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较为胆大的学生反驳:“那怎么一样呢,您是跟着师傅学习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有摸到它们的一天,我们当时就觉得能在故宫里看一下仿品就顶天了,哪天要是能仿一个出来被故宫录入都是踩着狗屎运,怎么想到还能有上手实践的一天。”
“此时此刻,我不是在修复文物,我是在和历史说话!”
师傅们笑骂道:“出息!”却也没说什么,默认了他们再多看一会儿再进行讨论。
老少和谐相处,骆清逸这几个不老不少的就只能一旁看着了。卫煊一整天都守在他身边,此时此刻,终于还是把疑问问了出来:“如果只是带着年轻人实习,没必要进行这么大规模的封锁。”卫煊想到之前华夏人的所作所为,抬起下巴示意骆清逸看向身后,“总觉得你们有更让人猝不及防的想法。”
身后,萧平和几个人一起走了过来:“申请通过了。”
骆清逸和他击了个掌:“漂亮。”然后才回复卫煊,“没错,我们确实想搞些事情。”
整个华夏,没有人不把坎库星人联合星际海盗的事情记在脑海里,这个恨意几乎已经和帝国那边觊觎他们自治权相提并论了。
但是坎库自食恶果,接下去几年内至少要顾忌那个新发生的星球而分身乏术,华夏人不必把经历放在他们身上。
倒是差点就在银河系外围和他们打起来的星际海盗缺乏一些教训。
不少人在论坛上都表示星际海盗一定是缺乏教育才会总是跑到别人的星系来偷袭,刀子不割自己的肉不心疼,要是能想办法割下几块肉就好了。
几个大学的教授年轻如骆清逸等人一看这讨论顿时双眼一亮。
星际海盗四处打劫为生,联邦和帝国停战之后他们能打劫的物资必定减少,少了能打劫的途径自然只有自己生产了,而海盗那群人掠夺惯了,只会奴役底下的人,他们底下的人是谁呢?
自然是他们偶然发现并且已经弄成自己殖民地的三个封建星球。
“说起来,我听说这些星球的原住民信封的也是和‘神仙’差不多的神祇。”这话说出来,凑在一起开会的几个年轻教授双眼一亮,彼此一合计,一份文件在第二天就递交到了华夏政府。
那什么,领导,某某地方还处于迷信社会,我们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不是该秉承先辈信念,帮助他们破封建,扫迷信,发展科技弃鬼神?
第79章 七十九
大启,自从第一代皇帝从上一朝皇帝手中拿下皇位至今已经350年,传言大启朝是上天庇佑,有神仙帮助,和平地从萧氏手中取得的皇位。
证据就是这些年国家风调雨顺,传说上天赐下仙药,竟使得大启皇族寿命从50出头延长至了百岁,是以大启国祚三百多年,皇位只传到了第四代。
不过有得必有失,大启皇族寿命延长,似乎在子嗣上付出了点代价,从第一代皇帝践祚起,每一代皇帝所出皇子不超过5个,皇子公主加起来不超过十人,比起萧氏少则十人多则三十的庞大家族,大启皇族可称得上子嗣单薄。
不过皇帝有上天庇佑,四代君主十分开明,体谅百姓,对得起这个从别人手中抢过来的皇位了。
大约两百多年前,就有传言太上皇爱民如子,曾向上天祈愿黎明百姓无痛无灾,也能长寿康健。
据史记载,大启的第二代皇帝登记之后就每个月都前往神仙庙茹素三天供奉仙人,后宫更是在皇后的带领下每隔半个月就焚香祷告,就为了祈求黎明百姓康健长寿。
传说当年皇族供奉了仙人十年后,终于在新年的家宴中,神仙显灵了。
神仙答应了皇帝的祈愿,但是也有要求,说是寿数天定,想要延长岁数,不可能不付出代价,天界有所规定,比如大启皇族有龙运,所以神仙有理由庇护皇族,护得皇帝岁数绵长,让大启皇帝尽可能实现政治抱负。
但是普通黎明百姓对江山社稷无功,就算是仙人也不能擅自给他们延长岁数。
皇帝皇后率领妃嫔子嗣下跪,祈求神仙眷顾大启。
老神仙思虑良久,说道:“这样吧,古人有言,愚公移山,意志感人,大启国山脉蔓延,生产晶石,我命童子下界,广开庙宇,陛下可下令大启国人‘移山’挖石,将挖出来的黑石供奉于我,我想办法求天帝看在大启人意志坚定的份上降下恩泽。”
大启多山,且是石山,粮食产量不高,这些山一度给大启带来难题,眼下见神仙说愿意替国人美言,又不要吃食只要山上那些奇怪的石头,皇帝如何不高兴?
当下就下令动员全国人民挖山掘石,也不用村长或者官府出面,挖来的自己拿去神仙庙供奉,青壮挖山、老人以及妇幼则做农活,又能“移山”又能产粮,岂不美哉?
大官们跟着皇帝见到了神仙仙灵,自然不会反对皇帝的指令,倒是民间怨言颇多,一开始只是碍于皇令不敢不从,谁知道接下去几年,隔壁国家要么蝗灾要么水灾,要么干旱要么火灾,大启愣是风调雨顺庄家丰收,家里老人更是少病少在,幼子活下来的几率也高了。
更让百姓们信服的是挖山第五年,隔壁一大国因为天灾人祸饿得揭不开锅,打算来欺负欺负大启,抢点东西,集结了30万大军开赴两国边境,大启因为常年的挖山行动,现存士兵稀少,一看就知道打不过对方。
就在百姓们都觉得大启要完的时候,神仙仙灵了,据边关人说,两国交战的阵地上出现了好几位神仙,神仙有半座山那么大,身边飞着银色的大鸟,鸟不会煽动翅膀,但是速度极快。
只见神仙表情严肃,对着侵略方怒斥道:“大启国民温顺虔诚,是得了天帝的夸赞的,你们居然如此大胆,想要攻打此地,天帝命我前来,降下天谴!”
还没等士兵惊呼,那些银色的大鸟腹部突然落下巨石,落在敌方营帐上,爆出红色的火花——敌方将领瞬间被烧成了飞灰。
敌国自此大乱。
据说神仙还前往了敌国首都,将雷电劈到皇宫,整个敌国首都的人都见着了神仙庞大的身影。
一个月后,敌国归降大启,百姓山呼万岁,自此不再对皇帝的“挖山”圣旨生疑,挖得更起劲了。
这一挖就挖了两百多年,两百多年间大启先后灭了五个国家,只剩下东边的一个大国了。
挖山成了国民们最日常的活计,有自己挖了去供奉的,也有地主雇了人挖了之后以自己的名义去供奉的,这两百年,大启风调雨顺,君主圣意开明,可谓是以前所有朝代都没有的国运昌盛。
“国运昌盛?”茶馆之中,一年轻人听完说书人又一次讲完大启的历史之后,冷哼了一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被人当做旗子,可悲啊,可悲。”
他这么一说,大伙儿可不乐意了:“你说什么呢,你居然质疑皇上,质疑神仙?”茶馆中的大伙儿看着他,神色不善。
“诸位这山挖了两百年,能挖的都挖了,这两年已经没什么可挖了,不是吗?”年轻人一身藏青色长衫,身边跟着一个侍卫,十分冷面,如果不是这侍卫看着让人害怕,只怕此时早就有人冲上去了。
“那又如何!”
“兄台,你们想想,这山终究有挖尽的一天,你们猜一猜,要是有一天这神仙没了供奉,他们会如何?”
“你居然敢编排神仙?”对方似乎没想到他这么大胆,“史料可是记载了,神仙无所不知,你当心他一道雷劈下来。”
“不,神仙并不是无所不知,至少,他就不知道我此时此刻在骂他,”那年轻人说着嘴里居然飚出一长串的脏话,让人目瞪口呆,没一会儿,对方说完之后又道,“但是如果我敢拿着晶石去干别的事情,你信不信还真的能有雷劈下来?”
大启百姓两百多年没经历过战争,又挖了百来年的山,脾气最是温和不过了,压根没想到会有人这样编排神仙。
一时之间整个茶馆静悄悄,竟然没有人说话。
青年似乎叹了一声:“君不见大启国矿山少的地区早几十年便没有了矿石,搬空的山脉挡不住山洪遮不了大风,粮食年年欠收,只是被压了下来,这两年山脉渐渐空了,只怕再过不久,就压不住了。”
他这样说着,把钱放在桌子上,站了起来,一副痛心的样子,缓缓离开了茶馆。
茶馆还是针落可闻,青年的喃喃自语隐隐约约传来:“如果早些利用这些矿石,东边的大明早就打下了,何必给他人做嫁衣呢。”
这话平民百姓不敢接,但是却有人吩咐下人:“跟着他。”
说话的是大启第四代皇族三王爷,三王爷与当今圣上一母同胞,自小离经叛道,十分不喜欢师傅们推崇的神仙历史。
好像所有人都说大启得神仙眷顾才拿到的皇位,根本不看当年萧氏多么作贱国民,先祖打天下的时候,开国将领们经历了多么惨烈的战争才从萧氏手中救下这个国家,结果居然被“上天庇佑”四个字简简单单抢走了功劳。
三王爷长大的过程中,“神仙”便是周遭脱不掉的声音,无论做什么说什么都要以神仙为主,说是如果不是神仙,那么大启就没有今天,如果不是神仙,皇族都不能活到上百岁,如果不是神仙,大启也不会风调雨顺。
神仙神仙神仙,从头到尾都是神仙,简简单单“神仙”两个字,就抹掉了大启四代皇族的努力。
越是长大,他对“神仙”两个字越反感,尤其是年轻时跟着皇兄出去游历,他见过很多以“移山”为生的人,这些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光着膀子挥动工具,皮肤黝黑,手掌上有着厚茧,皲裂成一道道深沟。
常年弯腰劳作使得这些人虽然年轻,但是却华发早生,看着没有任何的精神气,像是一具具木人。
山下也不乏上了年纪的人在劳作——以前大家都是四五十的寿命,四十多就该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眼下大伙儿的寿命提高到了七八十,反倒是六十岁了还得离开家劳作,也不知道这延长了的寿命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他也到过一些不以“移山”为业的山村,这些村子所在的区域地势平坦,山脉少,偶尔几座高山也是泥山居多,没什么晶石产出,同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些人却健康极了,成年男人手上虽然有厚茧,但是只是多年劳动才会产生的 ,不会让手掌产生皲裂,到了冬天也不算难受。
这些村子的人因为没有上供晶石,没有得到上天庇护,可是村子的人知足常乐,也有好几十位耄耋老人,甚至村子里有3位百岁老人。
他也到过“移山”成功的村镇,这些村镇依靠移山发了大财,又得神仙庇佑,三代人都活得十分滋润,可是自从移山成功之后,山脉不存,神仙就不再显灵了,只好回去干农活。
结果却发现种出来的粮食收成并不好,他们试了好几年,用最优质的粮食种子,得到的收成也不如人意,家家户户都靠着卖粮度日。
一个村子出现在何种情况没人会在意,只是觉得自己技术不过关,可是三王爷到过很多个“移山”成功的村子,全部是这种情况的话,就不是一句“巧合”就能说过去的。
这些年他对“神仙”的怀疑已经到了顶点,多次的试探后,他发现他的皇兄和他有着一样的心情,两兄弟都想着如果巩固皇权,让民众们不要再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神仙上,刚刚那个年轻人的一番话,让三王爷觉得也许这就是一个契机。
只不过此人来历成谜,还需要调查清楚。
结果三王爷才吩咐了人跟着这个年轻人,下一刻就有人来传信说皇帝有请。
他隐约猜到什么,马不停蹄地赶去了皇宫。
大启第四代皇帝此时正看着奏折发愁,见他到来也不见外,就把奏折递给了他。
三王爷眉毛一挑:“竟然……”
奏折上说,几个乡村因为连年的粮食歉收,生活困难,竟然组在一起对临镇进行了抢劫,官服一开始对其进行了镇压,只是没想到这群人越闹越大,最后竟然占山为匪了。
大启200年来从未有过百姓饿得揭不开锅沦为匪徒的情况,皇帝自认自己执政能力还可以,这种大厦将倾的情况怎么着也不该出现在他执政时期。
倒是三王爷想到了什么,心一横便说道:“皇兄,我今天听了一耳朵的闲话,你……当个乐子听一听吧。”遂将今天在茶馆遇到的那个青年说的话复述了一遍。
皇帝当即下令让人把这个青年带进皇宫。
御林军找到这个青年的时候,对方不躲不闪,只说了要带着亲人一起去。
进了宫,也不行跪礼,只弯了下腰,温文尔雅地喊了句“陛下万安”。
皇帝没在意这些礼节,先是问了他的姓名。
青年笑道:“姓骆,名清逸,这位是我兄长,姓卫,单名一个煊字。”
第80章 八十
“骆先生,”皇帝态度十分温和,“茶馆里说的话大概是故意的?”
骆清逸点点头,也不畏惧三王爷瞬间变冷的眼神:“近几年大启国境无山可移,想必官员们已经在奏请陛下请神下界了。”上万年才能在板块运动里把自己裂开的山脉在两百年内就被这里的居民移得七七八八,原本能挡住洋流的山脉逐渐消失,百年内,竟然改变了这个星球的天气,如今本是雨水丰沛的季节,百姓却已经两个月没有见过雨了。
大启自从建国以来,从未遇到过这般吓人的天灾,百姓们坐不住,官员们可不得着急着请皇帝找“神仙”帮忙吗。
“骆先生对我大启情况知道不少,您有如此大才,何必用这种手段,入朝为官岂不是更好,朕自认自己是个善于纳谏的人。”
骆清逸笑了笑,没有理会这句话里的嘲讽,只是道:“陛下,当务之急是求雨。”
陛下当然知道当务之急是求雨,但是陛下很不想向“神仙”求雨。不然他就不会让三王爷把人带进皇宫了。
“先生可有办法?”
“有是有,更甚至我建议陛下借此机会让百姓改了信仰。”
“……”皇帝倒是一直想把皇权置于顶端,但是百年累积下来的信仰,岂是一朝一夕就能更改的?
就算是当年先辈要挖山,也被百姓们抵制了好几年,最终才在仙人的显灵下不得不信了这回事。
62/86 首页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6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