,一个鸡蛋还吃不穷爷爷奶奶。”
赵奶奶拍了拍他的手,家里养了两只鸡,每天最少都有一个蛋,所以鸡蛋家里还真不缺。而且他们手中不缺钱,也不用拿鸡蛋去换钱,所以家中的鸡蛋基本上都是由两老自己吃了。
这一次要过继孙儿,两老刻意攒了几天,现在家里有七八个鸡蛋,今天一人一个鸡蛋当庆贺。
“吃饭喽,老婆子,想子进来端面。”
爷爷的声音在厨房里响起。
赵想听后猛然抬头看向厨房。
在他的记忆里,从没有被人用这样亲切的语气叫过自己,那种只有亲人之间的亲密喊声。
“好。”
赵想朝着厨房跑去,赵奶奶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微笑。
是个好孩子啊!
“奶奶,吃饭了。”
赵想先替赵奶奶把面条端出来,放在堂屋的饭桌上。
“来了,来了。”
赵奶奶手中拿着几双筷子,赵爷爷跟在她后面,一手端着一碗面,稳稳当当走进来。
“爷爷,我来。”
赵想小跑过去接过一碗面放在桌上,这时赵爷爷也把手上的面碗放在了桌上。
家中摆着的是最普通的八仙桌,三个人一个一方,在宽敞的座位上坐着就是舒服。
“吃吧!也是今天时间紧了点,下午去镇上人太多,不然就去割块肉回来吃了。不过没关系,今天没吃上,明天爷爷再去割。”
因为儿子是烈士,他和老伴每个月都有各种各样的票从公社下发到他们手中。
所以除了钱,他们老两口也不缺各种票,他们又不是那种大手大脚的人,因此手中各种票很是攒了一些。
除了一些快到期的票外,大多数票都够他们一家三口,一整个月天天吃肉吃面条饺子了。
不怪老两口这般有底气,而是身为烈士的家属,上面对他们格外地照顾,因为每隔半年上面还有电话打过来询问两位老人的情况,由不得他们怠慢和忽视。
“谢谢爷爷,肉就不用了,鸡蛋挺好吃的。”
赵想夹起鸡蛋咬了一口,明明他不馋的,可不知道为什么,吃了一口充满了油香味的鸡蛋后,他嘴中的口水都多了起来。
啊,这肯定不是他的原因,是原主太久没有吃过鸡蛋和油,所以才馋的。
不过这粮食和虫子喂出来的鸡蛋是真的很香啊,比他没穿越前吃的粮食鸡蛋味道还要浓。
这才是正宗的土鸡蛋吧!没有任何饲料和药物喂出来的鸡下的蛋,真香啊!
几口一个鸡蛋就下了肚,然后赵想才开始吃面条。
面条也很香,里面还有葱花,油是猪油,还有几根青菜摆在上面。这样一碗面,在后世的大城市里少说也得一二十块钱一碗。
面条虽然是机器压的,但是面粉却是纯正的麦子磨出来的,味道比他在穿越前吃的面条口感好多了。
味道更不说,还特别的劲道。
一碗面条赵想连汤都没放过,全装进肚子里了。
“想子,不够奶奶再去下碗面给你。”
见孩子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赵奶奶怕孙儿没吃饱赶紧说道。
“够了奶奶,我吃饱了,从没有这么饱过。”
赵想这话不是客套,虽然以少年人的胃口来说,一碗面条应该是不够的,但这是七十年代啊,能吃饱的人家户还是挺少的,大多数人在农闲时都只吃半饱。
原主更别说了,就连农忙的时候都没有吃饱过,他每天吃的食物顶多让他饿不死,想吃饱是不可能的。
因为这个原因,原主的食量比同龄人要小一些,所以一碗面条别的少年不够,但是对赵想来说已经很饱了。
“真的吗?没骗奶奶?”
“真的,奶奶我肚子都饱了。”
赵想为了让他们相信自己是真的吃饱了,还把外衣撩了起来,让他们看到自己鼓起来的胃。
“那好,以后要是吃不饱,记得跟爷爷奶奶说。”
见孩子没说谎,两老放心了。
怕孩子在家里不习惯委屈自己,还是叮嘱了一句。
“是,孙儿记住了。”
赵想笑着应道。
洗碗的活赵想抢着做。
“爷爷奶奶,我来我来。”
赵想阻止两位老人收碗的动作,他麻溜地把碗收进厨房,又用热在锅里的面汤先把油烫了,再用热水清洗两遍就好了。
这个时代没有洗洁精,一般没多少油的碗筷都是用热水或是冷水洗的。油多的碗筷就用草木灰搓几下,一样可以洗得很干净。
两老人站在厨房门口,看着赵想干净利落的动作,心里又是一阵心疼。
这孩子平时肯定没少干,不然好好的男娃子干活的动作不可能这么麻溜。
要知道和他同龄的男孩子,哪怕家里的活要干,也不可能像他这般利落。
有着原主所有记忆的赵想,干起活来确实很顺手,主要是身体已经形成记忆了,哪怕换了芯子,赵想也没打烂一个碗,而是很顺利地把所有活都干完了。
除了碗筷,还有锅这些都洗得干干净净,铁锅里的水也用丝瓜络捯饬干净了。
铁锅里不能留水,又用干净的纱布把整个锅都擦一遍,保证锅里没有一滴水,这样铁锅就不会生锈了。
铁锅要保养,偶尔还要用猪油抹上,这样才不会容易坏掉。
现在不同后世,买口锅都需要票,又是难得的铁制品票,哪怕是爷爷奶奶手中也没两张,因此大家都格外重视家中的铁锅。
铝锅好一点,不怕水,也不会起锈,只要不可劲地造,一般没那么容易坏。
赵想把厨房收拾好,又去看了一下灶里,见里面确实没有火星,这才端着油灯出来。
“爷爷奶奶?”
刚才一直忙着厨房里的活,都没留意到两位老人在门口站着看他。
第3章
“想子忙完了?快回屋休息吧!”
七十年代晚上天一黑就没有什么娱乐了,毕竟连油灯都要票才能点得起的年代,谁舍得吃饱了没事,点着油灯玩啊!
都是吃完饭就回屋休息,第二天天蒙蒙亮就起床干活。
“是,爷爷奶奶晚安。”
虽然还没到赵想平时睡觉的时间,赵想却不能和老人犟,老老实实举着油灯回到自己的新屋。
现在是冬天,床上铺着厚厚的褥子和干净整洁的棉被。
不是全新,也有七八层新,应该是他勇军爹离开前家里打的。虽然他本人没见过,但是原主的记忆里有,哪怕样子有点模糊,可对方实实在在是一个很好的长辈呢!
赵想没觉得自己被怠慢,要知道原主之前睡的只是一床用旧了烂的薄被,身上铺还是稻草,根本不保暖。
原主每天晚上要把自己裹在烂被子里,还要用身上的烂棉衣搭在上面才勉强没把自己冻死。
就算是这样,他晚上也睡不好,因为被子太薄,原主整晚都睡不暖,又怎么能睡好呢?
第二天还要在所有人起床前把饭煮饭,煮饭的米和红苕都是头一天晚上由原主的亲妈拿出来装好放在厨房里,多一点都没有,防止原主偷吃。
如果说米不舍得,连红薯都不舍得给二儿子吃一根,说她抠门都是夸她了,应该叫铁公鸡才对。
因此原主每次上山,都要想办法弄一些吃的,才没有让他饿死。
想到原主,赵想又想起自己穿越的事,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迷迷糊糊中赵想睡着了,虽然他没做什么,但是原主是天刚亮就起来干活的,老赵家其他人可以玩,原主却不行。
身体累了一天,哪怕不到赵想的睡觉时间,他也自动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赵想从温暖的被子里拱了出来。
天太冷了,晚上睡到一半他就整个人缩到被子里去了。
七八成新的棉被还是很暖和的,赵想中途没有被冷醒,而是一觉睡觉到了天亮。
冷空气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拿过放在一旁的棉衣穿上。
现在是十一月,蜀省的十一月已经挺冷了。再加上这里是盆地,冬天比较潮,因此又冷一些。
不过他作为一个大小伙子,里面穿着秋衣,外面套一件棉衣暂时也够了。
到了十二月再冷点,他里面就要再加一件毛衣了。
吱呀!
赵想刚穿好衣服,就听到开门的声音,是爷爷奶奶起床了吗?
经过昨晚,他已经明白自己为什么穿越了。
挠了下脸,赵想虽然心里不太舒服,但是也不会把火气发泄到无辜的爷爷奶奶身上。
原主,你最好不要让老子遇到你,不然打不死你个祸害。
赵想以前对原主的同情,都在心里扔了喂狗。
因为不想再回来受苦,于是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个迷信,把自己和赵想的灵魂调换了。
他去后世享福,让赵想代替他在原家庭受苦。
有重生的机会不想着改变,就想着走捷径让别人替他来受苦,不怪赵想对原主的印象一直子跌到谷底。
该说不愧是老赵家的种吗?一家子全是自私自利的主。
原主不想重新过一遍在老赵家的日子,就把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拉了过来,而他代替赵想享受后世的幸福。
如果说一开始赵想还觉得同情和亏欠原身的话,现在根本没有那想法了。
后世的生活有多好,看原主和赵想交换灵魂就知道了。穿越七十年代这个什么都缺的年代,赵想的生活肯定没后世那么好。
可是想到昨晚的鸡蛋和面条,赵想觉得这场穿越他并不是什么好处也没有。
既然是这样,他和原主两不相欠,各取所需,因果已了。要是以后生活好了对方又想回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吱呀。
“想子,这么早就起来了?”
赵爷爷正拿着红苕洗,就看到大孙子从屋里走出来。
“爷爷,我来洗。”
赵想小跑过去,从爷爷手中接过红苕洗起来,冰冷的水让他残余的睡意一下子就被冷跑了。
“想子,爷爷来洗,你回去再睡一会儿,等饭好了爷爷叫你。”
赵爷爷想从他手中抢过红苕,这大冷天的用冷水洗东西,骨头都觉得冷。
“不用了爷爷,我习惯这个时候起来。爷爷去烧火吧,很快就洗好了。”
赵想避开他的手,迅速把几根红苕洗好打皮,砍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进锅里,又抓了一把米洗干净和它们一起煮。
这是村子里众人最常吃的食物,因为村里不缺红苕,所以往往都是一锅红苕里掺一把米。
虽然能吃个七八分饱,但是日日吃,也让人吃得堵心。
“唉。”
听到大孙子这么说,老爷子也没说啥,去点火煮饭。抓起一把茅草,放进灶里,上面又架了几根黄荆条子,然后拿出火柴划了几下,火柴燃了起来。
赵爷爷把火放进茅草里,很快灶里的火就烧了起来。
“爷爷,小锅里我掺好水,等水热了我们用它洗脸。”
赵想给灶上的小锅里掺满了水,冬天洗脸漱口的水都是用这里面的热水。小锅在铁锅和铝锅中间,不用明火,都是用煮饭时的余热温水,一顿饭煮下来锅里的水也热了,还省了专门烧水的柴火。
“好。”
赵爷爷看着赵想勤快的动作,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决定了,等下抽个时间去镇上买肉。昨天大孙子第一天进门没吃上肉,今天怎么也得让大孙子吃上。
老人心里的想法赵想不得而知,他找到泡菜坛子,用干净又无水的筷子捞了一些泡菜出来。
把坛子重新盖好,赵想拿出案板洗干净,把泡菜切成小段,他看到家里有红油,便舀了一点出来把泡菜拌了拌。
别说,拌了红油的泡菜味道挺不错的,用来下饭再好不过了。
“想子的手艺不错。”
烧火的赵爷爷全程观看了大孙子的动作,觉得过继这个想法是他今年最棒的主意。
“嘿嘿,还好。”
赵想当然不会说这是他在后世学的,可不是原主的手艺。
原主在老赵家除了烧火煮饭,别的厨艺还轮不到他来发挥,主要是他们怕原主偷吃。
“想子?怎么是你在做饭?”
赵奶奶进来,就看到本应该做饭的人在烧火,做饭的人却是她怎么也没想到的。
“奶奶,马上就好。你先洗脸,小锅里有热水。”
赵想不知道脸盆放哪里,便指了指小锅。
“好。”
赵奶奶先漱口,然后从一旁的洗脸架上端过脸盆,用水瓢舀了半瓢温水在盆里,又取了毛巾洗脸。
“想子,洗脸架上最上面的这一个盆是洗脸盆,下面的是洗脚盆。”
两个搪瓷盆一模一样,如果不说还真容易弄错。
“好,谢谢奶奶,我记住了。”
赵想点头,并让自己牢牢记住,别搞混了。
“这是新毛巾,你就用它洗脸。还有牙刷,奶奶也准备了。”
赵奶奶洗好脸才想起来还没给赵想拿毛巾,昨天洗澡用的擦澡巾,还是用老头子的呢!
“谢谢奶奶。”
正好泡菜已经拌好,赵想接过毛巾就去洗脸漱口。昨天晚上忘记漱口,今天早上可不能再忘记了。
幸好两位老人在想着过继孙子的时候,基本的生活日常用品都准备齐全了。
收拾好自己,锅里的红苕稀饭也好了。
当然那一把米说是稀饭,还不如说是煮红苕,稀稀拉拉几粒米不过是安慰自己这是稀饭罢了。
“吃饭了。”
等赵爷爷洗脸漱口后,赵想也把饭盛好,一手一碗端去堂屋。
“爷爷奶奶,吃饭了。”
2/208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