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太子很是鼓动康熙拿东夷开刀,这也是康熙没想到的事情。
他以为太子会劝阻他一下。
“这确实是个问题”纳兰明珠刚刚一直没开口,索额图都出来喷了几句保守派他都没出来说话,一直低着头沉思。
“要不让三阿哥最近多写一下东夷的事情,大肆宣扬一下东夷对万岁爷的不敬,这样可以激起群怒,也能鼓舞士气,到时候再宣布对东夷出兵,正好名正言顺顺应民心。”纳兰明珠本来也想跟着陈廷敬一起去东夷的,毕竟他没有当过使臣代表,索额图老匹夫当初都和俄罗斯谈过,他觉得自己不差。
只是他这个老骨头实在晕船,到了天津湾就吐的不行,最后只能灰溜溜的回来了。
索额图看了纳兰明珠一眼没说话,他心里也是赞同的,先抑后扬,只要能达成目标,要多惨就往多惨的方向说。
这样他们占理的局面更大。
“行”康熙拍板了,回头就让三阿哥盯着点印刷厂那边。
第130章 情况急
按太子那边的想法就直接把东夷给灭了,换了他们的人去,反正他兄弟多将来长大了随便派一个过去都行。
只可惜他不能够这么对康熙说话,康熙再宠他也不可能为了他没有任何理由的灭了其他的国家,只可惜现在不是他当政,他也只能提建议,不能真的放手去做一些事情。
不能让东夷易主,那就打到他们站不起来也不敢站起来,最好在他们自己改革之前开始。
当然他们是民主的,是正义的,不是侵略,只是为了开化他们一下,给他们提供帮助。
虽然太子没有明说,但是康熙能感觉到太子对于东夷的愤恨,每次提到的时候太子虽然没什么表情,但是眼里的恨意着实惊吓到了康熙。
康熙不明白为什么,儿子没有出去过,东夷的使团也没怎么来过大清拜访,按道理不能惹到太子啊。
但康熙也忍住没有问儿子,就像十一那样,虽然皇后她们极力克制着不让自己表现的很惊讶,但康熙能感觉到不对劲。
一次两次就算了,关键次次遇到危险的时候,他儿子都能逃脱危险也是很让人佩服了。
想到自己做的梦,康熙既有些高兴,也有些害怕。
三阿哥接到太子的指令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忙碌起来了,许行舟到底资格不太够,容易被为难,好在三阿哥已经是贝勒了,很快就要结业出宫了。
那些人巴结还来不及,怎么会为难。
许行舟羡慕又难过,只能告诫自己要好好学习,不能辜负太子的一片苦心。
三阿哥忙坏了,旁边的四阿哥就被冷落下来了,他们兄弟俩大了以后,尤其是住进了阿哥所后,基本都是一起行动。
老三被太子拉着干活四阿哥不是没有想法,心里也羡慕的很,他知道太子肯定会一视同仁的,只是不知道太子什么时候才能给他安排。
三阿哥忙的不行,四阿哥悠哉悠哉的样子让他十分恼火,拉着四阿哥帮他写稿子。
“快些”三阿哥粗着声音。
他们找了翰林院的一些人,三阿哥自己也在写,要的就让东夷身败名裂,让所有大清人都明白外敌很多,邻居就有两个,一个虽然没什么威胁的能力,甚至没什么骨气。
但另一个威胁很大,要是打起来大清不一定能占到多少便宜。”往夸张的方向写。”三阿哥指导他,太子之前点过三阿哥,报纸最重要的是吸引人,要的就一击即中的威力,如果不这样,那报纸也没什么好看点。
三阿哥做了几期之后也明白太子说的,他现在可是能够炉火纯青写出很夸张的标题和内容。
“形势没这么严峻吧?”四阿哥看着三阿哥前面写好的文章弱弱的说。
三阿哥打算连续两期报纸所有的内容都和东夷有关,上到隋唐时期东夷来这里考察,结果狼心狗肺的对待他们,下到这次吏部尚书陈廷敬出使东夷差点团灭的局面。
整篇文章都在渲染东夷多么狼子野心恨不得立刻吞下大清这块肥肉。
“太子哥哥说了,这是夸张的手法,一点点而已啦。”三阿哥满不在乎,要是他太子哥哥来写估计写的更离谱,没准能写明天东夷就要来大清了。
“好吧”四阿哥认命的拿起笔,别说,还挺有意思的。
“老四”三阿哥看着四阿哥认真写文章的样子突然开口道:“你知道天津军事基地和江南军事基地正在建吗?”
“废话”那么大动静,估计地里刨土的农民都知道。
天津军事基地靠在天津湾那边,离大海挺近的,为了方便海上运输粮食和大型的武器,当然最重要的是保护京城的安全。
“那你知道大哥明年要去南京吗?”三阿哥不生气,继续笑眯眯的问。
四阿哥停住了笔,疑惑的看着三阿哥,然后缓缓的问道:“你怎么知道?”
“我不但知道这个,我还知道明年你要去天津军事基地。”三阿哥笑的见牙不见眼。
明年他和老四正式结业了,他俩的房子也差不多盖好了,那个时候他正式接管着印刷厂以及在工部打杂,四弟也要去天津锻炼了,大家都有美好未来,日子真是有盼头。
“你”四阿哥张开嘴巴看着三阿哥,神情有呆滞也有狂喜。
“二哥跟你说的?”四阿哥深吸一口气试图冷静下来,胤禛,冷静,你是个男人,不要轻易激动。
欣赏着四弟难得的神情,三阿哥笑:“是啊,但是他让我别说出去,说没确定之前还是不要声张,但是一个是我,一个是你,我在想告诉你一下应该也没什么。”
“五弟怎么办?”四阿哥问。
五阿哥跟他们差不多吧,只比四阿哥小几个月,明年他也要结业了。
“不是还有外交院吗?”三阿哥耸肩,“他不是比较擅长外语吗?蒙古语满语英语还有俄语,他学的挺好的,估计太子二哥应该会考虑这方面的。”
虽然太子没跟他说五阿哥怎么安排,毕竟三阿哥和五阿哥关系没有和四阿哥的近,太子跟他说了算什么呢。
“挺好的”四阿哥憋了半天说了这么一句话。
“哪里是挺好的,简直太棒了”三阿哥说:“古往今来,也没见哪个太子心胸这么宽广,恨不得给每个弟弟都安排到位。”
四阿哥:……
三哥的嘴还是这么……这话明明还行,怎么说出来这么阴阳怪气呢?
像谁呢?四阿哥百思不得其解。
“太子二哥人好我们也不能不识抬举。”四阿哥说。
“那哪能啊,谁要是不服,我和老大第一个上去。”三阿哥摇头。
“其实吧,你去外交院也行”三阿哥不怀好意的说:“你外文也不差,而且最重要的是老五比你能打。”
四阿哥这小身板要去军事基地,怎么看都不放心呐。
四阿哥面上升起了薄薄的一层红色,“说什么呢?我也没有很拖后腿好吧。”
四阿哥觉得还是他二哥懂他,自从上次去了战场上,他的内心一直很振奋,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想再锻炼锻炼,他觉得之前自己的表现没那么好。
从小到大因为身体的一部分原因,他对于骑射方面一直不感兴趣。
没想到从战场上下来后他反而更加努力的去学习骑射,去锻炼自己的身体,一扫之前的懈怠态度。
“可以啊老四”四阿哥这几个月的改变三阿哥也看在眼里,只是没想到四阿哥是来真的。
“也是,身为男子,保家卫国的心总是容易被被激发。”三阿哥抖着写好的文章笑:“现在要是征兵肯定比之前都要快。”
两期的报纸呐,全部都是有关东夷的事情,之前准格尔打仗的时候三阿哥一直遗憾没能好好写,现在可算能好好准备了。
“……为中华之崛起,为大清之未来,为百姓之安康,以天下苍生为念,以社稷安危为重,今东夷以下犯上,为保家卫国,安定四方,特颁此征兵令,招募天下英雄豪杰,共赴国难。”
京城某个茶馆里讲书先生拿着报纸捻着胡须慢慢的念着。
念着念着差点把胡须拔掉:“又要打仗了。”
“哎”底下喝茶的人叹气:“还不是那该死的东夷,竟然敢对万岁爷不敬,这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说着说着茶馆里都躁动不安了,万岁爷多么圣明的一个帝王,给他们减负,给他们降税,废除了人头税,他们也不怕多生孩子养不活了,而且万岁爷还亲自种了什么新型的粮食,要是做的好话,他们就不怕饿死人,甚至还可以吃的饱饱的。
“好了好了”讲书先生赶紧制止,又接着念下去:“……凡应募入伍者,其家庭可享受一定的赋税减免。官府将定期向军人家属发放生活补贴,确保其基本生活。对于表现优异、立下战功者,将给予丰厚的奖赏和晋升机会。”
“要招兵了那我得回家跟我小儿子念叨两句,他大哥也在军营里面,好像就在大阿哥在的地方,待遇好的不行就是累了点。”底下的听到后算盘还是打起来了。
上次准格尔打仗虽然前期死了很多人,但是后期几乎没怎么死人了,而且就算死了大清会对烈士的家属给予最大的优待,孩子上学是不成问题的,要是不想念书去军营也欢迎。
“啊呸”那人心里唾弃了一下自己,不可能的,儿子好着呢,他只是看不惯那些倭寇对于大清的欺负和万岁爷的羞辱罢了。
前明的时候倭寇就不老实,现在还这样。
“众人们且听老头子说道两句”茶馆里这人说两句,那人说两句,乱糟糟的不行。
而且一个两个气得不行,要不是年龄有限制,恨不得自己也去报名。
“大家也不必都去,毕竟上面说了,年纪要超过十八岁,不超过四十的男子,老陈家的,你小儿子才十六岁好好念书吧,上期太子爷还写了一篇鼓励现在的年轻人好好读书,将来也能好好建设大清。”
“是是是。”那个老陈脸色有些红赶快摆手:“还不是那小子念书不争气,我才想着让他跟他哥。”
讲书先生但笑不语,这才是第一篇还没有说到东夷的罪行。
等到接下来的几篇才真真是惹了众怒。
简直狼心狗肺啊,之前的哪个朝代对待外来的人不是客气的很,又送东西又送人,还让他们学技术,结果呢,养的狗不但没养熟,反而要咬他们一口。
之前太子一直说报纸重要,印刷厂重要,康熙和三阿哥虽然觉得重要,但也没重要那种地步,没想到报纸发出去的第二天,户部前来报名参军的拍的队估计第二天才能写完。
不单单是京城这样,距离稍远的江南也是如此,周报赶紧赶慢的在京城发行的第二天赶到了,虽然迟了一天,但民众的愤怒和热情没有减少。
各地报名参军的都排起了队。
“好好安排,也别招太多”康熙看着名单有些心惊,他首先想到的就是军饷,之前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前调动军饷粮草都是索额图负责,但太子提醒叔祖父要多哭诉困难。
于是索额图就去找了康熙说自己身体不好,要休息几天,康熙也想知道实际数目,干脆自己拿着算盘拨弄起来。
看着一叠一叠的白银的往里面扔,他开始有些害怕了,之前打仗是他要求的,但他也开始怕了,害怕要是没有拿到预想的,岂不是打水漂了。
这么多兵,哪里养?谁养?怎么样?
“屯田”太子说:“这些兵应该也会种地。”
从小到大又有多少家庭优越的人,很多都是一边念书一边种地来着。
那就让他们不锻炼的时候种地,实现自产自销,减少大清的负担。
“我们肯定不是年年打仗,就算能从外面占便宜,能实现以战养战也不能养这么多兵。”太子摇头,到他的孩子那会大清内外应该都挺稳定的。
可能他孩子的孙子会有战争,但都过了好几代了,他们也管不了了,养太多兵除了给他们添负担其他什么都不能干。
“那就这么拒绝,会不会打击他们的信心?”康熙又开始忧愁起来,百姓们都为他打抱不平,他很是开心,也不想这么让他们失望。
“去皇庄种地吧,为后勤做保障。”康熙说。
他的庄子多的是,好多没来得及送人的,就拿来种地,他们在庄子上种的地估计都快熟了。
“肯定行”太子笑:“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这次势在必得,皇阿玛不用忧愁。”
康熙笑着不说话。
“那儿臣先回去了,十一还等着儿臣给他讲故事。”太子说。
他今天从香山骑马赶回紫禁城的,打算等会就回去,毕竟胖弟弟还在家里等着。
“去吧,这边也没你什么事了。”康熙拍拍儿子的肩膀:“辛苦了,让你皇额娘别担心。,也看着点十一,让他别惹你皇额娘生气。”
太子想着皇后这几天和几位格格们玩的很好很快乐的样子,一点忧愁都没有。
“好,儿臣知道”太子笑着回答。
被父子俩惦记的小十一此刻正在和哥哥们玩拔河。
拔河是真拔河,双方在河道的两岸开始拔。
本来只有阿哥们在玩,后来太后和皇后看见了怂恿着格格们也上。
三言两语的大家都被激起斗志来了,一个两个都说要赢的漂亮。
十一这个小叛徒,本来在哥哥那边的队伍,看见姐姐们来了硬是凑过去说要帮姐姐。
他一走,十二那几个小尾巴也跟着他走了。
不过都是五六岁的孩子,三阿哥不当回事,还笑着问胤祧确定吗?
看见三哥贱贱的笑容,胤祧很是不服气,大声说道:“谁说女子不如男,女人能顶半边天!”
这还是太子晚上和他说故事的时候凑巧说道的,胤祧虽然写文章不行,但背书还是可以的,尤其是记忆力这方面非常不错。
“哎呦”阿哥队那边此起彼伏的声音传来了。
“十一弟说的对”大公主站了出来大声说道:“女子也能顶起半边天。”
101/141 首页 上一页 99 100 101 102 103 10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