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些微痕迹,却不妨碍她更加美丽。
余寻光没想到自己见到的人是她,有一瞬间的愣怔。
华雅君上下打量着余寻光,她笑得大方,“来了怎么也不敲门呢?快进来。”
她把余寻光请进了院子。
她说话做事,比方正蓉演出的干脆利落不少。
院子里,有个少女正在桌子上写作业,她看到余寻光,停了动作,很意外的样子。
“妈?”
华雅君给她介绍,“这是爸爸和妈妈的朋友,快叫叔叔。”
少女皱了皱鼻子,“可是他这么年轻,才大我多少……”到底不敢违背母亲,她不怎么情愿的喊了一声,“叔叔好。”
余寻光看着她,眼睛怎么也无法移开。
“这是文理?”
“是的。”
“都这么大了。”
“今年都上高中了。”
原来是在多年之后。
这么一说,余寻光真的有种恍若隔世之感。
“她真像……”
“谁?”
“像芹风。”
都是那么自由鲜活的女孩子。
是华雅君曾经最羡慕的那种女孩子。
“我们上楼去吧。”
不愿打扰孩子,华雅君把余寻光引到阁楼,在窗边,请他喝茶。
他们像一对多年未见的老友,相对而坐。
鸟儿成双结对的,在翠绿的枝桠上鸣叫。树荫之下,是一种让人安心的宁静。
余寻光突然问:“你还好吗?”
华雅君爽朗的笑了,“当然了。”
她喝了口茶,说:“我现在在医院做护士,每周末会去学校教孩子们一到两节课的梵婀玲。我每天都在读书,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我想以后等国家情况好了,再带着文理到处走走,看看。我一直在教孩子自立自强。她不必成为谁,我希望她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就像陈敏笙教她的,人最应该的,是要做自己。
余寻光仔细对比着眼前的华雅君和方正蓉饰演的华雅君之间的不同之处,他猜想,应该是在战斗中的丰富经验让她拥有了独自面对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
这个伟大又平凡的女人眼里,全是对生命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盼望。
她活着的每一天,都在享受风、享受阳光、享受花香、享受自由,享受难得的平静生活。
所以,哪怕她现在一个人,她也能过得很好。
不,她怎么会是一个人?她还有千千万万的同志。
华雅君和陈文理能活得自在,是陈敏笙再乐于不过见到的。
也是余寻光乐于见到的。
华雅君看着余寻光,眼中尽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文理说,她以后想要造大船,想要造大炮。等她念完中学,我送她出国读书,像他爸爸那样,你说好不好?”
“去学机械工程?”
“我听说这方面美国最擅长,是不是?”
“是的。”余寻光吸了口气,他想到这背后代表的意义,声音忍不住颤抖,“送她去学吧,一定要学。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的手里。年轻人奋发向上,便是中国奋发向上……”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我们以后一定会有自己的船,会有自己的大炮。我们也一定会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余寻光突然抬手堵住眼角,但早已流出的泪水还是将他的虎口打湿。
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见到的是华雅君而不是陈敏笙。
一个崭新的中国,是所有人的期望,所以在新中国中生活的华雅君也会是陈敏笙的期望。
陪华雅君喝完了一杯茶,哪怕再舍不得,余寻光也得回来。
昔日之人,不可久思。
未见到陈医生,是余寻光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好在,华雅君最后将陈敏笙的那块怀表转赠给了他。
“恭喜宿主,开启隐藏属性点。”
姓名:余寻光
年龄:23
智力:8.4(读书开智,慧极伤身)
情感:7.2(理智让你清醒)
外貌:8.6(睡太久会变丑,请保持适当睡眠)
演技:7.8(你无意间掌握了一种新的表演技巧)
台词:7.1(如果多加练习你会做得更好)
体态:8.7(过犹不及)
体力:7.8(演哭戏也需要体力,还得练)
气质:8(你已经在公务员、人夫、知识分子、青春男大方面锻炼出了不错的的氛围)
参演作品:5(寂寂无名,再不播剧粉丝数量,危)
责任感:8.1(你体会到了家国与家庭的责任)
可体验角色:5/5
果然,拍摄《风雅颂》时多出来的那些属性点全都不见了。
属性条多了一个气质选项。
体验角色的次数并没有多出一个,也就是说他真的不会再有机会见到陈敏笙了。
那一瞬间是极度的怅然若失。可之后,余寻光莫名的平静了下来。
有些人留在心里也挺好。
相识一场已是有缘。君子之交淡如水,他们能拥有精神上的共鸣便足够了。
就在这里放下吧。他得朝前看,大家都得朝前看。
当天下午,余寻光没出门,他抓着怀表,一直在调整状态。
晚上易崇回来说方正蓉第二天想请他吃饭,他同意了。
这场饭局他们是带着各自的经纪人去的。
方正蓉看到余寻光的第一眼,看他状态稳定,先是松了口气,“你前段时间吓死我了你。”
谁能想到,拍摄时,她是越拍越清醒,余寻光反倒是时不时的迷糊。
不过谁都有入戏上头的经历,大哥不笑二哥。
方正蓉今天组这个饭局,本来想着借机会开导他呢,现在看来是不用了。
两个人难得能坐下来好好聊天。
毕竟认识了几个月,其中不乏交流,也算有话说。
方正蓉说着说着好奇起来:“你一京传的,没想到体验派你还用得挺好。”
余寻光从内而外透出一种淡定,“方法派在体验派之上,对演艺学院的学生来说,老基本功了。”
“谁说的?”
“我班主任。”
央戏主要教的是体验派,常女士看不上体验派,所以她也看不上央戏。用她的原话来说,体验派只能带出一帮子神经病。
但方正蓉正是央戏的学生。
她看着余寻光,颇有兴味,“我问你,你一般演戏怎么演的?”
余寻光简单概括,“使用技巧,让自己身心沉浸。”
方正蓉完全压不住嘴角的笑意,“你都沉浸了,还不算是体验派吗?”
“啊?”余寻光没料到,一整个呆住。
方正蓉一直觉得余寻光挺成熟的,直到现在,她才体会出余寻光身上的青涩。
她内心得到了一种满足,所以毫不吝啬的开导他,引导他,“小余,你了解过斯坦的理论没有?”
余寻光点头,他不由自主的把胳膊横支在桌上,一幅好学生的模样。
“斯坦的理论是现代表演艺术的基础,是咱们这行绕不过去的基本,对不对?”
“是的。”
“我的看法或许跟你不一样,我便引用曾导在片场里教我的那句话。她说,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不管是用技巧,还是凭感情,我们的最终目标都是表演,都是为了角色,都是为了让观众感受到表演的艺术与魅力。你认可吗?”
“当然。”
“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分得那么清呢?”
余寻光微低着头,他脑海中闪过万语千言。最终他什么也没说,而是再次抬头看着方正蓉。
“我的想法是,常老师会那么跟你说,是因为她并不在一线工作,所以在概念性的东西上更偏向于学术。学术圈子里的人研究学问,需要给自己定一个基点,从而去延生自己的思想与理论。所以我们在接受这类思想的时候,要在吸收之后进行一定程度的分辨。”
余寻光到底是年纪太小,阅历不够,又太乖。
毕竟是在否定人家尊敬的老师,方正蓉的语气特别小心,“小余,我认为你会有什么方法技巧之类的说法,完全是因为你没有自主的去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你自己可能都没发现,在实际运用上,你其实早就把两个派别的精华融合了。”
余寻光慢慢的总结着他听完方正蓉发言之后的感受,“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所有问题的答案也并不是绝对只有一个的。方法派和体验派不管概念如何,只要能够精进表演,就是好的。”
“当然,”他话锋一转,“您的这些话我回去了也会好好分辨的。”
“就该这样才对呀。”方正蓉笑着,她心里有些犹豫,但当她坚定下想法之后,她的动作又是那样的一气呵成。她点亮手机屏幕,打开微信,把亮着的二维码页面推到余寻光面前,“小余,我们以后可以多交流,你觉得呢?”
余寻光点头,马上扫码申请她的好友,“谢谢方老师。”
方正蓉是余寻光在娱乐圈交到的第二个朋友。
他们还互相关注了薇博账号。
余寻光的态度让方正蓉十分舒心,只觉自己的一番好意没有被辜负。她在最后提出意见,“以后别再叫「方老师」了,就叫我姐,知道不?”
天知道方正蓉今年才28。
她是一点儿也不怕把自己喊老。
余寻光诡异的通过这点get到她想从花旦往青衣赛道上转的急切。
第21章 方正蓉与华雅君
余寻光杀青了,随时可以走,方正蓉却不行。她作为女主角,在拍完后续结局的剧情后,还得跟着剧组去闽州拍邓府的戏。
昨天,她拍完了华雅君得知陈敏笙死讯的哭戏。
那场哭戏哭得她也缺氧了,大半夜的时候心里还抖着。
在华雅君经历了人生如此大的坎坷之后,方正蓉作为饰演她的演员,有些拿不准后面六集戏份表演的方向。
别看方正蓉前面的话说得利索,其实她自己知道,她在表演方面的天赋真不如余寻光。她寻思着,把心里的问题拿出来跟余寻光讨论讨论。
国人都是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的。
“我之前设计了三种方向,但演到现在我觉得都不合适了。”
余寻光把握分寸,不轻易提建议,“曾导有什么说法?”
“曾导说我应该重新考虑。”
“那你现在有新想法了吗?”
方正蓉仔细说着:“我还记得我们那天和朱孟老师的谈话,华雅君不单单只是一位母亲、一位妻子那么简单。关于她的符号特色,我分两条线理解。一条是明线。”
“在家庭关系中,母亲和父亲一样担任家庭支柱的角色。当其中一根支柱倒下——比如华雅君失去邓希康、失去陈敏笙之后,前者会因为失望而感到解脱,后者会因为爱慕崩溃。”
“但这种情绪是短暂的,她不会一蹶不振,她也不会表现出什么恨意滔天。在来沪市的路上,一个个死去的同胞早就让她认识到了国仇家恨,这方面她已经是成长过的了。”
余寻光想着自己见到的华雅君,“华雅君在战后已经飞速成长为了一位战斗经验丰富,且有信仰和梦想的战士。”
方正蓉当然也这样认为,“是的。”
余寻光思索着,“我想,你理解的另一条暗线,是抗争和战斗。”
方正蓉的眼睛里失去了光,又有光,“是的。”
“她是在为了什么而不懈奋斗?”
“为了救国,救民。因为她失去了丈夫,所以她不愿意其他人也失去丈夫。因为她有一个孩子,所以她想要所有的孩子都更好、更自由的活着。为了广阔美好的未来,她愿意去战斗。为活着的人战斗,为死去的人战斗。”
“所以角色反而更加需要展现出一种向上的生命力。”
“说得对。”
方正蓉逐渐感受到自己的思路变得开阔起来。
两个经纪人也都只是在旁边听着,并没有插话。
想了半天,她又叹气,“道理我都懂,我主要是抓不住那份情绪。”
余寻光喝了口清汤,“没问曾导和朱老师吗?”
“他们说我是女主角,有些东西需要我自己想出来。”
别人教的到底不够深刻。
方正蓉吃了一口碗里已经放冷的菜,味同嚼蜡,“小余,陈敏笙在裴临风阵亡前后的那几场戏,我看你过渡得很好,你当时是怎么把握情绪的?”
余寻光并未藏私,“我当时是试着往革命精神上去联想。”
方正蓉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这是我从陈敏笙的情绪里品味出来的。”余寻光认为这是不错的思路,可以分享给朋友,“我们身在有产阶级,但我们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风雅颂》剧本进行到最后,就是无产阶级主义革命的胜利。”
“我之前问过朱孟老师攥写《风雅颂》的目的,他说他没办法写尽一个时代,所以他只能通过个体去反映时代。[华雅君]不仅是剧的女主角,她还是一个符号。她代表着封建,资本、军阀、到最后走上共产主义。她的这条路是历史注定的,也是那个时代的人付出千千万万生命才证实的救国存亡之道。”
“我后来决定反推,我们的人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利用到这种革命精神,[陈敏笙]的人物内核究竟是什么。”
“我一开始想,陈敏笙在经历那么多之后会很受打击,会崩溃,因为人之常情嘛。可后来再一琢磨,他难道是经受不住挫折的人吗?这样受不住困难的人是如何能独自在国外六年,以优秀毕业生完成学业的?陈敏笙16岁出国学医,为的难道不是救国救民吗?”
18/310 首页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2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