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谋士系统在三国(历史同人)——辣个糊涂

时间:2025-05-09 09:56:37  作者:辣个糊涂
  后世分析说东汉亡于世家豪强,真的不是无的放矢的,他们实在是占据了太多的资源。
  哪怕不论古今,总是少数人占据着大多数的资源,可如果他们的资源占据已经到达一个让大多数人活不下去的地步,那人们就要让他们活不下去了。
  不过陆离也不是一直都顺遂的,他的顺遂随着部分豪强“遗孤”的回归开始出现变化。
  传承困难的乐安陆氏是真的被灭干净了,但其他的好像并非如此。
 
 
第21章 天灾人祸
  这个世界上到底是人定胜天还是人难胜天呢?
  东汉末年几乎年年大赦天下,黄巾事罢,十二月己巳,大赦天下,改元中平,哪怕年末改元,这一年也是中平元年。
  中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85年,依旧是上天不愿意放过大汉的一年。
  当年春正月就是一场大疫,看似天灾,实则人祸。
  黄巾起……之乱中死了多少人,不说战场上杀死的,就说战乱中受到波及而亡的,说句尸横遍野也不为过的。
  人死多了处不好,出现瘟疫难道是什么值得惊讶的事情吗?
  乐安郡这边就看最大的世家都一家老小死了个遍,就知道死人绝对不少,不过因为陆离应对得当,倒是没有成为疫情区。
  但陆离处得了这种看似天灾的人祸,却处不了某些看似人祸的天灾。
  他升官了,不,应该说要调往中央了。
  皇帝是天子,这怎么不能称之为一种天灾呢?
  虽然这个郡守一开始只是试用,但陆离以为只要自己做的够好,下一步那自然而然的会是转正,谁知道皇帝神来一笔竟然要把自己往中央调。
  陆离真的很想问问他们的陛下,你这到底是什么套路,要不要想一想上一位前来宣旨的天使刚走了几个月啊。
  他寻思着自己也没花钱啊,怎么“惊喜”来的如此突然。
  就先不提这个调职的任性、离谱程度,单说这个任命本身。
  这个任命好吗?
  任谁看,从偏僻的地方试用期郡守调往中央,这都是妥妥的升官好事。
  如果是在王朝鼎盛时期,甚至哪怕是王朝开始由盛转衰的中后期,这都可以说是好事。
  可现在是大汉王朝的末期,哪怕很多人还不这样认为,但陆离清楚有些事情不会轻易改变的。
  当然了,要是继任之君是秦皇汉武自然另当别论,可问题就在于根本不是。
  陆离虽说对这段历史不能说了如指掌,但根据对曹操刘备等人生平的一些记忆,对比一下时间,现在这位陛下恐怕没有几年了,接着就是皇子二选一,外戚与宦官的对对碰,然后董卓入京,天下大乱。
  陆离当然可以辞官不受,但他没有任何缘由,毕竟任谁看这都是皇恩浩荡的大好事,又不是要迫害你,你干嘛不去,是不是心里有鬼?
  再者说,陆离这边全家都死光了,可不是那些朝中有人的世家子弟,可以玩个任性的说不干就不干,日后什么时候想干依旧能干。
  就如同当初他不能对张角说你未来要造反,我才不要跟你出去长见识一样,现在他也不可能对汉帝说我知道大汉就要亡了,才不要去中央任职呢。
  其实非要说的话,去中央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别的不说,至少能跟某些大佬混个脸熟不是,甚至许多大事件也有机会掺和一脚,不像现在这样天高皇帝远的,啥事都是发生完了才知道。
  哪怕大汉要亡,那也还有不少年,到时候自己难道就笨拙到跑都不会跑吗。
  列举了一大堆的好处,可陆离完全没有说服自己,他就是打心底里的不想去。
  非要说原因,陆离自己都说不清楚,是因为知晓历史,却又不完全是因为这个。
  或许还有些许恐惧、些许迟疑、些许担忧,甚至是胆怯、惶恐。
  很突然的,好像所有的负面情绪都随着这份调职一同到来了。
  也或许那些负面的东西一直都存在,在被压制了二十多年后终于再也压不住了。
  人的忍耐是有阙值的,这些负面情绪甚至很可能都不是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有的,也许前世就已经有了,但陆离总是压着,他总是能压得住,却没想到今天突然就被这么一个消息给搞破防了。
  到底是为什么呢?
  因为大汉将亡却未亡,因为那些让后人熟知的事情还有几年才会发生,如果我去了,如果我离一切那么近,会不会改变什么,会不会一切就都不会发生了,会不会一切发生了却发生成我完全不熟悉的样子?
  好像凡是穿越者,大多对改变历史存在一种特殊心态,对于失去自己的先知优势存在排斥。
  陆离没有继续强压那些负面情绪,何必呢,是人总会有负面情绪的,往好处想,现在提前发现提前释放一下,总好过积压久了搞出什么积郁成疾,多影响寿数啊。
  负面情绪搭配着看不开、纠结、执拗,那绝对是妥妥的对自己的大杀器。
  换言之,如果本人足够看得开,心胸足够开阔,万事不往心里去,那玩意还能有什么威力可言?
  陆离认为看得开其实挺简单的,粗暴一点说,看一下最坏可能与最好可能就是了。
  最坏的可能是什么,一个字——死。
  反正自己本来就已经死过一次了,多活这二十多年都是赚的。
  最好的可能可是拯救世界啊,哪怕可能没人知道,但他自己清楚就够了。
  在这两个极端都可以接受的情况下,其余的中间值又有什么接受不了的。
  想得开的陆离仍然在思考如何不去,可能反抗无效,但总不能因此就不动脑子了吧。
  陆离想着想着就想到了那些三国名人,想到三国名人不可能落下诸葛亮,而想到诸葛亮你能想不到《出师表》吗?
  想到了《出师表》……
  如果他是漫画角色,此刻他的脑袋上必然已经亮起了小灯泡。
  他终于想到办法了——当你想到需要背诵的《出师表》,进而联想到同样需要背诵的《陈情表》,那岂不是很简单的事情。
  虽然距离自己当初背诵《陈情表》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甚至直接跨越了一个世界,但陆离记性不错,大体意思跟某些句子还隐隐有些印象。
  比如说“臣密言”、“慈父见背”、“舅夺母志”、“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皇天后土”……
  当然了,陆离肯定是不能照抄的,他跟对方的情况又不是完全一样,借鉴的主要是对方这个借着孝道辞官不受的办法。
  他没有需要供养的祖母,但他有刚刚死了没多久的祖父与叔叔,还有外界传闻中孝顺至死的亲爹。
  而且之前陛下帮忙夺情予职,自己深受皇恩想要鞠躬报答很正常吧。
  中央的官员们聪明能干还见识非凡,我真的是一点都比不上啊,只能在地方遥相帮忙了。
  一念通达,陆离还真有那么几分文思泉涌的感觉,这些年的苦读那也不是白读的。
  快步来到书房,拒绝了别人的伺候,陆离自己铺纸提笔开始写。
  “臣离言……”
 
 
第22章 陈情
  刘宏拿着乐安郡那边呈递上来的《陈情表》,在阅读的过程中表情十分多变。
  瞧瞧对方写的是什么。
  开头说自己这个人命数难言,尚在母亲腹中之时祖母就去了,出生后没有见过母亲就随着父亲上山守孝,每当问及母亲,父亲皆是泣涕涟涟、难以自持。
  夫妻感情好嘛,看起来没啥毛病。
  虽然这实际上是压根没有的事情,但谁让死人没有话语权呢,陆离自己也不知道亲娘到底是死是活,只能这样让人充满想象的写了,万一有一天亲娘出现了,那就是亲爹误导自己呗,他们长辈之间的恩怨,我一个啥也不知道的小辈真的无能为力啊。
  而陆离都不知道,刘宏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他的目光迅速被对方后面的句子吸引。
  意思翻译一下就是:我虽然没有母亲,但我父亲又当爹又当娘。
  我父亲是四世九卿乐安陆氏的嫡长子,但在上山守孝的过程中,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做的,照顾我这个儿子更是事事亲为,洗衣做饭、穿针引线、学问教导、无所不包。
  一开始看对方要说爹,刘宏还不以为然,毕竟人生在世,谁还没个爹呢。
  但是真的将这几句看下来,刘宏表示自己实在冒昧了,这样的爹自己确实没见过。
  别说见了,想都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父亲,所以陆离能够将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事情写出来,这事八成是真的吧。
  刘宏被男妈妈震惊到了:不确定,再看看。
  但陆离接下里没有继续写他如父如母的老父亲,改写他为国捐躯的祖父与叔叔们了。
  祖父怜爱,月月遣人,时有来信,叔父虽小,事事不忘,总结一下就是身虽远,心若一处。
  反正能反驳陆离的人都死干净了,真有人较真说自己认识的他们不是这样的,那亲人之间的相处和与你相处能是一样的,真是一点亲情都不懂。
  说完了自己不幸又幸运的家庭情况,陆离接着就开始“噶人”了。
  如父如母的父亲突感恶疾离世,我个人浑浑噩噩之下,竟不知大乱将至。黄巾乱起之时,依旧与家人相隔,不知道他们已经遭厄,为孙为侄实在是太不称职了。
  多亏了陛下英明神武,选贤与能,朝中众人也是精诚团结,方有皇甫将军杀破黄巾,国仇家恨一朝尽报。
  陆离写的如此情真意切,让英明神武,选贤与能的刘宏表示非常满意。
  而且陆离这还没有夸完呢,人家还说朝廷不曾忘记我们,陛下待我们简直让人无话可说,对我这样的布衣白身夺情予职,全都是因为爱臣之心惠及其子孙。
  对此,陆离表示我原本是想要辞而不受的,毕竟我要守孝啊,这样一想,忠孝之间竟然难以两全,令人不由潸然泪下,深感有负皇恩。可面对祖父的牌位,我又不由想起了对方在世时教导我的东西。
  若祖父在,到底是更期待我只为他守孝,还是接过他拼死也要捍卫的职责为国尽忠呢?
  这样一想,我好像突然就得到答案了,当让祖父九泉之下安心方为至孝。
  这一段是陆离总结黄巾之乱全家都死了,自己在接受职位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接着就开始逐渐引入真正的目的了,我们大汉自来是以孝治天下的,对待各种老臣各种优待,对待忠烈后嗣也极为照顾,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为了祖父、为了陛下,我上任以来是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让祖父九泉之下蒙羞,也让陛下失望。
  但我也实在是学识浅薄,全靠各位同僚下属帮扶才有一二成绩。每每想到这里,都要愧疚于我对陛下您的辜负,万万不敢有更高的期盼。
  我今年才二十来岁,能有如今的官职都是家族余韵、陛下厚爱,但我怎么能够凭借此看不清楚自己呢。
  这天下的人才是如此的多,人人都想要为陛下您效力啊!
  这样浅薄的我如何能够厚颜去靠着陛下对忠臣的惠及占据位置,使得陛下错失更好的人才。祖父如果知道了这样的事情,定然是要训斥我的。
  况且现在乐安郡还有各种各样的麻烦啊,我们乐安陆氏自祖先起就受到这片土地的哺育,又在历任陛下的信任下扎根于此,实在难以在这个艰难的时刻离开。
  我怀着真诚的心情上奏,还望陛下可以去得到更好人才的帮助,而我也能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成就这番忠孝两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
  刘宏看到最后一句忍不住笑了,感觉就像是看到年轻的臣子直抒胸臆半天,最后终于捡起点圆滑来。
  对比之下显得前面的内容更加真诚不说,还别有一番可爱之处。
  属于要孝道有孝道,要忠诚有忠诚,上司下属都兼顾到了,还顺带自谦并大力赞扬了一番中央君臣、在野贤能,却半分媚俗也无。
  感情与文采兼顾,字体也是别具一格,刘宏来回看了好几遍,越看越满意,如果不是写来拒绝自己的就更好了。
  他对陆离自然是有印象的,印象还不少。
  陆离——全家死的就剩他一个倒霉蛋,也或许是幸运儿,毕竟全家都死了,就他还活着。
  靠着很难评价的运气,陆离在他这里获得了第一个印象。
  接着自然就是表彰地方忠烈时的夺情予职,他这个天子倒也没那么容易忘事。
  这算是第二重印象——忠烈遗孤,朝廷表彰的典型代表。
  宣读诏书回来的使者,通过对陆离的表现以及对方出色外貌的描述,帮助陆离在他这里留下了第三重印象——长得好看。
  通过上计考核结果,对方任职时间虽短,却也通过实际表现在他这里留下了第四重印象——不是无能之人。
  而此刻这份《陈情表》,则是留下了第五重——有才华。
  至于孝顺,仅这份《陈情表》看起来倒是很孝顺,但真孝顺假孝顺谁能说得清楚呢,大汉虽然以孝治国,但他这个皇帝却是有些不相信这个的。
  别管孝顺是真是假,这份《陈情表》倒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就像里面说的那样,大汉从来以孝治天下,你看,这不就又有了一个孝顺界的代表人物了,还不赶紧宣传一下。
  朝廷风气下出了有名的孝顺人,这也算是皇帝文治方面的一种功绩。
  在帝国主人的示意下,这份《陈情表》迅速蔓延开来,“洛阳纸贵”颇有点提前百年出现的架势。
  陆离知道这件事情后有点意料之中,又有亿点点难以抑制的尴尬。
  感觉就像是写了一篇作文后,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读出来。
  皇帝无疑比老师权力大,他是直接散播给个国家看了。
  尴尬过后,陆离很快就释然了,他这次算是超超超常发挥了,没什么见不得人的。
  往好处想,说不定还能在某些大佬那里留下点好印象,甚至青史留名进度+1.
  甚至再使劲往好处想一下,陆离觉得自己以后说不定能够靠着这篇《陈情表》,成为让学子们背诵天团中的一员。
  不说遥远的后世,就说现在。
  文章被传播出去之后,不少人读完陆离这篇文章,当场就开始飙泪,别管人家真心假意,在以孝治国的朝代,你不为这样的孝子忠臣感动,那未免也太不政治正确了。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