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土地更名完毕, 一行人便张罗起了在这上面建造工坊的事情。
这回戚长夜倒没像是给戚家盖房那般一日日地亲自盯着, 反而是更多地将这些事情交到了戚大伯和村长手上,戚大伯有多么靠谱自不用多说, 村长也是个聪明的人,知道这工坊若是能够顺利建成会给村里人带来多大的好处, 这段时间戚家人只是在村子里面收购鸡蛋和青菜就已经让村里人家赚了不少了。
往常带着一大筐菜走上一个多时辰进到镇里, 累死累活才只能赚上寥寥几个铜板,现在却是足不出户就能够把银钱赚了,还不用像在镇上卖货那般费尽了心思磨尽了嘴皮,任谁都知道两种方式哪个更好。
或许是因为赚到了钱, 这些日子村里面的争吵都少了一些, 家家户户走出门时脸上都带着些笑。戚长夜让芳娘夫妇接管了枣糕铺子的大部分事情,因着他们两个就住在镇上不用来回在村里往返的缘故,铺子的营业时间也延长了一些,每日售卖的枣糕数量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以前戚大伯每日会在村子里面固定收上四五百个鸡蛋,现在却已经增到了七百, 更不用说戚家人在镇上做生意也会用到不少。
戚大伯将村子里的这些有意售卖鸡蛋的人家一家家地排序编号,按照顺序上门收购,时至今日整个村里就没有人家没卖过他们,只要攒到了一定数量就能送到戚家那里换成银钱,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上近百枚铜钱进账——听说前段时间村子里的几个婶子甚至结伴去抓了几十只鸡崽回来、想将它们养大卖蛋呢!
除了固定的鸡蛋以外,戚长夜制作酱料的原料及戚家人摆摊用的菜品也要单独在村里收购,这也是戚长夜将村长等人给叫来的原因。青菜可不像鸡蛋这样每家能提供的数量有限,家家菜园里都种了一堆,收的多了势必会产生一些事端,譬如“凭什么先买他家不买我家”、“凭什么他家的菜可以我家的不可以”……这些鸡毛蒜皮的破烂事情势必要有个人来平衡,村长就是最好的选择。
戚长夜已经绘制好了工坊的图纸,这次的工坊倒是不能像戚家建房那样全部都用青砖碧瓦了,否则按照工坊的面积怕是得定上几十万块砖去,光是这些砖瓦的花费就是一个天价数字,虽说戚长夜手里攒了些银钱,但也不是这么花的。
工坊采用的是最传统的泥土房子,单是在他们的村子里面就雇佣了五十几个汉子,盖房期间同样也要兼顾着各家各户在地里的农活,时不时地就要放一天假让汉子们回家下地劳作,一来二去地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反正工钱都是日结的,工坊再重要也不能耽误了村民们的耕种,这点戚长夜也很是清楚,反正他也不是很急,等到工坊彻底建成时……都已经是一个多月以后的事情了。
工坊面积极大,被戚长夜暂时划分成了两个区域,一个用来制作蜡烛一个用来制作酱料。蜡烛那边的人数较少,总共只招了六个人做工,酱料处则恰恰相反,一口气在村子里面招募走了十五个人。
普通工人每月可得三百铜板,中午统一包顿午饭,逢年过节也都会有年礼节礼发放,小徐娘子就是第一批被招进酱料作坊的十五人之一。戚长夜又从酱料工坊里抽了两个人去准备每天枣糕铺子要用的材料,不大一会儿就将这二十一人给安排的明明白白。
戚家出售的这些物品至今只有赵岁岁一人从头到尾看过方子,工坊众人做工时日尚短,戚长夜并不信任他们,是以很多商品的最后一步都是由着戚长夜或者赵岁岁来亲手完成的,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戚长夜想着等过上一段时间就再去镇里的牙行里面走上一圈。
总之他们忙碌了许久,等到一切都暂且告一段落时……半年的时间就这样过去,路边的树叶都已经枯黄了。
戚家工坊也已经在周边县镇里打出了不小的名气。
这些日子戚长夜一直将精力放在了酱料的密封和保质存储上,这朝代本就不便运输,路途稍稍远上一些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辣椒蒜蓉番茄酱等又不像是虾酱那般存在着大量盐分可以保质,冬天还能好上一些,盛夏季节开封以后余下的便很难保存。
戚长夜为此已经想了不少方法,系统商城里的书籍也被他接连兑换了不少,一连数日研究下来终于见到些许成效,刚好赶上戚老太太的八十大寿,赵岁岁便想借此机会劝他好好放松一下。
除了最开始的骡子以外,岁哥儿又给家里添置了辆新的马车,马匹是由歩大当家从外头带来的,戚长夜一见就喜欢极了。夫夫两个带着桐哥儿一起回了村子,先是检查了下工坊的运转,再是朝着村长那里走了一圈,忙完该做的事情以后戚长夜又和几个村人进到里屋谈起事情,赵岁岁便和工坊里的几个哥儿妇人闲聊起来。
“你听说隔壁杨东村的事了吗?”小徐娘子坐在他的身边,嘴上不停手上也同样没有闲着,一边做活一边同赵岁岁闲聊起来。
小徐娘子在这工坊过的可谓是如鱼得水,她这人本就勤劳能干做事爽利,大事小情都格外认真,没过多久就被提拔成了个小管事和渔哥儿一起管着工坊。
这大半年来工坊的规模逐渐扩大,先后又在村里招了两次工人,这回倒没仅局限于杨溪村这一个村子,其他村的人也被适当挑选了几个。
其中就有一个许多年前嫁到了杨东村的杨溪村妇人,赵岁岁见其确实是个干活的人便将她给留了下来,她自己也格外珍惜这份活计,尽管两个村子之间相隔了一段不远的距离,却也仍旧日日上工风雨无阻,来的甚至要比那些住在村子里的人还要更早上一些。
小徐娘子是个喜欢热闹的,这人自到工坊做工至今不过几月的时间,小徐娘子便已与她熟络起来,平日里常常和她聚在一处闲聊一些家长里短,近些日子杨东村发生的那些事情更是被她给打听了个明明白白。
赵岁岁连村里的琐事都不太清楚呢,更不用说是已经很久没再去过的杨东村了,他正翻看着手里的工坊册录,闻言随口应了一声:“什么事?”
小徐娘子朝他的身边挪了几步:“就是杨东村的那个袁童生一家啊!”
赵岁岁的动作一顿。
她倒是也隐约知晓赵岁岁和那边不太对付,毕竟当时的很多事情早已传遍了十里八乡,平时便多关注了几分,想着若是得了什么消息也能第一时间传给岁哥儿他们,免得这两个人在镇子里面不通消息。
赵岁岁一直忙着镇上的事情,已经很久没再想起这两个人了,再提起来时心中也没什么波动,平静地宛如对方只是村子里面随便某个陌生的人:“嗯,怎么了?”
“前些日子不是他们那些读书郎的什么、什么试吗……”,小徐娘子用力捶了一下自己的脑袋:“县试还是院试来着?反正就是考秀才的那个试。”
“听说那袁童生早早就离开村子去参加了,可惜这次又没考上。”
严格意义上讲,考中秀才才算是科举一途的真正入门,世人常说“士农工商”,却也只有在考取了秀才以后才真踏入了“士”的门槛,这点从袁童生的户籍至今还是农籍便能看出来了。
村里人对他都尊敬的很,到了镇里童生却只是个好听的名头,随便一个学堂里面都能遇到好几个童生,进了官衙也依旧需要跪拜行礼。
戚长夜在知晓了袁童生这个人的存在以后就去托人打听了他,原主以前整日呆在镇里鬼混,自有一些独属于他自己的消息渠道,况且袁童生本就不是什么正经的人,打着要静心读书的旗号实则在外面花天酒地……县里镇上的花楼里面就没一个是不认识他的。
前脚戚长夜刚放出消息要打听对方,后面就有人将袁童生的所作所为给送了过来,这人在镇里着实没做什么正经的事情,玩得甚至比戚五这个原主还花。
他们这些读书人最好面子,赵家的事情发生以后袁童生更是觉得丢脸,早在考试前的一个多月就卷走家里的所有银钱离开了村里,嘴上说着是要提前过去租个院子静心学习,实际上做的所有事情都和温书搭不上关系。
戚长夜一直盯着对方,只是没同赵岁岁说,果不其然袁童生今年又没考中。他自己似是也不太在意考试结果,也可能是早有预料,放榜当日就去花楼拉着两个哥儿逍遥去了,直到今日都没回到村子里面。
若是考中官府那边是会派遣衙役过来报喜的,眼见着放榜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杨东村却依旧没有一点消息,村里人便也都明白了,只将其当做茶余饭后的闲谈话题,打趣两句便过去了。
“村里人说说便过去了,可袁赵两家却过不去。”小徐娘子摇了摇头。
“你不知道,那袁童生走时将他们家里的东西给拿了个干干净净,包括他夫郎私藏着的那些首饰衣服都被他给拿去当了,他家供了他这么多年家中本来就没什么银钱,这一下子更是恨不得要倾家荡产了!袁童生新娶的你那个堂弟身子本来就不是很好,出了周家的事情以后一下子就病倒在了床上,听说现在更是连床榻都起不来了……这一大家子老的老病的病,往后的日子可难过喽。”
“村里人都说这读书郎好,都盼着能嫁个会读书的汉子日后当个官家娘子官家夫郎,可我瞧着……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在村子里面找个踏实又本分的汉子嫁了呢!日子虽然过得平淡,可下地耕作粗茶淡饭,这不本就是我们这些农家人的寻常一生吗?”
小徐娘子边说边摇了摇头。
赵岁岁手上的动作不停,只是轻轻“嗯”了一声。
小徐娘子又同赵岁岁聊了一会儿,等着赵岁岁将要出门时才伸手拉住他的袖子小声朝人嘱咐了一句:“我听人说袁家现在的日子极为难过,连他家夫郎看病的银钱至今都在村医那儿赊着,再怎么说你们两个多多少少都有些血缘关系,你家又在杨东村里收着鸡蛋,时日久了难免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招来麻烦,回头一定要小心一些免得被他们给找上了门。”
赵岁岁点头,又拍了拍她的手背:“你放心,我知道了。”
第145章
小徐娘子预料的事情果然发生了。
只是赵岁岁在回家以后就同戚长夜说了白日的事情, 对此戚长夜早有准备,当初他在听闻袁童生卷走银钱离家的当日就去外面联系了人,是以赵年年根本没能闹到赵岁岁的面前, 进镇几次都无功而返悻悻而归。
周晓蝶夫妇还不出周父贪墨的那么多银钱, 最终只得被官差带走判处劳役,赵家只留下两个老人及魏桂香一房,整个赵家都已经乱得不成样子。
现今魏桂香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呢, 又怎么会分心照顾赵年年这个已经出嫁了的夫郎?她若是有这份良心当年就不会为了哄赵年年开心而刻意磋磨自家亲生的哥儿了,赵年年的状况可想而知。
至于袁家就更不用说了。
赵年年的身子不好也是事实,许是出了事后受到了惊吓一度病得不成样子,也是他们村里的村医心善, 前前后后赊了不少诊金给他, 但是那些名贵好药却是如何都用不起了,只能半死不活地勉勉强强吊着一条性命, 苟延残喘地又坚持了小半个月的时间。
随着工坊规模越来越大,现在的杨溪村已经供应不过来戚长夜要的那些东西了, 赵岁岁便在周边的几个村落里面都雇了人, 每日在各自村里收购物品统一送到工坊里面,经过工坊的加工以后送到镇上售卖出去。
赵年年当然也听说了这事儿,这便也是小徐娘子担心的缘由,只是戚长夜早就想到了这步, 早在赵年年动作之前就将人给拦了下来, 以赵年年如今的身体根本就到不了赵岁岁的面前。
“你要帮他吗?”晚间他们在家里吃饭,戚长夜突然询问出声。
家里虽然添置了下人,不过更多时候还是他们两个自己下厨忙活,倒不是主家还要给下人做饭,而是那些下人都被戚长夜给打发到了铺子或者工坊里面, 大多数时间他们根本就碰不到一起。
比起那些不甚熟悉的陌生面孔,戚长夜还是更喜欢独属于他和赵岁岁自己的单独空间。
眼见着忙了这么久的时间,酱料生意蜡烛生意都已经逐渐稳定下来,戚长夜便有些想念山脚下的那间房屋了——那可是他辛辛苦苦亲手搭建出来的青砖瓦房,每一处角落里都保留着他和赵岁岁的点滴回忆,院里面的葡萄秧子也已经攀爬到了廊桥顶端,可惜他们这两个房主至今也没能真正意义上的在葡萄藤下休息上几次。
前些日子戚长夜又去买了几个下人,近段时间一直都在观察挑选和培养他们,赵岁岁知道他的想法,戚大哥想等到他们成长起来就将铺子交给他们打理,届时他们两个也能放松下来去过自己的日子,只要定期去铺子里面查账收钱便好。
为了避免周管事的事情再发生一次,戚长夜也专门想了不少方法,对此赵岁岁毫不担心——戚长夜在看人这方面远比他要强上太多,赵岁岁一点都不觉得那些人能瞒得过他。
况且他们又不是真的就彻彻底底撒手不管了,村子离镇上说远不远说进不进,随时都能去镇子里查看一番。
他们晚间用的是蒸好的白米饭,配上一碟切得薄薄的酱牛肉,前段时间铺子里面开始售卖起了自家腌制的香肠腊肠,酱料铺里也增上了香菇肉酱和各类肉酱,刚一推出便收到了广泛好评,销量甚至直逼铺里卖的最好的蒜蓉辣酱。
赵岁岁对此并不意外。
毕竟这酱料味道极好,里面又有着剁碎的肉块,别说是那些镇上的人了,便是村里的不少人家都愿意买上一小份来解一解馋。自从销量上去以后戚长夜处就只做批发,一些脑子灵活的商人便从他这儿整坛整坛的买,回去以后散装分装售卖出去,一整坛子也能赚上几十个铜板。
甚至有人隔三差五地就拉着几大坛酱料去到周边县镇里推销售卖,无形之中帮他的酱料作坊散了不少名气出去。
也是因此,工坊对于猪肉的消耗也在成倍增加,镇子里的几个屠户更是恨不得将他当做财神爷看待,每日都要单独杀上好几头猪专门供给他们工坊。
屠户之间当然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消息渠道,前些日子听说某个村里报备了一头待宰的公牛,当即便有人给戚长夜这儿递来了消息,这回戚长夜可早有准备,带着赵岁岁去买了两大包肉回来,到家以后就直接泡水下锅卤成了酱牛肉,香的赵岁岁和桐哥儿连着吃了两大碗饭,夜里都撑得睡不着觉。
赵岁岁夹了一片牛肉放在碗里,毫不犹豫地回答他:“不帮。”
赵岁岁大致能够猜到赵年年找他有什么目的,但他一点都不想管,他与那些人早就没了一点关系,赵年年究竟是生是死也都早已与他无关,这不也正是他当初被卖出去时赵家人心中所想的事吗?
赵年年也不怕旁人会说自己冷情冷性见死不救,倘若今日身份对换,难道那一家人就会顾及他的死活了吗?
113/116 首页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