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福书网
站内搜索: 高级搜索 如有淫秽信息或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邮箱fushuwang@outlook.com删除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2025

谋士系统在三国(历史同人)——辣个糊涂

时间:2025-05-09 09:56:37  作者:辣个糊涂
  付出自然是有回报的,如今孙权手底下称第二,没人敢实事求是称第一的水军就是最好的证明。
  但研究也不是全然一帆风顺的,有关海船就存在着一点技术障碍,换句话说就是研究的过程中在某个地方卡住了。
  现在战争开始了,资源自然是紧着战场上来的,对于造船那边的投入就不免要停一下了。
  谁知道就在这种情况下,那边竟然攻克了之前技术方面的难题出成果了。
  孙权看着来找自己汇报好消息的人,明明应该喜悦的好事情,可他一时之间竟然有点难言。
  所以我之前好吃好喝供着你们的时候,你们死活过不去,现在资源撤回来了,你们闲着抠脚,无意中就给过关了?!
  虽然知道事情不是这么对比的,至少前面的付出哪怕没有得到结果,但也绝对不是毫无意义的,可那种感觉就是很奇怪啊。
  不过不管怎么说,有进展总好过没有,有好消息就强过是坏消息。
  只是自己这次要是守不住,这进展怕是直接给曹操做了嫁衣,想想就够气人的。
  好消息还不止一个,据说他们已经在旧有的废置船只上进行尝试性改造了,颇有几分自主干活的牛马模样。
  孙权隐约能够猜到他们的想法,这年头匠人有些时候是很有风险的,比如说帮忙设计墓地机关的,设计完有陪葬的风险。比如说如造船这种技术性工种,这万一要是孙权这边败了,心态一偏激打着不能让曹操占便宜的想法,也是极有可能将他们一波送走的。
  一般来说,有着这种担心的话,这种时候应该表现的无能一点,而不是将自己的成果拿来报告给自己听才对。
  可偏偏他们就是这么做了,难道是他们完全不懂其中的风险吗,这年头技术大多都是家传的,相关经验也不会落下,自然不可能不知道。
  知道了却还是选择这般做……
  你看看、你看看,这年头匠人都有报答之心,反观某些自诩有节义的士人,啧,孙权在心里对某些人指指点点。
  虽然不可能在这个时候给那边光明正大的投资源,但孙权还是开了一下自己的小金库给了奖励,就当是奖励在一堆坏消息中他们给出的好消息吧。
  孙权没有特别将这个事情放在心上,毕竟就算船真的造出来了,这个时候也不好投入战场上,这都不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完全就是给自己这边增加难度。
  船也不是技术含量越高就越好的,船与人是需要经历磨合的,不然便是最好的船开过去,用的不顺手,那还不如旧船呢。
  孙权对于所谓的新船没有什么太大的希望与期待,也没有太大的心思放在这种事情上,他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战场上。
  如今扬州的战场已经度过了短暂且充实的试探期,进入了短兵相接的状态之中。
  与此同时,刘备那边也开始了自己的动作。
  不过不同于孙权那边想要从容防守,碍于内部人心不齐压根做不到,曹操这边是真的在从容防守的。
  作为荆州牧,陆离从来不是一个激进派,所以防守中从来不会带上来自州牧想要带着你们上进的别样任务,以至于本就从容的防守变得尤其从容。
  但要让陆离形容这份近乎无欲无求的从容的话,一方面是他真的没有特别大的权益诉求,另一方面也是不准备用自己这个天厌之的运气去碰天命之子的,这万一产生什么奇怪的化学反应给自己这边增添难度,那不是没事找事吗。
  上司的心态是会影响到下面的,虽然陆离对于军事没有绝对的指挥权,但他到底是荆州牧,几方驻地要是真的有进攻计划,是需要他进行一定配合的。
  荆州方面的从容,让刘备一方的许多计划都胎死腹中。
  在强弱对比明显的情况下,最需要针对的就是心态了,纵观东汉末年的以弱胜强,打得都是一个心态失衡,骄傲自满。
  以曹操这边的情况来看,明明是最该骄傲自满的情况,可以说具备了骄傲自满所有的必备条件,可他们就是非常反常识的保持了近乎始终如一的谨慎与谦虚。
  而这一切也并不是完全摸不着头绪的,东汉著名反骄倡谦代表人物陆离的存在让一切有了解释。
  不过这种技能竟然是真的存在且能够被人掌握的吗,而且还用了这么久都没有失效,曹孟德怎么就这么好命呢。
  若是陆离从一开始就拥有这种技能,说不定大汉都不会变成如今这样。
  不过也搞不好是因为一切变成了今天这样,对方才掌握了这种技能。
  很不公平的一点就在于此,很多时候教会你某样东西的存在,往往享受不到你的学习成果。
  汉帝与他的外戚群臣让陆离看到了骄傲自满带来的恶果,然后陆离带着这份成果助力了大汉的灭亡。
  这种外人看上一眼,都要脑补上一堆因果循环、恨海情天的东西,对于当事人本人来说,反而没有什么大的感触。
  至少陆离很平静的等待着不出意料即将到来的成功,而不是充满愧悔的在那里一天三炷香。
  事实证明,他所等待的确实正在一步步到来。
  孙权的能力并不能改变战场上步步后退的现状,周瑜的本事也抵不住实打实的实力差距。
  孙氏有着东汉最为强大的水军不假,却也没有强大到足够以一敌百。
  他们沿着长江流过扬州的一段进行布防,可是因为江夏如今在曹操手中,这个防线是有着明显漏洞的。
  这种时候,一味的在后方坐镇已经不足够了,孙权将自己的所在地向着战场前移些许。
  一方面方便了自己快速接纳战场信息,另一方面也不至于让后方完全脱离掌控。
  抛开孙刘双方的情况,曹操这边其实也不是全无问题的。
  但众所周知的一个道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够强,最大的矛盾诞生于失败,最大的麻烦则是心态上的傲慢。
  考虑到曹操完全不属于这三者,所以他的问题也完全可以等同于几乎没有问题。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陆离之前写信时跟他提过子嗣的事情,再加上见到了孙权这种别人家有本事的孩子,曹操对曹昂多了几分审视与考量。
  这不属于陆离需要关注的问题,相比较而言,他现在更好奇刘备那边的动向。
  交州或许是已经观望出自己想要的结果了,前不久遣人往荆州陆离这里送了一封信。
  明明当初跟他们沟通的是益州,却往荆州送信,哪怕信里面的内容带着几分“表诚意”的感觉,陆离也不免觉得对方这事做的挺不地道的,暗藏着些许挑拨离间的嫌疑。
  不过比起这个,更让陆离关注的,是对方信中所说的刘备派人往向南查探的事情。
  向南,总不能他们是觉得自己可以在曹操得到扬州之前,先一步得到交州吧。
  交州那地方该怎么说呢,倒也不是不好,但是你得到的付出与你得到后立刻能够应用的收获,是绝对不对等的。
  交州为什么一直没有参与进东汉末年争霸的赛场之中,难道纯粹是因为地原因以及当权者不想吗,还因为这里的发展情况压根支撑不了这种野心。
  那里不属于中原腹地,五六百年后还有诗人写“巴山楚水凄凉地”,而巴山楚水都比交州要靠北,这个开发程度可想而知。
  事实上真要比较的话,在乱世个大环境都比之太平年岁要倒退不少的情况下,交州反而因为大量战乱流离人员的涌入,加上占地者的用心治,比之战乱之前还要好上不上。
  只这么一个情况,就足够令人沉默难言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如今割据交州的士燮有多得人心,是可想而知的。
  再加上地环境原因,如今依附在士燮身边的士人跟当初依附刘表的可不同,刘表那是有条件但是没有心气,士燮属于已经在可以范围内做到最好了。
  面对这种敌人,事情最好不要做绝,能招降还是以招降为主,不然到时候便是得到了交州,怕也是要大失人心的。
  刘备若是图谋交州,这并不是什么明智之选。
  可若不是交州,莫非是更南一些的地方吗?
  如今的交州放在后世是广西、广东、以及越南北部和中部,更往南或者偏一些的话,可就是老挝、泰国那边了。
  交州已经算得上是大汉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了,那些地方如何更不用提。
  刘备到底是怎么想的,陆离都忍不住要怀疑是不是士燮写信诓他了。
  不过若是刘备那边准备一切往最坏处打算,无法在汉土立足,想要向外耕耘,这倒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可是真的会这样吗,这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绝对是一个特别荒唐的决定。
 
 
第270章 如有天助
  之前曹、孙几番交手足够让双方对于彼此情况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所以也没有搞什么盘外小花招。
  又或者说,搞出来的盘外小花招都没有取得什么效果,索性便不将主要精力与期待放在这种事情上了。
  现在,双方都是带着无法投机取巧的实诚心态去打的,战争是存在谋略不假,可因为双方都不存在什么能够在谋略上绝对压倒对方的存在,互相完成了各种见招拆招之后,战争进入了最朴素的状态。
  朴素到什么程度呢,就这么说吧,要是让陆离来打的话,他也是这么打的,而陆离的军事水平属于按部就班的那种平。
  但是平与平之间也是有区别的,陆离的平属于真的平,如今的平属于“巧”与“巧”对对碰之下的不得不平。
  双方一方作为进攻方天然要更加强势一些,另一方虽然相对弱小,但是有守方优势加上水军水平高一些,情况虽然不容乐观但也不至于立刻投降。
  但谁都清楚,如果继续这样“平”下去,落败一方会是谁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
  孙军营帐之中,气氛实在称不上积极向上。
  谁都看得出来,如果没有什么变数,继续下去的话他们妥妥是难赢的那一方。
  营帐中气氛算不上好,军中同样如此,气氛是会传染的,在你也不积极向上,我也颇为惶恐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形成某种恶性循环。
  如今营帐里面坐着的,有可以为孙权效死的人,也不乏家中与本人都有他意的存在。
  至于为什么这样的人也能坐在营帐中,事实上很多时候用的都不会全是纯粹忠诚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稀少且珍贵的,更多的反而是可能没有那么忠诚,但是有所图谋且身后有所牵绊的人。
  别管他们心里向着谁,家人都还在后面待着呢,或许他们可以投靠曹操帮助对方取得胜利,可孙权绝对也有本事自己完蛋之前先将他们一家子送下去。
  当年董卓对袁氏搞得那么一出,给大汉留下了过于深刻的印象,四世三公的大家族都免不了,谁也不敢赌自己会不会遇到这样的事情。
  不过别管心里打着什么主意,能够坐在这里至少军事水平是都拥有的。
  有本事的将军对于战争都是有一个粗略的感知的,他们会根据战场形势有种隐约的感觉,明白什么情况下是那种敌人看似强大实则弱点也明显,只要抓住就很容易攻破,也能感知到那些看似弱小但实打实难缠的敌人。
  当然了,还有那种又强大又难缠的。
  一般来说,按照东汉末年得志便猖狂的普遍规律,曹操应该属于第一种才对,结果对方非常反常的成为了最后一种。
  多不公平啊,曹操面对的强敌都遵守了普遍规律,结果轮到他们应对曹操这个强敌了,对方就不遵守规矩了。
  孙权一方对此不公平之事狠狠点了个踩,努力好久才达成这个结果的陆离疯狂点赞。
  这种邪恶的、丑陋的,对人充满不友好的所谓规律,就是要坚决取缔,永不继续才对。
  可惜不管曹操那边是欢欣鼓舞还是喜笑颜开,全都与周瑜他们无关。
  周瑜环视一周,绝大多数的人好似很惧怕与他对上视线一般,或是提前低头,或是在对上之后立刻便带上了几分做贼心虚般的惶恐。
  哪怕面上还是镇定的,但隔着一段距离周瑜都能看出其中的虚浮。
  周瑜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所有人都清楚按部就班等待他们的结果不会好,那么想要出奇制胜极大可能是要用命去拼的。
  你要说很有胜算,为了前途去拼命也不是不行,但这种近乎绝境的孤注一掷,赢了也最多就是在这一次打退敌人,那在许多人心中就有些过于不值得了。
  人人心里都有一笔账,现在对于孙权这边的投入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写满了不划算。
  有人在权衡利弊,也有人有效死之心。
  此刻在营帐中存在这份决心的人,大都是昔日孙氏旧部。
  他们与孙氏之间,不管是感情还是利益,都捆绑的死死的。
  而这种情况具现化,我们一般将其称之为忠诚。
  此刻面对来自周瑜的注视,他们不曾躲开半分,反而带着一种有事就选我,绝对没有半个不字的坚决,甚至还有人跃跃欲试准备主动请战。
  哪怕不敢说我一出战便反败为胜,但至少提升一下士气也是好的。
  继续这样下去,都不用曹操打败他们,也不用内贼出手,自己军队内部军心就散了。
  周瑜没有落下每一个有着这种眼神的人,或许在他们四目相对的那一刻,眼中的情绪在此刻相似到如同在照镜子。
  孙权是个年轻人,一个在很多人看来还不够成熟、不够令人信赖的年轻人,周瑜同样是年轻人,与他同龄的人在曹操阵营现在还大都属于小辈,都在那里磨炼着呢,可同样年龄的他已经统领着扬州的兵马、战船与曹操正面刚了。
  这里面有周瑜自己的能力在,但也绝对脱不开来自孙氏兄弟二人的信任。
  士为知己者死,在某些人那里或许是个笑话,但在周瑜这里从来不是玩笑。
  没有多少胜算的情况下,明明投降是更好的选择,至少可以保有一条生路。
  可是周瑜不想这样选,孙权也确实没有这样选,对方将兵将交付给自己,又何尝不是将命交给了自己。
  对于这样的信任,周瑜永远不会选择背弃。
  如果是真的想要提高士气,这个时候确实应该选择忠心耿耿的人更好一些,但周瑜做出的选择却并非全然如此。
  周瑜拿出几份文书:“明公与我来信,只言后方有欲为蔡瑁之人,只他们有无蔡瑁之能不论,明公却非刘景升之辈。”
  他也没有指名道姓,直接将文书扔进一旁燃烧着的火盆之中。
  如今的天气还算不上寒冷,大家一开始看到火盆还以为是周瑜身体有什么不适,现在才知晓原来是做这个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来顶一下
加入收藏
加入收藏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