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将事情解释给所有人听,你不可能让全世界都接受你的由,陆离无比清楚这一点。
可此刻面对吕布,他却说不出来。
或许是因为对方对于自己的过往实在坦荡,哪怕坦荡是因为他做的太过直白,压根没有遮掩的可能,可对比之下总是披着遮羞布的自己,就不免惭愧了。
吕布的反应也提醒了陆离,曹操未能得到荆州是一种失败,而对方成功得到荆州对于自己而言也是一道难关随之而来。
他不该表现的这般淡然的。
沉默间,有脚步声传来,曹操那边的军报到了。
第234章 结盟可能
战报的到来时间卡的是真好啊,结合现在的情况,陆离莫名有种他们两个人在密谋什么坏事,结果正好撞上正主送东西被吓一跳的感觉。
虽然实际情况不管是陆离还是吕布,都没有被吓到。
或许是因为他们压根没有准备做什么对不起曹操的事情,自然不会有什么做贼心虚的反应。
作为如今在襄阳主事的人,这种军报两人都是有必要进行查看的。
现在正好两人都在,也不用去找谁,陆离干脆将前来送信的人叫进来,接过军报与吕布一同看了起来。
看之前陆离做好了各种准备,曹操大胜的、曹操还在跟其他几方僵持的,甚至是曹操大败的,又或者是单纯写封信来安定他们这边的心。
可实际上有些情报啊,真的是让人一看一个不吱声。
陆离与吕布应该都算得上是见过太多太多世面的人了,可他们现在真的很想表示这个世面我是真的没见过啊。
信上的内容可简单概括为——
黄祖,被流矢射中,死了。
嗯,好眼熟的桥段啊。
将黄祖的名字换成孙坚或者张济,似乎也完全没有任何错误呢。
这算是什么呢,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报应来到?
信上也没有说太多,简单说了一下黄祖潦草的死法之后,就是如今他们那边的大体情况,以及需要陆离这边做的事情。
陆离跟吕布在震惊了一把之后,都忍不住觉得如今江夏的局势实在是太过奇妙了。
而视线转回到江夏,身处其中的人如今具体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有一说一,虽然黄祖死的非常潦草且突然,可正是因为这份潦草且突然,反而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乱拳打死老师傅,计划赶不上变化快。
要说在黄祖之死这件事情上最开心的,那一定是孙权,尤其是搭配上黄祖的死法,芜湖,快乐瞬间超级加倍。
虽然打黄祖存在政治考量,但为亲爹报仇他也是很认真的。
福无双至今朝至,在对方的死亡上收获最大的也是孙权。
是的,曹操跟刘备各自的谋士各显神通,想着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结果因为黄祖潦草的死因,获利的反而是压根不可能跟黄祖玩什么和平演变的孙权。
当时孙权那边正在准备攻城呢,可能是为了提高士气,黄祖还亲自带着人出来袭营,孙权这边自然是不甘示弱的应敌了。
类似的情况在他们彼此的几次攻防中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谁知道这次好巧不巧的一只从孙氏这边射出的箭正正好好穿过没有盾牌的缝隙,插入了黄祖的脖颈。
当黄祖从马上掉下来的时候,双方可以说都是一愣,那真的都是万万没有想到。
要不是一支箭就那么插在脖子上,孙权这边都要忍不住怀疑这是不是什么诱敌深入的假死计了。
然而敌方实打实的骚乱证明着某些事情的真实,孙权这边也不缺少聪明人,结合对方的死亡方式,干脆便说这是已经亡故的孙坚在复仇,在庇佑他们,这是什么,这是天命在此,此战必胜!
一番现实加玄学的情绪渲染,己方士气瞬间upup,而敌方士气立刻dondon。
就好像当年孙坚死时那般,只不过如今升降双方掉了个个。
这般天赐良机都摆在面前了,孙权又不是刘表,那里会坐失良机呢,拥有此战指挥权的周瑜立刻下令攻城,几次令他们无功而返的城池,这次终于成功插上了孙氏的大旗。
这种人算不敌天算的事情,就算诸葛亮也很无奈。
而顶级与一般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如何应对这种天不眷顾的情况了吧。
刘备与曹操手下显然都不缺少顶级的谋士,而孙权也同样不缺,现在黄祖死了,倒是让曹、刘与孙仲谋“毫无障碍”的狭路相逢了。
刘琦按照计划进行到一半,结果黄祖突然死亡,个人现在都有点嗡嗡的,半点加入不了这种高端局,只能暂时在监禁处作为俘虏蹲一蹲这样。
孙权那边士气大增的情况下成功破城,这个时候就得感谢一下当初黄祖对刘备他们的防备了,他们的驻扎地跟城池还隔着一段距离呢。
不过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感谢的,要是没有这段距离,说不定在黄祖死后,他们第一时间就能接手对方剩余的力量,也不至于被孙权攻城略地。
原定历史中,孙权破城之后是有过屠城行为的。
但是这一次或许是因为黄祖死得干脆且潦草,或许是因为还有敌人近在眼前,他倒是没有做这种事情。
现在他是一边紧急接管并修复城池,一边还要立刻安排好处降兵的后续情况。
说起来,他们这次还有一个说不上大却也不算小的收获——刘琦。
说起他会成为收获这件事情,还要感谢一下黄祖的旧部来着。
在收到黄祖死亡的消息后,他们没有半点要干脆听从荆州牧公子命令的意思,反而当机立断将对方给拿下了,准备用对方做投名状。
都用刘琦做投名状了,想要投靠谁也比较一目了然,没错,正是曹操。
然而孙权这边也是当机立断,加上本就准备攻城,动作快的惊人,直接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让人想要反应都反应不过来。
于是这份原本要送给曹操的投名状,现在成为了孙权的俘虏。
都不说别的,就刘琦这份运气,简直比陆离还像是天厌之。
而有关要怎么处对方,这其实也是个有些不上不下的麻烦。
直接杀了显然不是什么好主意,但要是放了又感觉很亏本,可是跟人要赎金的话,总觉得这人也不值钱啊……
周瑜来找孙权谈论接下来如何做的时候,正好就遇到了有人来询问刘琦的处办法。
想想刘琦,再看看自家明公,周瑜只能说棒棒的,很安心。
眼看着孙权有些拿不定主意,周瑜道:“明公何妨将那刘琦送往刘备处。”
反正对方在他们手里也没什么用处,白养着还浪费粮食,何不送到刘备那里呢,有的时候一山不容二虎可不是说着玩的。
尽管刘琦完全算不上老虎,可到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刘备加点绊子。
要是担忧两者会互为助力,干脆就让刘琦死在刘备那里好了,如此一来,刘备在荆州自无立身之地。
周瑜心中想着,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于刘备下意识充满防范感。
若孙权一心想要对付刘备,周瑜说的自然是好办法,但是现在……
他从一旁抽出一封信件递给周瑜:“公瑾看看吧。”
周瑜接过信展开,这封信是刘备那边送过来的,内容也很简单:结盟。
至于为什么结盟,那自然就更加简单了,自然是为了对抗曹操。
谁都看得出来曹操那边的强势,弱势的两方抱团取暖岂不所应当。
刘备那边所求的报酬也很简单,就是求一安身之处,最好就在荆州,他甚至愿意像是以前帮刘表防备曹操一般,事成之后帮他们做己方与曹操之前的隔离带。
仅从这封信本身来看,可称得上是诚意满满了。
此次干脆利落的攻下了城池,倒是让自己阵营中部分唱衰之人闭上了嘴巴,只要遏制住曹操的发展,这日后鹿死谁手还犹未可知呢。
要知道曹操已经老了,他的岁数可是孙权的两倍有余。
这个年龄差,真的只要孙权这边不是倒霉到直接撞上疫病又或者如黄祖那般,真的就是拿命耗都能够耗死对方。
别人说静候时机,以待天时,那未必能够等到,但孙权真的希望大大的有。
而且现在明摆着是敌强我弱,硬碰硬他们实在比不上对方硬,那自然要想尽办法进行拖延了。
跟刘备合作,倒也不是不能考虑。
孙权如今将这封信拿给周瑜看,明显就是有所意动的。
孙权:“公瑾以为如何?”
智上周瑜认为此事有可行性,可感性上他莫名觉得刘备此人是个不逊色于曹操的威胁。
可感性上再是觉得对方不逊色,实际情况却是对方实实在在还是逊色的。
周瑜:“明公可送刘琦前往送信以示诚意,而若刘玄德当真有心,自会亲来见之。”
强弱是相对的,比起曹操,他们都算得上是相对弱势的存在,可他们双方相比的话,自己这边明显还是强过刘备的。
不说结盟是否能成,便是可以,总也要分个主次有序不是吗。
孙权瞬间便听懂了周瑜话中隐藏的意思,他对于刘备没有什么恶意,却也不存在什么好感,更不可能为了对方一个外人跟自己人别劲。
孙权:“公瑾此言甚妙,便依此办。”
说着,他提笔立刻写下了一封要让刘琦带去给刘备的信,写完晾了一下,递给了周瑜。
孙权:“如何?”
周瑜:“瑜以为妥当至极。”
这边两个人你夸我、我夸你,气氛可以说是相当好了,而刘备那边收到消息,感觉却没有那么明朗。
在这个时候跑到人家的地盘上去,这要是一个心意不合,妥妥的便是一场鸿门宴了。
刘备倒是从不缺少冒险的勇气,可也不仅为前路莫测而忧心。
诸葛亮宽慰道:“这结盟之事,前期不免你来我往,孙氏之意我等也无需尽数从之。”
说白了,这是要结盟,而不是要追随人家,没有必要人家说声你过来见面,咱们这边就非常听话的跑过去。
第235章 进攻与防御
在孙权攻下城池后,曹操没有立刻动作。
一方面是因为双方存在一定的距离,那个时候动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另一方面也是对方如有神助般迅速夺城,如今正是士气鼎盛之时,不宜轻动。
毕竟在人家增益buff叠满的时候硬撞上去,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增加难度吗。
而且鼎盛的士气有的时候如果不能一鼓作气,通过不断的胜利继续叠加巩固,随之而来的便是由盛转骄,骄兵必败。
孙权那边的军队中很快便有了催生骄傲的相关言语,可惜还没有达到目的,就被发现并且及时遏制住了。
曹操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失败,凡事只要存在过便会留下痕迹,你利用什么就同样可能受制于什么。
就好像他用了天子的大义名分,就不得不面对来自天子的各种背刺,以及随之而来的恶臭名声。
而孙权那边也算是利用了一把天命,这种东西最是容易反噬了。
你说我们有孙坚保佑,天命眷顾,那要是下一次输了算怎么会是,孙坚魂飞魄散了,还是天命不再眷顾了?
曹操从不觉得孙氏算是什么有天命的人,毕竟孙权的父兄死的一个比一个潦草,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天命眷顾的存在。
尽管胜利不能全靠运气,但是完全没有运气的话,真的很难胜利。
不过运气这种东西到底有没有,不是当前他们谈论的重点,重点是在黄祖死后,刘备与孙权有了结盟的意向。
江夏算不上是特别小的一个地方,但是当三方势力汇聚于此,就莫名有些拥挤了,再加上每一方都不缺有好脑子的人,以至于各方有什么动静好像都很难隐瞒过去。
就比如说现在,刘备与孙权那边只是有了点动静,曹操那边就立刻知道孙刘双方有结盟的意向。
作为这种意向的重要催生者,曹操并不觉得有趣,毕竟如果可以1v1的话,也没有人想要给自己增加难度1v2甚至是1vN吧。
曹操:“士元以为,此二者结盟之事可成否?”
庞统道:“成或不成,不在孙刘,而尽在明公尔。”
这话说得,好似曹操能够做他们的主一样,但实际上又没有任何毛病。
刘备与孙权他们两方为什么想要联盟,自然是因为曹操太过强大,他们单独作战没有太多胜利的把握。
可要是没有曹操,他们彼此才是争夺最关键的对手,自然不会有什么结盟的事情发生。
要是曹操在这个时候突然撤出了江夏的争夺,双方便是已经结盟成功,都极有可能立刻就散了。
没有强大敌人的联盟便像是一盘散沙,不用走两步,风一吹就散了。
曹操也曾经弱势过,很清楚这一点,但他此刻能够撤出江夏吗,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不说得到荆州的计划,他此时一旦撤退,放在外界眼中就是一种避让,一种认输,原本预计要投降的人怕是都要变一变主意的。
他必须要得到江夏,以此展示自己的强大难匹,以此更进一步推动自己将十三州尽收手下的过程。
以卵击石会是如何的下场,以二卵击石亦是如此。
尽管曹操没有带来所有的兵马,要面对的却几乎是倾巢而出的孙刘双方,可就算他没有带来所有的兵马,不照样逼得那两方有了结盟的想法。
再者说了,在战争过程中,兵将有的时候也不是越多越好的。
多的不用说,粮草供给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曹操那边得到了襄阳,如今有半个荆州以及本身拥有的地盘作为后盾,再加上带的兵将没有特别超出,自然不用担心这方面的问题。
孙权那边也有江东打底,如今还最先夺城,同样没有太多这方面的顾虑。
可刘备就不一样了,他原先在荆州有刘表给他划的地盘,有刘表给他提供一定的粮草,可现在新野丢了,刘表也不在了,原本属于刘表的治所如今都成为了曹操的地盘,粮草首当其冲便是他要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有没有自己的地盘的区别,在这一刻显现的那般淋漓尽致。
看完敌人的情况,也不免要看一下自己的。
曹操看向郭嘉:“伯安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177/203 首页 上一页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