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穿到北宋当权臣(穿越重生)——醉酒花间

时间:2025-01-31 08:41:35  作者:醉酒花间
  没用不亏,一旦有用就是天大的功劳。
  苏景殊上辈子看过的穿越必备指南不少,可那都是看完感叹一下就划过去,谁知道世上真的有穿越。
  他要知道早知道会穿越到北宋,当时肯定把那些杂七杂八的全背下来。
  背书考试尚且能忘,一下子让他想他还真想不起来。
  好在虽然记不住那些方子,但是农场游戏里有炼金炉,炸矿炸出来的金银铜铁煤都是最基础的矿石,使用之前还得扔进炼金炉去除杂质炼成能用的金条银条铜条铁条煤炭条,每一种金属的冶炼都会有简单的工艺介绍。
  黑锅已经背了,这顿打估计也逃不掉,要不就一次性全拿出来吧。
  小小苏举手提议,晚上点灯学习效率更高,记性也更好,要不等他晚上回家在书房好好回想回想,把能回想起来的全部写在纸上,明天天亮再送去城外作坊?
  衆人无法,也知道现在这样压力大越问越想不起来,只能暂且这样。
  苏景殊讨好的朝他爹笑笑,他今天晚上有正经事,爹要打也得等他把正事儿办完再打。
  苏洵:……
  臭小子,真是上辈子欠他的。
  几个工匠带上他们的小本本快马加鞭去城外作坊,李珣却没有走,而是在包拯面前试探道,“包公,那隐世唐门若真有如此本领,朝廷可否派人去蜀中寻访,许他们高官厚禄让他们为国尽忠?”
  包拯摇头叹道,“展护卫方才说过,唐门已有百年未曾出现在江湖,高官厚禄怕是难以令他们出山。”
  李珣遗憾不已,“真是太可惜了。”
  江湖世家,还是传承几百年的江湖世家,朝廷知道他们藏身何处还好,现在这般便是朝廷想派兵去抓捕唐门弟子都不知道上哪儿抓。
  如果他们有本事能抓住的话。
  展昭听的欲言又止,到底还是什麽都没有说。
  虽说官家是天下之主,但是江湖和朝廷向来井水不犯河水,或者说,双方都看对方不顺眼,不然他这个南侠被封为御前四品带刀护卫也不会在江湖上激起那麽大的水花。
  这种相看两厌的局面不解决,就连遵纪守法的江湖人士都不爱和朝廷打交道,更不用说唐门那种隐世不出的世家。
  那是唐门,亦正亦邪的唐门,亦正亦邪比正道或者邪派更难缠,朝廷要是真的派兵去“请”唐门弟子出山,他觉得最後大概率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算了,反正朝廷也找不着唐家堡在哪儿,这话他就不说了。
  李珣感慨几句,拱手便要告辞,“包大人留步,我去礼部衙门寻曾公。”
  曾公曾公亮,乃是当朝副相,不久前还兼任礼部侍郎,总结广备攻城作前些年成果的《武经总要》便是他与端明殿学士丁度共同主编。
  等苏小郎晚上将能回想起来的东西默写出来,他便和曾侍郎一同去城外作坊,看工匠能据此改良出多大威力的火药。
  寻常少年回想多年前的事情可能会出错,苏小郎记性之妖孽京城皆知,他说能回想起来就一定能回想起来。
  正说着,外面忽然有衙役前来禀报,“包大人,辽国耶律王子给您送了一份礼,来人将礼物留下便转身离开,属下未能追上。”
  李珣脚步一顿,为那辽国王子的行为感到迷惑。
  送礼送到阎罗包公头上,他脑子没病吧?
  包拯脸色一沉,“什麽礼?”
  “是一副字。”衙役将装裱好的字带上来,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大人,那耶律王子还派人去王丞相府上将王丞相臭骂了一顿,王丞相已经令人备上厚礼前去赔礼道歉。”
  包拯:……
  包拯长叹一声,他最担心的就是这个。
  王丞相啊王丞相,两国交锋最忌露怯,辽国使节看到朝臣如此可欺,又岂会对官家正眼相待?
  你糊涂啊!
  苏景殊气愤不已,“是那个辽人不守规矩先和王丞相抢道,抢道抢不过他还有脸去王丞相府上找茬?王丞相还给他道歉?凭什麽啊!”
  展昭也觉得那耶律梦龙实在过分,在包大人这儿讨不到好处就使劲欺辱王丞相是吧?
  柿子挑软了捏,他倒是会挑人。
  展昭主动请命,“大人,属下前去将王丞相府上的人拦下,然後寻人去驿馆骂回去。”
  苏景殊捏紧拳头,“骂回去!去找白五爷帮忙,白五爷骂人可厉害了!”
  苏洵瞥了眼恨不得亲自跟去驿馆找茬的儿子,难得没有说话。
  一步退,步步退,朝中大臣再这麽畏战如虎,辽人勒索起来定会更加猖狂。
  指望辽国良心发现不再贪得无厌,不如指望北地战事勤加练兵将辽人打出去。
  展昭说完就要离开,然而包拯却摇了摇头,“拦下又能如何?丞相一心求和,拦下一次两次,还能整日盯着丞相府的动静不许他接触辽国使臣?”
  他们开封府还没有资格管那麽多。
  今日王丞相和辽国使臣起冲突的事情已经传遍各个衙门,李珣也知晓些许内情。
  那耶律梦龙果真不简单,先去王丞相府上肆意辱骂,再到开封府包大人这里来送礼,这一手挑拨离间玩的是真不错。
  所有人都知道他在挑拨离间,但是王丞相心里肯定会不舒服,好一个阳谋。
  包拯打开那副字,看到上面“让礼一寸,得礼一尺”八个大字,脸色更加不好。
  “‘让礼一寸,得礼一尺’,他还想当曹操不成?”苏景殊鼓了鼓脸,“包大人,可否借您书房一用?”
  他现在就去抄!
  炒钢、百炼钢、灌钢。
  块炼铁、生铁、高炉炼铁。
  具体是哪个朝代的技术让工匠们自己分辨,落後于现在技术的扔掉不看,有参考价值的就留下。
  炼金炼银往後靠,先把炼铜炼铁精炼煤炭的工艺流程给抄下来。
  煤炭应该是炼铜炼铁的燃料,用起来比木柴木炭好的多,应抄尽抄全抄,抄到手抽筋为止。
  就当他无中生有救的那个神秘唐门弟子是个碎嘴子吧,黑锅都背了还想怎样,反正他现在是衆所周知的妖孽神童,记性好到把几年前的事情记的一清二楚完全说得过去。
  包大人不生气,这口气咱早晚能挣回来。
  广备攻城作几千个工匠不是吃干饭的,今天配炸药明天炼炮管後天就去造红衣大炮。
  等他们的火炮造出来,赶明儿就让契丹人见识什麽叫大炮开兮轰他娘!什麽叫威加海内兮东风浩荡!
 
 
第47章 
  *
  包拯送走李珣,看看手里拎着半根藤条的苏洵,再看看忘了要挨打满脑子都是和辽国一绝死战的苏景殊,思索片刻还是将这小郎留下。
  藤条已经断了一根,让苏小郎回家怕不是还得再断几根。
  经过耶律梦龙送礼一打岔,老苏心中的火气後怕也散了不少。
  和两国交锋相比,糟心儿子差点把全家夷为平地似乎算不上什麽。
  苏洵拱手告辞,留儿子在开封府回想多年前遇到的唐门弟子还说了什麽。
  直接在包大人书房里默写出来,省得明天早上写好还要往府衙跑。
  蜀中唐门,呵,蜀中唐门。
  没想到他们眉州那麽偏远的地界儿还有江湖人出没,倒是让他长见识了。
  小小苏探头探脑,发现他爹真的走了後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果然还是包大人靠得住,展猫猫就知道跟着添乱。
  展昭察觉到来自苏家小郎的幽怨目光,回以满眼茫然。
  怎麽了?小景殊怎麽这样看他?
  苏景殊:……
  算了,他不和笨猫猫一般见识。
  包拯摇摇头,转身带他们进书房。
  书房里有两张书桌,一张归他,一张归公孙策。
  他要给官家写奏疏,公孙先生那张书桌暂时闲着,正好腾出来给小郎默写东西。
  别管能回想出来多少,想起来一点是一点。
  展昭发现书房没有用得上他的地方,待了一会儿便悄悄离开。
  耶律梦龙不安分,他总觉得那人还会惹出事端。
  书房里两张书桌离的远,办公时互不打扰,公孙策拿出厚厚一摞纸放在桌上,很想知道这苏小郎能写出什麽方子,直接站在一旁给他磨墨。
  上次这小子徒手画地图已经让他大为震撼,万万没想到没有最震撼,只有更震撼。
  宣纸用掉一张又一张,每一张上面都写满了字,甚至在写之前已经分门别类,炼铜炼铁炼煤炭,原料完备工序齐全,仿佛他真的见过那些法子一般。
  包拯写完奏疏放下笔,看到苏景殊正在奋笔疾书于是轻手轻脚走过去,看到纸上写的内容後也愣了。
  先前这小郎画舆图的时候他不在府衙,公孙先生和他说的时候他的感触不太深,亲眼看到了才发现这等恐怖的记性的确堪称妖孽。
  苏景殊已经被王丞相给气到失去理智,大不了就是回家挨揍,反正今天抄不完他就不走了。
  炼金炉的工艺介绍很简单,就和厨房的菜谱和日用品的配方差不多,只有原料和简易流程,具体哪里需要调整还得广备攻城作的工匠去琢磨。
  金手指提供的冶炼工业抄完,还有他脑子里隐约记得的枪炮演变。
  火药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只是用在战场上的时间不长而已。本朝《武经总要》上记载了一些火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但是火器真正发展起来还得看明朝。
  他上辈子在某论坛上被科普过明嘉靖朝之後的火器发展,那时候的火器发展已经非常全面,不光把嘉靖朝之前的各种火铳全都改造升级,还发明了各种快枪、多管多发铳、虎蹲炮,甚至把地雷、□□和爆炸弹都弄出来了。
  遗憾的是上面那些杀伤力巨大的武器他都没了解过原理,能画出样式也不知道该怎麽造。
  不过他知道火绳枪的原理。
  火绳枪的发明号称是人类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时代的转折点,火绳枪火绳枪,顾名思义,就是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的枪。
  这里是北宋,是火器刚刚起步的年代,在後世人眼中不过如此的枪炮放在这个时代就是惊天动地的大杀器。
  炼铜炼铁的技术上去,炮管枪管便能承受住更大的冲击,他再把原理写上,工匠们看明白後做出来的可能极大。
  写写写!脑子里有多少写多少!
  画画画!别管能不能造出来画上去再说!
  神奇的大宋工匠手艺人能够手搓万物,他做不出来不代表工匠手艺人做不出来。
  书房里只剩下写字的声音,包拯和公孙策看着纸上的字逐渐发飘,字句也从条理清晰变得需要仔细读才能读懂,知道这是快结束了。
  苏景殊放下笔甩甩发酸的手腕,擡头一看,外面天都暗下来了。
  再看看手边厚厚的一摞成果,心里的满足感油然而生。
  等他们的工匠造出枪炮,还不得吓死那些契丹人?
  公孙策将写满了字的宣纸收好,准备晚上再抄录一份以防万一,顺便将最後那几张看不太懂的整理出来。
  资料收好,兴师问罪。
  公孙先生屈起手指敲敲桌案,“景哥儿,那个神秘的唐门弟子在你家附近养了多久的伤?”
  苏景殊眨巴眼睛,目光飘忽了一瞬,看向别处,“也没多久。”
  包大人露出不相信的目光,“没多久?”
  看刚才纸上写的那麽多东西,他们怀疑这小子可能把人家的家底都套出来了,这能是没多久?
  小小苏对着手指,补充细节的时候慎之又慎,“就是没多久啊。春天山里有蘑菇有野鸡有兔子,夏天太热我爹娘就不让我往外跑了,他最开始伤的严重动弹不得,养到能动之後就走了,江湖人受伤恢复的快,应该就是没多久。”
  春夏交接的日子,的确是没多久。
  公孙策想起当初去隔壁和苏家人商量秦香莲一案时程夫人说的这小子打小就伶牙俐齿讨人喜欢,忽然觉得他能把人家唐门的不外传秘方套出来那麽多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唐门隐世多年人丁凋零,那位被他遇到的唐门弟子是唐门仅剩的传人,濒死之际看到仙童似的景哥儿给他端水拿药,还嘴甜机灵会哄人,伤势好转後什麽都愿意和他说很正常。
  要是换个不讲道义的人,可能当时就把小孩儿抱走当继承人养了。
  苏家少了个天资卓绝的儿子,江湖多了个惊才绝艳的高手,景哥儿长大後记得出身还好,要是忘了爹娘是谁,出门游历时再阴差阳错遇到苏家人,那才是真正的热闹。
  不过以他们景哥儿的记性,时隔多年还能把那人和他说的东西清清楚楚的复述下来,即便被养成江湖人也不会忘记爹娘。
  公孙策怜爱的揉揉少年郎的脑壳,叹道,“幸好那人还有一丝良知尚存。”
  苏景殊:???
  先生,您又想哪儿去了?
  他感觉他的故事背景已经补的很齐全,不需要再继续填充下去了。
  背景故事而已,没必要那麽饱满,真的没必要。
  此地不宜久留,风紧扯呼。
  苏景殊看看外面的天色,感觉足够他从府衙赶回太学。
  家是万万不敢回的,他的面子也是面子,瘸着腿去上学多丢脸。
  “先生,我待会儿直接回太学,麻烦您明天和我爹说一声,这些天我就不回家了。”
  公孙策的惆怅戛然而止,看着生怕回家挨揍的少年郎无奈道,“你爹的藤条已经断掉,应该不会再动手。”
  苏景殊沧桑的抹了把脸,“先生,我爹知道藤条是怎麽断的之後会打的更狠。”
  公孙策:……
  算了,别人家的家事他不管,这小子的确得教训。
  每日一感叹,还好他没成亲没孩子。
  “包大人,公孙先生,我先走啦。”苏景殊乖乖巧巧的朝两位大佬告别,再见了大佬们他今夜就要远航,别为他担心他有快乐和智慧的桨~
  小小苏心里哼着小曲儿往外走,然而刚走出书房就撞上了去而复返的广备指挥使李珣。
  李指挥使身後还跟着个精神矍铄的老者,没猜错的话应该就是他走之前说过的曾公曾公亮。
  额,连起来念有点怪怪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