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有空再聚吧,明天早上我还有一个采访,今晚就不跟大家一块喝酒了。”景光说道。
“哎呀诸伏现在真是大忙人了。那说好了,下次你请客哈!”
“一言为定。”
景光和零保持着早年的习惯,步行回家。
零幽幽感叹道:“景,我当初也只是心血来潮地提了一个建议。没想到你一写,竟然写了这么多!一晃这些年过去,猫与狗系列的第5本都快出版了,还被改编拍成了电影。这也算是一朝得偿夙愿咯!”
解锁新身份的景光也无不感慨地附和道:“是啊,本来以为不会有多少人看的。还好遵照了你的意见使用笔名,要不然可能会惹来大麻烦呢。”
《查无此人:猫与狗的故事》作者是「猫」,不提供任何生平信息。问及原因,作者只答:“我始终相信,作品是读者了解作者的唯一途径。”
纵观一生,景光的阅历之丰富简直令人惊叹。他是千人千面的间谍卧底,既能用菜刀做出精致的美味,也能用利刃夺取对手的性命;既可以在金碧辉煌的宴厅里与宾客们侃侃而谈,也可以在夜深人静时潜入敌后侦察窃听。
景光把自己一生的经历都写进故事里,生动曲折、荡气回肠,而这也是猫与狗系列大获成功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小说还带动引发了许多周边效应。例如:一位名叫青山刚昌的漫画家受到灵感启发,以原著中深受读者喜爱的小侦探为原型创作了推理漫画《名侦探柯南》。故事中那个永远都在读一年级的小学生侦探江户川柯南出没于各个案件现场为警察提供推理协助。由此而诞生的柯学宇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第二天,景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出于身份保密的缘故,两人没有进行面对面的交谈,而是远程语音通话。
【以下部分访谈内容】
记者:猫先生,据说猫与狗系列的第5本即将出版,方便透露一点信息吗?不知道在收尾之作中您又会给读者带来怎样的惊喜呢?
景光:第5本主要讲的是退休前执行的最后一次任务,另外还有一些退休后的生活。现在初稿已经完成,编辑还在审核。预计年底前可以与大家见面了。
记者:那可真是非常期待了!猫先生,像您这样从事高危职业的间谍,在长达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遇到过非常多的危机时刻。我很好奇,您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的秘诀是什么呢?
景光: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如果非要说什么有秘诀的话,大概是我运气向来比较好吧,以及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搭档一直陪着我(笑)
记者:从您的第1本小说出版后,读者中就出现了一种很流行的论调:许多人都在说故事中的「猫」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上一个人死后下一个继承了他的代号,就这么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了下去。甚至连青山刚昌先生也深受这种论调的影响,在他的漫画《名侦探柯南》中把苏格兰威士忌设定成死亡。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
景光:其实我看到过类似的分析贴,觉得他们说得还挺有道理的。因为有好几次我自己都没有把握能活下来…在我从业的这几十年里跟不计其数的同事同行打过交道,他们中的许多人能力并不在我之下,却由于种种原因没能活到最后。所以我很理解大家的质疑:在那么多次身负重伤、濒临死亡后,为什么每一次都能幸免于难呢?至于原因我刚才也回答过了:我是无数特工中极为幸运的那个。也正因如此,我才能成为主角为大家写下这个故事啊(笑)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濒临死亡,在这里我想多问一个问题。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情,在您已经出版的4本小说里,每每写到命悬一线的时刻,都常伴随着与寒冷相关的描写,比如:雪山、冰湖、冷冻库等等,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在您数十年的经历中,怎会如此凑巧以至于每一次生死关头所遭遇的困境都是极寒呢?
景光:嗯…看来你注意到了很重要的点。首先我要澄清的是,猫与狗系列诚然是基于我的真实经历写成的。但是出于一些机密以及隐私问题,我没有把所有的经历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这毕竟只是一个经过文学加工的小说。再者你的怀疑是正确的,并非每一次危机时刻我遭遇的都是冷,也遇到过不少的其他情况,比如爆炸、火灾、枪击等等。那些我要么没有写进来,要么就做了一些适当的改编。
记者:那我可不可以理解为,「极寒」在文中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并非真实的体感。就像是作家常用花来衬托女子容颜的娇美,用阳光比喻光明万丈的未来,在您这里寒冷就暗示着生命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景光:对,可以这么理解。
记者:为什么要把濒死与极寒挂钩呢?是因为失血过多而导致的失温吗?
景光:我想这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吧。在第1本书里我提到过,7岁那年我的搭档掉进结冰的湖水里,差一点死掉,那次事件对我影响深远。在我们接下来相互扶持的几十年中,每当身处险境,那一天的场景都会一次又一次地在我脑中闪回。猫与狗的故事,就是我与他的故事,我的命里有他的一半。所以我关于濒死的描写都是冷的,就像浸泡在冰水里一样。
记者:世面上有不少间谍卧底题材的小说,比较著名的有前MI6特工伊恩ꔷ弗莱明创作的007系列。相比之下,猫与狗系列的主角看上去没有那么厉害,您是刻意隐藏了锋芒吗?
景光:詹姆斯ꔷ邦德当然是很优秀的特工。但我写下这个故事并非是为了夸耀功勋或者满足其他人的猎奇心理。我见过太多前辈的血,没有资格在他们面前夸夸其谈说我自己有多厉害。这辈子,我杀过人、犯过错,还有一些事情,我至今不知道究竟是对是错,也可能永远都得不到答案。我不是完美的主角,更不是救世的英雄。我只想以我的视角,记录下遇到的人、经历的事,仅此而已。
记者:在猫与狗系列中,您创作了非常多的角色。其中人气最高的配角就是小侦探柯南,他在第一本中的戏份之多很难不让人有喧宾夺主之感。对此您是怎么考虑的呢?
景光:我觉得柯南的戏份很合理啊(笑)一方面柯南确实在整个案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小孩子看上去会比我们这两个大男人更生动有趣一些嘛,所以在他身上用了更多的笔墨。
记者:我在读您的小说时感觉像是在吃巧克力糖果。虽然外面裹着一层糖衣奶油,但里面是浓度很高很纯的可可,味道是苦的。您觉得这一辈子过得好吗?
景光:对于我们这种整日在刀尖上舔血的人来说,美满幸福甜蜜一类的词即便我说了你也不会信的(笑)我只能说纵然赴汤蹈火,仍甘之如饴。这辈子挺值的,我不后悔。
记者:特工是很神秘的职业,您在第1本书中就说——「此书献给隐藏在黑暗中的猎手,愿你们终将在没有黑暗的地方相见」。但是猫与狗系列也揭露了一些情报部门内部的腐败,上级之间的掣肘权谋。这样的描写您是否有过顾虑?会不会有损秘密警察的形象呢?
景光:应该说我专门提到了这些事,就是希望给后人一些警示。因为我当年被上级利用过,我不想后来者像我一样受到欺骗。特工也是人,我们不是一把刀或者一支枪,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在每次执行任务前,擦亮眼睛想清楚自己的立场,这是很重要的。
记者:退休之后,您都在做些什么呢?
景光:写小说啊(笑)
记者:完全潜心创作吗?有没有对身份的转变感到不适应呢?
景光:实际上我就是因为退休之后找不到事情做才开始写小说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重温了自己的燃情岁月。通过回顾往事,我的内心也渐渐平静下来。现在我还养了真正的猫猫狗狗,我们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笑)
记者:感谢您今天接受我台的采访,也期待您的收官之作!
景光:谢谢!
“喵——”肥橘挤挤挨挨地蹭过来,卧在景光膝上。这猫初到家里时还是一个小毛团,这些年是越长越胖了,无愧于雪饼的称号。
“一家人有什么不对吗?总不能说是相亲相爱喵星人吧?我们家还有一半的狗狗哩!”景光揉揉猫咪的大脑袋说道。不知是不是曾经亲身体验过当猫的缘故,景光对猫语颇为熟稔。
“景,采访结束了噢?”零探出头来问道。
“是啊,很顺利呢。”
“编辑给你回消息了。”
“好,我这就来。”
景光把编辑的意见仔细阅读了一遍,零瞧见对方脸上的表情问道:“景,怎么啦?要大改吗?”
“倒也不是大改,只不过编辑对于结尾的部分不太满意,说是过于俗套了,希望能拔高一下立意。”
“可是一般小说的结局无外乎这么两种吧:主角历经磨难,要么收获圆满,要么就是死了。所以写猫先生和狗先生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吗?大团圆结局也就只能这样了吧?”
“话虽如此,但我觉得编辑说得也有道理。这种童话故事般的结尾,的确跟间谍小说不搭啊。”
零若有所思地说道:“那要不再加一个未完成的任务?”
“我们好像也没什么任务了吧?退休后养猫养狗也可以称之为任务吗?”景光哭笑不得地问道。
“虽然我们已经退休了,但是公安的任务依旧繁重啊。景之前不是跟我说过吗?一切小说最终的含义都包括两个方面:生命在继续,而死亡不可避免。哪怕有一天,你我走进了坟墓,还会有后来者接力我们的事业。”
“说得好!那我就再重新写一版吧。”
景光回到电脑前,一字一字地为这个故事写下最后的结局——
很多人曾问过我:这份工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在年轻的时候,我会回答说「为了公平正义,为了国家民众」。不过现在我不会用这样慷慨激昂的陈词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和你们一样,也是平凡大众中的一员,是宏大叙事下的渺小个体,我没有能力去左右国家社会的进程。我只知道有些事情必须要有人来做,而我恰恰又是有能力做到的那个人,所以我做了。有些时候即便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也愿意一试。
所谓的意义和价值,是人强行赋予的。它们通常用来被解释存在的原因、产生的动机。一件事之所以需要被解释,是因为它的脉络不明、含义不清。然而,有些事情无需解释。就像医生只会解释人为什么病了或者死了但不需要去解释为什么活着,就像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它们的存在和动机不言自明。
同理,我的工作本来也无需什么道理。阳光普照大地之际,总有阴影蠢蠢欲动,那里需要擅长伪装的猎手与黑暗融为一体,去解决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
前辈曾和我说过,记得时刻在自己心里点亮一盏灯,这样就不会迷路了。现在我把这个祝福送给你们,永远记得相信自己,勿忘初心。未来的路还有很长,荆棘密布、繁芜丛生,等待你们去开拓。
当然,我也期盼过我的职业工种有朝一日能够成为过去式,但现在看来这个梦想还太过遥远。我老了,老到已经无法在一线工作,希望你们可以做得比我更好。我带过不少新人,他们中很多人也都成了前辈,每一年都会有新鲜血液的涌入。我相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我也相信前途定然更加光明。从最初星星点点的光亮蔓延开来,如同赓续的薪火那般,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最终照亮所有黑暗的死角。
重明继焰,生生不息!
第136章 后记
我是在初入柯南同人圈不久后,第一次接触到了「同人三创」这个概念,也就是同人的同人。刚开始觉得很新鲜,心想:惊了!想不到还能这么玩儿?
后来在某种机缘巧合之下,我开始琢磨一件事儿:既然这么多人都在写同人的同人,为什么我不能去写原著的原著呢?
我在前面说过,暂停键最初的灵感起源于小柯和松田。后来经过我一番天马行空、脑洞大开后,完成了中间主体部分的剧情:一半是「把好人当成坏人」,主要讲小柯和警校组之间的误会;另一半是「把坏人当成好人」,也就是小金乌的那部分。当时的设想就是讲主线嘛,原著向偏写实风格的那种,为此我还结合了很多真实事件,从核电站泄漏到海底火山爆发都有三次元世界的原型。而且我很注重时间的处理以及季节的变化,力图增加真实感。
不过一个问题就是我在写大纲的时候默认警校组是活着的,但警校组怎么活下来的呢?我当然可以说就是警校组存活IF,没道理就是活着,可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假的。我想要一个更真实一点的理由,但是我又不想写救济。因为那跟我已经写好的大纲格格不入。
然后我就一直在绞尽脑汁,想一个合理的存活理由。结果越想越来气,凭什么老贼写死的角色我要费尽心机地救回来啊?新一说过什么来着?杀人才需要理由,救人不需要。所以活着不需要理由,死了才需要啊!
各位想想看漫画中警校组是怎么死的?老贼写死的啊!那么再推一步警校组可不可以不死呢?当然可以了,只要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死就好了嘛。警校组这个锅由老贼来背,合情合理合法合规,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因此,「原著的原著」这一想法就是上述背景下产生的。
想法有了之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一、需要在开头就讲明真正的原著吗?
其实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不想这么干。一来是感觉有点儿离经叛道,二来是因为如果我在开头剧透了这一点,悬疑味儿会大打折扣。我想把这个作为最后的底牌。
二、在本文设定里有三重故事:最底层的是现实世界,中间层是景光基于真实经历写的自传体小说猫与狗,最顶层是老贼的「同人」漫画名侦探柯南。那么,暂停键是以哪一层为切入点来写呢?
按照正常的逻辑,应该是自底向上的,由下层推出上层的故事。但既然决定把真正的原著当作最后的底牌,那肯定在开头会让大家觉得这就是普通的柯南同人嘛。所以整个逻辑就倒过来,有点儿层层拨开迷雾的感觉。注意我没有固定在某一层上来写,而是把这三层混在一起了。暂停键中有很多以回顾口吻写下的段落,这其实都是仿照猫与狗的风格。
多解释一下第一章 那个颇具奇幻色彩的开头。苏格兰自杀算是猫与狗和名柯之间的分水岭,于是以此为起点推出了整个故事。就像景光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极寒象征着命悬一线的生死时刻,绝对零度就是指苏格兰濒临死亡。但不是说当时的情景真就是那样的(这是小说啊喂!)第一章其实是为了和后边的晶络游戏中真正的暂停键作为呼应的,另外大家看第一章的那种费解程度大概跟广濑律师听新一讲述在黄昏别馆经历的感觉也差不多(bushi)
107/108 首页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