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晨挥手让他退下,一手抓住马缰,长腿一抬,蹬着马镫轻巧的跃上了马背。逐日嘶鸣一声,箭一般窜了出去。安生和靳忠带着十个护卫打马随行,一行人向着皇宫奔驰而去。
皇上准她可以在宫中骑马,但要真那么做了,可就是托大,不懂事了。顾晨在宫门外翻身下马,将马鞭交给了靳忠。
钱进马上迎了过来,道:“卑职参见王爷。”
“免礼。”
钱进也不废话,道:“王爷,请随卑职入宫。”
顾晨带着安生入了宫,一路走着,宫女太监纷纷跪地行礼。
顾晨低声问道:“钱副统领,可知皇上急召本王入宫所为何事?”
“据卑职所知,是南疆出事了。”
“南疆乱了?”
钱进微微摇头,道:“卑职不知详情,只知道昨夜南疆传来了急报。今日早朝,皇上与朝臣商议了良久,散朝后皇上留下了几位大人,直到现在还在商议。”
前些年,南魏诸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掀起诸王之争,两年前,十四皇子登基称帝。如今南魏正在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还和大周重新通商,不应会向大周发起战事。
顾晨正思索着,突然感觉到一道视线。她看了过去,只有一些太监和天元卫,没发现是谁。
刘淮早就在殿外候着,见了瑞王,赶紧迎了过来,道:“王爷可算是来了,皇上正在里面等着呐。”
“请刘公公带路。”
刘淮躬身应下,领着她去了文和殿的西间。
一进去,见丞相、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杨将军、秦老将军、和身为左都御史的舅父都在,还有几个她不熟悉的官员。皇上坐在长榻的一侧,长榻的中间放着一个矮案,上面放着一摞摞的奏折。
殿内的官员见了瑞王都站起身行礼。
顾晨刚要跪地行礼,顾敬指着长榻的另一侧,道:“免礼吧。来,坐。”
这种场合,皇上既有此言,她便没有推辞。
“谢陛下。”
顾晨走了过去,与皇上并坐于榻上,中间隔着一个矮案。
顾敬对站着的诸臣道:“都坐吧。”然后转向一人,道:“康将军,你将南魏的事向瑞王再详述一遍。”
“是。”
顾晨不识得此人,聚精会神的听着。
原来是刚登上皇位才两年多的南魏皇帝被赶下了帝位。这南魏的十四皇子能登上皇位全是靠着他的皇姐,四公主在背后扶持。十四皇子登基之后,四公主被封为定国长公主,垂帘摄政。就在年节前夕,定国长公主突然颁下谕旨,以皇帝沉湎女色、亲佞远贤、昏庸无道为名废帝,拥立年仅七岁的十九皇子为新帝。
十四皇子哪会甘心如此,连夜逃出了京城,集结了自己的势力与定国长公主拉开了战事,但他根基不深,势单力薄,渐渐不敌。不久前,十四皇子以南魏皇帝的名义向镇守在南疆的建威将军发出国书,请求大周皇帝出兵相助,承诺在击败定国长公主后,愿将南魏一半的疆土送与大周。建威将军收到国书后便命他的儿子昭勇将军,快马加鞭将国书亲自送入康京,静待圣裁。
眼前正在讲述事情经过的康将军,便是昭勇将军。
顾敬道:“今日早朝就此事已经商议了许久。瑞王,此事你如何看?”
顾晨思索一番,道:“臣刚听闻此事,一时难以决断,还需理理头绪。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几人见皇上看了过来,便将各自的想法说了出来,说着说着,渐渐起了争执。
顾晨看明白了,丞相魏梃、户部尚书孙言庆和舅父主张拒绝。兵部尚书赵令、杨将军、康将军、还有几个顾晨不认识的官员力主出兵。吏部尚书、秦老将军、右都御史刘监等人则是中立,全凭皇上做主。
大周和北齐的战事历经多年,劳民伤财,百姓过的苦不堪言。即便有了北齐的赔款,国库已经充盈,但是百姓的日子还没有变好,否则也不会有了通城的匪患。现在的大周虽无外患,但内忧不少,绝不应再起战事。皇上对此应是十分清楚,这才会颁下圣旨,免税三年,让百姓休养生息。
魏丞相等人劝阻皇上出兵,给出的理由与她上面想的所差无几。当然,还有一些话,众人都不敢当着皇上的面,明说出来。
兵部尚书赵令和几位将军则是因为南魏承诺的一半疆土而力主出兵,甚至提出可以趁此机会拿下南魏全境。若是不能,也可以在拿到一半疆土后休养生息,徐徐图之,最后灭掉南魏和北齐两国,一统天下。
顾晨知道右都御史刘监是姑母的人,刘监的态度应该就是姑母的态度。她在袖下转着扳指,猜测着姑母的意思。皇上不可能不明白魏丞相等人所说的国情,但却表现得犹豫不决……姑母应是猜到皇上想要出兵,所以她不让刘监阻拦,免得惹皇上不悦,同时又不违心的同意,故而保持中立。
顾晨陷入了两难,一方面,她不想再起战事,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她也不想忤逆皇上。这世上没有永盛不衰的恩宠,也没有永不会变的信任。人心之变,往往只在一念之间,或是在那不经意的点滴积累。
顾敬道:“好了,都不要吵了。”
霎时安静了下来。
顾敬再次问道:“瑞王,此事,你如何看?”
众人都看向了瑞王。
顾晨拿定了主意,道:“臣以为,诸位大人所言皆在理。北境战事刚结束不久,此时应与民休息,让百姓安居乐业,以巩固大周的根基。”
顾敬看着她,无甚表情。
“但此次确实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若事成,陛下可建千古伟业。臣,实在是难以决断。陛下圣明烛照,一切还请陛下圣裁。”她站起来,躬身道:“若陛下决意出兵,臣愿领兵前往!”
大周现在如何,顾敬怎会不知。与民休息才是现今最应做的,可成就千古一帝的机会摆在眼前,他怎能放弃。顾晨最后的一句话令他龙心大悦,他要的就是这个态度。
皇上自早朝起一直绷着脸,此刻终于缓和了下来。众人见此,心中已然明了。
顾敬眼中透着欣赏,很是满意的露出笑容,道:“瑞王如此忠勇,朕心甚慰。快坐吧。”
“谢陛下。”
等顾晨坐下后,顾敬道:“南疆之事,何须瑞王亲自出马。杨将军,你可愿领兵前往?”
杨志单膝跪地,声音干脆利落,“臣愿往。”
“好!不愧是朕的龙虎将军!杨将军当年在南疆立下赫赫战功,令南魏望风而逃。此次,朕便命你前去南疆,与昭勇将军一同协助建威将军,助南魏帝平定叛乱。”
“臣,领旨!”
康将军跪地叩首,道:“臣与家父必不会辜负陛下的信重!”
顾敬龙颜大悦,“好!两位将军请起。既如此,各部都要立即动作起来,不可延误军机。”
“臣等遵旨。”
顾敬又叮嘱道:“行军打仗,粮草先行。赵令,孙言庆,粮草务必要办妥当。督察院负责监察协助。”
赵令躬身称“是”。
孙言庆道:“臣必会尽心竭力办好此事。”
甄明理和刘监一同道:“臣遵旨。”
顾敬满意的点头,“明日早朝,朕会正式颁布圣旨。诸卿家先去安排吧。”
圣心已定,众人告退。
顾敬留下了顾晨,见昭勇将军在殿内踟蹰,问道:“康将军还有事要禀?”
康将军犹豫着道:“臣和家父常年驻守南疆,多年未曾见过家妹。此次得以回京,臣想能借此机会看望家妹。听闻宋侯正闭门思过,臣……”
顾敬笑道:“闭门思过的是宋侯,康将军大可去看望令妹。”
康将军大喜过望,“谢陛下体恤。臣告退。”
顾晨终于想起来了,忠义侯宋括的妻子正是建威将军之女,昭勇将军的亲妹妹。程柏和孙继善提起过,那康氏一直在侯府里吵嚷着要为她的儿子宋高讨回公道,还要找自己算账。呵,现在她娘家来人了,可算是有撑腰的人了。要是真来找自己算账,那才好呢。
第70章
“朕有一事要与你相商。”
顾晨恭敬的道:“陛下请讲。”
“南疆驻扎着五万将士,恐兵力不足。杨志前去南疆,朕会让他将驻扎在雷神山的三万将士一同带去,如此一来,雷神山便没有了驻兵。朕想将驻扎在武神山的怀朗军分出一半,驻扎于雷神山,拱卫京师。一切皆由你来掌管,你看如何?”
雷神山与武神山位于京郊两侧,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武神山距离康京要比雷神山稍远一些。雷神山和武神山的驻军分别抵御南北两国,共同拱卫京师,同时又隐有牵制之意。按照皇上的意思,南疆战事期间,拱卫京师的责任全落在了怀朗军的肩上。
“雷神山的驻军本就是杨将军的部下,与杨将军同去南疆必会如虎添翼。拱卫京师之责,臣责无旁贷。只是……”
“有何难处,但说无妨。”
“是。怀朗军现在剩下的兵力不足六万。北齐虽元气大伤,但根基还在。陛下,北齐人彪悍善战,战力远胜南魏。北境有骁勇善战的王将军父子镇守,无所惧,但统领的兵力实在有限。现在南疆将起战事,若是北齐倾举国之力趁机而入……怀朗军兵力不足,又一分为二……”
顾敬思量了下,道:“你考虑周全,是朕疏忽了,怀朗军原应有十万。连年战事,男丁锐减,钱粮也是个问题……就先恢复至七万吧,你看如何?”
“是。臣会先分出三万怀朗军驻扎在雷神山,再抓紧补充将士。”
顾敬颔首,正事说完了,他慈爱的道:“年宴过后你也不来宫中看看朕和皇后。皇后没少在朕的耳边念叨,说你不仅不入宫,还把清滢也给拐走了。”
顾晨面露无奈,“年节时,那些个朝臣天天守在王府外,我想出府都难。我也想念年皇伯和皇婶,可我不上朝,却经常往皇宫里跑,难免会让一些朝臣……”
顾敬笑道:“罢了。你先去忙正事,等忙完了,多进宫陪陪你皇婶。”
“是。”
“汐泠的身子怎么样了?”
“已见好转,再好好养养,应会大好。”
顾敬很是高兴,道:“看来汐泠真是在宫里憋闷的太久了,朕应该早些让她去宫外散散心。”
顾晨想了下,道:“皇伯对汐泠甚是疼爱,自然护得紧,留在宫里都担心她会有闪失,更舍不得让她去宫外了。而且,汐泠能有所好转,应是那药墨起了效果。”
“嗯。‘杏林药墨’是难得的良药。”
刘淮找准时机,躬身进来,道:“陛下,午膳的时辰早就过了,再这么下去,奴才担心陛下龙体受损。”
顾敬点头,道:“晨儿,和朕一起用午膳吧。”
顾晨站起身,道:“侄女来之前已经用过午膳了。杨将军出征在即,雷神山诸事要尽快料理,侄女应要去准备……”
“也好,正事要紧,你去忙吧。明日记得上朝。”
“是,臣告退。”
“刘淮,送瑞王出宫。”
刘淮丝毫不敢怠慢,没瞧见瑞王没来之前皇上一直不悦,和诸位大臣商议良久也没个结果。瑞王一来,皇上就龙心大悦,立即拍了板。
出了文和殿就瞧见候着的安生,旁边还站着秦老将军。
“刘公公请留步。皇上身边还需要刘公公好生伺候,本王自行离开就好。”
刘淮也瞧见了秦老将军,笑着躬身应下。
“王爷。”
顾晨温声道:“秦老将军可是有事要与本王商议?怎么不去王府,在这冰天雪地里等呀。”她看向安生,略显严厉的道:“你怎么也不劝劝秦老将军?”
秦老将军忙道:“此事不怪安生,是末将要在这里等王爷。”
顾晨这才缓和了下来,道:“咱们边走边说。”
二人走在前面,旁边过来一个小太监。顾晨看了那小太监一眼,吓得人赶忙跪地俯首,不敢动弹。
顾晨继续往前走,秦老将军跟在她身后,落后小半步,低声道:“王爷,今日突然得皇上召见,末将很是惊讶,来不及向王爷禀报,更不曾想到是为了南疆之事。”
顾晨明白了,秦老将军是怕自己多心,笑着道:“秦老将军多年前曾在南疆征战,对南魏很是熟悉。陛下召见,正是合适。”
见王爷并无不悦之色,秦老将军这才放下心来。
二人走了一段路,顾晨突然问道:“秦老将军,你与建威将军可熟识?”
“多年前在南疆与其共事过。离开南疆后便没有往来了。”
“建威将军今年高寿?”
秦老将军想了想,道:“康将军比老夫年长,已近古稀之年。”
快七十了呀,这般年纪还在镇守南疆,当真不易。
“王爷这是……”
“哦,本王只听过建威将军的威名,却不曾见过,难免有些好奇。”
秦老将军点头,“建威将军这些年一直镇守南疆,王爷确实不曾见过。建威将军有勇有谋,用兵出神入化,这么些年,老夫仍然记忆犹新,实是拜服。”
“能得秦老将军如此称赞,建威将军果然名不虚传。虎父无犬子,想来昭勇将军也不会差。”
“昭勇将军与其父相比,还是要差了些。谋略、胸襟都不及其父。哦,这都是多年前的事情了,现在如何,卑职也不好断言。”
二人一路聊着出了宫,各自离去。
顾晨回到王府就去见了清滢,将今日之事简要的说了下。
“你有要务在身,我和汐泠在王府住了许久,也该回宫了。”
49/239 首页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