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天幕剧透我成了千古一帝(穿越重生)——醉吟居士

时间:2025-03-08 08:22:13  作者:醉吟居士
  老皇帝逐渐陷入沉思,已经到了他这种位置,又怎么可能会不在意身后名,可后世评价帝王明显是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且听这话语,似乎即便是在位期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皇帝,也不一定能够就配称得上是千古一帝。
  历史贡献……
  老皇帝若有所悟,随即叹了口气,可能够将一个国家治理好,就已经要费出很大力气了,若想折腾出什么成绩来,又谈何容易?
  不过他这个太子显然是做到了。
  思及此处,老皇帝还没等在想些什么,结果耳边却猝不及防的骤然迎来了天幕十分地狱的“俏皮话”。
  老皇帝脸皮抽了抽,不愿回忆起自己那个在锅里的儿子。
  【究其原因,功绩都是从哪儿来的?折腾嘛,不折腾哪来的功绩?像是改革啊,或者扩张领土啊,这些哪样不得折腾。但对于当时的人而言,改革就意味着要动摇原本的利益框架,扩张领土就意味着要上战场,要死人。
  现在一些网友习惯在网络上口嗨,说什么要上战场立军功,我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了。但谁又能保证自己上战场就一定会是立功的那个,而不会是死的那个呢?大多数人其实都是不愿意自己的生活有太多变数的。而且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可实际上谁又甘愿给后人当垫脚石呢?活在当下才永远是最重要的。】
  许多人听得陷入沉思,这话说的确实再对不过,什么历史进步对于大多数而言其实远没有多重要,真正重要的只有眼前的生活,自然不希望有太多波折。
  况且谁也不能够确定改的就一定是对的。
  不过……转念一琢磨天幕的话语,既然功绩都是折腾来的,未来的这位陛下能有这样大的名声,显然不至于走错路。
  思考的多了,有那好名者顿时呼吸便沉重起来,天幕的出现虽然是变数,却也无形的展示了很多东西,真正算得上是社死的基本只有那些立身不正之人,更多的人却还是看到了殷闵的名扬天下,以及被天幕反复夸了又夸——虽然当事人不一定这样想。
  百年之后,他们这些人也不过就是一捧黄土,后人能传几代都还是未知数,只能逐渐淹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能够名传千古,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永生”。
  改革从来都不是小事,若能参与进这种事里,想必便能青史留名……不少人顿时便想着该如何乘未来陛下的东风了。
  倒不是说他们想要不劳而获,只不过是想要参与进去而已,而这位陛下想必也肯定需要人来帮他做事。
  【不过也不是所有爱折腾的皇帝都一定在当代评价不好,这实际上还是得看你怎么折腾。说起来咱们前面也说了,功绩都是折腾出来的,能被位列千古一帝,可想而知殷闵折腾的肯定一点都不少,在位期间的内政方面,除了前面那几样,他还对教育以及医疗行业方面进行了诸多改变。】
  有了前面的话语打底,对于天幕的这番话众人也不出奇,唯一好奇的便是殷闵做出了怎样的改变,才至于被天幕特意提及。
  远在徐州的太子殿下抬眸,心里顷刻间便有了答案。
  果不其然,只听天幕说道。
  【比如说咱们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和拼音,就是他那个时候创造出来的。】
  “简体字……简……难道是将现有的字体化繁为简?”
  大殿之上,有臣子顿时惊愕道,简化字体,这种事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可一点都不简单啊,先不说天幕说这个东西是太子创造出来的,能做到这种事,又该是何等的能力?光说改动这种重要的东西,恐怕就有不少人反对!
  群臣顿时也议论纷纷,天幕下众人看法也五花八门,有守旧者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该对这方面下手,大致意思就是对知识文化的侮辱。
  也有些人认为,化繁为简也不一定就是错的,没看天幕的态度也是偏向赞成吗?
  天庆帝高坐在龙椅上,对于这些争论充耳不闻,只等待天幕给出的结果,在他看来这些事物都不过只是皇权的工具而已,什么好用他自然就支持什么,有些儒臣不谈利益,只谈信仰之类的某些坚持他听了甚至都无法理解。
  殷闵则扶额,这……真不是他发明的。
  【有道是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这个阶梯实际也是有门槛的,先别说古代没有义务教育,穷人基本不要想着能够读书,哪怕是家境殷实的人家想要读更多书也没那么容易,咱们也都清楚,越是珍贵的资源,越是只会掌握在少部分的人的手中,即便现在也是如此。
  世家大族衰颓的好处这个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假如他们还在的话,想要打破教育垄断的阻力肯定不止一星半点,强行去做,哪怕不会发生点“文官集团的阴谋”这种事,效果也绝对不会太好。】
  但即使如此,阻挡着更多人读书的阻碍却也不止金钱方面,想要教人读书,书从哪里来?即使世家已经没落,但也不是完全没了,你去抢人家家里收藏的书也不太好,纸笔这种必备工具的生产问题,最后还有老师的问题……
  天庆帝在听到天幕说的这些的第一时间,心头顿时就想到了一连串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想要真正打破教育垄断是不可能的,除非……
  回想起这个儿子未来似乎很长的寿命,老皇帝的脸色顿时又缓和了下来,这件事到底该不该做先不说,慢慢来的话,其实倒也不一定完全不成,不过哪怕不提这些,天幕既然会讲出来,那就证明太子未来一定做成了。
  其余臣子则是听着那句“文官集团的阴谋”,露出了一言难尽的表情。
  【方方面面的问题涉及的其实挺多,不过任何事也不可能一步登天嘛,虽说是想让更多人能够读书,可又不一定非要一步到位,那种事情怎么可能,况且当时的生产力也不允许像咱们现在这样每个人都能读书,在当时能认识几个字会算数,其实就已经算少见的人才了,能够打破知识垄断就已经算是件好事。
  是以殷闵决定先降低学习门槛,也就是简化字体,让文字变的更加容易记忆,拼音则是为了辅助识字和阅读——古代其实也有类似拼音的事物,也就是反切法,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学生学外语的时候会用的中文标注和拼音的结合,可相比起音素固定的拼音而言,还是会有不准确的时候。
  可虽说东西是拿出来了,想要推广却显然会遭遇阻力,当时就有朝臣强烈反对,一部分呢,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另一部分呢,则是认为没必要让那么多人读书,不然谁又去种地呢?况且底下的人读书开智变聪明了,就不好管理了,这对陛下您也没有好处啊!】
  且不说那些身份地位高者听到这里如何作想,认为这样的考虑不是没有道理。
  也有不少心性天真烂漫,没有经历过官场肮脏的文人却是对这位帝王的理念崇敬拜服不已,并不把那些为官者的考虑当回事。
  “有教无类,这正是圣人流传下来的理念啊!”
  也有些人回想起之前看到的画面,思及这位的为人,又如何称不上一声圣人呢?
  许多君王哪怕同样说是仁爱百姓,却也根本做不到天凤帝这样的程度。
  而不少百姓哪怕读的书懂的事再少,听到这里却也不难理解,谁不知道读书是件好事呢?这种事他们往日想都不敢想,那些围观者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愿意给他们机会,可这位陛下却为了能够让更多人读到书而费尽心力,受益的也是他们,这……
  “陛下是真正将我等放在了心上啊!、
  许多人感念着帝王的恩德,顿时跪伏在地上,流着泪纷纷向着天幕的方向磕起头来。
  也有不少人期待起来,甚至希望这位尽快登基,好让他们早点迎来这样的好日子。
  老皇帝:“??”
  殷闵叹息,已经预感到未来会迎来的阻力,可穿越一场,如果什么事都不做的话,他又怎么能够甘心呢?
  他绝不希望自己人生的意义仅限于混吃等死,哪怕原本只是想当个闲散王爷,那也只限于没想要争夺皇位而已,却不代表他一点事都不想做。
  与此同时,天幕也说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殷闵哪怕明知道如此,却还是顶着这部分压力,逐渐开始部分普及教育,这其实也就是他作为封建帝王,为什么能够在后世有这样好的名声的重要原因了,先不说后代的许多读书人,乃至于如今的我们都相当于受到了他的恩惠,不说吹他,肯定也不会像某些把读书人得罪了的皇帝一样说他什么坏话造谣啥的。
  况且又有多少人站到他那样的高位,仍旧还会真心为百姓考虑呢?许多曾立下宏愿的人,甚至转头就会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这样的人简直太难得了。】
  天幕随之叹息了一声。
  【君王仁爱,泽被苍生。】
 
 
第53章 
  太宗朝。
  天凤帝听到这里不由叹息一声, 不忘初心,他不想忘记的又何止初心而已?还有自己的来处。
  终究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天幕下, 许多直到如今还反对这项政策的人看到这里便心知大势已去。先不论后人定论的最终结果的对错, 这件事上受益的明显是更多的穷苦人, 这些人如今经天幕点拨,显然只会更加拥护皇帝的政策。
  对于这些没什么见识的人, 天幕的话语总是更加具有权威性。
  而哪怕他们这些位高权重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只手遮天, 想要硬抗如此之多的民意却也不可能做到。
  可与此同时, 许多人回想起天幕播放的那些内容, 心头却也升起一股奇妙的感觉, 别的不说, 这一桩桩一件件在当代遭到一部分人否认, 却又被天幕所极力赞扬的功绩几乎全部都是皇帝最初主动提出的。
  如果这些政策在后世被认为是对的的话, 这岂不是说明当今陛下一直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许多人思及此处,心头顿时升起一股又是敬服又是仰望,甚至畏惧的情感, 敬服的是皇帝的能力与手腕, 仰望的是对方身上卓越的光华,而畏惧的, 却是这种超出他们太多的超前眼光, 隐隐之间,仿佛有一道天壑将他们隔开。
  天幕随之播放出了当日的情景。
  【“陛下, 万万不可啊!”
  随着皇帝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朝中顿时便有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
  位列群臣之首的宰相严松清闻言轻抚着胡须, 早有预料的一步迈出,当庭奏对道:“陛下, 老臣以为不然,纵使在各地开设公学,令全天下人都去读书,可能够提供的相应职位始终有限,既然如此,王尚书所言的会令田地无人耕种之说完全就是子虚乌有。”
  “况且能够有更多的学子读书,同样也是在为大宣培养人才,所以以臣看来,此为不折不扣的仁政,若说会对人心产生什么影响,百姓们也只会感谢陛下的恩德。”
  这一番话说的有条有理,且将对方提出的问题逐一反驳,群臣闻言,自然便多出了许多人赞同,可与此同时,却也有人敏锐的察觉到了一点不对,改良字体和在各地开设公学可不是件小事,别的不说,没看管钱的户部尚书都要急了,国库可才刚丰盈起来没几年。
  即便严松清是陪伴陛下一路走来的老臣,却也少见对方如此斩钉截铁的支持陛下的时候,倒不是说对方喜欢唱反调,可难道不讨论一下可行性吗?还是说……
  高坐在御座之上的皇帝因为头顶垂下的珠帘的遮挡而看不清面色,带着威仪的视线却逐一从在众的朝臣身上缓缓划过,他抚在座位上的手指轻敲着,一边开口:”这件事,朕其实早便与严相私下商议过了。”
  此言一出,群臣哪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皇帝这是打定主意,有备而来!
  说着,天凤帝便看向提出反对意见,说没有那么多书能用来教人的其中一名臣子道:“书籍不是问题,朕可以做主拿出皇家的一部分典籍,严相和虞侍郎等人也已说过愿意贡献出自家的藏书,这些书交由印刷厂印刷,随后分发到各地。”
  其余臣子听到这里纷纷一惊,书籍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可是十分珍贵的一笔财产,同样也象征着身份地位,这俩人竟然连眼睛不眨就都为了皇帝的政策献出来了?
  天凤帝没有停顿,他向来话语不多,可一旦多起来,就意味着不会给别人反驳的余地,将会涉及到的问题都早已安排好。
  他逐一反驳,连学习费用问题都考虑说到最后看向朝堂大门的位置,什么话都没说,身侧的内侍便已心领神会,当即扬声道:“宣,梁宗明觐见!”
  此等名讳刚一出口,殿中众人便纷纷震惊,梁宗明,这可是当代大儒啊!朝廷曾多次征辟都不愿为官,陛下还请了这位帮他站队不成?
  随着一发须皆白的老者入殿,天凤帝先是下旨赐坐,随即声音淡然说道:“关于新字体的事,朕也已经咨询过了梁大儒的意见,他觉得经过简化的字体很好,方便更多人学习。”
  梁宗明也跟着点头表明自己的态度,与许多反对简体字的人的看法不同,他没那么古板,认为文字始终是为人服务的,容易学习就代表有更多人可以识字,这与儒家的部分思想不谋而合。
  “教化天下,无疑是件好事。”
  作为皇帝请来的杀手锏,此言一出,之前反对的人哪怕仍不认同,也哑口无言。
  当然,更多的原因是他们已经看出了皇帝在这方面的决心,心知难再和对方掰手腕,所以至少明面上是没办法反驳了。
  于是最后,成功力排众议的皇帝便将目光来到了自己的钱袋子,有名的铁公鸡户部尚书的身上,什么话都没说,只默默的盯了片刻,其中的意思便已经很明显:爱卿,如今大家都没话说了,就差你了,这事儿怎么整你看着办吧。
  许善文:“……”
  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按照皇帝的想法乖乖出钱了。】
  天幕下的许善文也:“……”
  天幕就这样帮助他回忆起了当日的场景,不禁让他再次无语凝噎。
  天凤帝当即举起酒盏对着自己的这位重臣敬了一杯,安抚对方的情绪,其实许善文抠门点倒也没什么,对方又不贪污,况且毕竟是管钱袋子的,手要是太松他还不会让对方担任这个职位呢。
  许善文当然也明白皇帝此举的意思,回敬的同时也不禁略带得意的朝周围的同僚看了一眼,看吧,果然他才是陛下最重要的那个重臣。
  【简体字缺乏内涵,这种论调时至今日仍旧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字体经过简化之后,确实方便了更多人学习,这点只要是有识之士就不难意识到,而这天下除了那些争名逐利的人以外,也总有理想大过利益的人,除了自愿献出自家藏书的严松清和虞景洵等人,当时利用自身在文人中的影响力帮殷闵站台,又号召了许多人一同当起教书先生的大儒梁宗明无疑就是这样的人,相比起所谓的内涵,他看到的同样也是会因此受益的更多人。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