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清晨雪(GL百合)——之晨

时间:2025-03-18 07:52:23  作者:之晨
  “微臣领旨。”
  甄明理和刘监起身出列,道:“臣领旨。”
  所有人都听得明白,瑞王是将皇上摘了出去,保下了皇上……
  顾昀也明白了,腿上的剧痛让他近乎要昏厥过去,满是不可置信的看向瑞王。
  丞相怒道:“瑞王,你逼迫皇上口不择言,意图陷害忠臣,是要谋逆篡位吗!诸位大人,你们就眼看着瑞王对陛下动武,伤了陛下的龙体!你们还不明白瑞王是要颠倒乾坤,成为第二个女帝吗!我大周……”
  顾晨道:“事到如今,你还在这里嘤嘤狂吠!你还有脸提大周!你身为丞相,已是位极人臣,却还不满足。外戚干政,意图专权!安国长公主早就看出你的野心,对你一直防范,你便因此而痛下杀手。安国长公主是你的亲外孙女呀,你竟要毒杀之。你枉为人!下一步,你是不是就要毒杀皇上,然后要自立为帝!”
  “你……你血口喷人!你才是怀有此等狼子野心之人!”
  “本王怀有狼子野心?本王若是要称帝,还轮得到你在这里蝇营狗苟!将人都拖下去!”
  靳忠和安生按令行事。
  丞相狂叫着,怨愤不甘。
  原本一切都在他的计划下稳步实施,步步无误。他是一国的丞相,即便瑞王发现不对,没有证据,也不敢贸然行事。双方可以在朝堂上来回拉扯,再加上顾昀的皇帝身份,必定可以制衡,直到压制住瑞王。这就和宁国大长公主一时也拿他没办法,最后没能保下张松玉是一个道理。
  可瑞王偏偏出乎了他的预料,不按常理出牌,竟敢当着满朝大臣的面直接对皇上动武!
  顾昀这个没用的蠢货,竟然如此轻易的松口了!
  瑞王根本就没打算和他继续过招!让他后面的布局和谋划全都成了空,毫无施展之地……
  顾晨冷然的看着殿内还站着的人,这些丞相的党羽腿上一软,全都跪了下去。
  “传本王旨意,命钱进为巡城兵马司右副指挥使,即刻就职。礼部尚书何在?”
  李礼颤颤巍巍的出列,道:“微臣在。”
  “大谏张松玉,实乃天下第一诤臣!礼部尽快拿出个章程,追封张大人。不仅要追封,还要著书成典,让天下的读书人拜读。立碑立祠,永受后世香火!”
  “微臣领旨。”
  郝观等人高呼:“殿下英明!”
  顾晨看向顾昀,道:“陛下尚年少,容易被心怀不轨之人蒙骗。本王希望陛下以后能用心听取安国长公主的教诲,明辨是非,知人善用,虚心纳谏,心怀百姓。”
  顾昀忍着剧痛,道:“我以后定会听王姐的教诲!定会听王姐的教诲!”见瑞王还在盯着自己,立即反应过来,道:“我今后定会用心听皇姐的教诲!!!”
  顾晨躬身一礼,大步离开了文和殿。
  殿外,众多天元卫赶了过来,心惊胆战的站在怀朗军对面。见摄政王出来了,天元卫更不知该如何是好。
  顾晨看向被人搀扶着的赵英,道:“既然你是陛下任命的正统领,便继续担任正统领吧。天元卫身兼护卫陛下和护卫安国长公主殿下之职,不可疏忽。你们能敢与怀朗军对峙,不错。但是,你们要分得清忠奸,给本王记好了卫庄那些人的下场!”言罢,带着怀朗军离开了皇宫。
  天元卫咽了咽口水,互相对视,有些不懂摄政王的意思。他们心里直突突,手心和身上全是汗……
  刘二牛控制住动作,目送王爷离开,没有再向王爷行军礼。
 
 
第267章 
  三日后,顾清滢醒了。
  玲珑和灵犀赶忙上前,红着眼扶主子坐起来一些。
  顾清滢一抬眼,发现顾晨坐在窗边的榻上。
  玲珑轻声禀明是丞相教唆皇上给主子下的毒。灵犀端来一碗用老母鸡和灵芝等药材炖出的鸡汤,一匙一匙喂给了主子。
  顾清滢和顾晨对视片刻,低下头,将一碗汤默默喝完。
  玲珑端来一盏茶,请主子漱口,然后和灵犀退了出。
  顾清滢抬起头,看向榻上的人,眼眶微红。
  顾晨转着玉扳指,道:“顾昀被我踩断了腿,太医已经接骨,说是要养上许久,快走时也许会有一点跛,也许会无碍,问题不大。魏梃和魏源正在被三司会审,稍后我会去一趟大理寺。太后病了,我没有去看望。太医一直悉心医治太后,说是好好养一养就会好。姑母过一段时日就会从汤泉山回来。”
  顾清滢眨了下眼,湿了眼角。
  顾晨手上顿了一下,继续道:“你中了梦眠散,一直昏迷不醒。这毒算不上歹毒,也不难解。丞相不蠢,应该没有想要你的命,只是想借机除掉张大人,杀鸡儆猴。若不是姑母把你接出宫,丞相和顾昀大概也会给你服用解药。”
  “阿笙已经为你解了毒,后面好好养一养,补一补就会无碍。你是留在姑母府里,还是回你的长公主府,或是回宫里,你自己看吧。这段日子我会暂理朝政,等你……”
  顾清滢听懂了,虚弱开口,“你觉得我是故意中的毒,逼你回京,快刀斩乱麻,料理了丞相。”
  顾晨转着玉扳指,没有回答。
  顾清滢闭了下眼,道:“你猜对了,我是故意的。你可满意了?我就是故意的。我就是在算计你。”
  这般赌气似的话让顾晨没法接。她站起身,避开清滢的视线,道:“你才刚醒,好好养着吧。我去大理寺了。”
  门关上,顾清滢闭上了眼睛……
  得知瑞王到了大理寺,大理寺卿于斯和刑部尚书杜大人、甄明理、刘监率领众官员出来恭迎。
  顾晨免了众人的礼,进入大理寺,直奔主题。
  于斯躬身回禀,魏梃和魏源不承认下毒谋害安国长公主殿下,又不好上刑逼供。最后是通过审问丞相全府,从丞相府总管的儿子那里审出来了东西。顺藤摸瓜,羁押了朝中的一个大臣,从其口中得知了一个江湖郎中。在李牧将军的配合下,于城门处捉住了正要逃离京城的江湖郎中。经审讯,正是此江湖郎中提供的毒药,供词清晰,证据完整,即便魏梃和魏源不招,也足够定罪。
  “此乃供词,请殿下御览。”
  顾晨拿过来随便看了看。
  众人都明白,当日在朝上,皇上当众说出是丞相下的毒,一切就已经注定。瑞王已在朝上对此事下了定论,他们要做的就是按照结论去结案。全都万分小心,不能牵扯到当今皇上。幸好,魏梃和魏源没有招,若是他们招了,那才麻烦。真相如何,众人都心中有数。
  顾晨放下供词,道:“依诸位大人之见,应如何判?”
  于斯看了看杜大人和两位都御史,躬身道:“回禀殿下,谋害皇族,按律当诛九族。”
  顾晨道:“杜大人,甄大人,刘大人,你们觉得呢?”
  刘监躬身回道:“我大周依法治国,微臣以为应按照律法治罪。”
  甄明理附议。
  杜大人想了想,道:“微臣附议。但……太后那里……”
  这正是顾晨没有去看望太后的原因。即便太后召见,她也没去,只让人送了一封手书。
  “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何况是丞相。再者,丞相谋害的是当今摄政长公主殿下,于情于理都不可饶恕。丞相的身份再是不同,也非皇族,更没有资格牵扯到太后。”
  杜大人心里有了底,道:“殿下所言极是。”
  “那便结案定罪吧。如此罪行,不必等到秋后问斩了。”
  于斯道:“臣等明白。”
  顾晨没有和于斯打过太多交道,今日接触,发现此人倒是个懂得审时度势的。
  顾晨饮了口茶,道:“于卿,刘淮可在大理寺?”
  于斯稍一思量,道:“刘公公是在大理寺。微臣已经审明,刘公公并没有窥探陛下,也没有擅自翻看奏折,意图不轨。”
  顾晨颔首,道:“既如此,就将人放出来吧。”
  于斯立即命人去放出刘淮。
  没多久,人被带了上来。才几个月没见,刘淮苍老了许多,头上有了白发。
  刘淮见了瑞王,眼含热泪,跪伏在地,口唤“殿下”。
  顾晨亲自将人扶了起来,道:“于大人已经查明,刘公公无罪。如今皇上龙体不适,无法上朝,由本王暂理朝政。本王对这些甚为生疏,担心会失了国体。刘公公伺候了先帝一辈子,忠心耿耿,最是懂得顾全国体。刘公公就暂且在本王身边当差,随本王回府吧。”
  刘淮虽然泪流满面,但还是很得体的躬身应下。怀着感激,忍下满腹委屈,没有多说一个字。
  顾晨看向甄明理,道:“舅父,孩儿回京,理应去国公府探望亲长。但国事繁忙,孩儿暂且脱不开身,请舅父替孩儿向外祖和外祖母告罪,望外祖和外祖母能够宽恕。”
  甄明理温声道:“正事要紧。”
  顾晨向舅父行了一礼,带着刘淮走了。
  当日晚些时候,杜大人拉着甄明理私下长谈,忧愁不已。
  这几日,顾晨一直都在宁国大长公主府处理朝政,周平得知王爷终于回府了,出府恭迎。见到狼狈不已的刘淮,心中酸涩。京中皆知,皇上找了个由头,把伺候了先帝一辈子的刘淮给关进了大理寺。
  顾晨见王府一切安好,让周叔带刘淮去好生收拾一番。刘淮感激不已,跟着周叔走了。
  大臣们在大长公主府扑了个空,知道瑞王回了王府,拿着奏折匆匆赶向王府。
  顾晨在书房坐了片刻,让海遥将人都带了进来,开始处理朝政。
  孙言庆和程柏、甄衡、钱进率先进了书房,回禀赈灾之事。户部拨了银子,搭棚施粥,让灾民可以果腹。其他受灾的地区,户部也已经拨了银子过去,尽快安置好灾民,恢复春耕。此次虽非水患,也不是大兴土木,但工部也出了许多力,和巡城兵马司帮灾民将被雪压塌的屋子搭起来……
  大臣们在书房外候着,一一入内上奏,顾晨一项一项的料理着。
  过了一会儿,刘淮换了一身衣裳,端着云逍准备好的茶,躬身入内。奉上茶后,恭恭敬敬的站在一旁,一如他伺候先帝。
  大臣们见到了刘淮,微微愣了一下,很快恢复如常。
  顾晨道:“刘公公,你去一趟大长公主府,将留在那里的奏折取回来。安生,你陪刘公公过去。”
  当今圣上说他私自查看奏折,意图不轨,瑞王却让他亲自去取奏折……
  刘淮躬身称是,低下头,藏起眼中的湿润。
  自这日起,瑞王府成了大周理政之处。京中私下言说,这瑞王府才是大周的朝廷所在。
  几日后,杜大人向摄政王奏禀,他的嫡孙女身染重疾,不治而亡,无福嫁与帝王,入主中宫。顾晨宽慰了他一番,说了些场面话,没有深究。杜大人感激不已。
  又过了几日,荣禄公奏秉,他最小的嫡女也病逝了……
  顾晨看了荣禄公一会儿,荣禄公紧张不已,汗水顺着下巴滴落。顾晨温声开口,把对杜大人说过的话又说了一遍,此事就揭过了。
  荣禄公出了王府,看向瑞王府的匾额,一揖到底。
  纪管事将一切看在眼中。
  杜大人和荣禄公是看清楚了当今圣上的德行,也明白京中的形势,不愿将孙女和女儿嫁进宫去,顾忌着先帝赐婚的旨意,只能出此下策。如今有女儿的朝中重臣和勋爵人家都是提心吊胆,就怕突然被下旨赐婚……
  顾晨没再管这事,顾昀的亲事,就交给清滢和太后处理吧。
  这日,于斯来了,奏禀三日后对丞相一族行刑。同时提到皇上被天元卫抬着,私下来了一次大理寺,屏退众人,单独见了丞相。
  顾晨叹了口气。
  于斯立即跪地,战战兢兢的请求责罚。
  顾晨用毛笔蘸了朱砂墨,在奏请行刑的折子上写了个歪歪扭扭的“准”字。没再提皇上的事,让于斯去忙他该忙的事。
  三日后,丞相一族尽被斩首。期间,太后没有传下懿旨,宫里安安静静。
  随着丞相之死,朝中再无丞相之职。
  顾晨任命吏部右侍郎郝观为吏部尚书,补上了魏源留下的空缺。将程柏从工部调到了吏部,担任右侍郎。同时下旨,任命六部尚书、督察院左右都御史、大理寺卿和几个忠臣能臣组成了内阁,共同商讨国家大政,成为大周的中枢。暂时并未指明以谁为首,达成共识的政策,或是遇事不决,都要上呈摄政王或安国长公主定夺。如此一来,“皇权”得到了进一步集中。
  设立内阁,少了丞相这个代执行人,事事都要掌权者最终定夺,会累死人。但现在的大周内忧颇重,必须如此。顾晨打算后面交由清滢决定,是否挑个合适的人为内阁首辅,对首辅适当放权,减轻掌权者的负担。再将左右都御史从内阁中拿出来,或者再建个机构,负责监察内阁。
  若是大谏张松玉还在就好了……
  想到这,她想到了一个人,李谦。
  顾晨单独召见了李谦,请他担任大谏之职,加入内阁。
  “我知道你重‘礼’,只要是与礼不符之事,你都不会认同,就比如由我一个女子担任大将军,做了女王爷。但你心中也有百姓,且敢于谏言。如今的朝中,正缺少你这样的人。我希望你能多为大周考虑,将百姓放于‘礼’之上。你饱读史书,为人最是正直,能做到对事不对人,直指弊处,这正是大谏最需要的。”
  李谦定定的看着眼前的女子,片刻后垂下眼眸。他自觉受不起顾晨如此评价。他敢和南魏的公孙仪对峙,敢直言请先帝不要派顾晨出使南魏,全是因为他有私心……
  “李谦,就当是看在咱们同窗之谊的份上,你能否接下这最难的差事?我不是在以摄政王的身份下令,你可以回去和令尊商议,然后再……”
  李谦掀袍跪地,道:“臣愿担任大谏之职,必不负殿下的信重,对天子的言行进行劝正,对朝中的政事直言利弊!”
  顾晨欣慰不已,从书案后走了出来,双手扶起李谦,道:“我代陛下,代大周的百姓谢你!我也要谢你!”说着躬身一礼。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