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在年代文里爆改男配命运(近代现代)——蜀江春水

时间:2025-01-27 11:07:20  作者:蜀江春水
  有了赵想的提醒,牛棚里众人干活时警醒多了,平时下田干活时,下脚时不敢直接踩实,而是先试探周围有没有东西才下脚。
  只要不一下子把脚踩实,就算碰到了玻璃碎片,伤口也不会很深,不会影响到平时走路和干活的。
  赵想跟张百草学习一个小时,又跟钱老和赵老师学了一个小时的功课,这才背起背篓回家。
  张百草把他送到竹林边上,这才回转。
  “刚才阿想在我没说,那个叫白雪的女知青很古怪,你们得小心点。”
  柳书行在张百草回来后,把他的感想说了出来。
  “怎么个古怪法?”
  众人不解。
  “和她对视时,眼睛会不受控制看着她,甚至还会出现心软的情况。”柳书行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说了出来。
  “你居然会对一个女同志心软?”
  大家震惊。
  “我当时发现不对就立即回过了神,然后那种感觉就没有了。”
  柳书行摇头,他怎么可能对一个女同志心软呢?
  他这么说不过是想提醒大家,别一不小心中招了。
  “看来她确实有些不对,你们平时要注意一点。”
  老人提醒大家。
  “是。”
  众人齐声应道。
  而这一切赵想都不知道,他不知道牛棚里的众人已经开始怀疑白雪了。
  他回到家里简单收拾了一下就躺在床上,默默背诵今天学习的内容。
  刚刚才回家,脑子里的印象还很深刻,因此赵想很顺利地背出了所有内容。
  重复几遍,确认自己全部记住后,赵想才让自己睡过去。
  次日一早起床,爷爷奶奶已经下田干活去了。
  赵想一边煮饭,一边背书。发现自己还牢牢记着昨晚的内容,心情变得超好。
  他发现自己穿越后,记忆力变好了。
  他穿越前已经二十多岁了,记忆力无法和读书时相比。虽然他读书时喜欢摸鱼,可他背书时比班上好多同学都要快。
  往往他读上几遍就能背上一半,因此他知道自己的记忆力不错。
  穿越后也许是换了个年轻的身体,他的记忆力比穿越前还要好。他现在一篇课文读上几遍,内容只是不是太长,他能记下八成。
  这和以前相比,记忆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记忆力提高,这对需要背诵许多医书的赵想来说是好事。要知道医书大多数都是比较难背的,要还是穿越前的记忆,无疑会加大他学习的难度。
  师父抄给他的医书,赵想都有好好收起来。等以后有机会,就让人打印出来,把它们上交给国家。
  他师父虽然愿意收外姓弟子,可不代表他愿意把自己祖传的医书上交给国家。
  可能是他们这一代人还比较重视血缘传承吧!
  不过他相信,有了自己的开导,未来师父肯定不会再重视血缘传承。
  比起血缘,他相信师父更愿意让家传的医术发扬光大。
  毕竟他要是不收外姓徒弟,这家传的医术就得失传了。谁让张百草的两个孩子,都对祖传的医术不感兴趣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国家好多传承都是因此而断掉的。
  即使是在赵想穿越来的时间点,国家好多传承都找不到传承人了。那个时候谁还会想到血缘啊,只想着有人愿意跟他们学就不错了。
  关键是到了后来,师父愿意给徒弟钱,人家都不愿意学了啊!
  所以好多传承消失了,国家也无可奈何。
  对此赵想也没好办法,因为一门技艺要学会,需要的时间太长太长了。
  而且要传承,就要消耗时间学习。可后世哪里有时间让年轻人放下心来学习。
  大家都要吃饭,要养家。学这些东西就无法赚钱养家生活,因此哪怕大家对此很感兴趣,也没有时间去学习的。
  所以最后传承会消失,和时代是有一定关系的。
  未来社会太卷了,大家不好好赚钱,连生活都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赚钱自然也是被放在了首位。
  赵想知道张百草的家传的医术厉害,所以不希望张家的医术消失,便想着把张家的医书捐给国家,这样国家就成了传承人,也不用担心张家的医术失传了。
  虽然以后那些学习张家医术的人不会打着张家的旗号,但是和失传比起来,旗号好像又不是很重要了。
  当然赵想这么做之前,肯定会得到张百草同意才会干的。他又不是白眼狼,捐赠医书不问师父,但凡是有点良心的人都干不出这种事。
  显然赵想不是那种人,所以他会在经过张百草同意后再做。
  现在这些事都不急,等未来社会相对稳定了,他再帮师父系统地整理张家的医书。
  早饭煮好后,赵爷爷赵奶奶也回来吃饭了。
  这个时候才八点多,大多数村民也都回家吃饭了。
  随着春节过后,蜀省的天亮时间越来越早,大家都会先去地里干活,等家人煮好饭后再回来吃。
  夏天更是五点就起来干活,八点多回来吃饭,吃完饭再去地里干到十点左右就回家休息。
  等下午太阳下山后再出门干活,避开了一天之中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
  现在春天,天不热。大家基本上是干一整天的活。
  春天本就是一年之中最适合耕种的时节,因为大家的任务很重。
  既要给水田放水,也要给田里施肥,为接下来的插秧做准备。
  除了插秧,还有麦子抽穗等等,全都是大家要注意的地方。
  蜀省一般都是种冬小麦,收完麦子插秧,反正一年四季也就冬天有几天休息的时间。
  赵想年纪小,他负责家里的自留地。
  该种红苕的种红苕,他还在自留地下方的坡上种了一些玉米和土豆。这是一点土地也不浪费啊!
  只是种在坡上如果不天天拔草打理,很快就会被杂草覆盖,玉米和土豆再好种也不会有收成。
  赵想肯定不会让杂草抢走玉米和土豆的营养,因此他天天都会去自留地转一圈,只要发现有一根杂草都不让它们活下来。
  种地时,还发生了一则小插曲。
  要知道山坡上是有很多杂草的,赵想要除去它们很是费了一番功夫。
  家里的农具不够,就让赵爷爷去打了一把锄头,比成年人用的要短一些。
  也是现在,前些年所有铁都要上交,连锅都一样。
  现在只要有票,就能自己弄点铁制的东西在家里使用。
  锄头有了,而且是按照赵想的身体打的木柄。
  赵想举着锄头,仗着力气大,用了三天把自留地下方的坡地收拾干净。
  所有的杂草被他连根一起挖了出来堆在路边,特别是那些又白又长的茅草根他也没浪费,把上面的泥巴抖干净后,打算拿回家做药材。
  夏天要来了,用茅草根煮水,可是不错的饮料加凉茶呢!
  坡地整理好了,赵想就开始把玉米种子点到挖出来的窝里,又种了一些土豆。
  坡地比较湿,赵想浇水没自留地勤。本来玉米和土豆都比较耐旱,因此浇水就更不用太勤了。
  这也是他选择种土豆和玉米的原因,可以减少浇水的次数。而且蜀省雨水较多,甚至好多时候他都不需要浇水,光靠天上下的雨就够了。
  虽然水不用浇,但是肥要上。
  现在化肥少,上面批的化肥,只有少部分村子能领到。
  领到的化肥都是要用到粮食地里的,各家的自留地都不算。所以赵想上的是农家肥,也就是粪水。
  除此之外,还有自家的草木灰等。
  别看这些活都是分段来干的,可全部加起来还是挺多的,反正赵想一天空闲都没有。更别说他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
  然而赵想愣是在忙碌中,每天都完成了老师和师父布置的任务。
  “哎哟,你们两口子现在好了,家里的自留地都有人打理了,不像我们公家做完,还要去自留地干。”
  赵爷爷和赵奶奶在休息时,听到有人跟他们说话。那羡慕妒忌恨的表情,让两位老人非常的爽。
  “也是阿想能干,家里有了他后,我们确实轻松多了。”
  赵奶奶脸上的笑怎么都掩饰不了,家中子孙能干,做长辈们谁不自豪呢!
  以前他们家里只有他们两个老的,有时候上完工还得回家做饭,想歇一口都不行。
  不像别家,除了老人还有儿子和儿媳妇。老人累了可以指使晚辈做事,这一点赵家根本没有那个条件。
  家中唯一的儿子出去当兵,几年不回家都是正常的。可没想到有一天他们会收到儿子牺牲的消息,从此以后他们连唯一的依靠都没了。
  过继赵想是因为他们不想儿子死后没有人给他上香,他们年纪大了,用不了几年就要下去陪儿子。
  等到他们都没了,又有谁还记得他们的儿子呢?
  于是经过再三思虑,两人想到了过继。
  过继后本来没有了精神气的两人,突然就有了动力,他们想再多活几年,大孙子还需要他们照顾呢!
  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照顾赵想的同时,赵想也在照顾他们。
  现在他们一干完活回到家里就有饭吃,吃完还有时间睡个午觉。就连家里的自留地都不需要他们操心,大孙子把它安排得妥妥当当,就连种的品种都比他们往年要多。
  不仅自留地里和坡上种了各种蔬菜,就连地边上那么窄的地方都种上了丝瓜、豇豆、黄瓜等。
  现在村子里的人谁提起赵想不竖大拇指啊!
  这么好的孩子居然是他们家的,晚上睡觉都能笑醒。
  而放赵想离开的老赵家就别提有多后悔了,特别是赵德,发现家里能干活的只有原来的二儿子。
  老大又懒到连醋瓶倒了都不扶一下,老三每次让他干活就说自己在学习,老小赵圆圆是个姑娘,被妻子和他养得白白嫩嫩,赵德自己都不忍心让她干活。
  没有原主,家里的活全由他和周菊花一起干。
  那些细碎却又繁多的家务活,差点没把赵德逼疯,最后干脆一甩手全扔给了周菊花。
  反正她现在不敢和赵德大小声,给娘家的钱到现在还没拿回来,家中丈夫和大儿子对她十分不满,因此就算心里再愤怒,周菊花还是得把家里的活干了。
  她和赵德一样后悔把老二过继了出去,她都不知道原来家里居然有这么多活要干。
  冬天还好,大家衣服换得不勤,她十天半个月才洗一回。现在几天就要一回,一洗就是全家五口的衣服。
  一个人的衣服不算多,随便几下就洗干净了。可五个人的衣服加在一起就不是小数目的,因此当赵菊花拿着衣服去河边洗时,她仿佛听到所有人都在笑话自己。
  于是她狠狠瞪了同在河边洗衣服的村民一眼。
  “她有病吧?我们又没说她,瞪我们做什么?”
  根本没笑话周菊花的众人皱眉,她们在聊知青的事,因为知青院又有笑话,所以她们笑得有点大声,让周菊花误会她们是在笑话自己。
  “她有病我们又不是第一天才知道。家里最懂事最能干的二儿子被过继了,你看现在来洗衣服的人就换成了她。以前洗衣做饭,都是老二的活。”
  说这话的人是住在老赵家隔壁的田婶,对老赵家的事那是门清。
  “说起来她也是傻,我见过顾娘家的,但没见过像她这样把夫家搬空也要帮衬娘家的。周菊花都忘记自己是赵家的媳妇,以后埋也是埋在赵家的地里。”
  “她要是聪明,就不会偏心了。就算要偏心,也要偏心家中懂事又能干的那个啊!你看剩下的三个娃,哪个会帮她干活的?”
  村里的人看得很清楚,周菊花生下的四个孩子,只有老二最孝顺。
  “我知道的手指有长短,可像周菊花那般死命压榨老二,不把他当亲儿子对待的父母,我也是头回见。”
  住西边的桂花嫂把手上洗好的衣服拧干,放进一旁的木盆里,抬头看了一眼周菊花,发现她一直在盯着大家。
  “瞧,她又在瞪咱们呢!”
  桂花嫂一指,大家顺势看过去。
  果然,周菊花就是在瞪大家。
  “你有病啊,瞪什么瞪?信不信老娘把你眼睛抓瞎?”
  田婶对着她就是一顿吼,她和周菊花住得近,两人经常闹茅盾。
  “我哪里有瞪你们?”
  周菊花可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主,被田婶吼了当场就吼回来。
  “你现在不就是在瞪吗?你一直盯着我们,该不会是想做坏事吧?”
  田婶有理由怀疑周菊花,毕竟她的人品很差,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胡说八道。”
  周菊花气得把衣服往盆子里随便一扔,端着它往另一处走去,远离众人。
  主要是大家的眼神让她很不舒服,仿佛都在指责她,周菊花实在受不了了。
  见她离开,大家像是打了胜仗一样对视一眼。
  “哈哈哈……”
  笑声在河面上响起。
  周菊花脚步一顿,但很快又重新动了起来,只是步子大了一点。
  河边的这一幕赵想不知道,他刚把自留地打理好,扛着锄头回家。发现路边有野菜,蹲下挖了起来。
  刚长出来的蒲公英很嫩,回家用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就是一道菜。
  赵想挖了一少,背篓里装了一小半,又发现了鱼腥草,那肯定得挖啊,连叶带根地挖。
  和蒲公英不同,赵想这一挖就挖了大半背篓,直到再也装不下为止。
  出来挖野菜的人还不少,特别是家中的孩子,让大人都打发出来挖野菜了。
  吃不完的野菜还可以用水焯了晒干,冬天泡发后吃。
  过完年,家里的存粮吃得差不多了,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幸好现在是春天,野菜生机勃勃,今天挖了的地方过几天再来又是一片。
  因此挖野菜的人不少,但是大家互不干扰。
  只是小少年们看着赵想一锄头就是一大窝,而他们只能用镰刀这些慢慢挖,心里可妒忌了。
  赵想可不管少年们的想法,他挖够野菜,继续扛着锄头回家煮饭。
  太阳快到正中央了,再不回去煮饭,爷爷奶奶就下工回家了。
  幸好赵想动作快,他刚煮好饭,拌好野菜,爷爷奶奶就回来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